标题: 两栖诗人是创作和发展格律体新诗的主力军 [打印本页]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6-11-10 11:35 标题: 两栖诗人是创作和发展格律体新诗的主力军
两栖诗人是创作和发展
格律体新诗的主力军
昨天在中华诗词网上与学堂先生垂青与我交流。我即兴说了这样一段话:“格律体新诗处在尚未成熟的历史阶段,一方面要全面总结五四以来诗人们的创作实践(典范作品),同时还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指导今天的创作;另一方面需要一支有诗词修养、兼有较高素质并立志搞格律体新诗的队伍,能够同时创作新、旧体格律诗,这样才能真正将古今汉语诗歌结合起来,写出具有民族传统、中国风格的新格律诗。当年新月诗派那些诗人,所以能打起格律诗的大旗,留下一批典范之作(《死水》《采莲曲》《烦忧》),与其素质学养分不开的,好比蜜蜂酿蜜一样。”
今晨醒来,想起了臧克家的诗句:“我是一个两面派,新诗旧诗我都爱。” 我们的格律体新诗的队伍,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两栖诗人。
于是又联想到拙著《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所选入的154位诗人的360首诗中,入选量大的大都是两栖诗人。像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刘大白、朱湘、刘半农、曹葆华、饶孟侃、陈梦家、朱大楠、汪静之等这些早期的诗人,都有古典诗词基础与学养,就不用说了;郭沫若以自由诗《女神》而成诗名,然而此书也选了七首。同样是自由诗,有无古典诗词基础与学养者所写是不同的,有本质的区别。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为什么琼瑶、梁上泉等入选的诗篇如此之多,原因之一是他们的传统的民族诗歌修养深厚之故。
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是除了闻一多、朱湘、刘大白、刘半农等人之外,林庚、郭小川、闻捷、邹绛、刘章、黄淮、万龙生等人所以创作取得成功,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既有传统的民族诗歌修养又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敢于排除干扰,大胆实践,着力试验和探索新诗应当建立怎样的民族化、格律化和现代化的新体形式,因此使现代的格律体新诗形成了初步的框架与蓝图。
仅就诗体而言,当今诗坛上不仅有自由诗与当代的传统诗词,还有格律体的新诗在竞相发展。再仅就格律体新诗而言,不仅有大量的半格律体,也有数量不是很多的成熟的纯格律体。拙著《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所选入的154位诗人的360首诗中,纯格律体是357首。当然,这是挂一漏万的,但是却明确地勾勒出了格律体新诗的诗体框架与蓝图:
㈠ 整齐体(基本诗提18种,诗例是“1——201”首):
1·四步九言诗(包括的子诗体:五四体、四五体):诗例是闻一多至万龙生的“1——54”首。
2·四步十言诗(包括的子诗体:五五体、六四体、四六体):诗例是胡适至万龙生的“55——90”首。
3·四步八言诗(包括的子诗体:四四体):诗例是陆志韦至万龙生的“91——95”首。
4·四步十一言诗(包括的子诗体:六五体、五六体):诗例是林庚至琼瑶的“96——100”首。
5·四步十二言诗(包括的子诗体:六六体):诗例是程文的“101”首。
6·三步七言诗:诗例是朱湘至万龙生的“102——130”首。
7·三步六言诗:诗例是钟敬文至丁元的“131——151”首。
8·三步八言诗:诗例是穆仁至梁谢成的“152——157”首。
9·二步四言诗:诗例是郭绍虞至郭立河的“158——160”首。
10·二步五言诗:诗例是李大钊至孙瑞的“161——176”首。
11·二步六言诗:诗例是李作华的“177”首。
12·五步十一言诗(包括的子诗体:四七体、七四体):诗例是成仿吾至程文的“178——183”首。
13·五步十二言诗(包括的子诗体:五七体):诗例是卞之琳至王端诚的“184——194”首。
14·五步十三言诗:诗例是何吉明的“195”首。
15·五步九言诗(包括的子诗体:五四体):诗例是梁上泉的“196”首。
16·六步十三言诗(包括的子诗体:八五体):诗例是琼瑶至思宇的“197——198”首。
17·六步十四言诗(包括的子诗体:五九体):诗例是流沙河至李念滨的“199——200”首。
18·七步十四言诗:诗例是公刘的“201”首。
㈡ 参差体(诗例是“202——357”首):
1·全诗各节一式(诗体分六种,诗例是“202——324”首):
① 两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者:诗例是郭沫若至万龙生的“202——255”首。
② 三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者:诗例是胡适至蓝天的“256——288”首。
③ 四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者:诗例是方玮德至陈修文的“289——303”首。
④ 五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者:诗例是蒲风至陈修文的“304——313”首。
⑤ 六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者:诗例是穆木天至张朔的“314——319”首。
⑥ 七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者:诗例是王独清至俞明龙的“320——324”首。
2·全诗多种诗节格式(包括使用几种参差或者整齐诗节格式、参差与整齐诗节格式混合等两类,诗例是“225——357”首):
① 两式参差诗:诗例是陆志韦至陈修文的“325——347”首。
② 多式参差诗:诗例是闻一多至郭小川的“348——357”首。
——这些诗体,当然不是格律体新诗的全部,限于条件目前只是找到这些而已。创作实践往往总是走在前面,理论研究只有紧紧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并不断从实践提升,才能有效地促进创作的发展与成熟。
回头我们再看看王端诚先生的创作,成绩尤其突出。他习惯写旧诗(是重庆诗词学会的副会长),近年来写起格律体新诗来了,而且钻研起新诗的格律理论,一本成熟的格律体新诗集(《秋琴集》)很快就要问世了,我在短小的书评中这样写道:
随着自由诗的边缘化和旧体诗词的再度复兴,闻一多开创的现代格律诗也逐渐兴旺起来。但由于格律知识尚未普及,所谓的“格律体”到底与 “半格律体”(包括“亚格律体”或“准格律体”)以及自由体如何区别?多数人是一头雾水,人们迫切希望有本成熟的具有参照价值的格律体新诗集。
最近参加“诗学论坛”,在重庆读了王端诚即将出版的《秋琴集》,耳边响起了一曲越读越觉得悠扬的清音,大有绕梁之势。这些诗的内容蕴涵饱满,感情诚挚委婉,视角敏锐新颖,意象生动形象,笔法细腻缠绵,音韵铿锵流畅。就风格而言,如果说万龙生的诗才华横溢,且颇多豪放浪漫、声情并茂的色彩;而端诚的诗则才情饱蕴,更多的是清丽婉约、跌宕有致的诗风,两位可以称作是当今“东方诗风论坛”的双璧。
《秋琴集》的成功,一是诗人本是一位写旧体诗词的斫轮老手,有雄厚的学养和底蕴,为其驾御新格律诗奠定了基础和保障。二是作者素有严谨缜密、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绝不满足于盲目的创作实践,而是矢志不移地要变盲目实践为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他先后纠正了两种倾向,理论上弄懂了单纯限字凑字是产生“豆腐干”体及其“字数整齐步数乱”现象的根源,弄懂了单纯限“顿”是产生“顿数整齐字数乱”的症结;终于理解和把握“音尺说”的实质:首先把组织诗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定位在“音步”(不是“字”)上,其二是驾御新诗的四种长短音步,树立全面的音步观,其三在运用音步组织诗行表现内容抒发诗情时,既要限定音步的数量,又要兼顾长短音步的有机配合,从而构成步数与字数统一,造型与节奏的和谐,从而相应地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进而形成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就是王端诚先生成功的关键和秘密。秋琴集》是本成熟的新格律诗集,也是诗人王端诚用心灵的真诚和诗的语言,弹奏出的环绕诗坛上空的迥异凡响的一曲清音。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先上“东方诗风论坛”读读他的《中秋读月》、《剑门怀放翁》、《秋忆》以及《眼中气象预报》等诗篇,那是蕴涵着诗经、诗词精髓与风采的现代汉语时代的新诗!
2006·11·10 哈尔滨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6-11-10 21:23
当然,我们写作格律体新诗,要从传统诗歌中汲取一部分营养。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6-11-13 17:39
我们还要提倡另一种"两栖"生存方式:即新诗人中既写自由诗,也写格律诗,而且要吸引更多的自由诗作者,加入我们的行列.这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11-13 22:15
好文。俺也算两栖,唱歌,学写诗。[em04]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6-11-16 19:40
龙兄所言深刻,发人深思。
歌词,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往往比其他诗歌还要全面,还要好……
作者: 沧海曾经 时间: 2006-11-16 20:29
我是从旧诗起步的,就是因为觉得旧诗不方便突破抒情的局限,才改写新诗的。
我觉得格律体是最好的体裁,一方面是现代人都能懂的现代汉语,另一方面,继承了汉语能方面构造音乐美的特点。
作者: 梦飘飘 时间: 2006-11-17 14:00
要多栖:))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6-12-20 16:24
对的,臧克家说过:新诗旧诗我都爱,我是一个两面派。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