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解读踩不死的小草的诗歌《今夜秦淮》 [打印本页]
作者: 云抱 时间: 2006-11-17 11:23 标题: 解读踩不死的小草的诗歌《今夜秦淮》
原创]今夜秦淮
低飞的夜色
衬起琉璃的金檐徽榭
琵琶一声
弹漾了十里秦淮
浆影潋滟
夫子的书声逐波远去
史书里的八位歌女还在
嘶哑的浅吟低唱
画舫的主角数度易人
风光连绵了几百年
外乡人钱袋见空的时候
我心虚的向朋友保证
那水和传说中的
一样清澈
这首小诗,让我马上联想到了朱自清和俞平伯所写的两篇同题的游记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两篇散文所描绘的秦淮河,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这首诗重又让我领略了秦淮河的别一番诗情画意。
第一段里,简洁勾勒出秦淮河的大概。富丽堂皇的亭台楼榭,穿梭在秦淮河两岸,仿佛要重现往日的繁华与热闹。夜色低飞,不只是诗人的感觉,实在是出自秦淮河本身的魅力所致。所谓低飞,自然是贴近了秦淮河水面才能做到。低飞一词,写尽了秦淮河的妩媚与亲和。那些亭榭环绕的建筑,记录了秦淮河的历史与故事。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最后竟然统统要归宿在那小小的琵琶上。这就是人生快意,这就是风土人情,这就是今人古人为什么会有恍如隔世的根由所在。当琵琶的声音,在秦淮河上缓缓荡漾开去,新的一夜就这样开场了,弹琵琶的与听琵琶的,都在用心完成一桩音乐变现的交易。
第二段里,则是诗人关于秦淮河的全景式回溯。诗人高度概括的诗化语言,还原出秦淮河血泪勾兑的那一场场风花雪月的传说。画舫的主角数度易人,看似平淡的诗句,读来却沧桑无限。往事不堪追忆,风光连绵了几百年,终于养就了我们一副喜欢感伤的心肠。诗人站在了历史的某种高度之上,满怀同情地再次提到了歌女们“嘶哑的浅吟低唱”,意在标榜她们内心所独具的某种神性的光辉。作为女性,诗人力求得到一种回应,回应那种积蓄在肉体里的寂寞,回应那种灵魂日益边缘化的状态。现实世界的烦燥与浮华,一再打断了我们一心向善的思路。我们需要在夜晚里,游离在秦淮河上,就像神出鬼没的幽灵。
第三段里,诗人则显示了更多的无奈与机智。“我心虚的向朋友保证,那水和传说中的,一样清澈”,在这里,诗人的“心虚”,其实暗含了几层意味在里面。其一,古今风尚有异,人情趣味大变;其二,时代变迁,物质的概念向一切可能的角落渗透,致使我们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其三,现实世界与心灵世界的阻隔,种种审美游戏,让我们变得愈发小心翼翼了。我认为,心虚一词,的确扭结了诗人那份从容淡定的女性情怀,是智慧,也是善言。秦淮河的水,不会因为物质化的媚俗而污秽,更不会因为光阴流逝而被人淡忘。
这首小诗,用简洁的笔触,刻画了秦淮河的过去与现在。那么它的明天呢?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才正是诗人所以心虚的缘故所在罢。
2006年11月12日
作者: 沧海曾经 时间: 2006-11-17 12:56
评论三大忌:
一曰模糊,迷迷糊糊,蒙蒙胧胧的语言用在创作上是很好,写评论就要做到清晰,准确,明白。本论坛前辈中有个叫齐云的评论,楼主有时间去翻翻他的旧评论帖。至今能和他水平相当我见过几位,能超越他的我一个也没见过。
二曰胡扯。无中生有,东拉西凑的评论,比如诗人们评论梨花女士的诗。
三曰迷糊。倘若评论者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好作品,那他的说好说坏都从哪里来的呢?
以上是对于评论的一点心得,请楼主赐教。
作者: 梦飘飘 时间: 2006-11-17 14:08
支持二楼。
作者: 云抱 时间: 2006-11-17 15:16
看来,沧海是大家了。希望讨教一二:
1、“评论三大忌:
一曰模糊,迷迷糊糊,蒙蒙胧胧的语言用在创作上是很好,写评论就要做到清晰,准确,明白。本论坛前辈中有个叫齐云的评论,楼主有时间去翻翻他的旧评论帖。至今能和他水平相当我见过几位,能超越他的我一个也没见过。”
你所说的评论要清晰,准确,明白,我真的不太明白了。你所提到的齐云的评论,我还没有看到,没有发言权。但如你所说“能超越他的我一个也没见过”,我对此只有两种理解:A、你是井底之蛙;B、你的水平仅在于此而已。文学很大,网络更大,我相信高人一定很多。比如我的诗歌老师张岩松、陈先发等人,他们的评论水平绝对不在你的齐云之下的。
二曰胡扯。无中生有,东拉西凑的评论,比如诗人们评论梨花女士的诗。
评论文字,就是这样,有时就是很像胡扯(个人观点)。我认为我的评论是从诗歌文本出发,然后再回到诗歌文本的,不敢有越位。
三曰迷糊。倘若评论者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好作品,那他的说好说坏都从哪里来的呢?
你所说的迷糊,让我更迷糊了。诗歌作品的好坏,在于广大的读者,评论者只是一家之孔见而已,绝没有强奸民意的意思。
以上是对于评论的一点心得,请楼主赐教。
我的评论文字多少还停留在诗歌文本意义上,不想走的太远了。今天在这里说些,无非是想说明一点:网络论坛,要允许他人表达自己的喜爱。
说的不对,可以充分讨论!!!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6-11-17 18:04
最近正好在读朱自清的散文。写秦淮河的有两篇,一篇是《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记载和平伯同游的情景。另一篇是几年后写的,说可惜秦淮河的水已经变黑了。不知道现在秦淮河是什么样子了。这样有名的地方,真想去看看呢。:)
作者: 风筝没有风 时间: 2006-11-17 18:09
秦淮河,长干桥.在繁华金陵大约早就不算一景了,它只能活在文人的心里
作者: 沧海曾经 时间: 2006-11-17 19:37
给你指出一个逻辑错误,好吗?
首先,你不知道齐云上一怎么样的一个高度(因为你没看过,对吗?),然后你说某某和某某比他好。这比较是怎么来的呢?
呵呵,理论是严谨的科学。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6-11-18 00:43
以下是引用沧海曾经在2006-11-17 19:37:02的发言:
给你指出一个逻辑错误,好吗?
首先,你不知道齐云上一怎么样的一个高度(因为你没看过,对吗?),然后你说某某和某某比他好。这比较是怎么来的呢?
呵呵,理论是严谨的科学。
不好意思,我也发现了这个明显的错误。
作者: 晴 时间: 2006-11-20 11:32
呵,没看懂。俺越来越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0 11:36:40编辑过]
作者: 踩不死的小草 时间: 2006-11-20 14:50
笨不要紧,知道学习就可以了呵呵----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