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
每天站在窗前
总想看看那万里云天
自在的云儿飘来飘去
顺随着风儿南来北迁
每天走在林间
总想看看那翠绿树巅
飞腾的鸟儿跳来跳去
鸣唱着歌儿起舞翩翩
每天走过湖边
总想探探那湖水深浅
洒脱的鱼儿倏忽不见
突然间追逐直扑湖面
每天伏身案前
总会抬起头浮想连连
何时象云儿鸟儿鱼儿
寻找到一片自由洞天!
每天你伏身案前
抬起头浮想连连
象云儿鸟儿鱼儿
能找到自由洞天!
给我的感觉是诗虽长,但提供的信息量却少,究其原因是你写得太泛了,想像过于粗糙。
先以第一节为例,
总想看看那万里云天
自在的云儿飘来飘去
可以看出来,你的“云”字出现了两次,一般来讲,若非特别强调(以《黄鹤楼》一诗中,“黄鹤”一词多次出现为例),写诗是顾忌一词多用的。这与诗的文体短小,一字千金有关。想想,既然是万里云天,能没有云吗?再写“自在的云儿”,且不是多余?至于“自在的云儿飘来飘去”,这一句就问题更大了。如果云儿不自由,它能飘来飘去吗,能随风南来北迁吗。既然你在诗中已表明有“自在”的意思,那么,以后的句子就不用再表明了,该去另拓天地。很明显,你是为了形式的需要,硬把“飘来飘去”粘了上来。你试试把“飘来飘去”换上表达别的意义的词,会发现诗意丰厚多了。
第二节的这一句
飞腾的鸟儿跳来跳去
鸟儿能飞,还会跳不起来?没有这样的道理吧。你看看,你花了九个字仅为表达“鸟飞”,或“鸟跳”两个字的意思,多不合算!
第三节本来是描写最成功的,但依旧没有避免漏洞。
洒脱的鱼儿倏忽不见
突然间追逐直扑湖面
我也承认“倏忽”“突然间”的意义有细微差别,但大体都表示在短时间内,(事物由常态变成非常态),如果你只用一次,倒也无可非议,但你又为了形式需要,再用了一次,频率之繁,让本来的“非常态”也成了“常态”了,这与人们偶遇变故时,会吓一跳,但常遇这类变故时,也就见惊不惊是一个道理。
另外,这首诗的每节开句太直。你所有的开句都是这样:每天站在窗前,每天走在林间,千人一面,如出一辙,这与“人贵直,文贵曲”。相去太远。
以“枕边泪共阶前雨,隔着窗儿滴到明”为例。以你这首诗的做法,应是这样:人在枕上哭,雨在阶前下。绝不会有隔着窗儿几字。甚至你会觉得这几字啰嗦,(床与阶,肯定隔墙,反正又没人喜欢露天睡。大家都知道墙上有窗)。但就是这几字,使环境,道具,诗意,都变得繁复与浓艳起来,正应了人们“曲径通幽”的审美喜好。
但这首诗也有特点,就是音韵和谐,形式整饬。但我要提醒的是,诗首先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只有在文字做好的基础上,再去追求音乐,绘画,建筑美,才有意义,否则成了舍本求末了。
之所以这次我评得细,不仅是针对这一首诗,论坛里,包括《诗选》里的大部分诗作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作为现代格律诗践行者,为了我们队伍的壮大,和不再引诗入岐途,这是我哽咽在心里,不吐不快的倾诉。
评说里的措词,某些可能激烈,敬请谅解。
三生石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也是严格的批评家是简直以诗歌为生命的缪斯信徒.
他的意见是中肯的,不但是针对秋水此诗,对于大家都有参考价值.
作为现代格律诗践行者,为了我们队伍的壮大,和不再引诗入岐途,这是我哽咽在心里,不吐不快的倾诉。
____如此苦心,天日可鉴.
诗意很好,也有新意,如三生石先生所言但用这么多篇幅表达,似乎有些浪费。
推荐三生石的评论。
石头的评论很不错,学习中。秋兄的格调运用娴熟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