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一”的平仄》一文(《中楹报》总第158期)认为如果以现代四声论平仄,“一”字会出现平仄两用的情况。並提醒联友们在考察一个字的平仄时,一定要全面把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为中国汉字,无论新旧四声,一字多义,一字多音,变化无穷。笔者以为,该文作者在这裡把不同的概念混淆了,因而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声调”这个概念。王力先生说:“声调有字调与语调之分:一个字单唸时是这个调子,与别的字连唸起来,可以变成另一个调子。单唸是所谓字调,连唸是所谓语调。例如在北京话裡,‘北’字单唸是上声,‘河北’的‘北’也唸上声,这是字调与语调相符的;但‘北京’的‘北’字唸半上(上声的一半),‘北海’的‘北’字却变了阳平。......凡语调与字调不符的,叫做变调。”(王 力《汉语讲话》)王 力先生所说的变调,就是语流音变中的声调变读。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中声调变读的重要内容有上声的连读变调、去声的连读变调、叠音形容词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现“七”“八”的读音已规範,统读阴平)以及轻声等。对这些变读,有的词典进行过描写,但並没有承认它们的音韵地位,即不认为这种变读的声调是字调,当然也就不认为该字兼有不同的调类,它们不过是语流中的一种随机性的临时变读而已,並不是该字的本调。前文所说的“一”有时唸阳平,有时唸去声,其实就是这种变读,它们都不是“一”字的字调。古入声、今阴平声纔是“一”字的字调。
旧声律的平仄指的是字调的平仄,没有涉及音变。我们现在要以今四声论平仄,可能也祗能就字调论平仄。如果把变调也加进来与字调一起论平仄,那问题就複杂了,还得重新製定全方位、多功能的声律——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到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多音,也並非变化无穷。一字多义,衹要声调没变,与声律无关。一字多音,如果是多音多义,音随义转,据义定音,並不难办;如果是同义多音(非功能性异读),中国大陆已经主要就此进行了四次(最近的一次是85年12月)审订工作,异读已所剩无幾,也没有什么需要全面把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但如果这裡是把变调当做字调看待的,那确实就会变化无穷,使人眼花缭乱、六神无主、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平仄难辨了。因为他已经陷入“字无定调”的八阵图了!
(原题《也谈“一”的平仄》 作者许义光 载《中国楹联报》1996年6月15日总第166期 责任编辑 郏雲海 )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