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早春四首(绝句今译) [打印本页]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7-1-24 08:22     标题: 早春四首(绝句今译)

早春四首(绝句今译)

  ——选自《唐绝句双读课本》

 

001  ·春雪·韩愈

 新 年︱都 未‖有 芳︱

                        xīnnián dōuwèi yǒufāng huā

月︱初 惊‖见 草︱

            èryuè chūjīng  jiàncǎo yá

雪︱却 嫌‖春 色︱晚,

báixuě quèxián chūnsè wǎn

穿︱庭 树‖作 飞︱

                         gùchuān tíngshù zuòfēi huā

[注释]

  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构思奇巧,常景中富于新意,是别开生面的佳作。

  新年指的是阴历正月初一。华,古同“花”,读huā

[今译·七四体五步十一言诗]

大年|初一的|时候‖哪有|香

二月份|一见|草芽‖人都|惊

白雪|却嫌|春天哪‖来得|太晚,

故意|穿过|庭中树‖充当|飞

[说文解字](略)

 

002  ·早梅①·张渭

一 树 | 寒梅 ‖白 玉 |

yíshù  hánméi  báiyùtiáo

  临 | 村路‖ 傍 溪|

jiǒnglín cūnlù bàngxīqiáo

不知 | 近 水‖花 先 | 发,

bùzhī jìnshuǐ huāxiān fā

疑 是| 经 冬 ‖雪 未|

yíshì jīngdōng xuěwèi xiāo

[注释]

写梅的诗很多,有的咏梅的风姿,有的颂梅的神韵,也有的赞梅的芬芳;然而这首诗,诗人却全力侧重歌咏一个“早”字。诗人不是刻意经营,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既有力地突出了“早”这个主题,又给人一种自然的美,使读者与梅形成了一种意识上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

[今译·七七体六步十四言诗]

寒风中|一树|梅花,‖白玉般|开满|枝

远离着|村边|小路,‖紧靠着|溪流|小桥

不知是|因为|近水,‖这花儿|才能|先开,

还以为|刚刚|过冬,‖天未暖|是雪|未

[说文解字] (略)

 

003 ·江滨梅①·王适

                           忽 见 | 寒 梅| 树,

hūjiàn hánméi shǜ

开 花 | 汉 水 |

kāihuā hànshuǐ bīn

不 知 | 春  色|早,

bìzhī  chūnsè zǎo

疑 是| 弄 珠 |

yíshì nòngzhū rén

[注释]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想象融为一体,机趣横生地突出了江滨梅的开放之早,给人平添了许多的惊喜:“啊,春天已经来啦!”

  弄珠人,(把江滨梅当成安闲的)玩弄佩珠的漂亮女人。

[今译·四七体五步十一言诗]

忽然|看见‖一棵|凌寒的|梅树,

开着|繁花‖立在|那汉水|之

不曾|觉察‖春天|来得|这样早,

以为|是位‖戏弄|佩珠的|美

[说文解字] (略)

 

004  ·咏柳①·贺知章

碧玉| 妆     ‖一树 |

bìyù zhuāngchéng yíshù gāo

  条 | 垂 下‖绿丝| 

wàntiáo  chuíxià lǜsī tāo

不 知| 细叶 ‖谁  裁 | 出,

bùzhī  xìyè  shuícái  chū

二月 | 春  风‖ 似剪 |

èryuè chūnfēng  sìjiǎn dāo

[注释]

    ① 诗人用形象、贴切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早春二月的柳树,歌颂了神奇春天的活力和她给予大自然的美。诗中使用的“成”、“下”、“出”、“剪刀”等都在赞美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今译·七五体五步十二言诗]

碧玉|打扮的|柳树,‖你婷婷|袅袅

枝条|下垂|又飘拂,‖像绿色|丝

不知|细长的|叶子,‖是谁人|剪裁,

谁想|这二月|春风,‖是神奇|剪

[说文解字] (略)

………………

  明:

  作为译诗,要力求做到“信、达、雅”。原诗既然是古典格律诗,译诗如果是自由诗,就容易给读者造成误会;然而诗歌的形式是无法直译的,因此只能使用格律体新诗来翻译了。当然,要标明诗体。这样做,既便于全面了解古今格律诗的渊源关系,也有利于学习古典诗歌的精华与传统,更好地发展新格律诗。

     这些诗选自程文、程峻峰和程雪峰编著的《唐绝句双读课本》(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9)。原书精选了唐代48位诗人101首绝句,按内容分为六部分25个单元,每首诗都包括原诗注音、注释、译诗、说文解字以及练习等,此处有所省略。


作者: 响水滩客    时间: 2007-1-24 21:14

细读,卓先生译得不错


作者: 秋水涟滟    时间: 2007-1-24 21:27

诗的翻译只对初学者有用,对于诗的意境之美必有损伤。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7-1-27 08:00

    秋水涟滟版主说得对,从严格意义上说,译诗再讲究“信达雅”,也无法尽善尽美地完全体现原诗的内容与意境,因此,有人说,诗是无法翻译的,是不能翻译的。换个角度说,不应叫翻译,而应当说是“大意”而已。

     所以将拙著《唐绝句双读课本》里的原诗与译诗一并选出来试发几组,不过是要提出一个问题,诗意不好(不易)翻译,而诗的格律形式则是根本不能翻译的。如果只是译个大意的话,在形式方面,最好也尽力要用格律体翻译格律体,避免读者误会:外国诗歌从无格律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8:02:08编辑过]


作者: 雁语    时间: 2007-1-27 12:15

大年|初一的|时候‖哪有|香

二月份|一见|草芽‖人都|惊

白雪|却嫌|春天哪‖来得|太晚,

故意|穿过|庭中树‖充当|飞

-------------------------------

一向欣赏先生的诗歌和论述。

而先生所译韩愈诗《春雪》,雁语理解与先生略有不同,尤其是最后一句。

飞雪为什么要穿过“庭中树”来作“飞花”呢?雪也热爱春天,雪也盼望春花早开,雪与世人有着同样的夙愿和初衷。因而,那飞雪才“穿过庭树”扮作飞花来装点人间的。

而先生的“故意”和“充当”的用辞,有碍于浪漫而具有灵性的天使般的飞雪的形象。

“ 惊”,个人认为“惊喜”的成分更多些。

雁语贸然胡云,不妥之处,还望卓韦先生和各位诗家批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7 17:11:14编辑过]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7-1-31 11:53

雁语,不必客气。雁语所言不赝,绝非“贸然胡云”;好多意见令我赞赏、感激,而且终生铭记。比如这句拙诗“小花|泪就流,‖头往|吴妈|怀里”(《谁是妈妈》)里的“”,雁语就明确提出应当改为“”。多好的意见哪,既朴实又尊准确、鲜明、生动,平凡的字用在这里一下子就成了闪光的金子。

至于对这句诗的理解与译法,我在琢磨,同时也欢迎大家发表意见。谢雁语师兄了!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7-1-31 14:33

古诗中的绝句一般都是平易自然好懂的,再译成现代诗,可能于意境的表达无助,还丢失了凝练优雅的风格。

我看我们还是试着多写一些新绝句的好。

问候程文老师! :)


作者: 雁语    时间: 2007-2-1 14:33

QUOTE:
以下是引用卓韦在2007-1-31 11:53:28的发言:

雁语,不必客气。雁语所言不赝,绝非“贸然胡云”;好多意见令我赞赏、感激,而且终生铭记。比如这句拙诗“小花|泪就流,‖头往|吴妈|怀里”(《谁是妈妈》)里的“”,雁语就明确提出应当改为“”。多好的意见哪,既朴实又尊准确、鲜明、生动,平凡的字用在这里一下子就成了闪光的金子。

至于对这句诗的理解与译法,我在琢磨,同时也欢迎大家发表意见。谢雁语师兄了!

先生的谦逊平易另人感动! [em27]

先生叫我“雁语”吧,我可不是“师兄”啊。:)

另外,我一直在反复琢磨,您的诗歌《谁是妈妈》中的“头往|吴妈|怀里”这句,可能您用的本来就是“扎”字,是您敲错了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 14:36:10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