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与我同行
其实我很早就认识你了,
那时候花蕾在做盛开的梦,
远道而来的风传说着海。
你必是经过我青春的窗前的
不然为什么于千万人之间
我一下子认出你来?
而你是否还记得我?
我就是西洲上那个想念的人,
我是那个星夜赶路的人,
我必是和火红的黎明
一同来到你枕边,唤醒你的人。
我把我的手给你,
加之以一生如影的相随。
我把我的心给你,
和钻石一样晶莹,还更宝贵。
在岁月的激流和俗世风尘中,
我给你天堂之路,请与我同行。
而这时你是行走的风景,
你洒落的足迹长出了绿,
开满野花,散发着融雪的气息,
阳光的气息,人间烟火
和溪边白云勾兑的醇酒的气息,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你,
我想我将更深地认识你。
2007/1/29
认真的读了两遍,总想挑一些毛病出来,可是每找到一个毛病却又被后面的语言给挤兑了,感觉它们正对着我挤眉弄眼呢...
汗!我开溜~
气韵铿锵,激情四溢,然后又有佳句层出,这非常难得。
把我喜欢的句子提出来,与大家共赏:
“你必是经过我青春的窗前的
不然为什么于千万人之间
我一下子认出你来?”——准确地诠释了缘分二字。
“我是那个星夜赶路的人,
我必是和火红的黎明
一同来到你枕边,唤醒你的人。”——健康,明朗,壮丽
“而这时你是行走的风景,
你洒落的足迹长出了绿,
开满野花,散发着融雪的气息,
阳光的气息,人间烟火
和溪边白云勾兑的醇酒的气息”——同行之美,淋漓尽致
推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9 23:46:11编辑过]
我也有同感。
凤版的大多数诗无论在构思与语言上都有新颖精彩的地方,为何初看总觉得平淡无奇呢?这个问题,一直有些不解。
今天仔细地想了一下,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
凤版的诗句,往往逻辑严密,法度严谨,这对文章来说,是极其难得优点,但于诗歌来说,则不然。就象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士,于严肃的外交场合是很适宜的,但走在T型台上,一定不会引人注目了。因为T型台,需要的是标新立异,需要的是视觉冲击力。
按我的习惯修改了一下,供参考:
请与我同行
一、
其实很早,我就认识你了,
那时候,花蕾在做盛开的梦,
远道而来的风,传说着海。
二、
我青春的窗前,
你的经过,是必然的,
不然,为什么于千万人之间,
我唯独一下子认出你来?
三、
是否还记得我?
西洲上,那个想念你的人。
我将星夜赶路,我必将来到你枕边,唤醒你,
和火红的黎明一起。
四、
把我的手给你,
加之一生如影的相随。
把我的心给你,它比钻石更清澈,更宝贵。
在岁月的激流和俗世的风尘中,我还会给你天堂之路,
——请,与我同行。
五、
你将是行走的风景,
你的足迹会长出飘摇的绿,
会开满野花,会散发着融雪的气息,阳光的气息,
还有人间烟火和溪边白云勾兑的醇酒的气息。
六、
我将目不转睛地
看着你老去。
2007/1/29
修改凤版的诗是一件很困难的诗,因为她本身的文字功底就很深厚。
我所做的,只是多断了一些句,多用了一些标点。我希望,每一次,给读者的信息,尽量地少,成绩差的学生都有这个体会,越少的东西越容易接受。另外,尽可能地减少了一些连词,形容词,并尽量地使句式多了一些变化。形容词,对诗歌没有多大的帮助,除非极其重要的诗句,一般可以不用。段首的连词,于诗歌我觉得有副作用,越过渡的自然,联系得紧密,越会减缓语言的冲击力。句式多一些变化,为的是语言多一些无法预知的新鲜感。突兀,失重,陌生,我觉得这几个词,在诗歌的语言中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必须是在不游离于诗歌的主题的前提下。
其实,诗歌有多种风格。
以上,是我个人的心得与看法。写出来同大家交流。
错与对,好与不好,希望诗友们多多指教。
我也有同感。
凤版的大多数诗无论在构思与语言上都有新颖精彩的地方,为何初看总觉得平淡无奇呢?这个问题,一直有些不解。
今天仔细地想了一下,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
凤版的诗句,往往逻辑严密,法度严谨,这对文章来说,是极其难得优点,但于诗歌来说,则不然。就象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士,于严肃的外交场合是很适宜的,但走在T型台上,一定不会引人注目了。因为T型台,需要的是标新立异,需要的是视觉冲击力。
这个说法有趣,穿了西装的,呵!凤版穿西装是这个样子吗?我看啊,应该是旗袍的韵味吧,古香古色..
谢谢小静细致耐心的阅读,感觉有这样的读者很令人开心。:)
我是什么风格我自己一时半会儿还真总结不出来,小静看出来了,表示佩服。
[em27]我也有同感。
凤版的大多数诗无论在构思与语言上都有新颖精彩的地方,为何初看总觉得平淡无奇呢?这个问题,一直有些不解。
今天仔细地想了一下,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
凤版的诗句,往往逻辑严密,法度严谨,这对文章来说,是极其难得优点,但于诗歌来说,则不然。就象一个西装革履的人士,于严肃的外交场合是很适宜的,但走在T型台上,一定不会引人注目了。因为T型台,需要的是标新立异,需要的是视觉冲击力。
有的人第一眼看很好看,却细瞧不得。有的人乍看不起眼,却越看越好看。后者叫做耐看。我觉得诗歌可能也跟人彷佛。:)
在人心浮躁的网络上,对能够细读我诗的人,我一向心存感激。
唐版的分析有些道理。“法度谨严”这几个字我认同。 人的写作习惯可能也在于个性,这些东西要改起来是不容易的。
关于服装的比喻,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在T型台上,奇装异服最有视觉冲击力。那些有人看了说是艺术,有人看了说莫明其妙。像我们的有些现代派诗歌。 大众所最能欣赏的,还是在传统的样式上加以一两处创新的元素,那样的时装。像我们根植于传统,也求新求变,但一定要自然和适度的诗歌方向。 什么样的服装能被大多数的观众接受,肯花钱买了穿出去,可能大家心里都有数。:)
我所做的,只是多断了一些句,多用了一些标点。我希望,每一次,给读者的信息,尽量地少,成绩差的学生都有这个体会,越少的东西越容易接受。另外,尽可能地减少了一些连词,形容词,并尽量地使句式多了一些变化。形容词,对诗歌没有多大的帮助,除非极其重要的诗句,一般可以不用。段首的连词,于诗歌我觉得有副作用,越过渡的自然,联系得紧密,越会减缓语言的冲击力。句式多一些变化,为的是语言多一些无法预知的新鲜感。突兀,失重,陌生,我觉得这几个词,在诗歌的语言中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必须是在不游离于诗歌的主题的前提下。
其实,诗歌有多种风格。
以上,是我个人的心得与看法。写出来同大家交流。
错与对,好与不好,希望诗友们多多指教。
细读。 思考。
同意凤说,诗歌耐看才是好的.毕竟我们要的不是流行一时,而是流传一世或很多世.衣服嘛,流行一下倒没啥..不过人要耐看才是好的,毕竟我们不会永远年轻...
同意凤说,诗歌耐看才是好的.毕竟我们要的不是流行一时,而是流传一世或很多世.衣服嘛,流行一下倒没啥..不过人要耐看才是好的,毕竟我们不会永远年轻...
这话是不错,但我还是希望凤版的诗歌在耐看,有深度的同时,能做到一顾倾人城,而不需要三顾茅庐。
要求虽然很高,但相信凭凤版的能力,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原作非常好,我加精华。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