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风云骤起回复 (2007-02-24 21:40)
以下为内容:
风云骤起
执行站长
高级顾问
UID 22
精华 2
积分 30
帖子 176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6-11-25
状态 离线 #4发表于 2007-2-23 13: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晓曲说的有道理,赞成。不过关于自由诗的规范,不是不必要韵,而是必须。诗歌的音乐性,是不可或缺的,少数人为创新,可以适当突破,如果人们都这样,诗就没有了。可见音乐性作为诗歌和其他文体的根本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容毁弃的。
谢谢老师的关注!新年好! (2007-02-24 21:46)
发言人:晓曲
以下为内容:
谢谢老师的关注!新年好!
我是想,如果自由体新诗也要用韵,那一百年来,好多大诗人都不能称为诗人了,当代的好多大诗人也不能称为诗人了,这不符合客观事实.我个人仍然认为,无韵和无整体的对称性是自由体新诗的显著特征.而且也是区分格律体新诗的显著标志.
转风云骤起老师回复 (2007-02-26 13:14)
以下为内容:
晓曲啊,恕我直言,你对诗的深层本质还缺乏认识啊。看来我得将诗的本质和由此本质导致的必然的外在特征的有关论述表达出来,以纠正某些错误认识。至于你说的所谓大诗人,我知道是指哪些人,不过,这些人,在我看来,还不足以和我相提并论。惠特曼,他的诗我是认可的,不过他的诗有明显缺陷,由于前人太过宏伟,他无以突破,所以选择了无韵的自由体,而这就带来一个弊端,由于没有音乐的帮助,他的情绪缺乏一个重要的支撑力,不得不靠情绪的不断重复来表达意志,由此,造成他的形象和语言的累赘重复,读多了,就能感到他的诗的苍白干瘪。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有认识,余光中先生,就是对他的缺陷有深刻认识的一个人。惠特曼,我还是认可他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但胜在一端,即意气,然不能达到完美,和处于最顶层的诗人相比,他还有一段距离。我想,由于特殊的时代,我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诗上,而有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所以诗的创作,我可能不如他,但在思想深度方面,对世界的把握方面,他不具有和我相提并论的实力,至于另一个所谓的大诗人艾青,我想他的得名乃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艾青现象,必然随着时代变革,向前演进而消退。艾青,在后人那里将需要通过翻查典籍才能找到他的名字。真正的诗,必然在时代影响退潮后显示出它的自然本色。
回复老师批评 (2007-02-26 13:15)
以下为内容:
老师能直面剖析两位中外自由体新诗的典型代表,个人深位敬佩。多年来,这是所谓体制内诗人、诗家不敢或害怕言及的,因为这些典型代表,今天仍为大多数同行顶礼膜拜。撇开其他不言,单就自由体新诗作为一种诗体形式的客观存在,当是无容质疑的。个人提倡中国诗歌回归音乐性之路,但也不排除自由体在另一条路上的前行,他们最终都融入了中华诗学的汪洋大海。个人浅见,不管原初的西诗自由体包含何种诗性特征,中国借鉴而来的自由体新诗,以汉语言为载体,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独立特性。再撇开自由体新诗将来的发展趋势,至少现在它依然占据着诗坛的主流,而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近百年(格律体新诗有过短暂的冲击),已经融进了中华诗学的历史长河。如果能构建出它独特的审美规范,是否会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呢?晓曲浅见,望老师指导为谢!
转风云骤起老师回复之三 (2007-02-26 13:17)
以下为内容:
晓曲啊,我理解你的苦心,你适应业已定形的形式来适当调整中国业已混乱的诗歌局面.但我们不能过于软弱,不能被动地跟着形势走,我们必须改变.要把握真理,服从真理,同时强硬起来,以一种强大意志来改变中国文学和诗歌的不利局面.
回复老师批评之三 (2007-02-26 14:00)
以下为内容:
谢谢老师的指导意见!
在提出本文观点之前,晓曲已有近年余的反复构想,"恶搞事件"促使我直面地表达出来。作为一种理论探索,我反复思考过我的这些观点是否有中庸之道,是否是在寻找现实平衡点,以使我游刃于两大类诗体之间或诗人之间,我最终判断为我没有这样的观点,才提起笔来把我的构想转化为文字。我始终抱有尊重新诗发展客观存在性的思考,形成了客观看待基本成型的中国两大类新诗的诗学特征及传承性思想。那就是中国自由体新诗逐步形成了对中华传统诗学的外在特征的排斥性和中国格律体新诗对中华传统诗学外在特征的灵活继承性。以此为前提,个热认为有构建其审美规范的必要。当然,个人也不排除在这两类新诗体之外,正在诞生或已经诞生第三类新诗体的雏形,或者需要大家去探索与发现新的诗体形式,我仍愿与之同行。请老师批评。
:[转]诗人舒雨湖回复: (2007-03-11 20:37)
以下为内容:
是探索现代汉语诗歌作品的构成要素,是很有价值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