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致张天授先生的信(其三) [打印本页]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7-5-3 07:07     标题: [原创]致张天授先生的信(其三)

                           致张天授先生的信(其三

天授先生:

昨日收到寄来的《小诗原》(第十二期)及陈嘉祥写的访问记,拜读之后,陷入长久的沉思,感慨系之,几不能入睡。

新诗有史80余年,几代人辛勤耕耘,多方探索,闻一多、何其芳、邹绛等都已作古,然而他们的精神和留下的遗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认真吸取。新诗发展到我们这一代,眼睁睁看着日渐低迷、式威,读者也日渐其少,作者或勒马回缰写旧诗,或无奈地不别而去,实在叫人痛心疾首!对比电影电视的兴旺发达,我们的诗人哪,值得好好地想想了!处在当今的改革时代,科技、经济、文化艺术都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早在“五四”时曾被砸烂的旧体诗词今天也再一次崛起,这明明告诉我们只有自由诗是无法满足广大人民日益丰富和提升的文化审美需求的。特别是具有几千年格律传统的中国人民与泊来的自由体新诗之间的差异和距离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中国人民特别喜爱和需求的具有格律传统的新体诗歌至今尚未真正成熟起来,诗坛上自由体、格律体等百花齐放的局面至今没有出现,这岂不是具有“诗国”之誉的人民的悲哀吗?打开堂而煌之的某些诗刊,至今仍然找不到新格律诗的一角天地,仍然是白话自由体的一统天下。当然,公开将新格律体斥为异端另类的舆论已经消沉下去,这说明党的双百方针正在落实,然而肯为新格律诗大方地开辟个园地的刊物实在微乎其微,特别是那些大方之家似乎还难上加难,由此可见,真正将自由体和格律体一视同仁也许还需要时日。我很敬重《小诗原》的编者,尤其敬重天授和穆仁先生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对各种诗体的容受性。记得冯牧同志就强调指出过,诗也需要格律,以更好地表达感情;我们刊物的编者只有具有这样的胸怀和容受性,才能支持、保证和促进自由诗、格律诗等各种诗体的百花齐放,百花齐放了才能逐步建设和形成符合中国人民审美需求的一代新体诗歌。

应当看到,新诗的形式问题已经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毫无疑义,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伟大诗人。关于他对新诗问题的几次谈话,今天,结合诗坛现状和新诗的走向,平心而论,“用白话写诗,迄无成功”的话,指的是新诗的民族形式问题,绝不是新诗的整体贡献,绝不是全盘否定,他不是同时又明确地提出了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建设新体诗歌的问题吗? 他不是又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吗?诗所以是诗,不是散文,不是小说,是因为她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精炼、大体整齐、押韵的特点,这就是她的本质属性。无论诗经楚辞、五七言古近体诗,还是宋词元曲;无论中国古典诗歌,还是外国格律诗(外诗并非都是自由体)。正视当今诗坛,正像有人说的那样越写越自由,看不见标点,找不到韵脚,弄不懂含意,诵读不下去,背诵不下来。有位老诗人早就说过:“白话诗”可惜掉下了底下的一个字!如若不分行,真的不知道那居然是诗。

   《小诗原》既无雄厚的财力,更无吃皇粱的定编,但是有囊括四海的胸襟,团结百家各派的气度,本来不多的版面刊出了大量的新格律体诗作和探讨新诗格律的理论文章,实在值得人们认真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大小诗刊,都能有这样的心胸,都能这样认真地落实双百方针,认真地探索新诗的出路,继承民族诗歌的优秀传统,结合现代语言基础、格律条件及其“五四”以来新诗人们的实践,建设出一套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新体诗歌,那我们就无愧于伟大的祖国,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天授先生,愿你健康长寿,相信我们的新诗,总有振兴的一天!

               程 文 上

        2003年4月26日 哈尔滨

 …………………………………

  此文在20036月出版的《小诗原》第13期上发表,有些许改动。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07-5-5 17:15

提。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