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东方诗丛”总序(修订稿)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7-7-12 06:02 标题: “东方诗丛”总序(修订稿)
“东方诗丛”总序
●万龙生
今年,新诗90岁。若是一个人,已经是老寿星了。但是,作为一种诗体,却还处于“幼年”阶段,还没有“初长成”。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是,她还没有自己应有的“模样”,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格律和审美规范。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926年,先知先觉者闻一多先生就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响亮地提出了“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没有格律”的观点。以他为旗手,以“新月派”为代表,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格律诗派就已经形成。而此前,从1923年开始,还有个短暂的酝酿阶段,“有的诗人,如汪静之、徐志摩、朱湘、刘梦苇等,开始制作一些有规律可寻的诗”。(钱光培、向远《现代诗人及流派琐谈》)我们姑且不去追究原因,令人扼腕的是,这个曾经一度繁盛的花期,只维持了不到10年的光景,便被“风吹雨打去”,成为一道如梦的美景。
要等到20年后,到了上世纪50年代,何其芳才旧事重提,鲜明地打出“现代格律诗”的旗号,并且在诗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尽管由于政治的因素,他关于民歌“局限性”的观点遭到围攻,他的主张并没有为诗界所接受,但是五六十年代的新诗,事实上形成了格律化的倾向,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半格律体”的形式,则是有目共睹,毫无疑义的。
经过了长达10年之久的“没有诗歌”的时代之后,70年代末期,新诗迎来了新的春天,建立新诗格律的梦想又一次“蠢蠢欲动”,有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很快就被“极端自由化”的狂潮所掩盖。直到新旧世纪之交,被“东方诗风”论坛一群起于草根的诗人们命名为“格律体新诗”的这一“幽灵”,终于奇迹般地摆脱了“华盖运”,堂而皇之地形成了复兴之势(笔者有专论,此处从简)。
“东方诗风”原名“古典新诗苑”,是在2001年,由几个有远见的诗歌青年,为了打破晦涩难懂的所谓“先锋”诗歌对诗坛的垄断,提出诗歌“要回归大众,回归现实,回归传统”的观点而建立的,曾经出版了《古典新诗选集》一书。后来力量不断壮大,部分论坛诗友2005年在合肥聚会,决定改名“东方诗风”,并且以促进新诗格律的建立为己任,决心将“东方诗风”建设成为发表格律体新诗的平台,交流学习的诗歌家园,清新和谐的心灵净土。两年来,论坛老中青三代诗人共同努力,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创作实践方面,都有所建树,先后出版了《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2006格律体新诗选》和王端诚的《秋琴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近,作为今年4月重庆聚会的产物,反映他们团队精神和最新创作成果的《行吟在巴山渝水间》又即将问世。虽然他们在整个诗坛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其发展势头却不可小觑,不容低估。他们认定了努力的目标,拥有坚强的决心和不会动摇的使命感,也不乏艺术才华,在当前多如牛毛的诗歌论坛中,这是一个罕见的“部族”,对他们是可以寄予厚望的。
如今,这群有志于确立格律体新诗的诗友,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以“集团”的方式亮相,又打算出版一批个人专集,以更好地展示每位诗人的个性特色,艺术风采。于是便有了这套“东方诗丛”的诞生。在他们的艺术征途中,无疑是又一个新的起点,值得热烈祝贺。这些诗集记录了各位作者艺术探索的足迹,也是他们人生态度的艺术反映。也许还显得稚嫩,也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诗人们对诗歌的真诚是绝对可以信赖的。我希望并且相信,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一本本诗集,将会成为正在建设中的格律体新诗大厦的一块块砖头。
需要指出,尽管“东方”诗友们认同吕进先生关于“对于诗歌来说,形式也是其重要的内容”的观点,但是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形式主义者”,对于感情、意境、思想等诗的内在因素,仍然孜孜以求,是从来也不敢轻忽的。
这里还需要提及自由诗。“东方诗风”没有偏见,并不排斥自由诗。他们只是反对那种极端的把诗混同于散文的倾向,反对那种晦涩得如同天书的诗风。其实,这里的作者许多就是从自由诗“转向”的;就是现在,他们也在题材适合的情况下,还在使用自由诗的形式呢。何其芳曾经指出,没有格律诗是一种“偏枯”的现象;那么,没有自由诗,没有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的“中间状态”的作品,同样不是正常的诗歌生态环境。这套诗丛也包含自由诗,就可以证明。
愿“东方诗丛”推出的一个个“东方”诗人们的佳作,成为“东方诗风”论坛的一张张漂亮的名片,愿“东方诗风”持续不断,永远强劲,催生更多更美的诗花。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7-7-12 09:19
先睹为快了,辛苦诗兄!
首节末这样可否?
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格律”——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规范”。
个人以为换一个说法会客观些,供参考。
作者: 李长空 时间: 2007-7-12 12:09
以下是引用晓曲在2007-7-12 9:19:14的发言:先睹为快了,辛苦诗兄!
首节末这样可否?
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格律”——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规范”。
个人以为换一个说法会客观些,供参考。
赞同.包括自由新诗在内,“审美规范”应该是它们的首要任务.
为了和下段呼应,我以为这句可以改为“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格律,或者说审美规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2 14:35:27编辑过]
作者: 李长空 时间: 2007-7-12 14:39
另请万老师再校对下文字和标点符号等.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7-7-14 05:48
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格律和审美规范。——格律一词容易被人理解狭隘了,换个说法也好。
要不然这样:“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的诗体特征和审美规范。”?
作者: 卜白 时间: 2007-7-14 23:26
诗酒兄:
总序写得很好。如果说还需要完善的话,我的意见——
1.批判的文字宜少些(以立论为主);
2.不仅从形式上介绍“东方”的追求,还要写出“东方”的诗在内质上的特点。(我一直以为,形式可以增强诗的感染力,但不能增强诗的生命力。)
妥否,请酌。
长空你好!信收到。一旦封面等设计定稿,便邮给你。朴素、凝重、简单、新颖,是我一贯喜爱的风格,不知是否符合你的口味?
作者: 李长空 时间: 2007-7-15 10:58
以下是引用卜白在2007-7-14 23:26:08的发言:诗酒兄:
总序写得很好。如果说还需要完善的话,我的意见——
1.批判的文字宜少些(以立论为主);
2.不仅从形式上介绍“东方”的追求,还要写出“东方”的诗在内质上的特点。(我一直以为,形式可以增强诗的感染力,但不能增强诗的生命力。)
妥否,请酌。
长空你好!信收到。一旦封面等设计定稿,便邮给你。朴素、凝重、简单、新颖,是我一贯喜爱的风格,不知是否符合你的口味?
我也喜欢这样的风格.您书的风格稿是我的书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风格由设计师去把握,以做到统一却不失个性.握!
作者: 李长空 时间: 2007-7-15 11:06
"何其方"应为"何其芳"
作者: 梦飘飘 时间: 2007-7-15 13:07
原创跟帖都不错,支持。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7-7-17 10:11
挺好的。诗兄辛苦了。
作者: 秋水涟滟 时间: 2007-7-19 09:46
好。
作者: 冷月轻影 时间: 2007-7-19 19:49
赞一个,干爹辛苦了。
作者: 卜白 时间: 2007-7-24 00:45
诗酒兄:“要等到20年后,到了上世纪50年代……”,句中的“要等到20年后”是否应为“等到20年后”?
“……同样不是正常的诗歌生态环境.这成诗丛也包含自由诗,就可以证明.”“成”是笔误吧?
能否尽快把规范、完整的“东方诗丛”版权页文字贴到网上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21:05:14编辑过]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7-7-24 09:20
提上来。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7-7-24 10:02
卜白兄:谢谢提醒,均已改正.
可以这样定稿了.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07-7-24 10:09
不错。
作者: 李长空 时间: 2007-7-24 15:21
我前些日子已经发现并改正了(含标点,诗兄上面的帖子里标点的使用还不够规范,如"。"号打字时成了"."号,最后那段文字也重复了):
“东方诗丛”总序
●万龙生
今年,新诗90岁。若是一个人,已经是老寿星了。但是,作为一种诗体,却还处于“幼年”阶段,还没有“初长成”。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是,她还没有自己应有的“模样”,也就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格律和审美规范。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926年,先知先觉者闻一多先生就发表了《诗的格律》一文,响亮地提出了“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没有格律”的观点。以他为旗手,以“新月派”为代表,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格律诗派就已经形成。而此前,从1923年开始,还有个短暂的酝酿阶段,“有的诗人,如汪静之、徐志摩、朱湘、刘梦苇等,开始制作一些有规律可寻的诗”。(钱光培、向远《现代诗人及流派琐谈》)我们姑且不去追究原因,令人扼腕的是,这个曾经一度繁盛的花期,只维持了不到10年的光景,便被“风吹雨打去”,成为一道如梦的美景。
要等到20年后,到了上世纪50年代,何其芳才旧事重提,鲜明地打出“现代格律诗”的旗号,并且在诗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尽管由于政治的因素,他关于民歌“局限性”的观点遭到围攻,他的主张并没有为诗界所接受,但是五六十年代的新诗,事实上形成了格律化的倾向,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半格律体”的形式,则是有目共睹,毫无疑义的。
经过了长达10年之久的“没有诗歌”的时代之后,70年代末期,新诗迎来了新的春天,建立新诗格律的梦想又一次“蠢蠢欲动”,有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很快就被“极端自由化”的狂潮所掩盖。直到新旧世纪之交,被“东方诗风”论坛一群起于草根的诗人们命名为“格律体新诗”的这一“幽灵”,终于奇迹般地摆脱了“华盖运”,堂而皇之地形成了复兴之势(笔者有专论,此处从简)。
“东方诗风”原名“古典新诗苑”,是在2001年,由几个有远见的诗歌青年,为了打破晦涩难懂的所谓“先锋”诗歌对诗坛的垄断,提出诗歌“要回归大众,回归现实,回归传统”的观点而建立的,曾经出版了《古典新诗选集》一书。后来力量不断壮大,部分论坛诗友2005年在合肥聚会,决定改名“东方诗风”,并且以促进新诗格律的建立为己任,决心将“东方诗风”建设成为发表格律体新诗的平台,交流学习的诗歌家园,清新和谐的心灵净土。两年来,论坛老中青三代诗人共同努力,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创作实践方面,都有所建树,先后出版了《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2006格律体新诗选》和王端诚的《秋琴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近,作为今年4月重庆聚会的产物,反映他们团队精神和最新创作成果的《行吟在巴山渝水间》又即将问世。虽然他们在整个诗坛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其发展势头却不可小觑,不容低估。他们认定了努力的目标,拥有坚强的决心和不会动摇的使命感,也不乏艺术才华,在当前多如牛毛的诗歌论坛中,这是一个罕见的“部族”,对他们是可以寄予厚望的。
如今,这群有志于确立格律体新诗的诗友,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以“集团”的方式亮相,又打算出版一批个人专集,以更好地展示每位诗人的个性特色,艺术风采。于是便有了这套“东方诗丛”的诞生。在他们的艺术征途中,无疑是又一个新的起点,值得热烈祝贺。这些诗集记录了各位作者艺术探索的足迹,也是他们人生态度的艺术反映。也许还显得稚嫩,也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诗人们对诗歌的真诚是绝对可以信赖的。我希望并且相信,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一本本诗集,将会成为正在建设中的格律体新诗大厦的一块块砖头。
需要指出,尽管“东方”诗友们认同吕进先生关于“对于诗歌来说,形式也是其重要的内容”的观点,但是他们并不是纯粹的“形式主义者”,对于感情、意境、思想等诗的内在因素,仍然孜孜以求,是从来也不敢轻忽的。
这里还需要提及自由诗。“东方诗风”没有偏见,并不排斥自由诗。他们只是反对那种极端的把诗混同于散文的倾向,反对那种晦涩得如同天书的诗风。其实,这里的作者许多就是从自由诗“转向”的;就是现在,他们也在题材适合的情况下,还在使用自由诗的形式呢。何其芳曾经指出,没有格律诗是一种“偏枯”的现象;那么,没有自由诗,没有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的“中间状态”的作品,同样不是正常的诗歌生态环境。这套诗丛也包含自由诗,就可以证明。
愿“东方诗丛”推出的一个个“东方”诗人们的佳作,成为“东方诗风”论坛的一张张漂亮的名片,愿“东方诗风”持续不断,永远强劲,催生更多更美的诗花。
2007.7.12.渝州悠见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4 15:24:51编辑过]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7-7-24 17:25
长空细心,值得学习.劳你费神,谢谢.
作者: 卜白 时间: 2007-7-24 21:10
诗酒兄:“要等到20年后,到了上世纪50年代……”,句中的“要等到20年后”是否应为“等到20年后”?
长空兄:因最近一直在开会,封面尚未最后定稿,让你久等了。本周内我一定定稿并贴到论坛,供参考。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7-7-25 15:49
“要等到20年后”____
"要"有强调时间之长的意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5 16:46:09编辑过]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2-7-3 07:41
昨晚重读自己的《十四行 八行诗百首》,觉得此序很能代表大家的观念,想到一些新朋友可能没有读过,特别翻出,提起。
看到当时大家的跟帖,那种热心,那种负责的精神,着实令我感动。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3 08:12
个人专集已经出版了哪些,能否列一目录?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2-7-4 10:55
本帖最后由 诗酒自娱 于 2012-7-4 11:04 编辑
嗣后,《东方诗丛》第一辑又相继出版,这6本诗集是:卜白《我的诗》,《齐云新诗选》,李长空《梦中家园》,万龙生《十四行、八行诗百首》,王世忠《秋水潋滟格律体新诗选集》和张先锋《香生格律诗集》。紧接着,第二辑又推出3种:简云斌《还是这条河》、《阿平诗歌67首》和龙光复《青木吟稿》。这些诗集显示了“东方诗风”的创作实力,有的还有论者进行了评论,给予较高评价。
——摘自“东方诗风”的贡献。
此外,单本的诗集重要的当推微斋的《秋琴集》和《枫韵集》。
作者: 暮雪 时间: 2012-7-4 11:46
学习一下序,对论坛对老师多了了解,学习格律诗的知识,以前没有写过,直觉格律诗的写作应该是比较简单明和押韵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2-7-4 22:28
昨晚重读自己的《十四行 八行诗百首》,觉得此序很能代表大家的观念,想到一些新朋友可能没有读过,特别翻 ...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2-7-3 07:41 
是呵,时隔五年,现在重读,仍然令人振奋,感到关切。我建议等到合适时候,可以继续推出东方诗丛!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2-7-5 06:09
我建议等到合适时候,可以继续推出东方诗丛!
——这个建议好!尤其是想到我们一些实力诗人还没有出版个人诗集呢。
那么,就明年启动,后年以《东方诗丛》第三辑来迎接咱们的十周年吧,到宁夏去搞首发式怎么样?
并且还可以再编一本散文集!咱们诗人们的散文也不赖哟。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2-7-14 17:29
我建议等到合适时候,可以继续推出东方诗丛!
——这个建议好!尤其是想到我们一些实力诗人还没有出版个人 ...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2-7-5 06:09 
支持,我就先报个名吧:handshake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