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网上诗话(30)于右任的《望大陆》 [打印本页]

作者: 卓韦    时间: 2007-9-15 11:49     标题: [原创]网上诗话(30)于右任的《望大陆》

网上诗话(30)于右任的《望大陆》

 

 

 

据《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载:1949年,本想留在内地的于右任,被蒋介石挟持倒台湾。虽继续担任“监察院长”,但始终注重名节,两袖清风,在抑郁和贫病中度过了一生最后的15年。196211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12天后,又在日记里念念不忘地嘱托道:“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是山要最高者。” 15年的乡愁和抑郁,最终酿成了这首千古绝唱《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

国|有

 

思乡与抑郁之苦终于使他病倒了。老部下杨亮功问他有何吩咐时,因喉咙发炎已无法讲话,他只好首先伸出一个指头,接着又伸出三个指头……19641110日病故后,人们议论此事,大都认为资深报人陆铿的解法对:“一个指头”是指祖国统一,“三个指头” 是指三原县;老人的心愿是将来祖国统一了,请将他的灵柩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这就是这首诗的内容,一个流落海峡那边的活了86岁的老人刻骨铭心的遗愿!

 

 

    如此令人涕零的赤子般的爱国爱乡的深情,不仅使我们想起了伟大诗人屈原以及他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而于右任先生所采用的诗歌形式,的确明显地富于我们民族诗歌的传统情操、传统气派和传统作风,尤其是爱国主义的传统与楚辞式的形式两者水乳交融、跃然纸上的特色,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民族风格与神韵。

  这是一首六十年代的作品,作者所采用的语言和形式都是介乎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者。说它是古体诗,是因为它使用了包括文言虚词在内的文言词汇,而且形式不仅有宋词唐诗的影子,更有楚辞的格调;然而它又不完全与古体诗相同,它的语言是那样的明白如话,诗体这样灵活多变。如果将其中的“于”、“”换成“在”、“啊”的话,岂不是一首格律体的白话新诗吗?

 

葬我在|高山|之上啊,

望我|大

大陆|不可|见啊,

只有|痛

 

葬我在|高山|之上啊,

望我|故

故乡|不可|见啊,

永不|能

 

——头两节可以归纳成这样的表示节奏与旋律的格律图谱:

 

葬我在|高山|之上啊,

望我|××

××|不可|见啊,

××|××

 

  就原诗的格律形式而言,是一首将整齐体诗节与参差体诗节熔于一炉的格律诗。

  前两节都是用五步八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二步四言(“望我|××”、“××|××”)和三步六言(××|不可|见兮)等三种长短诗行构成的四行参差格律诗节,又配合重复、复唱和顶真所组成的重章叠句修辞方式以及“兮×兮×”式韵律、“逗分逗句”式句法,形成了这样反复回环、一咏三叹的节奏和旋律: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

××|不可|见兮,

××|××

 

——两节重此一式,有效地抒发了诗人胸中抑郁已久的思乡爱国的强烈而饱满的情绪,唱出了两岸同胞心底里的共同声音。

最后一节,则是属于二步三言的整齐体诗节。诗人借用“天苍苍,野茫茫”这样朴实的典故告诉读者,在囊括整个伟大祖国海峡两岸苍茫、广袤的视野里,海外的“山之上”,还有个国殇者啊!

这样体式的格律诗,二分法者称其为参差体格律诗,三分法者则称其为复合体或综合体。

                  2007·9·15


作者: 刘聪美    时间: 2007-11-27 10:11

读了,十分欣赏原诗及诗评!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