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的起源
诗歌起源于民间.
诗歌起源于民间的打油诗。
诗歌来自民间,来自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民间。诗歌就是这样起源的!可不要小看了打油诗。各种顺口溜,各种儿歌,民谣,谚语,都是来源于民间,后来出现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秦腔,黄梅戏,京剧,汉剧,现代歌曲,等等,不一而足,都先是记录民间的那些压韵的打油诗,最后才又以文字的方式发展起来,即便如此,现在民间亦然有许多民歌流传在口头上,象下面的这几首:
1
萤火虫,夜夜来,
大姐不来二姐来,
嗨嗨嗨,嗨嗨嗨,
花花骄,抬着来!
2
马坡蛋儿,滚滚滚,
张家女娃儿要买粉。
买了粉,不会搽,
张家女娃儿要买麻。
买了麻,不会搓,
张有女娃儿要买锅。
买了锅,不会做,
张家女娃儿要买肉。
买了肉,不会切,
张家女娃儿要买铁。
买了铁,不会打,
张女娃儿要买马。
买了马,不会骑,
张家女娃儿要买席。
买了席,不会辅,
一下辅到门背后。
没啥枕,枕棒槌,
没啥盖,盖簸箕。
簸箕一骝,
把张家女娃儿吓一揪!
3
小明的爸爸是警察,
每月工资一毛八,
买不起鸡,叽叽叽,
买不起鸭,呀呀呀,
娶不起老婆要自杀,
树上有个美人儿鱼,
1
萤火虫,夜夜来,
大姐不来二姐来,
嗨嗨嗨,嗨嗨嗨,
花花骄,抬着来!
2
马坡蛋儿,滚滚滚,
张家女娃儿要买粉。
买了粉,不会搽,
张家女娃儿要买麻。
买了麻,不会搓,
张有女娃儿要买锅。
买了锅,不会做,
张家女娃儿要买肉。
买了肉,不会切,
张家女娃儿要买铁。
买了铁,不会打,
张女娃儿要买马。
买了马,不会骑,
张家女娃儿要买席。
买了席,不会辅,
一下辅到门背后。
没啥枕,枕棒槌,
没啥盖,盖簸箕。
簸箕一骝,
把张家女娃儿吓一揪!
3
小明的爸爸是警察,
每月工资一毛八,
买不起鸡,叽叽叽,
买不起鸭,呀呀呀,
娶不起老婆要自杀,
树上有个美人儿鱼,
亮如月来美如花,
黑眼珠,黑头发,
红嘴唇,红面颊,
小明的爸爸爱上了她,
小明的爸爸娶了她.
生下一个鱼娃娃!
嗨呀嗨呀嗨呀呀,
就是他来就是他!
..............
孩童们在游戏中一边吟唱,一边欢笑,是多么地高兴啊.看呀,这是多么动听的儿歌,也只流传于民间.这些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压韵,句式短小,节奏明快.小孩子天生就是爱好这样的儿歌的。还有一些民谣,谚语也是如此:
一九二九,
冻破石头。
三九四九,
闭门厮守。
五九六九,
下河洗手。
七九八九,
阳坡散柳。
象上面这个谚语是多么地动听而又多么地形象啊,一听即懂,一听即会记住,儿童,老人都会,都记得住。
诗歌确实起源于民间。就是后来出现的诗经,楚辞,汉斌,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歌词,实际上要追根求源的话,还是来源于民间啊。民歌,作为诗歌的第一大支流,确确实实在文字出现之前,甚至于在人类刚刚诞生之际,它已经存在于民间,已经在我们的祖先,远古的先民的口中开始传唱并作为美好的礼物交给了一代代的后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6 2:07:5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4 13:00:40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