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
一场接一场,高烧 昏迷不醒 劫难降临之前 村里开始了四清 母亲说,四清是我的神
那时山村里 阎王只顾四处收命 也点了我的名 是来四清的同志的一粒丸子 让他收回了呈命
●公社之音
第一声啼哭,穿过老屋 渗进了父亲的禾锄声里 母亲的期盼 跟随队长出工收工的哨音 日复一日穿行
响在山间的脚步 串起了地坝里整齐的粮盖声 跳进挑梁上的纸边广播中 至今仍在耳边 翻来覆去地回响
●吓跑的知青
他们是被上级分配下来的 添丁加口,队上特地盖了几间大瓦房 砍了山上最好的树 借了社员的瓦 用了地主的祖坟。他们并不知道
他们是敲锣打鼓被送来的 安营扎寨,表了上山下乡的决心 可一大早,不翼而飞 有人看见落在了丫口的阴影里 说是坟盘有鬼影掠走了他们的魂
●稀饭声
滚滚渠江,自巴山而来 这里从来不缺水,缺粮 一辈子碗里都是稀饭 张飞打马而过,喝饭声盖过了 他的马蹄声。张飞也没有留下来
奇怪的是,日本的一次空袭经过 也听见这声音,慌乱中 扔下几颗炸弹 不幸正好落在祖上祠堂 父亲的续谱断了祖根
●燕窝
城市有人请吃燕窝的声音,刺穿了 一只燕的耳朵。谁的目光粘上了橱窗 那可是挂在故乡老屋的泥巢
谁愿把泥当成佳肴?吃泥的时代不复再来 燕来燕去,旧巢新泥,唯有燕语 依然在房前屋后为新人旧主祈祷:
“燕子来,要发财;燕子走,要讨口” 为何城市要毁了它们?梁上的燕语,谁知道? 2005-8-4
仍就是末首最爱,末句出彩。
终观楼主这系列乡村杂诗,可能也只有60版的才能看懂了的,如今80版的,很难想象到当年情景了。
我看得懂。
历史不应该忘记,苦难不应该忘记,昨天也不应该忘记。
谢谢作者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新鲜而又陈旧的记忆。
拙作正是为再现那段历史,这也是这组诗的动机,能唤起这样的回味就感到欣慰了
并谢二位的阅评!
四清、公社、知青我也知道。起码两代人,都深受影响。
最后一首,倒是时效更长。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