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过河石,我心底的永恒(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青木之灵    时间: 2008-1-14 22:47     标题: [原创]过河石,我心底的永恒(附图)

过河石,我心底的永恒

 

过河石是一墩扁球形的巨大的石头,过河石也是一座山。

这还得从对它们的命名说起。

过河石之谓,非浪得虚名:相传那座山的半山之间有一棺好地。能佑后代封王。一财主重金购得此地欲葬其父。遂请“阴阳先生”确定下葬时辰。先生指定三个时间段可下葬:即看到鱼上树、马骑人、戴铁帽三者其中之一即可。

适逢赶场天,人来人往者众。先有一位用竹蔑穿上一串鱼提着,把鱼挂在树上来看热闹,看后提着鱼走了。继有一人扛着“木马”(木匠用来支撑木料的三角架)来看了一会,也走了。再有一人顶着新买的铁锅路过。财主都未能省悟。
       
错过了这三个时间段,遂天昏地暗,陡生恶风暴雨。之后旋见一百来吨之巨石紧扣葬井,因其飞自长江之南,是为过河之石也。

其后,山民仰其神威,遂在石上伫神,以观音庙包容扶持,香火渐盛。此山亦得过河石之名,渐与庙、石之同辉也!

站在观音庙远望,山外一马平川,两翼的山脊象两面飘扬的旗帜,预示着葬此旺地者的后人“王”率领千军万马的雄威。又因那旗帜行进方向并未向前而是相反,那个王必定是“反王”。只是有了河那边飞来的石,没人能葬入龙脉。此山终究未能出“反王”,也没能出象辛亥革命的元老或共和国元帅那样的人物。

 

过河石属于沙坪坝区虎溪镇的地界,现今重庆市大学城的开发一直延伸至过河石山下。山顶之上,山外有山,与璧山县接壤处,被称为“漕上”。有黄家漕、龙家漕、史家漕、赖家漕之类,都是“湖广填四川”时各家的祖籍。

我家在虎溪,也就是现在大学城内。过河石是我家到漕上的必经之地,也是挑煤、背柴、从漕上到虎溪赶场的必经之地。山道时常熙熙攘攘,半路上甚至有人作小生意的,竟有繁华痕迹。

当年,过河石(山)松、柏、杉浓密,芭茅及蕨草铺天盖地,山林阴森又有花豹之类猛兽出没,傍晚后须结伴而行并须持有梭标之类防身之物。

我也多次途经过河石挑过煤、背过柴,沐浴在松风柏浪之间,领受那过河石的传奇和浩瀚胸怀。在精疲力竭及饥饿难捱的时候,也深感生活之不易。

山,告诉了我人生的悠远和深邃;告诉了我平川的驰骋和险峰的登临。我对山的感悟,自当以过河石为始。

 

据说,二十多年来已经没有人到虎溪赶场了, 漕上的山民赶场都改走青木关。漕上出生的年青人甚至没有听说过河石的名字。过河石,已被山民淡忘了。

数十年来,我每年都要去漕上为父亲上坟,从青木关顺沟而上要走90分钟。2006年到漕上祭奠亡父之后,意欲从过河石下山再经虎溪回重庆。可人是物非,怎么也找不着下山的路,也无人可问,只好从看得见公路的另一座山下去,幸而没把自己走丢。

    最近一次到漕上,我雇人指引,终于找到过河石山顶的垭口。我独自下山的路上,我感到过河石(山)苍老了许多:没有了半个世纪前的葱茏,显得孤苦伶仃。我大声喊着:“我来了!”回应的只是茅草的飒飒声。那动天震谷的松涛声到哪儿去了?那令人生畏的丛林阴森又到哪儿去了?新生的松、杉不识故人,也让我领受到几分孤独。

观音庙和那过河的巨石早已不见踪影,唯余下一片芭茅草,更让人深感凄凉。

 

就在半个世纪前,在“已经看见共产主义曙光”和“全民炼钢”的鼓躁声中,经济发展史翻开了最为悲壮的一页。

大炼钢铁运动让过河石(山)热闹了好一阵子。

大批农民丢掉地里的庄稼,进山找铁矿石、砌鸡窝炉,砍大树做风箱、烧木炭。风箱鼓风,讲述着类似“煮豆燃豆箕”的故事。矿石、打烂的铁锅掺和着村民“上交”的金属件(包括门和柜上取下来的铜件)一起烧熔,借以跟上“以钢为纲”的节奏;为表现超英赶美的勇气以至于废寝忘食,何其豪迈,何其壮观!

过河石(山)呻吟着,过河石(石)哭泣着。

过河石(石)被肢解,被烧灼,化着尘土,还殷勤地呵护着后生的树苗,还在企盼着青葱回归。

过河石(山)在劫难之后,还坚强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忍受孤独,恪守职责,为新一代树木的成长提供养料。

过河石以巨大的代价告诉人们,山是人类的朋友,各种形式的文化是人类的朋友,树木、野兽也都是人类的朋友。唯愿那样的噩梦永远不要重复!

过河石以切身的感受对科学发展的内涵作了精辟的诠释。

 

回望过河石,回味它刚才对我的倾诉,一阵辛酸,一阵欣慰。

我怎么也忘不了过河石那凄婉的眼神,忘不了它有过的痛苦和它对人类的包容。对着过河石,对着我的启蒙老师,我还能说什么呢?

展望前路,路在田间蜿蜒着,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attach]1642[/attach]


作者: 青木之灵    时间: 2008-1-14 22:49

观音庙旧址

[attach]1643[/attach]

在过河石远望山外

[attach]1644[/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4 22:51:13编辑过]


作者: 青木之灵    时间: 2008-1-14 22:51

路是人走出来的

[attach]1645[/attach]

 

山外的路在田间蜿蜒着,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attach]1646[/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4 22:54:24编辑过]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8-1-16 08:49

很为青木兄对家乡的热爱所感动.

很想什么时候能跟着青木兄去"槽上"走一遭呢.


作者: 冰心一片    时间: 2008-1-16 23:11

  好词句!有韵味! 

    山,告诉了我人生的悠远和深邃;告诉了我平川的驰骋和险峰的登临。

过河石(山)在劫难之后,还坚强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忍受孤独,恪守职责,为新一代树木的成长提供养料。

过河石以巨大的代价告诉人们,山是人类的朋友,各种形式的文化是人类的朋友,树木、野兽也都是人类的朋友。唯愿那样的噩梦永远不要重复!

展望前路,路在田间蜿蜒着,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对家乡的热爱!对苦难的回顾!对未来的追求!铸就了我们挥之不去的思念! 最后一句建议改为:

展望前路,我们看见......大学城的厦楼即将延伸到过河石的山下。

 

如何???

 

 

[em02]
作者: 蜀山秀水    时间: 2008-1-18 22:52

楼主将祖国的山,水,树写活了,它们有血有肉有灵魂,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象个历经创伤的母亲,用自已的生命和乳汁抚育着她的儿女,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苦尽甘来,终于用自已的身躯铺成了今天的大学城,为祖国贡献了她最后的余热。

我为楼主对家乡的热爱和怀恋所感动,更为过何石的水土培育出一批精英们而额首称庆。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8-1-20 10:12

好文章,读了让人生沧桑之叹,无限感怀。
作者: 虞廷    时间: 2008-1-21 17:47

爱之深,故言之切也!
作者: 冷月轻影    时间: 2008-1-21 18:08

再回首,物是人非,唏嘘!
作者: 行客    时间: 2008-1-21 18:25

种苍茫悲凉之意境。

什么都有事物都自有它来到此世间的使命。

是也,命也。


作者: 青木之灵    时间: 2008-1-31 15:42

感谢楼上诸君的理解和鼓励!

感谢读帖的朋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1 15:43:42编辑过]


作者: 青木之灵    时间: 2008-1-31 16:07

QUOTE: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8-1-16 8:49:57的发言:

很为青木兄对家乡的热爱所感动.

很想什么时候能跟着青木兄去"槽上"走一遭呢.

从青木关“上漕”,山间便道,“打的”上不了一半路程。我想,诗酒兄也会和我一样不会有勇气乘坐“摩的”上山的。

每年春节至清明期间,我都是要去漕上。如果选择从“过河石”下山经虎溪回渝,上下总共要步行至少三个半小时(从原路返回青木关,总共要步行3小时)。

那将是主城区的边沿,有数里不见人的清静,也有苍茫的山原和无尽的沧桑。只是一定没有机会感到累了。当天来回,轻松而又惬意,感觉好极了!


作者: 青木之灵    时间: 2008-1-31 16:26

QUOTE:
以下是引用冰心一片在2008-1-16 23:11:59的发言:

对家乡的热爱!对苦难的回顾!对未来的追求!铸就了我们挥之不去的思念! 最后一句建议改为:
展望前路,我们看见......大学城的厦楼即将延伸到过河石的山下。

如何???

谢谢冰心一片的建议。

不过,当时对“大学城的厦楼即将延伸到过河石的山下”是一种矛盾的心情。尤其是见到山外那已经荒芜了近三年的肥沃土地仍在等待中,便有稍许失落感,怎么也振奋不起来。“路的尽头”便越来越模糊了。


作者: 可人    时间: 2008-2-25 21:42

  初读先生之文,心有戚戚,悲凉徒生;再读,情系万千,过往如烟;辗转读之,柔肠寸寸,尽受鼓舞!遂填小词"如梦令"以寄之:

风雨炎凉勘渡,

遍尝人生甘苦,

万里寄游鸿,

梓里慈恩休负.

行处,行处,

笑望迢迢前路!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