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6 14:36:03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6 14:36:03编辑过]
1874
我是恋旧的人,也习惯先入为主。或许人也都有这样的心理,年轻时代的感觉尖锐,留下的印迹就深刻。那时候形成的观念,认定的事情,极不容易改变。而有些感觉因为年岁的缘故已不太可能再有,在频频忆念中渐成为不可侵犯。
陈奕迅刚出来的时候,有人曾拿他与张学友做比。虽然是说小什么什么的,那也让我感觉不信不屑。总觉得是捧或者是炒。不过后来听过他的一些歌,还是很有味道,叫人喜欢的,如这首《1874》。
其实这是一首很浪漫的歌,基于幻想的东西一般都很浪漫。浪漫而忧伤的情调,正合我的口味。为什么要把那样深沉美妙的感情放在隔世呢?是不是已经不很相信现实中依然会有?我想起大雁在评论我的一首诗歌的时候说:“深沉的感情具有一种古典美。”当时见了,很多感触。是啊,古典美。我们在古典的文艺作品中是熟悉那样的深情的。或白发相期同生共死,或相思成疾郁郁而终,这样的东西,在当代还见得到吗?
真挚的深厚的纯洁的感情是美好的。当这样美好的东西,只能在古典文艺作品中,古人的行迹中去找寻;只能在现今的文艺作品中去幻想,去凭吊。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此感到一些无奈和悲哀?
而与那些缅怀,那些幻想形成鲜明对照的现实又是什么呢?
姜岩的事件,可能只是一个特殊的个案。而特殊也只在于她最终选择了死亡,她的遭遇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她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把人们本来都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事情忽然托到社会的眼前,让大家无法回避这样尖锐的触痛。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一种时代的信仰缺失。所谓的风气,本来就是大多数人的所想所为。假如人心中还都相信都还追求那些真情、美德,怎么会把那些男盗女娼都视若无睹不以为意呢。一个人肯跳出来批判社会,他准是相信自己的品格和精神的力量的。(当然也不排除言行不一,借以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大多数人的默然和漠然,是为什么?是已经对那些丑陋认同,还是不敢保证自己?姜岩的决绝而去,也许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失望,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是啊,我们可以说她应该鼓起勇气来继续生活下去。去寻找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但是她是已经不相信那些东西会有了。
艳照门的事件,可能也只是一个特殊的个案。这其中牵涉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名人的荒淫无耻是恶劣的,传播者的黑暗心理、普通民众的窥视欲、评论者的表现欲、以及拿此说笑打趣的人们的冷漠无情,无一不恶劣。这件事情使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社会的变态,人性的丑陋。超乎一切善良人的想像。
这样的社会现状,很难不让人失望。不愿意正视这样的现实,也只能唱唱《1874》这样的歌,沉湎一下空想吧?即使明知道是空的。
说到此,忽然感觉自己也很像一个空谈者。其实我倒觉得努力去描绘一个梦想的世界,心灵的境界,给读者知道有些东西是美的好的,值得去向往和追求的,这样的事情更值得去做。比一切的泛泛而谈、夸夸其谈都好些。一笑,收笔。
2008-02-2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2 11:21:46编辑过]
1874
我是恋旧的人,也习惯先入为主。或许人也都有这样的心理,年轻时代的感觉尖锐,留下的印迹就深刻。那时候形成的观念,认定的事情,极不容易改变。而有些感觉因为年岁的缘故已不太可能再有,在频频忆念中渐成为不可侵犯。
陈奕迅刚出来的时候,有人曾拿他与张学友做比。虽然是说小什么什么的,那也让我感觉不信不屑。总觉得是捧或者是炒。不过后来听过他的一些歌,还是很有味道,叫人喜欢的,如这首《1874》。
其实这是一首很浪漫的歌,基于幻想的东西一般都很浪漫。浪漫而忧伤的情调,正合我的口味。为什么要把那样深沉美妙的感情放在隔世呢?是不是已经不很相信现实中依然会有?我想起大雁在评论我的一首诗歌的时候说:“深沉的感情具有一种古典美。”当时见了,很多感触。是啊,古典美。我们在古典的文艺作品中是熟悉那样的深情的。或白发相期同生共死,或相思成疾郁郁而终,这样的东西,在当代还见得到吗?
真挚的深厚的纯洁的感情是美好的。当这样美好的东西,只能在古典文艺作品中,古人的行迹中去找寻;只能在现今的文艺作品中去幻想,去凭吊。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此感到一些无奈和悲哀?
而与那些缅怀,那些幻想形成鲜明对照的现实又是什么呢?
姜岩的事件,可能只是一个特殊的个案。而特殊也只在于她最终选择了死亡,她的遭遇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她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把人们本来都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事情忽然托到社会的眼前,让大家无法回避这样尖锐的触痛。这件事所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一种时代的信仰缺失。所谓的风气,本来就是大多数人的所想所为。假如人心中还都相信都还追求那些真情、美德,怎么会把那些男盗女娼都视若无睹不以为意呢。一个人肯跳出来批判社会,他准是相信自己的品格和精神的力量的。(当然也不排除言行不一,借以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大多数人的默然和漠然,是为什么?是已经对那些丑陋认同,还是不敢保证自己?姜岩的决绝而去,也许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失望,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是啊,我们可以说她应该鼓起勇气来继续生活下去。去寻找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但是她是已经不相信那些东西会有了。
艳照门的事件,可能也只是一个特殊的个案。这其中牵涉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名人的荒淫无耻是恶劣的,传播者的黑暗心理、普通民众的窥视欲、评论者的表现欲、以及拿此说笑打趣的人们的冷漠无情,无一不恶劣。这件事情使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社会的变态,人性的丑陋。超乎一切善良人的想像。
这样的社会现状,很难不让人失望。不愿意正视这样的现实,也只能唱唱《1874》这样的歌,沉湎一下空想吧?即使明知道是空的。
说到此,忽然感觉自己也很像一个空谈者。其实我倒觉得努力去描绘一个梦想的世界,心灵的境界,给读者知道有些东西是美的好的,值得去向往和追求的,这样的事情更值得去做。比一切的泛泛而谈、夸夸其谈都好些。一笑,收笔。
2008-02-2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2 11:21:46编辑过]
深刻的生活体验,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随笔,比许多莫名其妙的诗好得多!
无题之间隐含大题。
个人的人生,他人的人生,永远都是那样厚重,那样纷繁。够我们体味一生的!
黑白
1
早上起来,一贯的阳光满眼。母亲说今天的温度最高已到7度。春天如此迫不及待,还没有梳妆完毕就要慌里慌张地探头。不能把柳绿花红给人看,却只把暧昧的暖去撩动人的心。
这阳光和温暖也只是与我隔窗互望,把朝阳迎来,把夕阳送走的这一段时间,我的活动范围只是一间不很宽敞的办公室。电脑的桌面新换了一张春草绿,已经习惯了把那些美丽的图片当成真正的春暖花开。
2
高跟鞋,质料很有垂坠感的黑色直筒裤,白衬衫外面是黑色的绒衣。头发在脑后高高束起。很久没有这样穿着了。一直只爱穿休闲服。但牛仔裤和运动鞋是属于道路的。我还是这样简单的黑白着吧,把优雅淡漠的微笑随便冲进手里的咖啡。
3
没有事的时候,依然喜欢去浏览一些博客或论坛。
依然很多人做着梦。像我也做过的那样,去草原看草,去草原看云,去草原看湖面上的点点星光。或者是赴与谁的相约。
笑了。
我说:草原在很多人的梦中,很多人都找不到梦中的草原了。
也许是找不到通往梦想的路径,也许是找到了却发现完全不如所想。
资料说:“内蒙古草原退化严重,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6359万多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中,目前退化草地面积已达3867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的60%。素以水草丰美著称的全国重点牧区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积分别达23%和41%,鄂尔多斯草原的退化最为严重,面积达68%以上。
以往沙尘暴基本上是从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的沙漠地带发起,如今却东移到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向世人拉响了最令人担忧的生态警报: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也已严重沙化。内蒙古乃至世界上最为典型的草甸草原东乌珠穆沁旗,草场退化面积已占全旗可利用草场的66%以上。
以荒漠草原为代表的阿拉善盟和伊克昭盟,草原退化、沙化之势更为严峻。与五十年代相比,阿拉善左旗的草地覆盖度降低了30%至50%,目前荒漠和半荒漠已占到了这个旗草地的96.9%。”
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因为人类的无知和贪婪。
即使不是这样,我们随着旅游的人流去看草原吗?看得见心目中的草原吗?
人对美的渴望和需求是永难达到的,从这个角度讲,世界上根本没有梦想成真这一回事。
4
越来越频地想起《英雄本色Ⅲ》中梅艳芳的一句台词:“人有时候是没的选择的……”。
是啊,没有选择,只能正视,只能承受,坦然地面对。
5
除了文字,似乎我没有其他可倾诉的对象。
或许也因为我并没有很强烈的倾诉的愿望,或许也因为偶尔倾诉了也并不能被人完全理解。人怎么能理解他自己心里没有的东西呢?所谓的理解,往往都不过是表示理解。
自己的事情,本来也不要想着会有人去替代承担。因此倾诉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因此我是一个孤寂的人。但是寂寥着也是甜蜜的,如果心中自有无尽的温暖和坦然。
孤独的人并不可耻,一个人除了自己的心灵,再找不到别的更好的支撑。
我想我是海。
6
一切事情总是越来越简单。
就像黑白,是夜和日,是地与天,是过往死去的部分和眼前能有的一切光亮,所有色彩都在其中。
2008-02-28
心爱的树
下午,一杯茉莉龙珠,读蒋韵小说《心爱的树》。
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的主题音乐,为掩卷后的沉思做背景,依然是适合的。
这故事应该是说人性的。
人性中会有的挣扎、欲望、冲突,人性中所能有的美与执着。所有的爱憎悲欢都会被时光的洪流冲淡,失去力量。唯一不变的是善良。
因为有善良在,人生的难以避免的苦涩被最大程度淡化了。所以这故事最后仍是让人感动和温暖的,虽有醇浓的感伤。
我们平凡的世人,身在和平的年代。难以缔造传奇的人生,也不会置身于跌宕的命运。却依然会有种种的苦涩在。如果能够勇敢,勇敢地追求幸福,也勇敢地谅解不幸。如果能够善良,能坚持道义和本真。我们也能把自己连同那永逝不返的年华,一同沐浴在午后的光中,登上下一程的列车,以至终途。
不过说实话,我始终没太明白他前面取材自《诺阿诺阿》那段文字的意思。是说有些人注定是过客以及一生的思念?
文中频频提到了一棵槐树,在不同时期关联着不同人的情感。也许这个和题目是有关联的。老槐最后被锯断了,在梅巧的眼里老树是流淌着大串的泪珠。我想像不出那一时刻梅巧心里是想什么,也许所有人对人生的感想都是永远无法言明。
而我对促使我眼睛忽然湿润的东西,也自无法言明。
2008-03-1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6 14:33:53编辑过]
深白
黑咖啡。读李榕的小说《深白》。
主人公高飞是一个生活得一团糟的女人。工作繁累,生活疲惫,情感空芜。她或是爱着一个人的,比如她的前夫,那个看上去是“万人迷”型的男人。她或是想要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所以因些误解毅然离开她的前夫,而选择了后来这个木讷寡言,看上去很踏实的人。但她想要的生活不知为什么越离越远。生活的面目渐渐粗粝,渐渐难堪。前夫依然的关心使她烦厌,后夫的冷漠无情使她伤怀。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变得这样难以收拾。
而实际上,我们看完了全篇会知道,她竟然被两个男人深深爱着而不自知。前夫游刃于各种女人之间,而心里唯一牵挂的是她。这种关怀频频表露,却被她当作他的个性使然而频频不以为然。后夫对她表面上漠不关心,因为一件小事就对她大打出手,并坚决要求离婚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认为她的心里始终记挂前夫,所以赌气地成全。而在遭遇车祸的生死关头,又本能地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她。
写到这里我想起里尔克的话:“只有从死这一方面(如果不是把死看作绝灭,而是想象为一个彻底的无与伦比的强度),那么,我相信,只有从死这一方面,才有可能透彻地判断爱。”是啊,死作为爱的证明,的确是彻底的无与伦比的强度,但却又因为绝灭,而成巨大的空虚。
后来她是知道了,前夫并没有做过任何对她不起的事情,而且在得知她遭到后夫欺辱之后竟然冲动地去打抱不平。她也知道了,后夫对她貌似无情的真正原因,知道了车祸之后为什么他死她生。然而知道之后又能怎样呢?
“有些人即使是无数次相遇,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错过”。我们唯有祝愿,她或者也有像她一样的人,终于懂得了爱,懂得了该怎么样去生活。
她从前的无知当然有她的原因,因为一个自私地抛弃了家庭的父亲,因为一个受了刺激而对她严厉得不近人情的母亲。导致她形成那样的个性。(其实有很多悲剧的根源都在于人的个性。)她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不知道怎样去接受爱以及爱人。自我卫护从来都是自我禁锢。不肯放下身段去真切地了解别人的心,又怎么会发现真正的感情呢?爱,是一种能力。只关注自己的时候,不会有真正的让人温暖舒适的幸福的爱情。
作者告诉我们:“深白是这样的一种布,越洗越白,越洗越亮。”也许他是想说,很多东西是要经过岁月和生活的陶洗,才能显现本色,焕发出光彩。一个人不经磨练,又怎么真正读懂人生,了解幸福的真义?
写到这里,我忽然又想起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
同样是医生,同样是女性,同样是面对事业的压力,生活的困境。陆文婷展现的是人性的无私和高贵。高飞却是心灵的茫然和困惑。这是时代的原因吗?有些高尚美好的精神境界在今日真的已经不复存在了吗?
2008-03-17
1、碎碎念
春天来了,我已不是故我。春天来了,因我已不是故我。这已经忘了是谁的句子,反复在心里默念了许多遍。这其中,有多少的忧伤和无奈,又有多少的淡然和从容。生命在一往无前地走着,时令在变,风光在变,似曾相识又并不相识。季节可以循环,欢乐则不可重复。过去的永远成为过去了,你不能对逝去的一切说一声挽留,除非你打算交出自己的灵魂。
为什么我的心要一直地怀念和感伤?为什么我频频回头,直把满眼的烟霭淡化了曾经清晰美丽的景象?是不是因为向前看也不过是茫茫?
而春天还是来了,且不是为了赴谁的约会,且不管人的变与不变,同与不同。花开不是为使谁嫣然一笑,花落也不为赚取谁的眼泪与哀愁。春天不过是到人间一游,走的时候也不挥一下衣袖。这时候我想起五月的丁香树下,二十一岁的阿凡,用力把花瓣和笑声摇落了一地,在纷纷花雨中她说你看我给大自然又增添了一份美丽的诗意,我笑说你那是辣手摧花,她笑得弯了腰,跳着脚过来追着我不依不饶。想念那个下午的清脆的笑声,现在我知道阿凡是对的,对春天就该是那个样子。尽情地享受快乐,就是最好的珍惜。
若春天的背影都快看不见了,若快乐已经变得很勉强了,珍不珍惜,还有什么意义?
2、关于——
关于朋友——
朋友是可贵的,但是真正的朋友是要经过时间的甄别。
对朋友,也不必苛求。曲有源说:“把长途无限分割,同路不会缺少”。
关于爱情——
说的好听的,都是一些漂亮话,聪明话。但是说一万句也不如做一件事。当然,说有时候也是一种做。心迹是需要表白的,不说总有人是不明白。
关于爱情,别信赖你欢笑时称赞你美的人,信任那你不美时仍疼惜你的人。
关于幸福——
爱是需要能力的,小溪奉献了全部也不抵大海的一层浪波。
感知幸福也是需要能力的。幸福的雨点落下来时,能装住多少,全看你容器的容量。
如果是沃土,幸福会滋润出绿草鲜花甜果来;如果是石头或者沙漠,幸福除了流走还能怎样?
关于写作——
别太刻意了。别为写而写。
没有了时间之后,我很高兴我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很多美丽的句子不时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有时间的时候,我记了下来;没有时间的时候,它们一去不返。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损失。
只要心不枯竭,都会再来的。
不来也没有关系,不写作,仍可以睁开眼睛感受到生活的美。那心里不为人知的角落,虽没有游人欣赏,并不影响草绿花香。
关于梦想——
有了一个新的梦想。
在旅途中经过一个很大的水库,四围青山。
我决定了,至少在我们暮年的时候,要有这样的一片水。春天看岸边的草一点一点变绿。夏天把小船划到荷花从里,捞鱼。秋天在岸边散步的时候,风中会飘过来苹果香。冬天的时候有白茫茫的雪,我们在屋子里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炖上一大锅肉,备好高粱酒,在夜晚的时候在门前挂一盏大红灯笼,如同过年。
关于逝水年华——
它筑巢在不眠的夜里,换上梦想的霓赏,且舞且歌。
2007-05-19
读书札记——霍林河歌谣
依然素咖啡,极苦而微香。咖啡淑女,说起来是很精致的感觉,不过我始终不觉得咖啡是什么精致的东西。凡是浓烈的东西都不见得怎么精致,这是咖啡的性质所决定的,当然与有些拿咖啡做姿态的人的样子是无关的,凡事一关表现或者表演,有了雕琢的功夫在内,自然不精致也是精致。
这么想来,我嗜咖啡,喜浓茶,说实话,厌机心,做随意文章,好素面朝天;草棚里看过西瓜,地摊上喝过啤酒;哭到过涕泗交流,也笑出过满脸皱纹。算不得什么精致的人儿。不过也有被错认的时候,咱说咱是小农,人家偏要觉得你是小资。咱说咱是只爱吃竹实的素食主义者,偏有人因为一只死老鼠而对你谩骂。一大河,都看见表面的波澜不惊,有谁见水面下的暗流汹涌。一山峰,人都知向阳坡山花烂漫,又有谁见得着背阴的山谷里积雪寒冰。管中窥豹,以蠡测海,那都是正常的。况且人人生而平等嘛,都有说话的权利(在不触及法律的情况下,甚至有说谎话的权利),都有自以为很聪明的权利,咱也不能因此而反对人家不是?:)
闲话扯完,言归正传。
今天,想说的是白雪林的小说《霍林河歌谣》。
草原。蒙古人。勒勒车,长调,牛羊。粗糙的生活,温暖的情感。还有,便是人性的赞歌。这人性并不只局限于人类啊,一个善良的老妇人,与她的两头牛之间的情感交流,足以让所有那些自命不凡,侈谈情感的人们汗颜。
这篇小说,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读完。是因为在某些感动的篇章我不得不要停下来,忍一忍眼里的泪水。然而最后终于还是落泪了。也只有在过了很久,在此刻这样微笑平静的心情下,才能回味一下那些故事,那些人。
诺日玛,一个普通的草原上的劳动妇女。所具有的博大胸襟,对人生的大智慧。常人不及。
二十多年的守寡,她有相好的人。她是想要结婚的,因为他——达瓦——不想被婚姻束缚,她也就没有强求。她思念他的时候就去看他。他另有别的女人她也并不介意。因为她知道他不是她的丈夫,她没有理由去约束他。
爱情是使所爱的人愉悦也同时愉悦自己的,这样的道理,诺日玛这样的非文化人是永远讲不出来的。不过讲不出来有什么关系呢?她做到了。做到的原因不是因为她有多聪明,而是她天性的善良,使她谅解自己谅解旁人也谅解了人生。
也正是她的善良,使得她在他这个老光棍病倒无人照顾的时候,毅然把他接到家中,尽了做妻子的一切职责,一直到他因不忍再连累她而自尽。
也正是她的善良,促使她一定要花钱收留那个本来已经年老力衰,要被卖掉的母牛莫日根。想方设法使它正常的受孕,因为她觉得让配种站的人用人工手段来做这些事情,是委屈了莫日根。试想,对牲畜都有这样的体谅和尊重,那该是什么样的胸怀!
在作者笔下,母牛莫日根和她的女儿查干伊娜是深通人性的,它们对老诺日玛深深依恋,听得懂她说的话。对她的安排温和而顺从。莫日根很老很衰弱了,也许有那样仁慈的主人,本当寿终正寝。它死于为保护女儿查干伊娜与狼的搏斗。
小牛查干伊娜被狼吓到,不能像别的牛一样在屋外生活。诺日玛就想尽办法训练它的胆量,领着它在雷雨的草原中行走,硬是在夜里把它关到门外,自己却站在门口陪着,直到三个夜晚之后它习惯了黑夜,不再感到害怕。
查干伊娜生子之后自私地不肯喂养这一段作者的描写非常之浪漫,老太太诺日玛百般劝导无效。最后悲伤地唱起了长调。她的歌声灌满了村庄的下午黄昏和夜晚,“诺日玛沉醉地唱着,歌唱一个蒙古女人对草原的感受,歌唱自己活了几十年的艰辛,歌唱着女人的路为什么这样难这样长,歌唱着是什么支撑着女人在人世间默默地向前走,歌唱着男人和女人。她用歌声大声诉说着,想把这些东西告诉母牛查干伊娜,诺日玛相信自己的歌声一定能够打动查干伊娜的。”
整个村庄都静寂了,人们都默默无语,表情凝重,“每个人的心中都想起了什么呢?”
“查干伊娜终于被歌声摧毁了,它眼泪流出来,它用眼泪在忏悔,它一声声地叫着,让小牛回到自己身边来……”
这样的描写,让我的眼睛发热,心在颤抖。即使在回忆这些篇章的时候,也依然有初读时候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诺日玛死的时候,是在野外。只有母牛查干伊娜在身边,她要它回去找人,用镰刀砍它,指着村庄的方向要它回去。它终于明白了她要不行,飞奔回村庄报信。等到人们明白它的意思,来到山坡的时候,诺日玛已经死了。
它不能理解她已经死去,它再也见不到她的事实。
人们把她装进棺材。埋进坟墓。
它几次刨开坟墓,等到最终明白无济于事的时候,它趴在坟前,不食不动,最后流泪死去。
大概也只有动物,如一头牛,才会有这样的情感吧?
尽管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怀着轻松调侃的心情在写作,一进入这个故事,写及此处,我依然还是难以抑制地落泪了。
在至真至美至善面前,我们永远都是不堪一击。
2008-03-1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8 14:48:04编辑过]
绵绵
绵绵。
绵绵的是春天的雨。
此处不是江南,因此杨柳不绿,杏花没开,雨也并不如烟。自然,也不宜于穿长裙撑花伞行走袅袅婷婷。天还凉着呢。有时候,会觉得凉都在骨髓之间。
雨天宜小酌。
骨头里的凉唯有烈酒可以温得。
去不了天涯便也寻不着知己,身不在乡居便也不可能围炉。艾米莉狄金森说制造草原只需要一株苜蓿一只蜜蜂一个白日梦,那么,制造温暖和快乐也仅仅只需满满的一杯,酒便是我的知己,酒便是我的火炉。塞上桃树尚未含苞,桃花此刻总归在某处盛放;雨夜自然看不见月亮,云背后月色也仍旧皎皎,眼睛看不见的,那便用心去瞧。
便听得陈子龙在说:“不信有天长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这重忧酒杯盛不下,又无地可埋。那就埋头到书里罢。黄金屋和颜如玉倘使书里是真有,却又非我所需。我只愿借此忘了“窗外事”,然而书香熏得了魂魄却塞不住耳朵。窗外的纷纷扰扰,如何能听而不闻?渊明被认做是浑身静穆的人,尚且说“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呢。我辈俗人,本来连一句“心远地自偏”都支支吾吾,未许说出。
曾在《断章》一诗里说:“越来越习惯于沉默了/我知道为什么/但我不想说……”不错。已经懒得再多说什么了。一日日的沉吟,一日日的消瘦,也许我自明白为何,但都是不可言说。生命便这样消耗,于一场不明所以的灵魂的暗战,或有死伤。
于是绵绵。
绵绵不绝的是骨头里的酸疼,心尖上的刺痒。我不想确知那是什么。随随便便敷衍一下自己也无所谓,就道:那只是春愁。
2008-03-2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5 7:49:40编辑过]
沉在凤的文字里。。。
呵呵,久未读书了,也久未写这样的心情小品文了。夏天让人疏懒。:)
问好长空兄,谢谢来读。
我想我是海
生日将至,收到很多朋友的祝福,忽然想起喜欢的黄磊的歌《我想我是海》。 “我想我是海,宁静的深海,不是谁都明白。 胸怀被敲开,一个小石块,也可以让我澎湃……” 不讳言我是容易被感动的人,像那歌里唱的,一个小石块也可以让我澎湃。敻虹的诗说:你如果/对我说了,一句一句/真纯的话,我早上醒来,/我便记得它…… 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感动,我也都记得,并且在想起的时候,不禁微笑,满怀温馨。 而当自己也被别人记得,被关怀,被用真心来问候和祝福的时候,我所能说的,只有感恩。感谢你们这些真心待我,在心中为我保留有一席位置的朋友,蓝衫兄、子阳、寄南……还有在别处的许多其他的人,无法一一列举的名字,都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这些真情足以芳香我接下来的漫长的时光。让我总在某地某天会突然想起,并微笑依然。 有了这些友情岁月的温暖记忆,我是富足的,像一个腰缠万贯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所畏惧,都昂首挺胸。:) 记得从前青衣在的时候,我对她说过,假如我们今生无缘遇见海,那就让自己成为海。如果我是海,那么朋友们,谢谢你们一路上为我注入的丰沛的水源! 记得青春年少时,一少年曾赠我以诗: 我今天的船 原本是你从山中采的木 你智慧的选择 你辛苦而又创造性的劳动 你的眼 你执着而又真切的追求 你的长满茧的手 你无法稀释的感情 我的航行和帆 也都是你的! 我懂得他的领悟和感谢,因为那也是我心中会有的情感,因为朋友之间的给予永远是相互的,相互的丰富,共同的成长,永远的奔流。 同样,我的航行与帆,也是你们的。我的不停起伏的喜悦与忧伤,胸怀的无尽的辽阔的蓝,也都是你们的。
2008-07-30
好日子
那一天是1973年7月31日,农历癸丑年已未月戊辰日。 | |
|
读书札记——离歌
喝了数日中药,饮咖啡更加不觉其苦。母亲病也见好,今日也有心情偷闲看了一会书,读了一个短篇《离歌》,作者鲁敏。
伟人曾经说过:“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在不同的语境下,这话语自有其不同的意蕴。我读这篇小说,忽然心中亦有此感想。关于生死,有无数的哲人智者去不断思虑它的意义,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往往可能无知无识,感不能言的人更容易发觉生命的本真,有如文中的“三爷”。
乡人对于生死都有一定的仪式,这种仪式,在唯物者看来,或许有些可笑。然而对这些仪式的信仰和践行却往往使一个人来与去变得从容有度起来。科学发展到人类可以探索宇宙,试图征服自然的地步,然而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自然是不可征服的,不断的灾难毫不留情地嘲笑这人类的自以为是。科技的发达、文明的进步使有知者失去了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在不断膨胀的物欲中永不餍足,永无止息,只知不断攫取,甚至坠入魔道。怎比那些蒙昧天真者内心的安详?
以制作祭祀用品,主持丧葬仪式为业的三爷,因为经历了无数的死生,对生命看得很透彻了,他孤身一人,无欲无求,对人世有着达观的见解,普遍的同情。对“日子里的许多好处,喜欢小气而慢慢的受用”,因为知道“这日子不是自己的,而是上天的,他赐你一日便是一日,要好好过……”难得的是并不把自己的感悟宣扬,强加于人。因为明知道那些活得正欣欣扬扬的人们根本也听不进去到这样的话,没必要惹人“不得劲”,他只是小心翼翼,与世无争地在自己身边制造出一团和气,以彻悟通透的心境下所能有的善良,安然地承受人们有意的回避,自己的孤独。安然地只在人们面对死亡手足无措的时候给予帮助,而任凭一条河把自己同热闹的人世隔开。甚至连接两岸的小桥被洪水冲断了之后,他也并不求人去修,无所谓撑着一条小船来来去去。河流在这里应该是一种象征,世俗生活的冷与热,迷与悟大抵该有这样的分野,但又不彻底隔绝。总有着桥或船的彼此过渡。
彭老人则是人间的深情者,钟情者。读到最后我们知道他七十多岁的人,以一己之力独自去为三爷搭建小桥,其实是为了死后灵魂可以去河对岸走上一趟,因为在他的年轻时代,河对岸住着他喜欢的姑娘。那姑娘最后为瘸腿的哥哥换亲,嫁到了别家。至死不渝的眷恋,那已经是我们这世界难得一见的东西,只可被当做神迹膜拜。彭老人可以以老年的智慧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身后之事,只是他终于没有等到小桥建好就突然故去了。你看,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生,也同样无法彻底安排自己的死。小说的结尾,三爷的小船,缓缓地在那条河上来来回回地划了一夜。这时候,我们宁愿相信人死后有灵,来完成我们对真情的感动,对未知世界的尊重,以促成对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意义的反思。
2008-10-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8 10:48:55编辑过]
此文很好,有沈从文的风格,欣赏。但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
此文很好,有沈从文的风格,欣赏。但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
哦,过奖。:)什么地方呢。:)
说得好:“人性中会有的挣扎、欲望、冲突,人性中所能有的美与执着。所有的爱憎悲欢都会被时光的洪流冲淡,失去力量。唯一不变的是善良。”
但善良也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忧虑,因为他看不惯这“欲流”的世界!......
人啊!怎样才能无忧无虑呢?
人怎么也不会如孩子一般无忧无虑,这是成长的代价。:)
读书札记——《不合理主义文稿》
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和萨特先后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非著名的疑似哲学家平板似乎是这样认为的:存在并不合理。或者说,存在的合理的一面乃是事物的表征,是从物质的角度去看待一切。换一个纯精神的角度,会发现世界是不合理的,而且正因为不合理才显示出存在的意义。
这样说似乎有点绕,可以换一个更简单的说法。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有两种,一种是实用的眼光,一种是艺术的眼光。当人们以实用的眼光看待一切时,人们慎重而稳妥地生活,事物有其固定的形态和特性,行为有其可以预知的结局。这样的生活,条理清晰,但不有趣。当人们以艺术的眼光看待一切时,人们的心灵开始自由地飞翔,事物往往不是它们固有的那个样子,而被涂上了变幻莫测的神奇色彩。这种带给人无限新奇有趣的感受,人们把它叫做美。美虽然是虚幻的,是任何仪器都无法称量的,其价值也是因人而异的,然而正是在对美的追求中,人们找到了存在的乐趣。所以,正如我们所见的,很少有人把物质的满足当做生命的意义。虽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个例的存在。
平板的不合理主义文稿的思想基础,就我所见,大致就是这样的。当然,他论述的范围很广。细致入微地考察了人的种种生命及情感体验,这仿佛一棵大树,根扎得很坚实,然后不断地抽出新枝,萌出新芽。终于郁郁葱葱。而当你来到它的荫下,你肯仔细地观察一下它的枝枝叶叶,你必会发现,没有一片叶子与另一片是完全相同的,但共同奉献的是生命的饱满青翠的气息。
作为论说文章,这部书的文笔很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也还算生动有趣。我曾经和作者聊过,他立意是想写一部面对大众的作品,作为一种理论的普及。这想法是可敬的。只是我也顺便代平板瞻望了一下这部书的前景,不说那些闭目塞听的物质主义者吧,就是那些爱好艺术的也多半是只喜欢拿现成的艺术品来愉悦一下自己的眼睛或心,知其然的不一定非要也知道其所以然。阳春白雪的东西注定都只是小众的。不过,写作的意义,对写作者自身似乎是更大的。人的眼光和心胸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得到的历练,应该是比作品更大的收获。朱光潜《人生与艺术》一文,对这个说得很透彻了。
平板思维缜密,长于逻辑思维、理论分析,人其实却是个很感性的人。爱好旅游,喜欢美酒,偶尔也有一般文人所固有的狂狷自负。这样其实很好。我们常常喜欢笑人的天真,殊不知天真也是一种能力,是为一般具有艺术感觉的人所特有的能力。像孩子似的天真就是想我所想的,要我所要的,全不计较别人的眼光。艺术并不是要教人超脱于俗世中的一切,而是教人知道世俗生活之外另有一个心灵的栖居之地。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佛家的道理讲到高深处,非但要人不再执着于色,也不要执着于空。于是先前虽然说色即是空,空既然已经不空,色自然也就不空。
只是这个阶段所见之色,已经不是寻常之色了。那是曾经沧海之后也仍要不弃的眼前的一点一滴。
2009-1-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 11:41:30编辑过]
上善若水是为心,真水无香以作文。
___赞赏这样的境界!
上善若水是为心,真水无香以作文。
___赞赏这样的境界!
谢谢诗兄。:)
我的航行与帆
很多年以前,一少年说:“我的航行与帆,也都是你的……”
那时候的春秋有澄澈的天空,每一次花开和叶落我们都会觉得是第一次,那时候的悲伤和喜悦尤其是真切的,我们听得懂每一句流水的歌,也曾以无谓的心情挥送夕阳。
古时候的人说,其生若浮。那么,我们生来便是要在这尘海漂流的吧。海,无垠无际,随时变幻着风向和水流。我们既不知道自己将飘向何处,也不知道将会遇见什么。而旅程中很多遇见,也都如徐志摩的《偶然》,各有各的方向,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踪迹。
人世间是会有离失的,不但人与人,即使是自己和自己,也会有离散。从前我以我的年少的轻狂和固执,决计要把我心动过的一切都坚持到永远,永远有多远,无数人都有这样的提问。现在觉得,永远只是一条路的前方,在一个人视线所能及,但是脚步却始终无法抵达的前方。我们到不了永远,一切都猝然坍塌在停下脚步的地方。
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即使有过念念不忘的时刻。
水不会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如果火熄灭了,就渐渐冷却,如果火一直烧着,就渐渐蒸发。常见的情形是没有不熄的火。
一段新的路程总是从遗忘开始,生命的旅程,就这样被遗忘所标记着。
泉的路,溪流的路,江河的路,海的路,生命只能向前,无法回头。很久以前,读泰戈尔的诗,说五月的麝鹿,为着自己的香气而发狂,“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得到我没有寻求的东西”。 诚然,于我,这一路上的颠沛流离,一路的寻找,只是为了和自己相遇。然而我自己是不断在成长变化的,我眼中的世界于是也是变幻莫测的。浪涛起伏之间的路,永远不会有彻底的安宁。
很多年以前,那少年说:“我的航行与帆,也是你的……”
我不知道他是否还在写,不知道是否能看见他描画出的海天风光,然而能够知道的是,我们始终还在这世界上,做各自无尽的漂流。
2009-02-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2 15:44:33编辑过]
呵呵,问好秋水姐姐。:)
思想家的内涵,哲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气度,信手随笔,总是理哲皆辉,问好凤妹
问好山月兄,有时间常来坐坐。:)
好茶多续也淡,
妙文百读不厌!
好茶多续也淡,
妙文百读不厌!
嘿嘿,谢诗兄鼓励。 :)
《模拟叙事》
她走在衡山路上,刚升起来的太阳把温暖的颜色均匀地涂抹在路边行道树下的积雪上。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蓝得浅浅淡淡,迎面有轻微的风,和轻微的凛冽寒意。
白色针织的围巾和帽子,军绿色的羽绒外套,白色休闲裤,军绿色的登山鞋,她脚步轻快,腰身挺拔,像一阵不疾不徐的风,吹过长街。
这很像是一个故事的美丽的开端,也许街道转角的地方就将有所遇。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无数无聊的事情在发生,为什么我们不能期待,在某一时刻,也会要发生一些有趣的浪漫的可爱的事情?
树木的根芽还在雪被下沉睡着,阳光中的风已经隐隐有了些春天的味道。一段路程我们或许可以预知起点和终点,然而我们未必能预知左顾右盼的目光将会被什么而吸引,自然,我们也不知道将会有什么样的相逢和交臂之间的错失。
但在一场模拟的叙事当中,我们完全可以让一个美丽的故事结束在它开始的时刻,这样永没有什么可以妨碍它的永远美丽的可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2 8:15:4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7 8:32:06编辑过]
《寂静无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6 16:42:39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