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讨论]“格律体新诗”在其他网站的反响(不断收录) [打印本页]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7 21:59     标题: [讨论]“格律体新诗”在其他网站的反响(不断收录)

余扬
个人文集 等级:西部游民 文章:59 积分:1086 注册:2004-5-14
11
戴望舒先生曾指出要把音乐的成分从诗歌中去掉,要使诗成为纯粹的诗,成为与音乐、美术并立的艺术,而不是依赖于某种非诗歌成分的诗歌艺术。而实质上,中国新诗自李金发等人将西方的象征手法传入我国,中国的新诗开始发展以来,不管是林庚先生的新格律体裁,还是后来的现代派、朦胧派,以及后面的口语写作,都一直没有摆脱格律(主要指音韵)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实质上也印证了戴望舒先生的另一个新诗创作观点:新诗的格律应该是诗歌内部情绪的格律,即诗情的变化。这也说明了格律对新诗的必要性。但我以为,新诗的格律应该是多变的,应该是随着读者审美观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以及作者写作时的情绪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而不是固定或者稳定的。
2005-2-5 15:53:0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7 22:03:25编辑过]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7 22:05

晓曲
个人文集 等级:版主 文章:342 积分:2219 注册:2004-4-17
12

我想任何有关新诗的探讨,都是对新诗发展的贡献。感谢余扬加入讨论!今后有可能收录到格律体新诗探索文集。

戴先生等的非音律诗歌写作探索,值得肯定,而且非音律化写作在当前成为了诗歌写作的主体。之所以还有相当部分诗歌不能完全摆脱音韵,因为音韵乃中国母语诗歌的重要标志,我们仍然有一大批诗人为继承和发扬母语诗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而且这样的努力是积极和必要的,当是一支悠关新诗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是格律体新诗和非格律体新诗并行发展。孙逐明先生架构的新的格律体新诗理论(见本网理论板),丰富和发展了以前的格律体新诗写作内容,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余扬说的没错,“新诗的格律应该是多变的”,新的理论正是在完善这一要求。从格律体新诗的表达方式看,变与不变不能简单而论,正如新诗不是古诗,格律体新诗就必然需要对其自身的规范,是规范内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7 22:32

普路托

头衔: 责任编辑

学习 创作中注重诗的韵律 与诗意的提炼很重要 很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7 22:36:15编辑过]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7 22:37

蔡宁
头衔: 责任编辑 新诗讲究韵律会更好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7 22:39

丁速

头衔: 责任编辑

俺也来补这课。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7 22:42

叶子又雨
等级:版主 文章:108 积分:1120 门派:碧荷云天阁 注册:2004-12-4
12
提一点,我们在追求音乐美的基础上,也应该注意一下形式美 、阅读美、语感美、文明美等!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8 21:41

余扬
个人文集 等级:西部游民 文章:60 积分:1097 注册:2004-5-14
13

我以为,新诗的格律应重在句子上,而并非整体。即在一首诗中,强调诗句的韵律,单个诗句如何才能最好的体现出最佳的韵味,而并非要求整首诗歌都有统一(或固定)韵律。而整首诗歌的韵味有了这些漂亮的单句构成也就自然而生了。这样既能够提高诗歌的质量,也不会禁锢作者的创作灵性。否则,如像唐诗演变成宋词,宋词演变成元曲,虽然在格式上有所变化,但其根本的性质却是一样的。

当然,我对“格律体新诗”还不甚了解,对于你们所倡导的精神也未领会。此处,仅是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对诗歌的认识谈一点自己的冒昧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孙先生和晓曲先生的观点待空时好好学习,请多指教。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17 17:18

谢谢余扬!关于新诗中格律的理解,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

关于“格律体新诗”的出现,不是现阶段才产生的。广义看,几乎和现代新诗是同时期的产物,只是由于其先前理论的足限性,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架构。直到目前,孙逐明先生等的理论较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和完善。

事实上,目前格律体新诗在自由体诗人看来,仍显得呆板。这主要是大多自由体诗人还没有这方面的探究,而且一说到格律体新诗,就误以为在返古,与现在自由的时尚不合拍,还没有充分理解(或者根本不愿参入)格律体新诗的实质。格律体新诗的根本仍是新诗,而不是唐诗、宋词或元曲式的翻版,是在自由体新诗的意蕴基础上,自然地植入格律体的韵律或节奏,以充分展示诗歌的音乐美。这便是通常讲的新诗对母语诗歌的继承。

提倡格律体新诗,并不反对自由体新诗。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自由体新诗仍是主导地位,经过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并行发展,两种新诗体将充分融合,使新诗更具生命力。


作者: 齐云    时间: 2005-2-17 17:34

关注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2-26 13:03

“这首诗虽然各段的节奏不完全雷同,可逐步扩充的节奏气势贯穿了首尾,全诗仍然有鲜明统一的节奏特点。这就是参差对称体在格律构筑上的灵活性和优势。”——孙逐明(摘自评晓曲诗《面队海啸》)

同意逐明看法。格律体新诗要摆脱呆板形式,应重视这样的理论。另外,同韵、近韵,但音步不同的,个人认为应纳入格律体新诗范畴。这有利于增强格律体新诗的灵活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6 13:04:39编辑过]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5-2-27 22:25

格律诗现在急需的是好的作品来证明这种好的理论。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05-2-27 22:59

太对了!


作者: 天涯刀客    时间: 2005-3-6 12:34

情各又别,非关体势。

我认为应该是表达需要来选择表达方式,正确完美的表达方式肯定要暗含某种规律。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5-3-7 08:30

请注意戴望舒本人晚年创作向韵律的回归。

艾青亦如是。

格律是诗人的工具,而不是束缚;河床是流水的正道,溢出则成灾难矣!

共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就是鲁班,也不能例外。

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也没有运动,无以判高下,胜负。

写诗,评诗,其理一也。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3-7 13:41

就目前的规则看,我们还有从韵的角度拓展。这方面稍后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 翰香盈袖    时间: 2005-6-19 23:47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5-3-7 8:30:04的发言:

河床是流水的正道,溢出则成灾难矣!

共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就是鲁班,也不能例外。

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也没有运动,无以判高下,胜负。

写诗,评诗,其理一也。

言之有理,在写诗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类似的困惑。是以韵律来束缚诗境,还是放弃韵律随意弛骋?我看还是沿着河床流水,比较顺畅,但是会有河道加宽的时候。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7-25 09:16

以下是引用翰香盈袖在2005-6-19 23:47:30的发言: 言之有理,在写诗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类似的困惑。是以韵律来束缚诗境,还是放弃韵律随意弛骋?我看还是沿着河床流水,比较顺畅,但是会有河道加宽的时候。
河道加宽还是河啊,欢迎多来交流!
作者: 梅梅子    时间: 2005-8-23 11:15

戴着音乐之花的诗歌语言,是更美的语言。

没有音乐美的诗歌语言,必须具备战胜音乐美的更多长处和优点,否则一般不能成为好的诗歌语言。

语言的音乐性,是诗歌同其它文体的主要区别之一。诗歌的音乐性,也有几个方面。

用语言的阴阳顿挫、轻舒缓急、高低变换、惊讶喂叹、感情波澜等等都可以构筑音乐美。

用语言文字的四声变换、词性词类搭配等构筑诗歌的音乐美。

用诗句韵脚韵律,构筑诗歌的音乐美。

用诗歌句子的节拍步,以及不同节拍步的句子搭配与组合来创造音乐美。

顺嘴与上口。诗歌只要做到了顺嘴与上口,就具备了相当程度的音乐美特性。凡是别嘴拗口的诗歌,音乐美就难大好。

语言音乐美的另一个内容,是人的思想感情(包括自然事物)的变化、律动同语言的音乐节律相谐调、一致。否则也是不好的。

我曾写了一首爱情诗,不能说体验不深,我自己也做到了很大的努力,音乐节奏感都很强,怎么改人们都觉得一般化,我怎么也找不到原因。后来。一个网友说,你诗歌的音乐节奏快而短促,不适合写至深的爱情。我才豁然开朗,这毛病是出在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同思想感情的律动相背离了啊。

还有一个问题是,处理好诗歌语言音乐美同诗歌思想感情间的关系。总的说,诗歌要讲究音乐美,不讲音乐美不好,否定音乐美更不好;如果音乐美同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大冲突时,还是要牺牲一些韵美的,不能搞音乐美至上。这又不同于以此为由,完全或基本抛弃音乐美。现实中有很多诗者是否定、抛弃了音乐美,而且有些成风啊。

中国诗歌历来最讲音乐美,唐诗、宋词 、元曲把这种音乐性推向规范化、模式化,达到了极至。诗歌的音乐美,深深扎根于中国人诗歌之中,想拨掉都难。诗歌抛弃音乐性,拒绝音乐美,就会脱离多数中国人。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8-23 12:08

梅梅子所倡导的诗歌音乐美已涵盖于格律新诗中,是格律新诗的一个方面。
作者: 金谷    时间: 2005-10-24 22:22

诗不能没有韵侓,与音乐联系得愈紧密愈好.请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如无音乐 ,何能兴隆.

当前新诗衰弱,然而另一方面是歌星超男超女飞黄腾达.没有音乐,她们能飞吗.诗人们何以自命清高,将阵地拱手让与她们呢.值得诗人们深思啊.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05-10-26 17:43

金谷此言有理!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7-5-10 11:02

转过来,可以不必置顶了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8-6-15 21:10

本年其他比较优秀或有特色的诗集还有万龙生、周拥军等主编的《2006格律体新诗选》、白渔的《灵境圣迹》,陆健的《洛水之阳》,北塔的《石头里的琼浆》和穗穗的《女人书》等。
___’07中国诗坛:与民众隔膜的热 (北塔文,<中国读书商报>)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8-10-3 02:50

如果一定要用作品说话的话,杨德豫翻译的&lt;拜伦抒情诗七十首&gt;,是新诗百年的最好典范,几乎首首合符格律;在文采方面,更是赏心悦目,情绪激扬。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9-8-14 00:07

杨德豫先生翻译的《拜伦抒情诗七十首》乃新诗经典,它发端了新诗向海洋流去的方向,代表了百年新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新诗的成熟并足以雄视古今。我辈后来之,不可不读,熟读之胜过雄诗万首。

    此书在格律方面:每首诗歌都是章节整齐统一,各行顿数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轻重音与平仄声处置适当,韵脚严整醒目,形成了整齐匀称、徐疾有致的鲜明节奏和适应于思想内容需要的多样化的优美韵律,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极富感染力。

    在语言方面:典雅而不晦涩,华美而不虚浮;既凝练又朴素,既优美又从容;简洁明快,清新活泼,生动传神。是比现代散文、时文、小说等做得更好、更具文采、更饶风韵的现代汉语诗歌语言;是没有承前却足以启后的、耳目一新的现代汉语诗歌语言——杨德豫先生通过此书显示:他是现代汉语诗歌语言无人比肩的缔造者、是游刃有余的惨淡经营者、是不折不扣的坚决捍卫者。

    我认为现代诗歌如果有那么几首可以传世,徐志摩得三分之一、剩下的得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余下的就是杨译拜伦诗歌了(及杨译其它译诗)。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