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特色
一.音韵(即音律和韵律).汉语,音律优美,韵律和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诗家语:汉语诗作犹讲求音调、节拍、押韵美,所以在节奏上,有其特有的音乐美感.西方比较文学家卜弼德在比较了中文与印欧语系(即分布于欧、亚、美洲等地含有12个大语族23个语种的一种语系。主要有:英、俄、法、德、印、拉丁、波斯等语言)后称:“在所有人类的文法中,华语的构造与印欧语系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二.表达.汉语诗歌表达手法的赋比兴、对偶对称、字义平衡等等.使诗词的内容“言浅意深”耐人寻味.外国学者也认为:“世界文学中,中国的诗歌,在质量上居最高地位;在数量上也名列第一。此事已夙为学者们所公认。”(〔日本〕真田但马《中国诗史译序》,1943年东京大学出版社)日本学者石川忠久曾经感叹:“汉诗是高级的语言艺术,无疑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
2,音韵与格律
律诗,绝句,词是格律要求最严格的。"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格律,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 格律的格,就是音韵运用在诗体中的格式化.一字一句都有固定格式,一板一眼都是严格规定.所以写格律诗词称为填,所以,音韵美并不等于格律.音韵美是相对的自然.这在民歌,曲艺,古风,歌行,古绝里大量存在,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推崇为唐诗押卷之作,音韵和谐,但非格律. 穿音律韵律的格鞋,有时以足适履,是它的一大缺憾.曹雪芹通过他的特定人物林黛玉(红卷中诗词第一人)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又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诗词大家,常为意破格. 由是,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 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写诗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这是一种极端.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有 826调、2306体,还有好多尚未收入。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近代,自清未黄遵宪始,诗歌改革的呼声日盛.争论最多的是格律问题. 于是提倡新国风有之,倡导新乐府有之,搞新诗格律(其实已不是死格只取其名,同旧格是两个概念),做旧体新诗的也大有人在.创新诗体,已属必然.
3.新体
语音变化之大.也表现在古来韵书不断翻新,翻新就是立足其时代对先前韵书进行的校正.如今按新14韵不仅简便得多.且是对古韵的校正. 汉语出现注音到拼音是科学化现代化的进步,有些韵,是基础韵母(韵尾)同介母(韵身或韵中)的结合.康熙字典还在用某某切来注音,没有拼音字母合理方便.韵书是在无拼音之便时,将韵字搜集罗列.现在,会拼音懂四声就会用节奏用音韵,不必再去搬查韵书.
音韵平仄,古今已有较大变化,比如杜甫的岳阳楼,其中那个"浮"字,按今韵就不协调,失却了音韵美的效果.所以,用新韵按四声是必然趋势. 平仄,何也?来自对华语(汉字)四声五调(包括入声)的划分. 四声,是华语汉字表达运用实践的需要.华语汉字,一字多音,一音多字较多,一音四声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有较大变化.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这给了作者四声运用较大的选择余地。 现代,今声古韵亦有较大变化.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新词汇大量产生.古典诗歌,要有一个适应今时过程.这就是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不遵古格,不是不讲音律韵律.今诗应当继承发扬汉语的音韵和谐的优势. 学西新体,要遵循"桔子法则",西为中用;同样,老传统也要遵循"桔子法则",古为今用.借口继承而古化,古音古韵,有生搬硬套之嫌,不合今天口味,是食古的消化不良;借口借鉴而洋化,不合中国特色,有生搬硬套之嫌,也属引进的消化不良. 桔子法则:生在淮南则为桔,生在淮北则为枳.诗歌,常说走一山唱一山歌.就是随其生存环境而变化.西方的枳,来到中国要成桔,古代的桔,走到今朝要变枳. 改革,是汲西继古的创新,一种新的适应当代的主流诗体,一定会应运而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2:56:03编辑过]
《关于诗韵》
文学源于生活 诗是心灵之歌 韵让文字优美 缺它少些活泼
诗须音乐节奏 俯仰才抑扬顿挫 呐喊张狂诅咒自大是干涸的河 晦涩朦胧白话失语是跛了的脚
押韵可,无韵亦可 有乐感的语句才称诗歌 这把尺子拿错 天下诗人一大锅!
《关于诗韵》
文学源于生活 诗是心灵之歌 韵让文字优美 缺它少些活泼
诗须音乐节奏 俯仰才抑扬顿挫 呐喊张狂诅咒自大是干涸的河 晦涩朦胧白话失语是跛了的脚
押韵可,无韵亦可 有乐感的语句才称诗歌 这把尺子拿错 天下诗人一大锅!
石琴妙论,好!!
读君一文收获大,
又逢霜霖真醉了。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