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样的催眠曲总是伴着摇篮竹筒“骨碌骨碌”滚动的声音,总是伴着牛乳似的月光,总是伴着不含三聚氰胺的奶汁的味道。
“打掌掌/卖糖糖/唆花狗/咬姨孃。”那时,在大人手把手的教唱中,两片树叶般稚嫩的小手在空中飞舞,懵懵懂懂的我们开始了牙牙学语。
一群小娃娃,规规矩矩坐在屋檐下,唱同一首歌:“坐排排/吃果果/果果香/吃辣姜/辣姜辣/吃枇杷......”他们边唱边分享一点儿“香香”-----比如一捧桑果或者一把葵花籽。不但相安无事,而且其乐融融,俨然一个小人国的“和谐社会”。
蹒跚学步的孩子经常跌倒。父母拉起来,吐点唾沫,往跌肿的部位一抹,然后,一边揉搓,一边念念有词:“包包包包散/莫拿婆婆看/包包包包散/煮个啵尔蛋。”从小摔到大的孩子不但记住了这些解除痛苦的秘诀,而且学会了摔倒后自己爬起来,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伤痛。
“缺牙巴/爬上席/一拈拈到海椒皮……”刚换牙的孩子冒犯了他的玩伴,往往会遭到如此的嘲笑。在声声童谣里,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礼教启蒙。从那时知道,参加宴席时,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往首要席位爬的,得将它礼让给那些须发斑白的“老辈子”。
劳累一天的父母坐下歇气时,把脚翘成二郎腿,孩子放在脚背上,一边拉着两只小手,一推一拉,一俯一仰地做推磨状,一边教孩子:“推磨/嘎磨/粑粑做得大个/婆婆吃了十二个/睡到半夜不好过/请端公/打锣锣/请孃孃/哭婆婆......”这童谣本有几分伤感,却被无知的孩童演绎得依然快乐。有时,胆大妄为的我们,居然当着奶奶的面高唱这首《推磨歌》,奶奶竟然毫不动气,还笑眯眯伸出手来轻轻吃个“鸽蛋儿”呢。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茅镰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忙起回去割大麦……”那时,我们不割大麦,割草,割牛草,姐姐也和我们一起大背大背地割-----我们用小小力气换来了耕牛的巨大能量。跟在犁牛匠后面捡红苕的时候,看见牛儿跑得虎虎生风,总觉得那牛的蛮劲儿里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小群妹崽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老师说她年纪小/回家吃点儿奶再来......”被饿过,被嫌过,被草背篼压过的女孩总是长不高。发蒙时,她们的年纪总是遭到老师的怀疑。小群妹崽是对门院子的女孩,脚跛,走路摇晃,虽然读书在行,但还是受到我们这群调皮鬼的戏谑。
上学的公路上,横揩鼻涕的孩子,喜欢一边追着拖拉机轮子腾起的尘土奔跑,一边兴奋地喊叫:“拖拉机/四个脚/爸爸妈妈去工作/我和姐姐读大学”那时,我们开始想象美好的未来。可是后来,姐姐只考了高中,我也没能读上正宗大学。如今回想起来,不禁陡升几分失落、几分唏嘘感慨!
“洋马儿/叮叮当/高头坐个死瘟丧。”看见有对面马路上骑自行车的,伙伴们自然不会放过一顿含有羡慕与嫉妒的发泄。我却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为公家给当书记的父亲配备了“专车”。有时,搭在父亲背后兜兜风好不洋气。那时,全乡有且仅有两台单车。如今,当兄弟们开了轿车回老家去,恐怕也不一定能引起孩童们围观的兴趣了。
院子西头的聋婆婆家有棵红橙,树高果甜,由于手拄拐棍的聋婆婆严加看管,却无从下手。不由对此耿耿于怀,于是咒毒她:“老婆婆/尖尖脚/ 汽车来了跑不脱......”结果橙子下树时,聋婆婆并没有忘记馋猫似的我们。也许,失聪的聋婆婆一直蒙在鼓里呢。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笆篓里面两个蛋/送给娃娃下早饭。”在那青石板铺成的海面地坝里,皎洁的月华洒在上面,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霜。那样的夜晚,父母是舍不得照煤油灯的,小伙伴便不约而同到院坝里去疯,疯到云里雾里去了,哪管明天有没有早饭呢。
“胡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要吃肉/老汉没得钱。”这样的歌谣适宜在冬腊月间的山坡上唱,适宜在洗胡萝卜的双手被得通红时唱。唱着唱着,年关就近了;唱着唱着,年味就浓了;唱着唱着,就有新衣服新布鞋穿了;唱着唱着,就有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人户可走了......尽管“老汉”的脸上总是冷若冰霜,孩子们却成天蹦蹦跳跳,像群欢喜的麻雀。
要走人户了,就赶快唱:“天老爷/莫落雨/背起娃娃走人户......”最喜欢走的人户是外婆家,自然也是边走边唱:“外婆的生/坐八桌/杀个鸡/杀个鹅/筷儿一伸/就煞果。”其实,外婆从来舍不得杀鸡杀鹅----那是要留着下蛋的,油盐钱都是从鸡屁股抠出来的。还是这几句唱来得当:“侧耳根/茅草根/我是外婆的乖孙孙/外婆请我吃花生。”那外婆所在的江边沙地,就出产甜甜的甘蔗和喷香的花生。
后来,我们被父母送进了双堰村小学读书;再后来,外婆和祖母也相继离开了我们;童年,就这样伴随着一声声童谣渐渐远去。但那一首首小小的童谣,如同夏夜的萤火虫,时时飞进我虚掩的心扉;如同清晨的露珠,转眼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2 21:07:37编辑过]
是啊,评得多好啊!与童谣有关的,是成长的岁月,温馨的记忆,淳朴的民风,浓郁的亲情,与这些回忆相伴的是会让人由衷的微笑,还有对岁月流逝的感伤!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