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望岳(译自杜甫同名诗篇《望岳》 [打印本页]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8-10-27 20:59     标题: 望岳(译自杜甫同名诗篇《望岳》

华族的神山!普天下的中原,

列祖列宗曾虔诚地祁愿——

 被祭奠——愿帝王的霸业长久;

 受膜拜——愿臣民的衣食无忧。


是造化造就了浑成的伟力,

是伟力召唤起灵魂的皈依——

 峰峦在隐现中前往碧落,

 仿佛是神灵往来的道路。


绿野从无尽处向更远处掠过,

更美的风景,在更高的山间——

 望着你——怎能不情绪高扬!

 望着你——怎能不情思激荡!


要么只仰视,要么来攀登,

向着无上的绝顶迈进——

 独立于万山高处的峰颠,

 云涛生眼底,气象在胸间。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8-10-28 09:43

华族神山!普天下/的中原,

列祖/列宗曾/虔诚地/祁愿——

 被祭奠——愿帝王/的霸业/长久;

 受膜拜——愿臣民/的衣食/无忧。


是造化/造就了/浑成的/伟力,

是伟力/召唤起/灵魂的/皈依——

 峰峦在/隐现中/前往/碧落,

 仿佛是/神灵/往来的/道路。


绿野从/无尽处/延伸得/更远,

更美的/风景,在更高/的山间——

 望着你——怎能不/情绪/高扬!

 望着你——怎能不/情思/激荡!


要么只仰视,要么来攀登,

向着无上的绝顶迈进——

 独立于万山高处的峰颠,

 云涛生眼底,气象在胸间。

 

___未顾及译文的准确,仅划分音步.有一处作了调整.

全诗为杂言四步整齐式.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每两行各各对称.

在划分音步时采用了"的"字后靠方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 9:14:57编辑过]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8-10-28 09:45

又;古诗今译是学习格律体新诗的良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9 8:00:13编辑过]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8-10-29 01:58

译作虽然保留了原作的气势,但味道大减。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8-10-29 07:59

要译得相当于原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一种说法:诗歌具有"抗译性",或者干脆说"诗不可译".
作者: 秋水涟滟    时间: 2008-10-29 09:26

诗还是不译的好。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8-10-29 14:21

我思故我在,古人的心思我们未必能全部体会,更遑论重新表达,我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契合先人的思绪,用现代语言作别样的表述,不求其工,但求我心之虔诚,看可否找寻得丁点儿的蛛丝马迹,为一脉相承求得一条路径。——我想,我们的格律体新诗只有从传统的古诗词中来,吸收外域的精髓,博采众长,有所扬弃,自创一格,才是正途。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8-10-29 14:31

翻译不求有原作的神韵,但如果连翻译都做不好,就不要说什么创作了;毕竟在现代,我们的诗歌语言、词句还很有限,我们要从古诗文中,从外文中寻求符合当代语境、现代思维、通俗词意的语句字词出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通顺流畅与准确。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8-11-2 08:58

作为练习是可以的。 诗也有译得好的。 齐云兄译高启的诗,至今令人回味。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8-11-2 09:18

作为练习,可以适当地融入"创作"的成分,即加大意译的分量.

如<鲁拜集>的英译接非常成功,成为英诗之经典.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8-11-5 00:06

在此再次推荐杨德豫先生翻译的《拜伦抒情诗七十首》,它代表了百年新诗的最高成就,并且指引了诗歌向海洋流去的方向。熟读之胜过雄诗万首,不可不读,不可不熟读。


作者: 一江秋水    时间: 2008-11-5 04:57

     我也认为译得挺好。译文不是要取代原文,所以不是复印,而是一种创作,应该有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求名著的译文还是名著。大家认为呢?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8-11-5 08:11

 

拜伦的诗歌,我比较喜欢查良铮(也即穆旦)先生的译本。:)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8-11-7 17:50

杨译是全格律的译法,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译诗好的,可以推动中国新诗的格律建设,坏的就起到破坏作用.我早有文章论及.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