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的诗歌和哲学精神(作者:鸿鹏) [打印本页]

作者: 齐云    时间: 2005-2-19 12:37     标题: 中国的诗歌和哲学精神(作者:鸿鹏)

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但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但他们却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中国的文学艺术和近乎完美的诗歌,实际上是对他们的哲学追求的一种极大的需要和文化补充。这就是为什么诗歌对中国人的影响如此之大的原因,也是一代一代诗歌传统传承不绝的原因所在。 中国哲学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它:“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反映在 文化传统上也是如此,中国的诗歌传统是现实主义占主流的,但诗歌这种文学艺术的境界常常是超现实的理想境界,这是一种对立的统一,这是中国哲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反映。同时,它又为哲学家、思想家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儒家的经典里要习修“诗经”的原因,也是中国诗歌传统在文学和文化方面占据重要历史地位的原因所在。 因为中国哲学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所以才有了中国文化“政文合一”的传统和历史。翻阅中国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的不少哲学家、思想家或多或少同时又是政治家和诗人,或者,反过来说诗人同时有很深厚的哲学思想修养。 陶渊明的“饮酒”诗,其中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仔细体察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歌,更是诗人的一种曲高和寡的隐士志向的流漏。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想在大自然的熏陶中超然物外,从而忘掉尘世的烦恼与不快。这是诗人性格和政治现实格格不入的自然表现,能在贫寒中超然自乐,这是长期文化修养的结果。也是中国诗歌的妙处所在。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思想,源源于儒家,对儒家的学说也有所突破。比如,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却是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他一生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国家的统一充满忧虑,直到生命最终的一刻。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精神可谓感天动地,暖人肺腑。 至于屈原在“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直接表达一种伟大的思想和意愿。 鸿鹏 2002年6月25日 郑州
作者: 齐云    时间: 2005-2-19 12:38

紫竹:法国诗人雨果说:“诗人每时每刻都要完成哲学家的职责,他要视受攻击者的情况时而捍卫人类的精神自由,时而捍卫人类心灵自由”。诗思化哲思。同时,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与历史家。诗深深地沉没在现实的事物里,哲学把心从感官那里拖开来飞腾到普遍性。所以古人讲:“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
谢谢鸿鹏的文章。诗歌论坛需要这样的文章,大家以便学习。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