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极为同意!刚才也有朋友提起类似的问题。 诗歌的天敌是“油滑”,可惜目前满眼油子,真诚体悟生死投身诗歌者,少而又少。存在是一个大“同心圆”,核心处就是性命。所以,出国与否等等,和诗歌并无干系,诗是血淋淋的天问——仍然是! 余小曲:这个问题我已提过多次了,请老师回复为盼:请问杨炼老师对中国新诗格律化写作的看法,谢谢! 杨炼:我以前谈过,现在的问题不是新诗能否格律化,而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古诗那样的“足球场”——大家都用同一种格律写诗,在同一个规则中见个高下。每个人都可以设立格律,但又都“自说自话”,这是新诗出现以来的困境。要解决它,我以为没有捷径,只有每个诗人自己的尝试。也许若干年后,现代汉语又能接受一种新层次上的“足球规则”!我不认为那会很快,也不应该快,我反而喜欢这个问题的难度。 我最近重新用韵——一种特殊设立的韵式——也和这个方向有关。 -----------------------------------------------------------
大戈:吕征老师在"二次革命“中提到诗体的重建,您怎么看? 杨炼:如果那指的是格律体,我以为为时过早。中文新诗还在很初级的摸索阶段——对自己语感的摸索。 别忘记我们所谓的“中文”,其实是个太年轻幼稚的语言,百分之四十以上的翻译词,加太多不知所云的政治概念,把它污染的一塌糊涂,“诗体”决不可能在这样的语言地基上建立。 朦胧诗的一大特点,就是我们不约而同地删去了那些政治“大词”,我们的一种“诗论”呢!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每首诗,又在寻找自己的诗歌形式——最好的情况下,能看到在形式和内涵间有一种“必要性”。这或许可以看作“重建”的开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2 12:05:43编辑过]
石琴兄弟费心了,谢谢!
我不是杨炼的崇拜者,对朦胧诗也未持完全肯定的态度。鉴于杨炼的诗风和影响力,我提了这个有关诗歌方向性的问题,可看出其回答还算客观。“足球场”始终得有人修,“足球规则”本身也在随时代改变,他能重新重韵,也许这些已能间接说明一些问题,留待读者思量。
我在和一群80后交谈时,问到他们怎么看格律新诗,结果大约2成明确说反对,还有大约4成表示不会去读,没有一人告诉我愿意尝试.
80后绝大部分表示喜欢或热爱古人创作的旧诗,我将一些旧诗翻译成文言文,他们说只是翻译出了气势,但没有读诗的感觉。这里暴露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所谓的读诗的感觉正是格律创造的音乐性。
还有一些人根本不理解“新诗”和“现代诗”到底是什么概念。
更多的是将诗写的不可理解,反而认为诗原本就是不可理解的。当我问到他们根据什么理论发表这些看法的时候,几乎都是瞠目结舌。
80后状况堪忧。
断想:
1、诗之不诗,的确堪忧;
2、由不诗之“诗”占据的那个“坛”是不能叫作诗坛的,也就无所谓忧不忧了;
3、80后“如此”,安知00后不会“若彼”呢?
4、当真诗回到“坛”上的时候,诗坛的状况就不会堪忧了。
5、对诗坛未来的“现状”,我永远认为是“堪喜”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2 20:05:04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