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第二期反馈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1 10:33     标题: 第二期反馈

                                                

4月2日晚编委会讨论了本期刊物的栏目设置,大家表示满意,并决定今后按此框架编排.

下期"东方之星"栏目决定推出刘年,已约请论坛元老齐云撰文.

认捐了部分经费,以弥补本期经费之不足.

刊物已经出版,将陆续寄出.

刘年将于近期公布湘西之行日程,请大家关注.

 

收到第二期的诗友请在此跟帖;

诗界反馈的信息亦在此公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1 10:53:55编辑过]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4-1 14:17

 

收到。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9-4-2 09:32

知。但近段时间一直忙于企业信贷工作,随时要陪同相关客人,若无安排,准时参加。若有耽误,执行大家的讨论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 9:33:12编辑过]


作者: 天许    时间: 2009-4-2 11:55

来。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3 09:47

今天寄出部分刊物,收到请在此跟帖.

此帖保留至下期刊物问世,读后有什么意见感想也请在此跟帖,可以选择佳者刊用.


作者: 王善同    时间: 2009-4-3 15:46

好的!请问,《重庆诗词》就停刊了吗?

 

___善同君:谢谢关心,<重庆诗词>不会停刊.这是两个不同的刊物.


作者: 浅    时间: 2009-4-10 14:44

刚刚收到东方诗风2期,开心之余,非常惭愧。我把写诗当作消遣,前辈们却把诗当做事来做,这件事非要认真、绝不马虎。在此特别诚意的表达我由衷的敬意!看我可以做点什么……
作者: 文君    时间: 2009-4-10 15:32

谢谢论坛, 谢谢各位管理和斑竹,编委,<东方诗风>第 2 期已经收到, 感谢!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10 15:40

呵呵,很高兴!浅和文君是两只喜鹊啊!

希望陆续收到刊物的诗友都那在此交流,谈感想,提意见.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11 09:30

尊敬的万龙生先生:

     您好!谢谢赐赠大刊《东方诗风》,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了,觉得很爽,很过瘾,这是一个优秀诗刊,虽然是仅仅是第二期,但通过这第二期,我们也可以望见中国诗坛的前景,觉得充满希望。

     记得以前在《中外诗歌》上面读到您的有分量的论文《格律体新诗体式有无限可操作性》之后给您去过电话表示支持,没想到在不久的时间就做出了堪称辉煌的成绩。应该说,《东方诗风》是个好刊物,发表出来的作品都是好作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人首次读到王端诚先生的作品就受到了震动,他的《秋菊之歌》是个奇迹,至少在中国十四行诗的写作历史上是作到了推陈出新的,我个人觉得他写得比冯至、卞之琳等人的好。丁鲁先生的作品也是首次读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诗歌翻译家黄杲昕的论文给人的启发多多,都是对读者的奉献。您自己的作品当然也写得很好,还有好多其他人的作品都值得肯定。

     另外,许霆先生给您的信也注意到了,他里面提到的几点看法十分中肯,尤其是他提到提倡格律诗必须肯定自由诗,这是值得注重的。诗歌乃天下之公器,我们要推进诗歌的发展,必须作到,不自私,不狭隘,当然,大刊给人的印象本来就是这样的,不需要我这样来指正。

 

___钱志富博士是著名诗歌评论家,现在任教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4-11 10:22

 

令人鼓舞。 [em50]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11 10:42

收到阿平捐资300元.阿平明知没有他的作品,却要这样尽自己的心意,委实令人感动.

在此仅代表编委会对这位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4-11 12:25

QUOTE: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9-4-11 10:42:49的发言:

收到阿平捐资300元.阿平明知没有他的作品,却要这样尽自己的心意,委实令人感动.

在此仅代表编委会对这位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阿平。 [em57]


作者: 长歌楚天碧    时间: 2009-4-11 22:29

今天收到第二期.无论从版式,印刷和内容的上都比创刊号有了显著的进步,感谢为此付出的编委们!

 

另:希望在今年的年会上,能把格律体新诗的理论重新整理一遍.且整齐、参差、复合三分法过于简单,应当再加以细分,每一种体式再按音步细分为三种

 

例如:整齐式可再分为

1.整齐标准式(每句或段的字数相等、音步完全一致)

2.整齐参差式(每句或段的字数相等、音步隔行或段有规律)

3.整齐复合式(每句或段的字数相等、音步无规律)

 

整理出格律体新诗的普系,以便利推广和研究,使初接触新格律者更容易理解和参照.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9-4-12 15:38

个人感觉并没有必要过分细化,那样可能会更令初学者无所适从。 我以为办刊的方向,还是重在推介作品,其次是推广形式。因此还是希望有志于此的诗友们把重心都放在创作方面。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哈。:)

 

谢谢长歌的意见。存记。 相信到时候诗兄和微斋老师等会组织讨论的。


作者: 二十四桥    时间: 2009-4-14 20:42

俺也收到,可是为啥坛子里回不了贴?再试试.
作者: 二十四桥    时间: 2009-4-14 20:49

晕,这回可以呢.高兴!

多谢诗兄寄书. 看了喜欢,更为诗兄和微斋老师为诗集所付出的努力感到敬佩,俺要细细读,才不愧之.

献花[em77],[em54]没花哦,就送这头上这朵吧.跟微斋老师分去吧,嘿..


作者: 王善同    时间: 2009-4-15 12:12

也想讨本!

 

831500 新疆阜康市天池北路供销社家属院 3 号信箱


作者: 浮云    时间: 2009-4-16 17:19

今天回办公室才看到这一期的东方诗风.据说已经到了两三天了.谢谢诗兄!临屏贺诗一首:

 

让新诗格律的大旗高高飘扬

--------东方诗风第二期读后

东方诗风擎起了

新诗格律的大旗

一个崭新的诗歌流派

正在当代的网络聚集


 

东方诗风要重建

渐渐模糊的诗体

承继新诗的三美学说

龙哥已破译前辈秘笈


 

东方诗风在崛起

高扬创新的大旗

坚持重建的三大方向

迎接明天的辉煌壮丽


 

东方诗风送来了长江春意

我是这诗河中的一条小鱼


作者: 行客    时间: 2009-4-17 19:03

已收到,诗兄辛苦了。
作者: 雁语    时间: 2009-4-17 23:32

《东方诗风》第二期已收到。异常喜悦!爱不释手!

谢谢诗兄和各位编者!辛苦了!

祝福《东方诗风》!!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0 16:16

沈用大先生来信___

 

万老师:

<东方诗风>已于周六收到,谢谢.如果说上一期的封面给人一种"王者之气"的感觉,那么这一期就给人带来春天的感觉,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特別里面有互动,如与"世界汉诗",与"格律体新诗"等,还有诸多名家对上一期的反馈.总之,刋物办得有声有色,我一定认真拜读.

五月聚会我愿参加,具体时间地点一旦确定,请即告知为盼.丁鲁老师最近经常联系,也谈及聚会,不过通知要由您们发出.

                                                                                              用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1 20:16:03编辑过]


作者: 蓝路    时间: 2009-4-21 16:33

 

《东方诗风》第二期印象

fficeffice" /> 

每次收到文友寄赠书刊,我基本上先看目录,凭直觉找几篇看看,若读后觉得不错,再细读。这是我的习惯,说起来实在惭愧。拿到这本《东方诗风》,我照例是先看目录。但只看目录,就给我一种厚重的感觉,令我不敢以直觉挑着看。于是老老实实从第一页读起,虽然因为工作原因,不能一气读完,而是断断续续地,加起来大约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却并没有影响兴致。下面谈谈我对第二期的一点印象——

其一、包容性。这既表现在本期内容及形式上的丰富多样,也表现在对来自诗坛的各种声音的接纳。在高举“新诗格律派”旗帜的同时,也不排斥包括自由体新诗在内的其它诗体。这包容开放的胸怀是和我在论坛上感受到的相一致的,所以觉得特别温馨,特别亲切。

其二、互动性。这里既有作者与作者的互动,也有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还有读者与读者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具有即时性。比如“唱和之柬”中的那些篇什之所以得以诞生,其实不就是完成了一个从读者到作者的角色转换过程吗?不就是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吗?再比如李长空对王端诚《秋菊之歌》的赏析,刘聪美的论坛跟帖二则,从不同角度对《秋菊之歌》进行赏析,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参照。他们的赏析对其他读者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导读作用,即使其他读者的观点与之相异甚至截然相反,也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这不正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吗?我尤其要强调的是,本期的理论文章也极其有分量。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使理论与创作也处于一种互相促进的和谐的互动状态。说实话,现在许多诗人都存在重创作轻理论的现象,我自己就是这样。没有了理论的指导,创作往往靠灵感,随意性大,很难达到曹丕所说的那种自觉境界。反之,没有与之相应的优秀作品支持,再好的理论也会显得势单力薄。

以上是我读本期诗刊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印象。我也提点不成熟的意见,我感觉在选择上既要考虑诗的内容和质量,也应顾及形式特点上的差异。比如万老师的《白马》和《雨点》个人觉得在结构形式上比较接近,将其中一首换成另一种类型的整齐章,是否会更好些?我不懂格律体,我印象中戴望舒的《烦忧》也是这种结构的——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2 12:01:44编辑过]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4-21 16:46

 

问好蓝路兄,谢谢你的支持和建议。 :)[em27]


作者: 蓝路    时间: 2009-4-21 17:29

QUOTE:
以下是引用凤舞在2009-4-21 16:46:15的发言:

 

问好蓝路兄,谢谢你的支持和建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凤舞好!其实我对东方诗风论坛以及这里的朋友始终有着一种歉疚,我来得太少太少。刚才我发了贴就走人,匆匆去外面给女儿买晚饭,她今年高考,学校里伙食太差,我隔三差五地给她改善一下。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4-21 19:16

QUOTE:
以下是引用蓝路在2009-4-21 17:29:51的发言:

凤舞好!其实我对东方诗风论坛以及这里的朋友始终有着一种歉疚,我来得太少太少。刚才我发了贴就走人,匆匆去外面给女儿买晚饭,她今年高考,学校里伙食太差,我隔三差五地给她改善一下。

 

呵呵,朋友相知,不拘于形迹的。 蓝路兄有好作品陆续贴过来我就很开心。:)

 

孩子高考是所有家长都最紧张的时刻,祝愿你女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em29]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1 19:55

 

谢谢蓝路兄的议论,这充分表现了对论坛的热爱!

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今后把论坛和刊物都办得更好!

也祝小蓝路考上理想的学府!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1 19:58

我印象中戴望舒的《烦忧》也是这种结构的.

 

___是的,好些朋友缎喜欢这样的样式,石天河先生将岂形象地命名为"岸柳倒影式"哩.


作者: 青木之灵    时间: 2009-4-22 01:16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善同在2009-4-15 12:12:11的发言:

也想讨本!

 

831500 新疆阜康市天池北路供销社家属院 3 号信箱

 

 

《东方诗风》第二期诗词之页刊有王善同兄的“漓江四章”,作为作者,自当奉寄一本。由诗酒兄亲自办理。

至今仍有作者尚不知道联系地址,甚至不知道其实名。一般也只能通过本论坛短信联系,若能相互转告亦可。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09-4-22 07:52

问好蓝路,所言中肯!

欢迎参与,谢谢支持!


作者: 水虎英雄    时间: 2009-4-22 19:54

水虎英雄:朱少文&nbsp;&nbsp;广西柳州市羊角山中学&nbsp;&nbsp; 邮编:545005
作者: 秋水涟滟    时间: 2009-4-23 09:18

第二期收到,本期无论从内容质量、版面设计、栏目编排、排版印刷等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令人欣喜。重庆诗友辛苦了!致以敬意!
作者: 李长空    时间: 2009-4-23 21:51

诗兄:有给我寄么?期待拜读呢。地址还是以前的,没有变。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4 00:39

QUOTE:
以下是引用李长空在2009-4-23 21:51:43的发言:
诗兄:有给我寄么?期待拜读呢。地址还是以前的,没有变。

 

当然,已经寄出。


作者: 齐云    时间: 2009-4-24 16:06

4月22日,坐在办公室里,突然收到两本〈东方诗风〉第2期。份外高兴。从严希(卜白)那里看到第1期时,我对这份纸刊就很满意,不论纸张大小、文字编排、错字校对、栏目命名等形式,还是诗刊内容,都很满意。原来我是有点担心的,主要是过去〈重庆诗词〉的编排很糟糕,怕受其影响。对诗兄和微斋兄等重庆诗友的努力,深表敬意。

 

看到第2期丰富的内容,再注意封底定价:人民币10元,高兴之余,还有点心酸。近期将汇款聊表寸心。

 

向大家汇报一下近况:2005年底我换工作单位。今年春节前,我被派到直属公司挂职,担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这个企业尚处于草创期,这对我是个严重考验,所以我绝大部分精力用在这个企业上。经过三个月奋斗,现在内部人事理顺(,工作思路理清,业务顺利开展,相信最多两年这个企业会变得非常好。届时我就会比较逍遥,空闲时间会多的。

 

对东方诗风诗友,我一直抱愧。比如冰城见凤舞的感想一直未能成篇。前些日子,晚饭时分,我在从安徽芜湖到无为县的出差路上,接到诗兄的电话,约我写篇推介唐古的文字,我吃了一惊,但期限是半年,我才一喜,不然,非要短时间成篇,会让我苦恼的:)我会尽力写好这篇介绍的。

 

收到刊物,要在这里留字,顺便向大家报告近况。祝东方诗风圣地永存,诸位诗人诗情长在!

 

我还关注,孙逐明老师的用六十花甲命名的对东方思惟和汉语特质分析的文章有没有完成,若有新作出来,望诗友在这里留个链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4 17:31:21编辑过]


作者: 韩钓月    时间: 2009-4-24 17:18

谢谢!

今天上午要上第四节课时非常高兴地收到了寄来的第二期诗刊!

自己感觉有点惭愧。对于我来说,由于平时工作较忙,一直都是把写诗作为业余爱好,玩玩而已。而你们却把诗歌作为事业来做,其认真和执着态度以及诗歌水平都令我钦佩!我要向你们学习!并要乘着《东方诗风》高飞远翔!

现我决定今年出版我的第一本诗集(我写的诗基本首首押韵,但音步参差不齐)。请各位给予我帮助和鼓励!先请教几个问题。

1、香港和内地出书哪方(或哪家)性价比更好。

2、出英汉双语诗集好还是纯汉语诗集好。

3、能否请本网中的老师给我写评或序。

我的诗大多在红袖文集上http://www.hongxiu.com/my.asp?id=1310875,还有一部分未发在文集。

请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4 17:19:34编辑过]


作者: 韩钓月    时间: 2009-4-24 17:24

另外,若有需要开支的,我当尽自己绵力!

顺祝文安!


作者: 一江秋水    时间: 2009-4-24 20:16

      《东方诗风》两期收到。本来应该在月初出境的,却未能成行,但却能收到诗酒兄寄来的杂志,也不为憾了。谢谢重庆的诗友们,谢谢诗酒兄。愿东方诗风吹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一直吹到海外,伴我走过每一个寂静的日子。不论身在何方,我将永远和诗友们一起关注她的繁衍、成长与发展。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9-4-25 10:11

第二期《东方诗风》收到,谢谢!


作者: 李长空    时间: 2009-4-25 18:06

 

《东方诗风》二期印象


       今天收到《东方诗风》第二期,趁着周末,我比较认真地看完了这期作品,现谈谈我对它的初步印象:

       【优点】:二期刊物同创刊号相比,整体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1.栏目更加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长调之弦”、“叙事之章”、“东方之星”、“东方之宾”、“知音之栏”和“顾问之议”等栏目,而且整体栏目名称较有创意;2.开放性收录作品,基本上跳出了创刊号“圈子”的印象;3.纸张采用专业的书刊纸(门肯纸),更有质感;4.“理论之库”、“长调之弦”和“叙事之章”所发作品,呈现出一种深度和厚度,是本期一大亮点。

       【不足】:我以为,二期刊物虽然取得了实质上的进步,但仍然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有:1.栏目的排列顺序还比较乱,“长调之弦”、“叙事之章”、“东方之星”、“东方之宾”栏目可以提前到“理论之库”后面,这样既可以把理论文章专栏及其次专栏整合在一起,使刊物内容成为清晰的两大部分(理论兼相关作品,纯作品),又能够做到“重点推,推重点”;2. 本期“东方之星”栏目在内容编辑上还存在着缺陷,有理论,少作品。我的想象中,设置这样一个栏目的初衷应该是要重点推荐新人,如果不能够同时集中推出该新人一定数量的代表作品,就很难达到这个效果。在当今女性诗人中,凤舞的作品应该算是不错的了,但主流刊物却从来不肯给她以关注(虽然许多文学诗歌期刊都设置了“女性诗人”专刊或专栏,曾经让不少男性诗人羡慕),为什么?就因为她的作品是新格律的,而不是自由新诗。现在既然刊物重点推介她了,却没有同时集中推出一定数量的她的代表作品,以便更好地引起社会尤其是诗歌界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希望下期推介的新人,在这个方面能够有所增益完善;3.应尽量避免单首作品横跨双栏排版,提倡所有作品双栏排版(组诗标题可以横跨双栏,其它作品标题字号再小些,排入其中一栏内),而且每行还可以增排3字,这样既美观,又可以节省版面资源,在同等数量作品下可以适当减少刊物所占版面,节省出刊经费,或者在同等版面下增加作品容量。

       因为是同仁,所以不想说应制性的场面话。意见妥否,仅供参考,勿怪。

       编委们辛苦了!为你们的付出喝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6 19:14:27编辑过]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4-26 10:08

 

看见齐云兄的身影,很是欣喜。 愿你工作顺利,早一天回到我们中间来。[em27]

 

长空兄的意见颇多可取之处,记下了,以后慢慢改善。[em27]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7 06:45

我昨晚与微斋自新都归来,今早看到这些跟帖,又有这么多诗友收到刊物,作出回应,功夫没有白费,非常高兴。犹喜又见齐云!长空意见值得重视。待大家都得到刊物后开编委会进行总结吧。

新都之行收获甚大,容后禀报。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7 07:02

答钓月:

 

1、香港和内地出书哪方(或哪家)性价比更好。——香港书号费仅500元,自已印刷,省钱得多。欢迎加盟《东方诗丛》第2辑(如果愿意,详情在告)。

2、出英汉双语诗集好还是纯汉语诗集好。——一般说来,双语诗集意义不大,因为大 部分人不懂英语。当然,若考虑对外交流,得用双语。

3、能否请本网中的老师给我写评或序。——可以由你选择作序者,我想请到哪位,都会乐意为之。我们的体例除总序外,应有序言。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7 07:08

又得到一些回应,深感喜悦:

齐云现身,倍觉亲切;

长空谏言,一片赤诚;

钓月秋水,情深意挚。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7 14:00

著名诗人、诗评家石天河先生来信——

 

(刊物)已经收到,谢谢!
看来,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已为很多人接受,继续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多成果。


作者: 韩钓月    时间: 2009-4-27 14:27

QUOTE: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9-4-27 7:02:25的发言:

答钓月:

 

1、香港和内地出书哪方(或哪家)性价比更好。——香港书号费仅500元,自已印刷,省钱得多。欢迎加盟《东方诗丛》第2辑(如果愿意,详情在告)。

2、出英汉双语诗集好还是纯汉语诗集好。——一般说来,双语诗集意义不大,因为大 部分人不懂英语。当然,若考虑对外交流,得用双语。

3、能否请本网中的老师给我写评或序。——可以由你选择作序者,我想请到哪位,都会乐意为之。我们的体例除总序外,应有序言。

 

谢谢万先生!期待中!:)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27 16:53

<东方诗丛>第一辑6本已经出齐,第二辑已出3本,作者们都比较满意。

我们愿意继续为准备出版诗集的朋友服务。

丛书名誉主编  吕进 主编 万龙生

编委  万龙生  王世忠  王端诚  刘 年  孙逐明 宋煜姝


作者: 水虎英雄    时间: 2009-4-29 13:28

(刊物)已经收到,谢谢!
作者: 飘然若立    时间: 2009-4-29 22:59

诗刊于今天收到,过了一遍,喜欢,真的不错,诗兄们费心了。晚上看时正好先生在旁,递了一本给他看,问他如何?他说:老婆大人,求你签上大名赠我一本,好吗?我说,好!并毫不客气的伸出双手,在空中比了个十字:拿钱先!最后草书六个大字:“夫君惠存  兰儿 ”

很开心见到我唯一选上的一首诗还给我配了个仕女图,好像独享哦,真的谢谢有心人。

见到菜花身影,会心一笑

答蝶子:我并非刻意换装,原本就恨恶此行,只因久不来坛,原名不让登录,想再注册一次也不行,只好随手着一衣而上,很开心,我烧成灰你也识得:))握!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4-30 07:59

原来是飘飘啊!你终于收到了 ,前几天把你急得!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09-4-30 08:06

QUOTE:
以下是引用飘然若立在2009-4-29 22:59:27的发言:

诗刊于今天收到,过了一遍,喜欢,真的不错,诗兄们费心了。晚上看时正好先生在旁,递了一本给他看,问他如何?他说:老婆大人,求你签上大名赠我一本,好吗?我说,好!并毫不客气的伸出双手,在空中比了个十字:拿钱先!最后草书六个大字:“夫君惠存  兰儿 ”

很开心见到我唯一选上的一首诗还给我配了个仕女图,好像独享哦,真的谢谢有心人。

见到菜花身影,会心一笑

答蝶子:我并非刻意换装,原本就恨恶此行,只因久不来坛,原名不让登录,想再注册一次也不行,只好随手着一衣而上,很开心,我烧成灰你也识得:))握!

 

 

 

哦,你是飘飘!

屏中有影自逍遥,梦也飘飘,立也飘飘!但愿诗潮逐浪高!

尊夫也喜欢我们的刊物,非常高兴,问他好!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09-4-30 16:26

QUOTE:
以下是引用齐云在2009-4-24 16:06:49的发言:

4月22日,坐在办公室里,突然收到两本〈东方诗风〉第2期。份外高兴。从严希(卜白)那里看到第1期时,我对这份纸刊就很满意,不论纸张大小、文字编排、错字校对、栏目命名等形式,还是诗刊内容,都很满意。原来我是有点担心的,主要是过去〈重庆诗词〉的编排很糟糕,怕受其影响。对诗兄和微斋兄等重庆诗友的努力,深表敬意。

 

看到第2期丰富的内容,再注意封底定价:人民币10元,高兴之余,还有点心酸。近期将汇款聊表寸心。

 

向大家汇报一下近况:2005年底我换工作单位。今年春节前,我被派到直属公司挂职,担任一个企业的负责人。这个企业尚处于草创期,这对我是个严重考验,所以我绝大部分精力用在这个企业上。经过三个月奋斗,现在内部人事理顺(,工作思路理清,业务顺利开展,相信最多两年这个企业会变得非常好。届时我就会比较逍遥,空闲时间会多的。

 

对东方诗风诗友,我一直抱愧。比如冰城见凤舞的感想一直未能成篇。前些日子,晚饭时分,我在从安徽芜湖到无为县的出差路上,接到诗兄的电话,约我写篇推介唐古的文字,我吃了一惊,但期限是半年,我才一喜,不然,非要短时间成篇,会让我苦恼的:)我会尽力写好这篇介绍的。

 

收到刊物,要在这里留字,顺便向大家报告近况。祝东方诗风圣地永存,诸位诗人诗情长在!

 

我还关注,孙逐明老师的用六十花甲命名的对东方思惟和汉语特质分析的文章有没有完成,若有新作出来,望诗友在这里留个链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4 17:31:21编辑过]

 

 

在荧屏中再次见到齐云,很高兴!

三年前蓉城晤面情景记忆犹新,《北窗诗话》的文字还缭绕目前。

你对《东方诗风》诗刊的意见非常中肯,我们将认真对待,

等待你下期将用的稿件!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5-5 07:52

万龙生先生: 您好。
 
    第二期<东方诗风>收到已有多日,非常感谢。其中的一些理论文章让我很感兴趣,也很有启发。创作方面则对您的《重庆沙坪坝红卫兵墓》和王端诚的十四行花环体印象很深。不知怎的,我对格律诗总有一种亲切感,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写诗的人偏偏要放弃诗歌所独具的格律。
    谢谢贵刊不吝篇幅,全文刊载拙文《脱轨的译文:新诗的机车》。我很抱歉当时没发电子文本,以致出现一些误植(如109页倒数第4行的“挂在浩荡”多了“之上”,111页第8行的“弃挛”为“痉挛”之误,第9行的reason应为syllable,第112页12行的“机动车”应为"机车",114页倒数12行的“漫步走”应为“慢走”,倒数第3行的“殒减”应为“殒灭”,114页中未区分英文中的连字符与破折号等)。我也很感谢该文前对拙译的详细介绍,只是其中漏掉了一本《英诗汉译学》,而《坎特伯雷故事》初版于1998年。
  上面说到,你们的文章对我颇有启发。这里附上一篇拙文《格律未必是束缚》(发表于《文学报》2005年6月23日)。我想其中的例子恐怕是“对称”的特殊形式,可否称为“反对称”?  顺颂
    文祺
 
    黄杲炘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5-6 06:13

上海诗人费碟来信——
 
尊敬的万老师:您好!
     多次读您的诗歌大作和诗论,总觉得有一种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我。经过俏然的多次介绍,内心深处深感佩服!当我读到您对我的《激情云游》的评析后,感到非常鼓舞,先生的表扬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无论是学生还是朋友,都是一种莫大的光荣和推进。
     我在《东方诗风》注册了几次,没有成功,不知什么原因。是不是有什么要求。
     这几天一直在阅读《东方诗风》,有理论有实践,有深度有广度,关于新诗格律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能读到这么优秀的诗歌刊物,受益非浅。真是非常感谢!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文章,最近,上海诗歌界,也有这方面的声音,提法不同,却有共同点。我也在实践中,也想走出一种既自由奔放,又有韵律节拍可唱可吟的新诗之路,为新诗格律做一个实践者探索者。
     真的希望先生早日实现新诗歌格律的凤愿!
问好先生!
                                                                                        费碟敬上2009.5.5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5-6 07:57

QUOTE:
以下是引用飘然若立在2009-4-29 22:59:27的发言:

诗刊于今天收到,过了一遍,喜欢,真的不错,诗兄们费心了。晚上看时正好先生在旁,递了一本给他看,问他如何?他说:老婆大人,求你签上大名赠我一本,好吗?我说,好!并毫不客气的伸出双手,在空中比了个十字:拿钱先!最后草书六个大字:“夫君惠存  兰儿 ”

很开心见到我唯一选上的一首诗还给我配了个仕女图,好像独享哦,真的谢谢有心人。

见到菜花身影,会心一笑

答蝶子:我并非刻意换装,原本就恨恶此行,只因久不来坛,原名不让登录,想再注册一次也不行,只好随手着一衣而上,很开心,我烧成灰你也识得:))握!

 

 

原来是飘飘,开心~~~~~~~~~~


作者: 浮云    时间: 2009-5-8 16:57

QUOTE:
以下是引用飘然若立在2009-4-29 22:59:27的发言:

诗刊于今天收到,过了一遍,喜欢,真的不错,诗兄们费心了。晚上看时正好先生在旁,递了一本给他看,问他如何?他说:老婆大人,求你签上大名赠我一本,好吗?我说,好!并毫不客气的伸出双手,在空中比了个十字:拿钱先!最后草书六个大字:“夫君惠存  兰儿 ”

很开心见到我唯一选上的一首诗还给我配了个仕女图,好像独享哦,真的谢谢有心人。

见到菜花身影,会心一笑

答蝶子:我并非刻意换装,原本就恨恶此行,只因久不来坛,原名不让登录,想再注册一次也不行,只好随手着一衣而上,很开心,我烧成灰你也识得:))握!

 

哈哈,飘飘也和我一样呵.我也是无法登陆,后来重新注册才又上来.好在用原名注册依然成功.


作者: 浮云    时间: 2009-5-8 17:03

五月节庆我参加青年诗人的聚会时,带去了本刊和格律体新诗.他们都很好奇.而且对格律体新诗也有兴趣.认同度不错.还有人当场朗诵了微斋先生和花环体呢.说明我们还得努力,并且应该多在青年诗人中传播.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09-5-9 15:29

QUOTE:
以下是引用浮云在2009-5-8 17:03:10的发言:
五月节庆我参加青年诗人的聚会时,带去了本刊和格律体新诗.他们都很好奇.而且对格律体新诗也有兴趣.认同度不错.还有人当场朗诵了微斋先生和花环体呢.说明我们还得努力,并且应该多在青年诗人中传播.

 

 

 

 

 

谢谢朗诵拙作的不知名的诗人!

谢谢浮云兄!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5-10 07:55

万老师:
      刊物已收到。万分感谢!向您和你们的坚守致意!
                                           任毅

希望能紧握您温暖的双手
       ——以诗歌的名义!
      神农野人(阿一)向您致意
(任毅,诗神追随者,在担任中学校长后还毅然报考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当时与余过从甚密,现在福建某大学任教)
       

作者: 浮云    时间: 2009-5-10 21:52

谢谢诗兄!你在新都聚会后给我寄来的诗刊今天完好无损的收到!正好十四号我市要举办李加建的大型诗歌朗诵会,好带去送给朋友,增加东方诗风的影响力!愿东方诗风越办越好!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5-16 00:42

原《中华诗词》副主编、现四川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蔡淑萍来信:

 

      惠寄重庆文学和东方诗风收到,前者还未及看,东方诗风已快读一过,觉得编排活泼,作品也很可读,新诗,包括格律体新诗,形式比诗词灵活,写好了,常会给人新鲜的感觉。创刊号也请寄上一册,方便的话.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5-19 00:51

杂志已收到,十分感动!向您和您的同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同时,我也觉得,还要继承90年来的新诗在语言、意象、现代抒情技巧等方面的积淀,以成就现代格律诗的进一步完善!
                                                学生:任毅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5-21 22:38

著名诗人木斧来信——

 

龙生兄:

     收到《东方诗风》第二期,佳作累累,美不胜收。谢谢给了我一次集中学习新格律诗的机会。如《蓝剪刀》,剪忧愁,剪月光,......这样的诗,小巧,玲珑,诗意浓,韵味长,我 很 喜欢。看来,无论格律之作,抑或自由之作,都要剪裁,只有经过剪裁,才会产生精致之作。祝贺《东方诗风》愈办愈好!

     又,我已告别舞台,不演戏了,寄上我告别舞台的剧照一张留做纪念。

问好!                                                                     木斧  2009.4.18

 

(我今天去 诗词学会办公室才收到此信。)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5-24 08:40

重铸诗国的辉煌fficeffice" />

――《东方诗风》读后感  

尹  贤

我为我们这个两千年的辉煌诗国而自豪。可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一统天下的白话新诗,好像一直交着倒霉运,虽然产生了名家名作,在不同时期有过大的影响,但未见辉煌。近二十年来,泛滥全国的自由诗自由得希奇古怪,我和不少诗友越来越读不懂,越来越不感兴趣,于是干脆不读新诗,完全转向旧体诗词。如今各地诗词学会诗社诗刊林立,一年创作数量可抵两部《全唐诗》,也有佳作力作,但是打不进群众中去,走不出小圈子。要靠旧体诗来重展诗国雄风,恐怕已无可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我认为,要重铸诗国的辉煌,新旧体诗都需要发展革新,新诗自由体不可少,新诗格律体必须建成,并且大力推广。

我们这个诗国,历来是格律体的天下,今天必须以格律体为主流。诗,原本就是律体。外国诗也以格律体为主。有些人说,诗词曲是律体,古诗是自由体,这种说法可能不对。试看《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和五七言古诗,包括武士荆轲唱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都押韵,多是偶句韵,韵脚平仄不乱,语句大多整齐,有节奏,与散文有明显区别,这就具备诗的基本格律。不仅诗也,民间谚语,也有一定格律,如“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我国是一个韵文大国,是一个律体文学大国,人民群众世代生活其中,朝夕耳濡目染,不识字的樵夫渔叟都可能对对子,说顺口溜。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主要在律体。因此,我们的新诗,如果不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就不能满足于自由体,必须有格律体。新诗格律体大发展,新诗才能在中国大地上受到欢迎,扎下根来,根深叶茂,花繁香远。民族化的格律体是辉煌诗国大厦的基石。

我感谢和敬佩为建立新诗格律体而殚精竭虑的老一辈学者和诗人,如闻一多、徐志摩、冯至、何其芳、卞之琳、林庚等,也感谢和敬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寂寞中为格律体而大声呼喊,辛勤耕耘的新一代诗人和学者。他们接下前辈的接力棒,建立论坛网站,举行会议研讨,陆续发表有关论文,创作新格律诗,出版专著,在不长的时间,做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我惋惜没有机会见到他们较多人的著作,只是近一两年才读到《中国新格律诗论》(周仲器、周渡2005)、《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东方诗风论坛2005)、《2006格律体新诗选》、《东方诗风》创刊号和第2期。

我认为吕进教授倡导格律体新诗,诗体重建,是非常正确的,必要的。群众欢迎格律体新诗。像我这样久受古典诗词熏陶的人,龙其喜欢格律体新诗。

我认为《东方诗风》的诗论家做了很好的工作,对新诗格律体进行梳理、总结,提出格律体的三分,万龙生先生在《格律体新诗论纲》里,正式命名为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式,诚如沈用大先生所说,“意义重大”。它符合上世纪新月派最早实验新诗格律的初衷,实现了闻一多先生关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建筑的美”)的各种可能,以简驭繁,便于运用。虽然其中有的地方可能有待商榷,需要加以补充修订,但格律总算立起来了。

《东方诗风》很注意格律体的韵律,《论纲》言之甚详:依照普通话语音(无入声)压韵;常用的基本韵式是偶行韵,首行可用可不用韵,“首行不用韵的,那最好是诗行较短,即顿数较少的作品”;另有交韵(如下例《竖琴》)、抱韵、随韵等形式,供诗人采用。中国诗自来有韵,可说无韵不成诗。外国诗也多有韵。美学家朱光潜教授在《诗论》中说:“韵的最大功用在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好比贯珠的串子,在中国诗里这串子尤不可少。” “五四”以来,好些自由诗都用韵。现今格律体诗人必须高度重视韵的使用,借鉴古代诗词用韵的丰富经验,使作品押韵合格,又灵活自然,响亮美妙。

格律体诗论家们讲韵律节奏,强调音步(顿)的重要。《论纲》肯定整齐式分两类:一是每行字数和顿数都相等,是为严式;二是每行顿数相等而字数有参差,是为宽式。我赞成严式,对于顿数相等而字不等的宽式尚存疑虑。因为:一,音步划分是一个难点,有弹性,常人难以把握,易起纷争,这种宽式易与参差式混淆;二,这种宽式不合传统划分齐言杂言和长短句的习惯。试想,词《西江月》六言句中夹有七言句,音步可以都是三顿,我们算它是整齐式呢,或是参差式?试看现在定为四步杂言整齐式的吴望尧《竖琴》:

我的心是只小小的竖琴

久久没有人来弹奏

如今拨出了幽美的声音

被你一双纤纤的手

 

你切莫把琴弦弹得太重

因为琴弦已经陈旧

也不要只管轻轻地拨弄

那将撩起我的忧愁

各行都划为四步,普通读者却有可能将第二句划为三步“久久/没有人/来弹奏”,第五句划为五步“你/切莫把/琴弦/弹得/太重”。此诗明明字句不齐,要普通读者去划清步数,承认它是整齐式恐怕有困难,承认它是整齐的参差式倒是可能的。

我赞赏闻一多先生追求的限字又限顿,顿数字数都均齐的整齐式。我欣赏那种最严格的整齐式,字、顿、行、节都整齐匀称,句法相同,结构相似,有对偶排比,易读易记。如一江秋水五步11言整齐式的《一江秋水》:

看多了花开花落莺来燕去

听多了海誓山盟甜言蜜语

经多了雷鸣电闪狂风暴雨

 

不再为春风拂面泛起涟漪

不再为蜻蜓点水激动难抑

不再为霜刀雪剑汩汩叹息

 

但仍会一诺千金珍惜友谊

但仍会一往情深拥抱小溪

但仍会一如既往洗荷出淤

 

只因为青山不老长伴周围

只因为蓝天无垠永驻心底

只因为海志未酬奔流不已

    

这诗每行是“344”的节奏,每节三行,整齐的排比句,行行押韵,不会划分音步的中小学生来读,也可以读出顿逗,语言流畅无滞,意象优美,很容易流传,体式容易摹仿。

又如王端诚三步8言整齐式的《江村小夜曲》:

    有斜阳隐没在林间

    有小鸟飞停在树颠

    那青山静静地睡了

    盖上了雾做的被单

 

    有渔船栖息在岸边

    有水草摇曳在浅滩

    那小河默默地去了

    带走了喧嚣的白天

    

    有花影飘拂在窗前

    有月光洒落在枕畔

那远人悄悄地近了

送来了迷人的梦幻

这诗每行是“332”节奏,每节一二行对称(对偶),三四行语义虽不相对但音步对应;各节第三行与第三行,第四行与第四行相互对应;三节,彼此对称,好像“三胞胎”。有此最严格的形式,加上清新优美的语言,幽深缥缈的意境,能不让人喜爱吗?

字数整齐的整齐式不外三种情况:一是各句不仅顿数相等,而且各顿位置次序相同相对,如上边二诗,三字顿对三字顿,二字顿对二字顿;二是各句顿数相等,但略有错位,有三字顿对二字顿等现象,比如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三是顿数有时也不相等,只是字数相等。前二种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严式,后一种是我认为的宽式。愚以为,为了格律体便于大众认知和使用,有利于推广普及,整齐式最好限定为齐言,不要杂言,齐言中严式宽式共存,正如对仗有工对、宽对一样。不知可否?

 格律体的参差式,节与节对称,有基准诗节,故参差式全称为参差对称式。这样规定很好,与宋词一脉相承。词,上下片字句数和节奏往往相同,如《长相思》、《浪淘沙》、《破阵子》、《江城子》、《钗头凤》等。格律体的参差式,类似分片的词。例如刘年的《曾经沧海》:

    船帆去了,

浪花哭了。

那时,

我还是一棵伤心的水草。

 

大漠空旷,

风月苍凉。

现在,

我站成一棵平静的胡杨。

这诗可称现代词中的小令。它有新鲜的意象,不离传统,又更新了传统意蕴和韵味,让人过目难忘。

参差式,从一节看是参差,从全篇各节看,又是整齐对称。它和整齐式都是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所欢迎的,容易掌握运用的。

格律体能不能有一篇只一节的参差式?参差式能否兼有严式、宽式?有待研究。

《论纲》提出的复合式,即同一首诗中既有整齐式,又有参差式,是两式的复合,我认为也很对、很好,概念明确,易懂易行。复合式例如万龙生《消失的街名》:

    棉花街、筷子街、草药街……

    竹子市、小米市、米亭子……

    一个个古老的地名

    正从这城市里消失

 

    代之以宽阔的街道

    拔地而起的高楼

    多少珍贵的记忆

    已经被时光带走

    

    整幅的玻璃幕墙

    据说会产生光污染

    人心中温馨的版图

    也正被冷酷侵占

 

    我们的躯体被西服包裹

    愿灵魂不致于居无定所

此诗十四行,前三节每行三顿,末节每行四顿,按现定的划分,是变步整齐复合式,似又可以是变步整齐式。依鄙人愚见,前三节每节字数不全等,是参差式,末节字数相等是整齐式,全诗一望可知是复合式。此诗较含蓄,末节两行点出主题,发人深思。

孙则鸣先生发现“诗歌格律最根本的基本格律是对称原理”,对于建立新诗格律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写作格律体新诗是一个诀窍。对称,是格律体与自由体划清界限的重要手段。格律体新诗,一节之内,数节之间,都离不开对应对称。旧体诗词曲,广泛使用对仗(对称),这是汉语言文字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使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艺术之美。格律体新诗,广泛使用对称(包括对仗),理有固然,势所必至。如舍此不用,无异弃狐裘而甘冻馁。

格律体新诗,组行成节,联节成篇。行,可以一字到十余字;节,可以二行到许多行。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式,加上四行、八行、十四行等固定诗式,可演变成无数具体诗式。诚如《论纲》所说,“其变化无穷无尽,使格律体新诗能够随诗人的意匠,根据表达的需要任意创造,体现了它的无限可操作性,亦即其体式的无限可能性。”分格律体为三型是很高妙的,有似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新诗格律体理论的建立上,我觉得现在已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和成功。理论产生于几十年新诗的实践。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正在指导现在的创作。我看了已出版的几本《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其中有一些可读性强的佳作,形式众多,韵律一般和谐(有一部分脱韵错韵),新风扑面,意境幽远。我从中领略到格律体新诗之美,确有如饮旨酒、如闻荷香的感觉。除上边各例以外,还有卜白《无题(黑夜)》,毛翰《故乡的小桥》、《钓鱼岛》,石粽子《凝视》,齐云《蓝色的梦》,王世忠《一湖秋光》,龙光复《战友相聚钓鱼城》,余小曲《去广元》、《说莲》,宋煜姝《黄昏的和歌》,严希《有一种生命》,李秀英《原野》,李长空《我多想》等,难以尽举。这批诗人功底较深厚,好些人能写旧体诗词,大有利于新诗民族化。完全有理由期待,今后各地会不断产生越来越多新格律诗的佳作杰作,从中产生格律体名家大家,格律体在实践中将更加完善和完美。我看到了新诗振兴的希望,看到了东方天空开始出现诗国辉煌的一缕朝霞。

也许由于现在正处于格律体的探索和建设阶段,同人们注意力多放在形式方面,因此诗集诗刊中有一些平平之作,缺乏内涵和情味。有的只是以分句分行排列取胜,如果像古人诗那样连排,干瘦立见。再者,诗的内容风格不够多样,阴柔多而阳刚少,抒写自我的较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太少,似未摆脱当代新诗的通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的叹息声仿佛还在。当前,政治改革迟迟难进,贪腐前赴后继,积弊未除,下民不安。作为社会良心的诗人,需要走出吟风弄月的后花园、象牙塔,正视表面繁华圆光实际灾祸频仍矛盾激化的惊心现实。我欣喜地看到,诗刊中开始出现一般诗人因未看到或看到而不愿写不敢写的篇章,如齐云《我向死神致敬》,万龙生《正告》、《重庆沙坪坝红卫兵墓》,陈和平《寄杭州工友》,简云斌《在冬夜听到矿难消息》,王世忠《年终总结》等,似大海中兀立的礁石,令我敬仰。不能小视这类时政诗,它要写得有味,比写云呀梦呀难度大。

重铸诗国的辉煌,这是千百万人(包括作者读者)的群体事业。建设格律体新诗,全面发展提高新诗,也是群体事业,人少了是不行的。我们可否借鉴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广泛争取朋友,组成浩浩荡荡的格律体大军。我们要团结半格律诗、准格律诗的作者,吸引他们走向“全格律”。格律宽严,各有长短。格律从严,目标鲜明突出,激发有志者攀登;宽严并举,可以更好团结群众,争取很多中间状态的作者加入格律体队伍。格律体成为主流,新旧格律诗和自由诗百花齐放,竞艳斗妍,诗国重现辉煌的日子也就来到了。

以上是我这个不会写新诗的外行人的粗浅看法,定多谬误,请批评指正。

                                    2009.5.122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5 19:54:42编辑过]


作者: 凤舞    时间: 2009-5-29 08:14

一一读了,甚感欣慰。
作者: 邓佚    时间: 2009-5-31 17:07

我好象差的太远了

只能说一句

收到


作者: 思无邪    时间: 2009-6-23 16:43

嘿嘿,真是多姿多彩,真是有滋有味!东方神韵惊天地,现代诗风泣鬼神。格律宛如长流水,自由恰似天上云。
作者: 但为君故    时间: 2009-8-14 00:04

山顶千门次第开,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一期里面,有几句古体诗真的好,“从来无所谓,到底意阑珊”、“蓬山曾写意,妙舞竟折腰”,读之常有灰心之感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9-9-2 20:49

QUOTE:
以下是引用但为君故在2009-8-14 0:04:01的发言:

山顶千门次第开,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一期里面,有几句古体诗真的好,“从来无所谓,到底意阑珊”、“蓬山曾写意,妙舞竟折腰”,读之常有灰心之感

 

 

呵呵,才看见君故的这个回帖。

 

不要灰心啊。能看透,仍不弃,才是清洁的精神。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9-9-2 20:50

 

我看尹贤的读后感甚好,第三期可以收进来。


作者: 卜白    时间: 2009-9-6 00:05

QUOTE:
以下是引用凤舞九天在2009-9-2 20:50:21的发言:

 

我看尹贤的读后感甚好,第三期可以收进来。

 

凤舞说的是!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