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话说李敖 [打印本页]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5-9-27 09:47     标题: 有话说李敖

一、

李敖来了, 他再三强调,不是回到中国, 因为他从来不曾离开过。

二、

李敖的话, 就象石场上刚打下来的碎石片, 很多,很硬,也很锋利。

三、

他沉默时, 天地一定静得很可怕。

所以,相信他不会闭嘴, 哪怕坐牢的时候。

四、

当年的铁窗上, 应该有两三只蚂蚁或者一藤牵牛, 一直听他演说。

五、

听久了, 我想,那几只蚂蚁便会不再合群, 至于牵牛花, 则有极有可能长出蔷薇一样的刺来。

六、

有人说, 李敖是狂人。

这很有道理, 正常的中国人是不说直话的。

七、

突然想, 如果二零零零年,他当选了“总统”, 台湾会不会有魏晋那样的风度?

八、

李敖到了北京,上海, 到了国宾馆,到了大学,到了图书馆, 因此,对中国充满了希望。

这我理解,他没去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 也没去过辽阔的农村和狭窄的信访办。

九、

李敖说他七十了, 活不了几年了。

这次来大陆, 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十、

看来, 独裁专制的阎王, 安静不了多久了。

2005-9-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7 9:50:34编辑过]


作者: 小茶    时间: 2005-9-27 13:04

这个好,干净而犀利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5-9-27 20:21

入木三分,推荐:)
作者: 浅    时间: 2005-9-28 09:15

听久了, 我想,那几只蚂蚁便会不再合群, 至于牵牛花, 则有极有可能长出蔷薇一样的刺来。

传神且贴切。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5-9-28 10:44

再读,依然觉得精彩。可以看见作者犀利的目光,沉蕴的情感,深刻的思索,以及很耐咀嚼的机智和幽默。

“李敖到了北京,上海, 到了国宾馆,到了大学,到了图书馆, 因此,对中国充满了希望。

这我理解,他没去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 也没去过辽阔的农村和狭窄的信访办。”

————这一段诗句掷地有声。

加精,学习。


作者: 唐时新嫁娘    时间: 2005-9-30 01:18

果然不出所料.......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5-10-6 13:47

好诗,提读。
作者: 秋水涟滟    时间: 2005-10-7 09:48

换个地方,也许李敖狂不起来的。文革中有句话:若是当年鲁迅在,天安门前等杀头。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5-10-7 13:53

以下是引用秋水涟滟在2005-10-7 9:48:24的发言: 换个地方,也许李敖狂不起来的。文革中有句话:若是当年鲁迅在,天安门前等杀头。
秋水兄,我却觉得,阮籍之为阮籍,嵇康之为嵇康,鲁迅之为鲁迅,李敖之为李敖,是到了何时何地都会那样的。古今中外,宁可撞死在自己的理想上也不回头的,又不知有多少呢。:)
作者: 唐时新嫁娘    时间: 2005-10-7 17:34

同凤版议,提。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5-10-7 20:42

好。欣赏敏锐的眼光!
作者: 凝语朵朵    时间: 2005-10-8 18:09

不错,诗思跳跃,语言洗练:))
作者: 冷月轻影    时间: 2005-10-8 20:03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什么样的人,英雄,应运而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8 20:04:22编辑过]


作者: 秋水涟滟    时间: 2005-10-9 11:39

我也佩服阮籍、稽康、鲁迅、李敖等人,我要问的是如今为什么就不出现这样的人呢?莫非现在真的是海清河晏,太平盛世了吗?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5-10-14 21:11

诗人唐古的诗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是特别的优美抒情,一是特别的干净犀利。有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非常的耐读耐品,好像一块牛肉干,既有营养,又有滋味。《有话说李敖》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

凤凰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做《李敖有话说》,诗人有意用了《有话说李敖》这样一个题目,为全诗奠定一个冷幽默的基调。这样的幽默和机智在全诗随处可见。比如:

三、

他沉默时, 天地一定静得很可怕。

所以,相信他不会闭嘴, 哪怕坐牢的时候。

四、

当年的铁窗上, 应该有两三只蚂蚁或者一藤牵牛, 一直听他演说。

五、

听久了, 我想,那几只蚂蚁便会不再合群, 至于牵牛花, 则有极有可能长出蔷薇一样的刺来。

这样的几段,活画了李敖的性格,传神而贴切,又充满了机智诙谐之意,读了不免令人会心一笑。但这不是一篇轻松说笑的作品。在这篇诗作当中,比幽默更令人注目的是作者犀利的目光,沉蕴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索。作者敏锐地抓住李敖来走访中华文化这一新闻事件,通过对李敖的描写,反映出对自身对历史文化,对新闻人物,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一些比较深入的思索。比如说:

有人说, 李敖是狂人。

这很有道理, 正常的中国人是不说直话的。——这是对国民性的思考。很尖锐,但是很准确。

再比如:

李敖到了北京,上海, 到了国宾馆,到了大学,到了图书馆, 因此,对中国充满了希望。

这我理解,他没去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 也没去过辽阔的农村和狭窄的信访办。

——这是对社会现状的思索,同样是很尖锐,很准确。这一段诗句是能够掷地有声的。可以引发我们许多的思考。

也许诗人的这些思索得出的论断并不能算是十分的准确和精辟,但这思索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他表明了我们这些搞创作的人所应坚持的一个方向。那就是把文学创作同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起来。

唐古拉山风语者的这篇诗作,从立意上讲,关注现实;从风格上讲,幽默风趣;从语言上讲,干净利落,言简意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 卜白    时间: 2005-10-14 22:25

好得很!——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技艺精湛!
作者: 雨    时间: 2005-10-16 19:00

噢,我也看了关于李敖的电视。他确是一个特别的人,很喜欢他,也喜欢这首诗。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