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诗的意识形态(作者:鸿鹏) [打印本页]

作者: 齐云    时间: 2005-2-21 20:07     标题: 新诗的意识形态(作者:鸿鹏)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一种文明和文化的高级形式,是上层建筑的东西。用辨证的观点来看,意识形态的形成是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生成到理论和实践的循环,一直到产生意识形态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资本主义有它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也有它的意识形态,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但他们相对于封建社会和奴隶制社会又属于近现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特别在诗歌领域更是如此。

新诗是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阵痛产生的,它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封建的中华大帝国由于拒绝近现代的科学和商业文化,终于渐渐落后了世界。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国家和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自己最后的声音,我们必须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诗歌作为文化中的文化,也不例外,最早也最坚决地投入了战斗。看看初创阶段的诗歌,伴着中国人民的解放历程,其主流是呐喊和战斗,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能指责和批评的,有时候,它不讲格律和意境,不讲韵律,只讲战斗。在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到文化大革命,这种趋势失去了进步意义。新的中国需要真正的诗歌艺术,作为古老文明的国家,作为新兴的世界强国,总是唱一些咿呀难听的东西是难以让人满足的。于是,新的朦胧诗歌开始了新诗向更高的内容和形式的探求。

这一点,朦胧体对于新诗是有功绩的,但它的后续人和风气却一步步在把新诗带向了一个更加朦胧的方向。到现在仍没有形成真正的诗歌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也没有一定的美学和现代思想指导,形成了目前新诗界极度混乱的局面。

就象西风说的,新诗失去了现实性 ,“有的脱离现实甚远、诗意离奇、令人揣测,读后不解其意,不入其境,都是些微忽飘渺的“先锋幻想”(也许作者自己都不懂诗意)的诗歌。那些根据印象推测,也未必能理解作者表达其诗意、根据象征性思考也未必能里清诗路境处的诗歌,完全失去了诗歌现实、美感作用。”。

目前的新诗五花八门,有所谓的“后朦胧体”,什么“先锋派”,什么“印象派”,还有什么“下流派”,等等,不一而足。有些甚至在玷污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字和文化。在写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当代所谓“先锋派、印象派”诗歌是超现实主义、心理分析主义等等。没有可以统一这种东西的内在因素。

因此可以说,新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还很长,它的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即对于中国新的人文文化 精神的形成也很漫长。至少现在,这种混乱的局面离人民群众大众的要求和中国文化史上能够接受的文明还相差甚远。就象明清、民国的诗歌不再彰显在诗歌的辉煌里一样,新诗也可能若干代默默无闻,不能被中国人文历史接受,也不能被世界公认。如果真是那样,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在世界上越来越重新彰显中华文明的时候,诗歌的领域就可能会被人遗忘和抛弃。中国的企业文化和科技文化,也许还有小说和散文都成为代表,而诗歌却被排挤在外,如果真是那样,就不能不说是我们诗界的悲哀。

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但民族的危亡依然存在,美帝始终借台湾来牵制中国,台独势力正是美国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一但美国明显支持台湾独立,中国决不会坐视自己的领土和主权被分裂,近代的耻辱逼迫中国不得不——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主权,台海大战的风云始终笼罩在中国的头上,战争的威胁正在靠近。我们的诗人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小圈子,也要为自己和国家写诗,要成为新中华的思想家和战略家,要写出我们民族自己的新诗歌来。希望所有派别的诗人们团结起来,为此大的方向不泄努力,尽早形成新的人文文化精神,让新诗的颠峰尽早到来,象唐诗和宋词一样,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淹没,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永放光芒。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