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ffice" />
有诗友在其博客的谈诗系列里提出:
李白到处游山玩水,写成伟大的浪漫主义,杜甫穷困潦倒,写出了民间疾苦。今人写什么呢?一难;怎么写呢?二难;写了怎么办呢?三难。
问题提到了点子上。这的确是当今诗人们的三大难题,而且都是根本性问题。若拿做菜来比喻,那么就可以换言之曰:选什么原料?怎么做?做好了给谁吃(说俗点,就是卖给谁)?其实,比起过去,解决这三大难题的难度小多了。因为从前,“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别人给你规定好了的,你只有照办的份。如果要争取一点独立性,那当然难矣哉;而你若是听话如“乖儿童”,却又再简单不过了。至于写了怎么办?投稿呗!用了就好,不用拉倒。
如今诗人们拥有了创作自由,怎么还会有“三难”?我看有些人一点也不难,高兴写什么就写什么,直至垃圾、下半身;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任何限制,直至梨花体、“鬼画符”;而且他们的这样一些货色也不愁销,堂而皇之的xx级刊物也不惜版面让他们频频“出镜”,甚至这奖那奖等着他们拿呢。他们如鱼得水,风光无限,当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人了,有什么能难倒他们呢?
倒是有些老诗人在新的环境里自由不起来,就像有的人被捆绑久了,一旦松绑,竟无所措手脚。他们困惑着:诗怎么能写这些东东,又怎么能这样写?既不愿意去学这么些玩意儿,过去习惯的路子也行不通了。他们是真难哪!于是乎,有的无奈封笔,有的索性改行,有的干脆一头扎到诗词的怀抱里,如不少前辈那样“勒马回缰写旧诗”去了。
不过,真正处于“三难”状态的朋友也不是没有。他们是诗歌的真爱者,面对不可理解的诗坛现状感到云遮雾罩,前路茫茫。对于这样的朋友,我愿意谈谈对付这三难得办法。我以为,关键还在那第三“难”:写了怎么办?这个关口一过,其他二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谁都知道,如今诗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也就是说,无关乎稻粱谋。诗歌是美妙的艺术,欣赏与创作诗歌会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充实人的心灵。所以,一方面创作诗歌不宜带有功利的动机;另一方面,渴望理解与交流也是正常和正当的。如果说过去只有在报刊发表才能使诗歌拥有读者,那么今天的网络就很容易成为寻找知音的场所。再进一步,如果不满足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那么也可以进一步与志同道合的诗友开展面对面的交流,甚至自己集资创办民刊。如今全国这样的民间诗刊不知几多!如果不以在“公开刊物”上亮相为意,“写了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起来就这么简单!
当你不再考虑别人的要求,不再注意编辑脸色的时候,你就真正取得了创造的自由:你从生活中,从大自然获得了什么感悟、启迪,当灵感附身,你就写吧!你觉得怎样表达效果最好,你就怎样写吧!当然题材无禁区,而境界有高低;写法可以创新,诗歌体裁的固有特点却不能随意舍弃。写得好不好,那就不能有你自己说了算;现在标准不一致,别人说的你丈长若是不同意也可以不听。诗人,不能丧失良知,不能停止艺术的追求,至于效果,就不必考虑那么多了。我想当初的屈原、李白、杜甫,也不一定能够想到他们会多么伟大,“光芒万丈长”吧!
我觉得好诗是不应带功利之心的
但诗怎么写好可以规范可以说明
而带怎么样的心思去写
却不是能说个清楚的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