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沈用大: 序 [打印本页]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09-11-25 17:53     标题: [转帖] 沈用大: 序

       [微斋按] 在收到万龙兄的后序(跋)后,沈用大先生的<序> 又相继传来. 同时得读诸友跟帖,鼓励有加.君等待我之情,何其深厚如许也!现将沈序转帖于后,并再向万\沈二兄及坛中诸友深表谢忱!

                        <枫韵集>序

                                         沈 用 大


       今年11月,金风送爽,我应邀赴西南大学参加“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会后又应万龙生先生之邀,与青海民族学院教授祝晓耘女士、中国汉俳学会常务理事段乐三先生,一起在重庆逗留,王端诚先生全程陪同。我们五人从会间到会后,叙谈甚洽,话题总离不开“新格律”;不料端诚兄突然提出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枫韵集》作序,这使我不胜惶恐。

       对于端诚兄,我是先读其诗,后睹其人的。他于2007年3月出版过一本《秋琴集》(中国文化出版社),我读后有所触动,遂写了一篇《四海流觞——读王端诚先生〈秋琴集〉》(载《重庆诗词》2007年上期)。就在这年10月,在常熟理工学院召开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上,有幸与他会晤。此后,我们就常有邮件往返。在我心目中,他与万龙生先生两人,都是我的师长,不仅年龄,而且学识、对于古典诗词的修养和对于新格律的执着,在在都是我学习的楷模。我甫回榕城,他已把书稿如影随身地从邮箱发了过来。这使我感动,使我想起端诚兄以及他加盟的“东方诗风”的诸位诗友,均非名利之辈,重友情,重诗艺,也许我对他的诗的某些看法契合了他的心意,正引我为知己。既然他要我作序,那么我就把我对他的诗的感觉如实写来,多一些坦率,少一些矫情吧。

      其实对我来说,这些诗并不陌生,在他写作过程中,早已从邮件中陆续读到。记得我曾有过这祥的评价:新格律技巧娴熟,古典基础深厚,构思颇具“现代”风。读完全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此集与《秋琴集》一样,系按新格律体式分辑编排,只是对“式”下各“体”的名目有所调整,应该说是分得更细更切,体现了他在掌握新格律方面的精进。关于作品内容,我忽然想起旅游来。我认为旅游有两种不同的游法:一种是走马观花,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那么所得必然有限;另一种是关注其历史渊源和地方习俗,那么就能品尝到山水背后的人文底蕴,于是山就不是平常的山,水也不是平常的水了。端诚兄正是取后一种游法来写诗的,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用典”。当然,如果用典过多,难免被人讥为“掉书袋”;然而全然不用,则又回到了新诗草创期的“大白话”。端诚兄拿揑好一个“度”,是以全无饾饤堆砌之嫌,却使人觉得余味无穷。各诗的语言是晓畅的,这一点很重要,格律体新诗倘若写得佶屈聱牙,决算不得本事;但过于晓畅也容易流于滑熟,这就需要含蓄、跳跃。如置于卷首的《枫韵》,全诗三节,前两节是:“诗当酒 / 书作杯 / 好个秋 / 好场醉 // 心已动 / 笔正挥 / 这人生 / 这滋味”。至此虽还只一般,却已可以见出其语言晓畅并精炼的特点。末节云:“诗赠谁 / 心与谁 / 那枫叶 / 那斜晖”。前两行是并列的问句,后两个答句正取古人的“以景结情”,从而产生“篇终接混茫”的艺术效果。另外,此集还有一个特点,是同时附有诸多诗友的评语。例如这一首收录了“三生石”、“刘年”、“周琪”等三人的评语,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其中“周琪”着重全诗意境,“刘年”着重结句收尾,“三生石”曰:“这首诗在古诗与现代诗的中间走着平衡木。”就是注意到了古典与现代的贯通。

      历史告诉我们:诗乐同源,诗画同质。自从分离开来以后,各各沿袭自己的轨道发展,直至西方艺术的介入,形成巨大冲击。不过新诗与乐界、画界均不相同:乐界至今,仍有中乐、西乐之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之别;画界至今仍有中国画与西洋画双峰对峙。唯独新诗,似乎只剩了引进的惠特曼以下的自由体孤单一枝。对照起来,新诗的胸襟何其狭窄!上世纪末一些有识之志发起的重建人文精神和新诗与汉语母语的关系的讨论,难道仅仅落实到旧体诗词的复兴?难道新诗就是自由诗、要说格律只能重又祭起旧体诗词?请读读此集吧,端诚兄正是从专写旧体诗词转到以写格律体新诗为主的一个例证,他和“东方诗风”同仁,一心沿着闻一多开创的格律体新诗的道路沉稳地前行,我真诚地希望他们能为当今这个未免偏仄的诗坛增光添彩。

                                                              2009年11月于福州

注:序文作者系著名新诗史专家及诗歌理论家,有《中国新诗史》、《中国格律体新诗简史》等著作面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25 17:59:42编辑过]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09-11-25 21:49

期待《枫韵集》早日问世,能为格律体新诗增光添彩!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9-11-26 07:22

多一些坦率,少一些矫情

 

——确乎如此!而且是没有矫情!


作者: 一了山人    时间: 2009-11-26 22:31

难道仅仅落实到旧体诗词的复兴?难道新诗就是自由诗、要说格律只能重又祭起旧体诗词?请读读此集吧,端诚兄正是从专写旧体诗词转到以写格律体新诗为主的一个例证,他和“东方诗风”同仁,一心沿着闻一多开创的格律体新诗的道路沉稳地前行,我真诚地希望他们能为当今这个未免偏仄的诗坛增光添彩。

 

   说得真好!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