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冲淡中的《夜钓》 [打印本页]

作者: 庄稼汉子    时间: 2009-12-8 10:09     标题: 冲淡中的《夜钓》




 庄稼汉子发表于2006-08-17 23:45

 庄稼汉子常常在晚饭后,陪着妻到河边散步。岸边,一年四季都有钓鱼的人。他们下雨天穿着雨衣打着伞,晚上提着电瓶灯。岸边还有拉弦子吹笛子的人,多是老年人。这几天晚上,有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在河边吹笛子。那笛子都吹得很漂亮的。大概,四五千年前的尧舜时代,许由带领本部落的人在此放牧钓鱼,是为着生计吧。现在人们钓鱼,却是为着休闲呀。我写〈隐江夜钓〉,目的就是想创生一个冲淡清新的意境,来表达恬静淡雅的情感。

 

            隐江夜钓

 

挂在钩上吧
那蚯蚓一般的苦厄
轻轻抛去了
虫子一样的诱惑
把夜空坐成
水色盈盈的琥珀
五千年的心事
沉入幽幽水底
凝成渔灯的闪烁
八万里的风云
化作淡淡夜雾
染出柳影的婆娑
当许由的遗风
悄悄地从心河吹过
这才接过巢父的鱼竿儿
钓起那首古老的歌


            2006.8.17

    隐江,庄稼汉子门前一条河,古称隐水(隐字前带三点水儿)。据说因为是许由(唐尧时高人)辞官归隐处而得名。隐水今名沙河,每有钓者持竿水边。特别是到了夜晚,垂钓者举灯夜渔,煞是迷人。又,庄稼汉子门前街道叫沙河路,胡同叫隐水巷。

    帝尧十分饮佩许由的贤能清雅,决定将帝位禅让给他。许由不受,率部落逃隐到箕山之下,颖水之阳,也就是许昌周围的这片大平原上,过起了隐居生活。许由自食其力安贫乐道,还创作了一首《安乐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掘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由哉?

   

       修改之前的原稿:

             隐江夜钓

 

挂在钩上吧

那蚯蚓一般的苦厄
一抬手
轻轻抛去了
虫子一样的诱惑
在岸边
坐成一尊弥勒佛
五千年的心事
融入沉碧的水底
要藏起渔灯的闪烁
八万里的风云
化作轻轻的夜雾
去遮掩柳影的婆娑
当河风悄悄地
掀起衣襟的时候
这才扶了扶鱼竿儿
然后托起洞箫
和蛙儿一起吹奏新歌

 

          2006.8.17

 

  把笛声和蛙声改成许由的遗风和巢父的鱼竿
 

  原稿仓促写成后,后边那几句感觉单薄些。原来是想用那几句表达清雅恬静的情趣,可发出后有朋友批评那几句与前边的不协调,建议修改。
      以下引用苏西坡在2006-8-17 17:48的批评:读了好几遍,好一幅恬静的画面。“当河风悄悄地/掀起衣襟的时候/这才扶了扶鱼竿儿/然后托起洞箫/和蛙儿一起吹奏新歌”这几句节奏和前面不太和谐,楼主可以试着划一下这几句的停顿,和前面的顿挫差异很大。
      庄稼汉子2006-18-23:08回复:感谢苏子的批评建议,停键之后庄稼汉子自己也感觉到前后不协调。停几天再试着修改吧。
      以下是引用如莲在2006-8-21 9:07:00的发言:
意境很美,很喜欢前半部。
      庄稼汉子在2006-21 11:35  回复:谢谢你的批评,我再修改一下。

  现在仔细一想,原稿后边那几句只是描述具体意象,还没有向更深的历史层次和时间意识上开掘。于是就在原来陈述意象的基础上揉进象征意象,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追求恬静和谐的生活情趣。
      原稿最后几句:当河风悄悄地/掀起衣襟的时候/这才扶了扶鱼竿儿/然后托起洞箫/和蛙儿一起吹奏新歌
      改稿最后几句:当许由的遗风/悄悄地从心河吹过/这才接过巢父的鱼竿儿/钓起那首古老的歌
      两相对比,显然原句晓畅明白,因为意象浅显。而改后的意象不好把握用了象征意象,并且用了典故,在阅读创作时需要具备相关的历史知识。但改后深刻了些,试图触击历史,思考人生。

 

  把人似弥勒佛换成夜色如琥珀 
  

  原帖由 倚栏听风 于 2006-8-29 08:48 发表
汉子老兄好严谨的治学态度,致敬!
感觉弥勒佛出现的有些突兀,破坏了整体的怀古风味。陋见。
      庄稼汉子于2006-8-29  09:09 发表
我也感到不自然,我慢慢想办法吧。真诚的谢谢听风!
      庄稼汉子于2006-8-31 10:27 发表
      听从你的建议,我把<隐江夜钓>中人似弥勒佛的意象修改了一下,换成了夜空如琥珀的意象。请你把新意象和愿意象放在整体意境里再读读,体会优劣,看看是否比原来的意象好。——真诚的等着你的批评。
      原帖由 倚栏听风 于 2006-8-31 11:03 发表
      这一改虚化了人物,使意境更加空灵,好!!
      庄稼汉子于2006-8-31 11:20 发表
那真得好好感谢您了,要不是你的批评,我百分之九十九不会再动那个弥勒佛。
      以下引用依栏听风在2006-8-31 12:06的发言
      原来用弥勒佛,在一般情况下,佛给人的感觉是虚空的,容易让人理解为不问世事,但求解脱,实际上以我的理解,汉子兄应该是要表达一种在恬静环境下对世事的感悟,或许还有些对现代生活喧嚣的无奈,下面的许由,巢父虽然也是逃世逸士,但他们还有处可逃,我们却无法回避,所以就透露出一种无奈,间或也有暂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得。琥珀是一种沧桑的沉淀,用在此处,可以很好的和下面的五千年往事,八万里风云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用琥珀不会很明朗的说出自己的感觉,但和下文一起读,就能使读者大概的感觉到作者的意向所指,这是朦胧的,不明朗的,反而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作者此时复杂的心境。
     不知道我说的合适否?汉子大哥见谅。

  庄稼汉子:

  谢谢听风,你比我想到的还多。

 

  《夜钓》后与朋友们的其他对话

  

 原帖由 百事可乐 于 2006-8-23 18:14 发表
楼主的学习态度很认真,欣赏了!
     庄稼汉子发表于 2006-8-23 20:31
摆弄文字,我想:
     多写是笨办法,多改是好办法,多问才是巧办法。问是读书,问是思考,问更是讨论。希望和朋友们多交流,多讨论。
     艺术必须个人的,情思得是大众的。有个人的艺术才有特色,有大众的情感才有共鸣。

 木芙蓉 于 2006-8-28 23:10 发表
真是奇怪了.我记得我读原稿 时,最后的几句感觉又不好,意思也模糊.倒是看了改后的恍然大悟,而且还觉得改后的更流畅更深刻,典故也用的自然 。

 庄稼汉子发表于 2006-8-29 08:30 

 那是因为芙蓉的阅读创作水平较高。
     诗歌意象尽管是作者创生出来的,他还是要留下很多阅读空白和意象的不确定性。这些阅读空白和意象的不确定性需要读者去给以补充和确定,也就是说进行阅读创作,从而达到读者和作者的视界融合。作者的水平有高低,读者的层次更不一样。所以也就有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一千个读者里边,可能有些读者的阅读创作水平超出了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水平,但莎士比亚不能就高而不顾低,他要面向大众。他知道戏是写给大众看的,不是专门给贵族消闲的。庄稼汉子常常想,如果我们写的诗歌大部分人看不懂,如果我们的诗歌写得只能够让少数几个自认为懂诗歌的人拍手叫好,那可能真的是私人的私歌了。

 原帖由 南唐散人 于 2006-8-30 10:38 发表
严谨的治学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 
     庄稼汉子 发表于 2006-8-30 11:02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多交流,不封闭,多讨论,少争论,学习别人,不迷信别人。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06-8-30 22:36 发表
“多讨论,少争论”。——妙哉! 
     庄稼汉子 发表于 2006-8-31 11:08

 讨论很接近现在人们常说的对话吧。对话这个概念很好,最少突出了两点:一对是平等,不是对抗,是指人格上的互相尊重。二话是交流,是我高出别人了输出去,别人高于我了学进来。这里的平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绝对平等了就没了交流,也就没了对话。比如两个水位相等的瓶子用一个连通管接通就不能形成交流,那是因为水平相当。不争论就是不轻易否定别人,要尊重别人发表见解的权利。你想吧,宪法上都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那是指各个方面,何况作学问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3 23:41:10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