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祭江词——云间第一桥上吊陈子龙 [打印本页]

作者: 三生石    时间: 2012-6-7 09:46     标题: 祭江词——云间第一桥上吊陈子龙

本帖最后由 三生石 于 2012-6-7 09:54 编辑

    祭江词
      ——云间第一桥上吊陈子龙


追你,追出了巷尾,追尽了长堤,
  始恨我大悲的手势,
  晚来了好几个世纪,
未能赶在水花溅起的一瞬息,

伸臂,收指——提稳了你的领子
  拔开了异域的狼烟,
  从早已沦陷的中原,
将你连人带衣,拽出了乱世!

而今,明知沿桥去不了晚明,
  也要沿桥剔一块青苔
  看疮痂揭开后的色彩,
是不是也有我胸膛里的鲜红。

啊,桥身似案台,石磴如竹简
  历史的卷牍沿山坡
  从鞋底铺过了对河——
我,怅立桥头,把故事诉向人间。

我将在春阳里上桥,一步一阶
  去听你击节的悲歌,
  去和你拍拦的长啸
去访你脉管中那股贲张的气血。

终于,踩阅完那些悲烈的情节,
  我有幸登上了桥顶
  却在波光和云影中,
以头击石——望你的项背拜别!

但,我不悲伤,既然错失你的风华,
  就让左岸的几行柳色
  伴着右岸的满城灯火
共祭你的亡灵,于这蓝天之下吧,

且容我捡一枚石子投向江心,
  如同你殉节的忠骨
  擂响了江面的缸鼓,
余音留给岸听,及岸边的生灵听;

且将我一叠诗笺当冥钱抛送,
  落江化成了万朵白莲,
  流出江南,流过关山,
流满这整幅雄鸡版图的心胸!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于跨塘桥(云间第一桥)上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2-6-7 10:01

石兄果然出手不凡。
作者: 齐云    时间: 2012-6-7 10:11

感叹。精彩。显然还没有完工。建议再短一点,压缩两节,这样情节和气势更连贯。仔细体会,前四节和尾两节很好。略弱的是中间三节,仅供参考。
作者: 一了山人    时间: 2012-6-7 10:32

诗人的想象力得到完美展示,堪称佳作!

“将你连人带衣,拽出了乱世!” 尤喜这一句。
作者: 雁语    时间: 2012-6-7 11:40

无比喜欢。收藏起来,随时细品学习。
作者: 芳草斜阳    时间: 2012-6-7 13:04

好喜欢,让我好好学飞。:)
作者: 梦飘飘    时间: 2012-6-8 11:10

这怕是三生失眠了三个夜晚才写得的。精美,就是略嫌长了点哦。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2-6-11 07:38

好诗歌,提一提。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6-11 09:45

一、二两节想象、手法堪称奇丽,然而对于历史和历史悲剧人物的错误解读,使得作者感情的宣泄和切入,在悲悯的幻想中失去了方向,以致迅速落入了怀疑“是不是也有我胸膛里的鲜红”的俗套,接下来的情绪的紊乱和纷杂,之所以毫无新意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在起笔之时有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瑰丽而又别具一格的想象,莫名其妙的被作者自己葬送了!是作者被自己的想象惊呆了吗?为什么不去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弄出现在这样的虎头蛇尾,而写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来呢?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2-6-11 10:16

回复 9# 马上


    照我的理解,“是不是也有我胸膛里的鲜红”,不是怀疑,而是在说作者自己胸中也有如陈子龙一般的家国情怀和热血。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2-6-11 10:22

回复 9# 马上


    我把故事诉向人间,我去访你脉管中那股贲张的气血,我与岸柳和灯火共祭你的亡灵,我把你殉节的忠骨擂响给岸边的生灵听,我把诗笺冥钱,化白莲,
  流满整幅雄鸡版图的心胸

——————————————————
这情绪怎么就紊乱纷杂了,难道指向不是很清晰吗?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6-11 15:21

回复 11# 凤舞


    如果没有起势两节喷涌而出的感情渲染的嘎然而止和接下来的情绪转向,而把“拽出了乱世”的“指向”的对象撇在一边而不顾,突然自己割裂了正欲展翅飞翔的想象的翅膀,单从第三节以下独立成篇,同样不失为一篇佳作;如果顺起势两节,充分展开想象而把诗意引入、升华到一个和这样的想象匹配的相称的读者还想象不到的全新的境界,也将是一篇怀古力作的诞生!然而很遗憾,作者做了一次不成功的对接,佳构反而成了全篇的败笔!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2-6-11 15:31

回复 12# 马上


    我不这么认为。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6-11 21:11

回复 13# 凤舞


    刚才打开QQ,三生石也在,他今晚值夜班,看不到我们的讨论,我把我们的讨论发到了他的手机QQ上,这是我和他的讨论

三生石  20:48:25
你们怎么理解都是对的,一千个读者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生石  20:51:01
你认为我应该在拽出乱世后,方向不变,一直写下去?
三生石  20:57:10
事实上我是这样写的,我只是折回来,重新脚踏实地想象在听他,看他,仿他,只是没写具体,写具体是历史学家的事
马上  21:05:15
如何确立拽出乱世后的方向,是你如何构思的问题;你先声夺人的要把一个历史悲剧人物拽出乱世,你一开始就把自己推到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历史的高度,而目前的结构和情绪的割裂是显而易见的,你又自己退了回去,最后还是落入了一般的怀古抚今的巢臼。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6-11 22:05

三生石  21:38:07
看到你的回帖了‘很高兴和你在章法上讨论。你认为我应该延续第二节的余势‘一直写到底‘我倒是不这么认为,诗就像一处园林,宜明中有暗‘曲径通幽,一气呵成的写法固然好‘但能给读者在小高潮之后一个大高潮不正像游玩园林吗。宋词里不乏这样的例子‘辛词醉里挑灯看剑就是
三生石  21:51:22
我真能把他拽出乱世吗?不能啊!正因为想像落空才回笔写现实,但仍不甘心,才有第三节的明知,仍要,的语势。事实上,我所有的写作基础都是建立在想像落空之上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6-11 22:09

马上  22:08:27
我的想法和看法我觉得我已经表白清楚了,你的看法也没有能够说服我。我们就各持己见吧!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2-6-12 07:37

回复 14# 马上


    你们之间的对话细读了。 我能理解石兄的构思。:)
作者: 卜白    时间: 2012-6-16 23:50

文章不厌百回改噢。我只是希望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多的情思~
作者: 卜白    时间: 2012-6-16 23:55

三生石这首诗感情充沛,语势惊人,感染力较强。进一步修改会成为精品佳作的!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