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知青十四行●情叙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1 22:50     标题: 知青十四行●情叙

本帖最后由 马上 于 2012-9-4 13:31 编辑

知青十四行情叙

文/马上


熟了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
鲜果浸柔的烈酒已勾兑三分新愁
说不清的事七分等你来细斟慢饮

思考有酒的渗透真相才欣然回首
共和国的第一代终结过一种未来
我十七你方十六被再教育成战友

知青后来的成败只是一场加时赛
梦醒之后的角逐远比梦境中严酷
历史还写不出来以此为荣的记载

再怎么含辛茹苦就为供后代读书
史册会去伪存真并为之黯然销魂
民族的复兴之路铺有他们的脊骨

喝酒吧陪我重温记忆犹新的旧闻
现在的善良人们以为是奇谈怪论

韵式:aba,bcb,cdc,ded,ee

(2012年7月1日初稿)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2 22:22

本帖最后由 马上 于 2012-12-21 14:12 编辑

音顿节奏对位对称格式暨行中韵实验

知青十四行情叙

文/马上


熟了杨梅的勾引in还不能让你动心in——77逗,一贯式
鲜果浸柔的烈酒iu已勾兑三分新愁ou
说不清的事七分en等你来细斟慢饮in

思考有酒的渗透ou真相才欣然回首ou
共和国的第一代ai终结过一种未来ai
我十七你方十六iu被再教育成战友ou

知青后来的成败ai只是一场加时赛ai
梦醒之后的角逐u 远比梦境中严酷u
历史还写不出来ai以此为荣的记载ai

再怎么含辛茹苦u 就为供后代读书u
史册会去伪存真en并为之黯然销魂un
民族的复兴之路u 铺有他们的脊骨u

喝酒吧陪我重温en记忆犹新的旧闻en
现在的善良人们en以为是奇谈怪论un

韵式:aba,bcb,cdc,ded,ee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2-7-2 22:34

非常标准的十四行。知青的苦难,后来人是体会不到的。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2 23:14

可喜的探索。

这首诗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两句一转韵的七言朗诵体的变体。大家比较一下,很有意味的形式:

知青十四行●情叙

文/马上


熟了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
鲜果浸柔的烈酒,已勾兑三分新愁
说不清的事七分,等你来细斟慢饮

思考有酒的渗透,真相才欣然回首
共和国的第一代,终结过一种未来
我十七你方十六,被再教育成战友

你把后知青成败,比作一场加时赛
梦醒之后的角逐,远比梦境中严酷
历史还写不出来,以此为荣的记载

再怎么含辛茹苦,定要供后代读书
史册会去伪存真,并为之黯然销魂
民族的复兴之路,铺有他们的脊骨

喝酒吧陪我重温,记忆犹新的旧闻
现在的善良人们,以为是奇谈怪论
作者: 梦飘飘    时间: 2012-7-3 00:30

中年下过乡?表示质疑:dizzy: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3 06:05

挑两处刺:

  “熟了杨梅的勾引”里,“熟了”是动词,宾语是“勾引”,显然作者是想用“熟了”修饰“杨梅”,似乎可改为“成熟杨梅的勾引”,或“杨梅熟了的勾引”。

“你把后知青成败”完整的说法应当是“你把后知青的成败”,省略一个“的”字就很别扭。


马上君的知青系列,多为对“知情后”和“后知青”的深沉的反思,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题材。然对于“后知青”现状不明的人来说,就有些隔膜。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3 10:54

非常标准的十四行。知青的苦难,后来人是体会不到的。
海棠依旧 发表于 2012-7-2 22:34



    问好海棠!我们同为知青,个中辛酸,感同身受!:handshake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3 10:56

中年下过乡?表示质疑
梦飘飘 发表于 2012-7-3 00:30



    是青年时下乡,所以叫做“知识青年”。68年至今,四十多年了!:)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3 11:07

可喜的探索。

这首诗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两句一转韵的七言朗诵体的变体。大家比较一下,很有意味的形式: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2 23:14



    这样尝试实验的初衷是想以音韵的流转突出音顿节奏的自然停顿,减弱对于这样较长句式的冗长感造成的审美疲劳。效果如何,仍请各位老师和诗友批评。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3 11:31

挑两处刺:

  “熟了杨梅的勾引”里,“熟了”是动词,宾语是“勾引”,显然作者是想用“熟了”修饰“杨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3 06:05



    原来是写作“杨梅熟了的勾引”,但自己感觉“了的”两个助词的连读语感极差,很不舒服,就这么倒了一下。这两句的存在的问题容再斟酌。问好老师!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3 17:14

挑两处刺:

  “熟了杨梅的勾引”里,“熟了”是动词,宾语是“勾引”,显然作者是想用“熟了”修饰“杨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3 06:05



    你把后知青成败比作一场加时赛——这一句拟改作:知青后来的成败只是一场加时赛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3 18:36

你把后知青成败比作一场加时赛——这一句拟改作:知青后来的成败只是一场加时赛
马上 发表于 2012-7-3 17:14



   改得好。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3 19:35

改得好。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3 18:36



    好的!那就先这么改一下!:)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5 01:08

马上兄这首诗中的用韵令人大开眼界。——匠心独具,可谓苦吟。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5 01:15

这样尝试实验的初衷是想以音韵的流转突出音顿节奏的自然停顿,减弱对于这样较长句式的冗长感造成 ...
马上 发表于 2012-7-3 11:07



    即知长句式易造成审美疲劳,又何妨断成二十八行?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5 01:22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2-7-6 22:00 编辑
挑两处刺:

  “熟了杨梅的勾引”里,“熟了”是动词,宾语是“勾引”,显然作者是想用“熟了”修饰“杨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3 06:05


熟了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窃以为这一行缩句后是“杨梅勾引你”,因此“勾引”宜以谓语论。
“后知青成败”确实有些隔。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6 16:31

回复 16# 老淡

 语法结构如下
    杨梅熟了的〔定语〕勾引〔主语〕还不〔状语〕能让〔谓语〕你〔兼语〕动心〔谓语〕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6 16:32

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6 22:00

回复  老淡

 语法结构如下
    杨梅熟了的〔定语〕勾引〔主语〕还不〔状语〕能让〔谓语〕你〔兼语〕动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6 16:31



    孙先生这次怎么又把“勾引”当作主语了呢?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7 15:17

回复 19# 老淡


“勾引”当然是主语啊。语法分析不是靠意会的,是有一整套法则的。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7 15:30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这个句子的语法成分:


杨梅 熟了的 勾引     |     还不 能让 你 动心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
杨梅 熟了的 |勾引       还不| 能让 你 动心
〔定语〕 〔主语〕   〔状语〕〔谓语部分〕 
---------------------
 杨梅 | 熟了       能让 | 你  |动心
〔主语〕〔谓语〕          〔谓语〕〔兼语〕〔谓语〕


按:兼语是兼作宾语和主语。“你”是“能让”的宾语,“你”又作“动心”的主语。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7 15:34

这是一种欧化的句式,意思是的杨梅熟了产生的“勾引”,还不能促使“你”“动心”。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00:16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这个句子的语法成分:


杨梅 熟了的 勾引     |     还不 能让 你 动心
〔主语部分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7 15:30


其实我不赞同对诗句进行语法分析。

记得吕进先生有这样的观点:判断语言的通常是意义准确和语法正确,但诗歌语言却常常是在不合这样的尺度中获得浓浓诗意美的。他谈到语言弹性的问题,认为同样的一行诗和一个词语可能并含几种可以复合的内涵,并含是指内涵要有“亦此亦彼”的可能,却更要有能够复合的功能——即用模糊的美给读者带来感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扩,扩大了诗的想象空间。

马上老师“杨梅熟了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一行,孙先生感受到的是“勾引你,你不动心”,老淡感受到的却是“杨梅勾引你,你不动心”,当然也有人会重点感受到“熟了的杨梅”,也有人的感受偏重于“动心”……不一而足。

吕进先生还说:诗歌语言不屑理会通常的语言习惯和规范,它只随着情感在想象和通感中跳跃,这就是语言的精炼美。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00:52

这是一种欧化的句式,意思是的杨梅熟了产生的“勾引”,还不能促使“你”“动心”。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7 15:34



    欧化句式出现在十四行中,倒也天经地义。:D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08:53

回复 23# 老淡


    咱们写诗一般情况下无需分析语法,但是你必须把诗句写通顺,这是起码条件,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诗句是不通的,还谈得上诗歌的好坏吗?

  对于这种复杂的欧化的句式,究竟通不通,一是靠大家的语感,当语感无法判别的时候,作语法分析是不得已之举。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08:56

“熟了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 动心”是不通顺的句子,必须改成“熟了的杨梅的勾引不能让你动心”才通顺,但这个句子多了一个字,与格律不符,为了两全,所以最好是改成“杨梅熟了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08:59

改成“成熟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也是另一种通顺的说法。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09:29

诗歌语言的确常常突破故有语法规则,形成特异的诗家语,即所谓”诗有别裁“,但这些诗家语全都“似是而非”,即很像是通顺的句子,仔细分析,又与常轨语法不符。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主谓宾定状补的关系一应俱全,很像一个通顺的句子:

“香稻〔主语〕啄〔谓语〕余〔补语〕鹦鹉〔定语〕粒〔宾语〕,碧梧〔主语〕栖〔谓语〕老〔补语〕凤凰〔定语〕枝〔宾语〕”。

仔细一分析,才发觉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香稻不能啄,碧梧也不能栖〔按:实际上语法没有错误,错的是违背了逻辑〕。

按:它绝不会违背主谓宾定状补通常的语序,写成“啄香稻余粒鹦鹉”之类的句式。总之,其语序要“似是而非”。

由于人类天生有对于“病句”纠错的能力,大家自然知道这是为了照顾格律而进行了“倒装”,自然会按照正确的逻辑关系去理解诗句: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咱们不能拿“诗有别裁”当借口,而不顾语法规范,让明显的病句满天飞的。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3:59

改成“成熟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也是另一种通顺的说法。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8 08:59



    若严格论之,“成熟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也不甚通顺。

   虽然语法上不能通顺,但读诗的人都会明白,“勾引”“你”的是“杨梅”,而不是“熟了”。因此主语是“杨梅”,而不是“勾引”。

其实这一句若要改,也得改成“成熟的杨梅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这样更符合语法规则。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4:07

汉语本身是意会的语言,硬套从西方传过来的语法,恐怕古往今来没几句诗是通顺的了。

不过马上老师的诗句既有欧化语言的倾向,孙先生以语法分析得出了“不通顺”的结论,好像也不为过。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14:19

回复 29# 老淡


     先生老把自己对于诗句的理解同于语法分析,这是错误的方法,要知道语法分析是要对每一个词的语法成分都作出合理的解释的。

  例如“成熟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一句,先生把“杨梅”看成是主语,那么“的勾引”作什么语法成分就没有着落,要知道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词语只可能是状语,而不能是其它成分,“的勾引”不可能是状语是显而易见的。唯有把“勾引”当成主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前面“成熟杨梅的”作定语,就顺理成章。

  “成熟杨梅”本身就是一个定中结构,意思是“成熟的杨梅”,而定中结构的结构助词“的”是可有可无的。例如“伟大的祖国”可以说“伟大祖国”,“美丽的鲜花”可以说成“美丽鲜花”。余可类推。

  当然,“成熟杨梅”写成“成熟的杨梅”更加顺口,但受格律的约束,就只能去掉“的”字。

  相对而言,“成熟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和“杨梅熟了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相比,后者更顺畅一下,所以我建议修改成后者。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14:23

  俗话说“诗无达诂”,老谈先生说:

  马上老师“杨梅熟了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一行,孙先生感受到的是“勾引你,你不动心”,老淡感受到的却是“杨梅勾引你,你不动心”,当然也有人会重点感受到“熟了的杨梅”,也有人的感受偏重于“动心”……不一而足。

  作为对于诗句诗意的理解,先生的理解和我的理解都不算错,其它的理解都不算错。但是,诗意的理解不能等同于原来文本的语法结构,诗意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而同一个句子的语法成分却只能有一个〔除非这个句子本身就是歧义句,而歧义句也只可能有两种解释〕,而且是要对每一个词的语法成分作出合理的解释的,前面我已有论述。


  总之,语法分析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理论,有他自身严谨的语法规则,是不能随意发挥的。

  我想,这个问题我已经说得够多了,我无意继续争论下去。咱们各自存疑吧。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4:32

钱钟书先生说:作韵文与写散文不同,必然受到字句的限制和声律的牵掣。这是因为韵文有很多约束而难以放纵,只能在“韵”所限制的范围内回旋,但是难免有“意溢于句、字出乎韵”的情况,所以会有“置履加冠、削足适履”的作法。

马上老师这一首《情叙》,都用到了“腰韵”,艰苦之情形可以想像,此时却以“语法不通顺”的理由而否定,也太苛刻了。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4:43

钱先生还说:“后世诗词险仄尖新之句,《三百篇》每为之先。”“声律愈严,则文律不得不愈宽,此又屈伸倚伏之理。”可见诗词与散文的结构,因侧重点不同而迥异,国诗中“不合逻辑”的倒装,由来已久了。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14:46

我几时否定了马上先生的这首诗?我对于马上老师的创作一直是给予高度赞许的,我还开了一个《与马德荣君讨论音节诗体集锦》的专帖,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于这一首诗也是这样,我首先就评论说:可喜的探索。这首诗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两句一转韵的七言朗诵体的变体。大家比较一下,很有意味的形式。

一句诗因考虑不周而有可能不通顺,这应当很正常。论坛本来就是相互切磋的场地,到底我的意见是不是正确,正在讨论之中,怎么能说是我否定他的创作呢?

希望老谈先生不要把正常的切磋琢磨,扣上“否定”的大帽子。这不利于诗友之间的切磋琢磨。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14:51

这些年来,咱们论坛从来都有直言不讳,相互切磋琢磨的良好风气。本人的论文和诗作,多次受到朋友们的批评和建议,连我的《汉语新诗格律概论》通篇得到万龙生先生的大幅度修改和删削。

所谓爱之祢深,责之祢切。马上君是老知青,我也是老知青,所以我对马上君的知青系列最欣赏,提的意见也最多。希望朋友们不要对咱们论坛的这种优良风气产生误解。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4:56

先生老把自己对于诗句的理解同于语法分析,这是错误的方法,要知道语法分析是要对每一个词的语法成分都作出合理的解释的。(不是把诗句的理解等同于语法分析,老淡是根本不赞同在诗句中进行语法分析。)
  
例如“成熟杨梅的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一句,先生把“杨梅”看成是主语,那么“的勾引”作什么语法成分就没有着落,要知道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词语只可能是状语,而不能是其它成分,“的勾引”不可能是状语是显而易见的。唯有把“勾引”当成主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前面“成熟杨梅的”作定语,就顺理成章。(如果改为“成熟的杨梅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字数未变,“杨梅”作主语、“勾引”为谓语、“你”就是宾语了。这样虽然合乎语法,但诗味就减少了很多。还是马上原作“熟了杨梅的勾引”更引人入胜。)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15:08

先生老把自己对于诗句的理解同于语法分析,这是错误的方法,要知道语法分析是要对每一个词的语法成分都作出 ...
老淡 发表于 2012-7-8 14:56



     恕我直言,本帖先生的语法分析一直很成问题。

  先生说:如果改为“成熟的杨梅勾引还不能让你动心”,字数未变,“杨梅”作主语、“勾引”为谓语、“你”就是宾语了。

  请问:“杨梅”是主语,“勾引”是谓语,“你”是是宾语,那么“还不能让”又是什么语?“动心”又是什么语?

  术业有专攻,写诗先生可能是高手,语法分析就未必很内行。

  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我也不想再说什么了。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5:12

我几时否定了马上先生的这首诗?我对于马上老师的创作一直是给予高度赞许的,我还开了一个《与马德荣君讨论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8 14:46


接受先生的意见,看来是我失语而且言重了。孙先生对这首诗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先致歉意!:handshake

我们的分歧在“诗歌中是否有必要进行语法分析”这点问题上,本人支持马上诗歌的第一行原作,认为没有必要改动,而孙先生则认为这一行语法不通顺需修改。两人都对《十四行情叙》持肯定态度。——我这样说,把讨论的范围缩小在诗歌首行上,孙先生有没有意见呢?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15:16

接受先生的意见,看来是我失语而且言重了。孙先生对这首诗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先致歉意!
...
老淡 发表于 2012-7-8 15:12



    先生能消除误会是最好。坦率地说,我对于老朋友的批评往往比对任何新朋友都要直率,因为是老朋友,相互了解,所以更多的是单刀直入。对于新朋友的诗作,我是很少直接进行批评的。

  马上君的这句诗,究竟如何才好,见仁见智是很正常的。最后由马上君作取舍吧。

  问好先生。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5:18

诗意的理解不能等同于原来文本的语法结构,诗意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而同一个句子的语法成分却只能有一个〔除非这个句子本身就是歧义句,而歧义句也只可能有两种解释〕,而且是要对每一个词的语法成分作出合理的解释的,前面我已有论述。
---------------------------
读诗读的是诗意和诗味。若要研究语法,党政军企各部门的公文才是最好的范例,它们肯定要比诗词严谨得多。

对于歧义句,吕进先生是不把它归在诗歌语言的弹性——并含与复合之中的。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5:33

 请问:“杨梅”是主语,“勾引”是谓语,“你”是是宾语,那么“还不能让”又是什么语?“动心”又是什么语?
  术业有专攻,写诗先生可能是高手,语法分析就未必很内行。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8 15:08


“谓前为状谓后补”,“还不能让”在谓语“勾引”之后,自然是补语了。

老淡对语法分析向来不怎么重视,所以在这方面全凭中学学到的几句口诀 ——马上老师诗作的首行,我是看作一个复句的。孙先生也说了,“你”是“兼语”,兼作前半行的宾语和后半行的主语,所以“动”是谓语,“心”是宾语。   

勉力为之,也不知是否正确,还望孙先生指教!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5:42

先生能消除误会是最好。坦率地说,我对于老朋友的批评往往比对任何新朋友都要直率,因为是老朋友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8 15:16



    孙先生雅量!坦诚和直率是做人最可贵的品质。网络论诗因少了现实社会的许多羁绊,不论新老朋友,理应更加坦诚直率。

同意先生意见,马上君这句诗,由他自己作取舍吧。与先生讨论受益良多,握好问安!:handshake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7-8 15:51

“谓前为状谓后补”,“还不能让”在谓语“勾引”之后,自然是补语了。

老淡对语法分析向来不怎么重 ...
老淡 发表于 2012-7-8 15:33



    先生对于语法似乎缺少研究,所以先生这里的语法分析是不正确的。要说清楚原因,得大费周章,既然先生无意研究语法,咱们就不谈这个问题了。如何?

 祝先生多创作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作者: 老淡    时间: 2012-7-8 16:09

先生对于语法似乎缺少研究,所以先生这里的语法分析是不正确的。要说清楚原因,得大费周章,既然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7-8 15:51



    老淡本不是文坛中人,只是个业余爱好者,这几年得暇混迹于诗坛,胡言乱语很多的,能混到今天还未遭版主们踢踹,可见文化人的雅量都是很大的。:P 致谢!

孙先生不谈语法问题,这太好了!老淡确实无意于此,学这种枯燥的东西,还不如多读几首轻松的小诗呢!:lol 溜之大矣吉哉也……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2-7-10 07:51

能混到今天还未遭版主们踢踹
——呵呵,何至于此?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2-7-10 07:56

这样的讨论是很有益处的。
能够这样畅所欲言地发言正是艺术民主的表现。
我的意见是:
“成熟杨梅的勾引”挺好的,勾引作主语也没有问题,这是动词的“名物化”,完全符合语法。
写诗不是作文,有时候是可以突破语法藩篱的,但是要以不影响理解为前提。
恣意破坏语法就成为鸟语了,实不可取。诗人没有藐视语法的特权!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20 13:43

即知长句式易造成审美疲劳,又何妨断成二十八行?
老淡 发表于 2012-7-5 01:15



    问好老淡!鉴于我已经积累了一些数量的知青题材的习作大都采用了十四行这一体裁并有意形成一个系列,所以我还会坚持采用这一体裁再作各种尝试和实验,努力使内容和形式寻求到一个更好的契合点。谢谢您对我的习作的意见和建议,使我受益良多。:)
作者: 马上    时间: 2012-7-20 13:57

各位老师和诗友就我这篇习作中若干问题的讨论、交流和建议,我都学习了,得益匪浅,谢谢大家!就“熟了杨梅”这样的修辞格式,我个人觉得和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样的修辞结构有相同之处,把它嵌入到白话语句中,目前产生的大家认为的语法结构上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建议,我会认真思考学习,暂时先不作修改。问好各位老师诗友!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