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纪念杜甫 学习杜甫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2-8-2 14:00
标题:
纪念杜甫 学习杜甫
——为杜甫诞生1300周年作
7月26日,重庆日报文化记者兰世秋女士对我做了电话采访,内容是关于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有些什么想法。她告知,为此《重庆日报》策划了四个专版。
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只能凭自己一贯的观点,谈谈一些意见,现在适当做一些补充,足成此文。
当时首先我表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做好。我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杜甫的作品,一贯对这位诗圣、人民诗人非常崇敬。
蓝记者最关心的是我们应该怎样纪念杜甫,也就是如何向杜甫学习。我谈了如下几点:
首先,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关心时局,同情百姓疾苦的精神,那种博大的襟怀,这正是如今许多号称“诗人”者所十分缺乏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他身处动乱之中的刻骨感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现了他纯正的社会理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对于受苦受难的民众的同情。用今天的话来说吧,这不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人文关怀”吗?
其次,杜甫的至性至情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动人的表现。比如怀念离别的妻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而“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则是反映人生感喟的千古绝唱。又如他对李白至死不渝的友谊也传为永久佳话。“诗言志”,“诗缘情”,是中国古老的诗教,也是杜甫诗歌的精髓所在,必须继承。
再次,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表现的诗歌美学观念,和对优秀传统的尊重,以及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体现了对于诗歌艺术极致的追求,都一直是后世诗人学习的楷模。他能够攀上艺术高峰,成为中国的“诗圣”,与此是分不开的。
可惜如今视诗为儿戏的“湿人”们招摇过市,什么“梨花体”、“废话诗”以至“下半身”竟有人为之涂脂抹粉,真是匪夷所思!
不久以前,网上竟然出现了“恶搞”杜甫的一股浊浪,恣意践踏优秀文化遗产,这种佛头着粪之举,令人愤慨!
杜甫晚年客居奉节,所作诗歌的数量,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了很高的比例,艺术上更是臻于成熟,达到了顶峰,为重庆留下宝贵的文化积淀。2009年重庆出版了杜甫的《杜甫夔州诗全集》,并召开了研讨会,说明重庆对这份厚重的诗文化遗产是很重视的。这次《重庆日报》又为纪念杜甫诞生1300周年认真策划,辟出专版,大力宣传,这是非同寻常、很有意义的举措,希望取得很好的效果。
最后想到,杜甫处于唐诗鼎盛时期,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诗词曲三大形式“老大”的诗,其包括律诗、绝句的近体诗经过大约两百年的酝酿、打造,已经完善、成熟,诗在形式上的发展已经走到尽头,而杜甫就堪称“七律之王”。今天,我们这群为格律体新诗在中国的建立而努力的朋友,在精研诗律这一点上,特别应该向我们的先圣杜公学习。他在晚年曾经自矜“老来渐于诗律细”呢!应该说,经过近百年、几辈诗人的辛勤探索,新诗格律的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有待我们攻关克难,为最终建立格律体新诗而努力奋斗!
身处僻壤,信息不灵。不知当此杜甫诞生1300周年之际,本市有关部门部门有些什么安排?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