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五朵金花》中的五条原理概说
[打印本页]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9-12 08:27
标题:
《五朵金花》中的五条原理概说
《五朵金花》中的五条原理概说
石铭 孙则鸣
按:五朵金花里的五条基本原理是理论体系普遍遵循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在诗学、语法学、对联学和易学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方法论。故把它发在这里。以后也许会具体阐述我是怎样在新诗格律研究中采用这五条基本原理的。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极值原理〔一〕
michaelphan的问题的确是我们书中较难理解的几个地方。只是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而在书中没有表达得很清楚。
现在,我们再重新针对您的问题再做一个解释,不一定会让您满意,因我们的水平也就那样了。
本文先谈极值原理。
一、《五朵金花》中提出了五条基本原理,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定为公理(也可以说是公设)并没有太多的理性理由,刚开始时纯粹是一种直觉的产物,对于这种直觉的来源,我在《我的书与我的观点》一文中有初步的说明。阅读《藏山雷学》一书的读者可能会以为我是很理性的人,其实这只是看到了我性格中的一个方面,而我在理性之外是一种很“原始”的生存状态,我的意识总是喜欢在各种神话故事与神迹传说的的混沌状态中倘佯(如果个别网友不理解神话与人的关系。我准备过几天写一点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解剖一下中国人的神话、潜意识与文明上方面的互动作用),是它们为我提供了生存中的美学原则,而五条原理只是在这种美学原则中诞生出来的。是故,不可能对每一条原理的由来以及存在理由都做出非常理性的解说。
我把五条原理作为公理(你也可说是公设)提出,并不意味着我比大家对此会理解得更多——我也许创造了它,但它却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
二、五条原理中的极值原理,其实不是一条“外部原理”,而是一条“内部原理”。因为其它几条原理都是针对“外在系统”作分析用的工具(例如,在《藏山雷学》中,这个“外在系统”主要是指易学的象数系统)。极值原理是为了防止其余四条原理作无限制的扩张。在正常情况下,极值原理是不会被运用的。
一般来讲,象数体系的各种元素及其元素的属性都有某种极限。当我们使用某种工具放大各元素及其属性时,如果不附加一条内部原理来约束这些工具的使用极限,而由于理论工具是一种抽象工具,它们不受约束就可能被无限外推,从而可能推导出极其荒谬的结论。这种荒谬的例子在汗牛充栋的易学著作中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了。
michaelphan应该注意到了《藏山雷学》中指出的这一现象,即,“五行”之中五种相互作用显得过多,但四种相互作用又太少;在“八卦”之中,八种元素太多,而七种元素又太少;在“出入互补”的基本根号矩形之中,五种太多,四种又太少。又如欧氏几何中的“平行公理”正就是有这种有之则多无之则少的公理,许许多多数学家曾经试图用其它公理来推导出平行公设,最终只是另外发现了非欧氏几何而已,平行公理永远是不可被推导的。我们提出的五条基本原理也有此现象,五条原理太多,而四条原理太少。也许大家能意识到:极值原理正是五条原理中的奇性区。它既类似于简单性原理,又不同于简单性原理。既然此条原理位于奇性区,那么,它较难理解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不妨用几个实例来解说极值原理的存在,以及它与其它基本原理间的微妙关系:
1、在西方科学理论中,物质被不断地分裂,显而易见,这种分裂不可能是无限的,必有其极限。极限在何处?而我们以为,一旦奇性出现之时,往往就是极值所限制之处。
2、命理的发展史中,开始是两柱,后来发展到了四柱。能不能继续发展成五柱、六柱乃至X柱?我们以为,由于我们的历法只有年月日时可以形成对称性结构,时下的“刻”、“分”、“秒”缺乏相应对称单元,而违背对称原理的理论结构是不能成立的,故命理推算结构的极限也就到此为止。
3,八卦体系的基本逻辑单元是三爻经卦,而后发展成六爻重卦体系,能否继续发展为十二爻卦体系、二十四爻卦体系……我们以为,十二爻体系是其极值(我们在《藏山雷学》就里建立了一种十二爻的“重雷局”),二十四爻以上的易学体系是不可能有实用价值的。
4、为什么我们对杨雄的太玄经不以为然,就是我们以为:阴阳两种极性的区分本身,因简单性原理的约束,它的极值就到此为止了。我们不可能想像还可以不断地发展出四进制、五进制乃至X进制的新易学体系出来。
总而言之,极值原理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而如何运用极值原理则无一定之规,需要依靠运用者的见地和灵感。
我们对极值原理的解说,暂时到此为止。我们还希望有兴趣的朋友针对我们的解说作进一步的质疑,这样对我们双方的沟通和相互提高都会有所裨益。
另外,虽然西方科学体系的理论构建,也注重对称原理和简单性原理,但东西方对于“对称”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对“简单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理解层次;东方体系中的破缺原理,近似与西方的哥德尔不完备原理,但东西方对破缺的理解和处理也有各自的不同。对这些问题,我们感觉予以清晰的解说是非常吃力的,待我们过一段时间再谈吧。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对称原理〔二〕
谈论东西方文化体系中有关“对称原理”之异同,课题似乎太大。我将准备举一个科技史上的具体特例作为切入口,以作简单的比较分析。
东西方文明在早期发展史中都曾经历过炼丹术的兴盛时期。西方的炼丹术后来发展成了近代科学以及现代科学。中国的科技史研究者在检讨自己的炼丹术时曾经指出:中国炼丹术因不追求定量分析,故没有发现能量守恒定律与物质不灭定律。
我们现在都已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与物质不灭定律背后的数学基础就是对称原理,但是,这些学者只看到了对称原理应用的一个侧面,却对另一个侧面视而不见。
西方人的对称原理往往是指空间平移的不变性,即一条定律必须在任何空间环境中都能成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试验事实的可重复性。如果有一个事实以及它所被支撑的理论在某一个地方不能成立,那么该事实的理论依据就可以被判定为“假”。
现有科学中依对称原理所陈述的事实与理论在“黑洞”中就难以成立,故而,现有的科学所描绘的世界图景绝非真实的世界。
中国人的对称原理不是体现在空间之上,而是体现在时间之中,即时间关系的“同步性”。以六爻卜筮为例,你在曾经某个卯日得财,那么,另一个卯月你的母亲必定生肝病,还有一个卯年你曾经考不上大学……,这许多事件都在“财爻卯木克父母”的理论框架的支撑下相互对称。这种现象我们曾在《藏山雷学》下册中就用大量卜筮事实予以证明过,并称之为“联带效应”。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术数所研究的课题,几乎就是在一而再,再而三地实践和论证中国人心目中的对称原理。此外,诸如中医子午流注针灸法、内丹修炼中的“身内身外两重天地”的同步运动,中国农历中支配农事的节气的推算,等等等等,都是中国所御轻就熟的对称原理的具体应用。
中西方早期的炼丹术都有把哲学、神学、巫风等思想综合在一起的倾向。比如,西方炼丹术中的“硫黄”被象征成太阳、光明、精神、知识之源,而“盐”则象征月亮、黑暗、非理性,且与硫黄相对立。两种元素的合成则必加上阴阳同体的“汞”,最后合成“哲人石”,此“石”能点铁成金,使卑贱的物质变成贵重的物质。东方的炼丹术也有类似论调,如我们也赋予铅、汞、硫以各种象征,认为合成的药能点化凡躯成仙躯,这些都与西方惊人地相似。
东西方后期的炼丹术在不同文化气质的影响下,逐步分道扬镳了,一个向身外发展,形成化学乃至于现代科学,其间的里程碑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的突出表现,它标志着西方自然科学对于对称原理的自觉运用时代的开始。另一个向身内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风貌的修炼学体系。内丹学的普及大致在清朝,因伍柳传丹法、闵小艮立派、黄元吉讲学、陈撄宁办刊,丹法都已经开始清晰化、明确化、大众化了;内丹学在此期间已经进入大众。有意思的是,这两种转向的时期大致也同步。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殁于1907年,门捷列夫周期表成熟于1969年至1971年,相当于清朝中叶。而在中国同时代的陈撄宁可以说是古典丹学向现代丹学转变的核心人物,陈撄宁生于1880年殁于1969年。
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所说的对称,往往不单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它还指某种作用量的不变性;某种物理现象发生了变化,当其中某种作用量等价不变或协变等价不变,就被视为对称,尽管可能几乎看不到几何图形上的位移对称。
我们所说的东方“同步”对称原理,同样也并不单单指若干事物在同一时间之中“同步运作”,还指某种在周期性的时域中同一步调发生某一同类型的事件。例如,若有许多事物分别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都发生一种“震类”事件,我们就可以认为这许多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不同事件是对称的,其中的不变量即为“卯”和“震”。易学预测之所以能够有效,就建筑在这种对称性现象的存在上。
东方思维的特点是“内在性”与“心理性”,而西方思维的特点则是“外在性”与“物理性”,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对称性原理的运用。这两种不同的对称性,不仅仅体现在上面分析的内、外之分与空间、时间之别,甚至连几何图形的对称方式的认识也有显著不同。
比如,西方的几何图形的对称,是相同的构形的位移,最常见的有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象对称,例如一正方形旋转90°后就会出现自重合。而中国的对称是一种“对偶”式对称,中国人最常见的阴与阳、黑与白、冷与暖的之类对称,如经典的太极图中的黑白阴阳鱼的对称等等。这种对称完全是以人类的心理感受作为其对称的基础的,它只出现在人类的意识世界之中。所以强调物理事实而排除心理感受的西方经典物理学家们,认为这种以心理感受为基础的对称缺乏物理事实的支撑,根本不承认这也是对称性的一种。
但是,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也有某些西方物理学家开始对东方式的对偶性对称引起重视,并被称为“超越常规的对称操作”。这种对偶性对称的推广,是1930年由H·Heesch首先提出来的。在50年代以后,前苏联晶体学家许勃尼科夫(A·V·Shubnikov)对于包含黑白对称操作的对称群进行了系统的推导,为了纪念他的贡献,黑白空间群被称为许勃尼科夫群;后来,又有某些超弦理论已经开始尝试引入“对偶”式对称。
在易学中对于这两种对称都有描述,西方式的位移对称被称为“相综”,而黑白对偶式对称被称为相错。
显而易见,“对偶”式对称是“意识”的产物,而未来的物理学一旦引入“对偶”性对称,今后就必然要处理人类的意识问题,无从逃避。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简单原理〔三〕
简单原理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运用此原理分析问题时,只要注意几个要点就可以了。
一、“简单”不是指定贫乏。“简单”到极限时,更不能借用“无”的思想来比喻,因为“简单”的事物并不是“无”,而是“有”。这一点是学佛道思想的人首先应该注意的。
二、简单到极限的事物是有其内部结构的,例如最简幻方——三阶幻方——洛书,很显然,它是存在一种结构的。由此原则出发,即算是构造世界的最小粒子也会存在基本结构。
三、简单原理是理论体系的一种特质,因为理论体系往往需要清晰的思想,而理论体系的复杂性其实只是一个错觉。有的读者或写信给我们,或在网上指责我们的理论违背“简易之道”,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理论的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关系;他们往往把“简单”当成贫乏,而不知道我们的理论是相当“简单”的,甚至比某些“菜根谈”之类的语言来写作易学著作更简单。
四、简单原理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在此原理下构造出来的系统,似乎总是同黄金分割存在某种联系,其中深意,我们认为还须仔细研究,我们在书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破缺原理〔四〕
网友认为对于破缺原理的理解有些困难,由于不能面谈,我们却不知困难在何处。也许网友感觉到此原理的出现有写突然。
破缺原理出现在形式系统之中,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我们中国人过去不是总在强调“言不尽意”这一类的观点,其实形式系统中出现破缺只是“言不尽意”的一种精确表达方式。任何形式系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犹如鱼网之于鱼,鱼网若无破缺——网眼,任何鱼都捞不起来。
说到底,人类的经验体系都是现实系统,因为经验必发生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时空在本质上是与形式体系平行同构的,故人类的经验体系都会存在某个“破缺”,也就是说,人类的经验总是难以归纳或察觉到某种关系、维度、变化以及事件。
很显然,人类依据经验建立的世界观——如逻辑实证主义(也可以说是证伪主义),它们肯定有问题。中国人吸收的科学,即实证思想必须慎重地安立好它在文化中的位置,才能扬长避短。
西方的破缺原理大致可以表达为:“数论的所有一致的公理化形式系统都包含有不可判定的命题。”即就是说,西方形式系统中,可证性总是比真理性弱。而中国人对形式系统中的破缺的理解与此正好相反,在中国人的形式系统中并不缺乏完备性,只缺少判别真理的唯一性标准。换言之,东方形式系统中,真理性总是比可证性弱。这好比天干地支两两配合,从地支角度看,天干少两个,形成“空亡”;而从天干的角度看,地支多两个,是“多余”,此中的“空亡”与“多余”是等价的。
关于《五朵金花》中的中道原理〔五〕
中道原理似乎很容易理解,世俗之见往往把“不偏不过”当成中道原理的体现。可是,这种见解恰恰是错误的——因为:中道原理必须在“偏极”之处体现才是真实的。
对于中道原理的理解与运用,佛道二家是各有着重点的。佛家喜用“遮诠法”,即双重否定法;道家喜用“构造法”。此即双重肯定法。
佛家“遮诠法”不许任何一物有自性,所言之事或所言之物,只存在空性。这种方法在运用中喜欢言“空”,不喜言“有”。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无法为初学者指出事物的实相是何形象。
道家的“构造法”却不同,它喜欢言“有”,并把事物的实相构造出来。在佛教传入之前的道家经典籍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言“空”的地方。
佛家认为道家说“有”是一种“断见”、“轮回见”。其实,这是没有深入理解所导致的错误看法。道家所言之“有”,是指“两两相应”的“缘起之有”,非孤立无呼应之“有”。并且,此“两两相应而缘起之有”产生于“规中”——即玄关一窍。
“遮诠法”只能破去“孤立无应之有”,并不能破去“两两相应之有”,因此世界之本性既然是“空”,一切事相的隐现就不会有主宰,故此相既显,彼相亦能显,且一象之中可同时显万象。
既然“此有”相应于“彼有”,故中道原理的运用只要由某一“偏极”处进入即可,因为,如果世界的真实之相是“两两相应”的,那么,求得了“此有”也就同时求得了“彼有”,一切只是自然而已,所谓“自然即中、使然则偏”是也!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