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节奏的基本单元——诗歌音乐美探索系列之4
[打印本页]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2-11-21 16:29
标题:
节奏的基本单元——诗歌音乐美探索系列之4
节奏的基本单元————诗歌音乐美探索系列之4
一、音乐节奏的基本单元
音乐的节奏单元有五个级别:1、拍子;2、小节;3、乐节和乐句;4、乐段;5、乐章。
拍子是节奏的最小单元,它是形成节奏的细胞。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拍、二拍”的那个“拍”。
在每首具体乐曲里,每拍的时间值都是相等的,但各拍的轻重并不相同。当轻重的交替具有某种规律的时候,就构成了节拍。
小节是节拍周期循环单元,它是形成节拍感的基础。各个小节都有相同的轻重音组合模式,此模式周期性循环,就形成了节拍感。以三拍子为例:
重拍 轻拍 轻拍 |重拍 轻拍 轻拍 |重拍 轻拍 轻拍 |……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请大家注意,拍子和小节都与停顿无关。从停顿的角度看,它们都只是安排轻重音的虚拟的基本单元,当轻重拍子以小节为为周期不断循环时,节拍感就形成了,至于拍子后面和小节后面有无停顿与节拍感是毫无关系的。
乐句是构成一首乐曲的一个具有特性的基本结构单位。它已经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故称为乐句。乐句也有单句与复句之分,复句式的乐句由多个分句组合而成,这种分句被称之为乐节。
一如文章的结构,乐句组合成乐段;乐段组合成乐章。乐章也有一段式和多段式之分。
在四句头的歌曲里面,最常见的形式是两个乐节为一句,两个乐句为一个乐段。
乐句与节奏相关的特征有两点,第一,乐句是由停顿截开的节奏段落,它后面必定有停顿;第二,乐句在节奏上的特性,表现为它往往对应乐曲的节奏型;换言之,节奏型往往是以乐句的形式建立的。
乐句好比是文章里面的句子,它也有单句与复句之分,复句式的乐句内部的各个单句被称之为“乐节”。
二、诗歌的节奏单元
与音乐节奏相似,诗歌的节奏也有五个级别:1、音节;2、音步〔音步体系〕或音顿〔音顿体系〕;3、句和韵;4、段;5、篇。
〔一〕先看音步体系的诗歌。
格律体诗歌里的音节相当于拍子,音步相当于小节,韵相当于乐句,多韵组合成段,多段组合成篇。韵有一句一韵与多句一韵之分,多句一韵里的“句”就相当于乐节。
请大家注意:
1、很多诗论家把音步看成是拍子,把停顿看成是音步的分割标准,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音步对应的是音乐的小节,音节〔字〕才相当于拍子;音步和音节也一如音乐,后面是不一定有停顿的。我们不妨拿英语重轻轻格的诗歌与音乐里的三拍子做个比较:
三拍子的歌曲《小白菜》
重 轻 轻 |重 轻轻ˇ|重 轻 轻 |重 轻 轻ˇ|
5 3 3 |2 - -ˇ| 5 53 32|1 - -ˇ|
小 白 菜 呀, 地 里 黄 呀,
按:“ˇ”为换气符号,唯有此处有停顿。
这是一个乐句的曲谱,一个乐句包含两个乐节,四个小节,一十二拍,只有乐节和乐句后面〔“ˇ”〕才有停顿。也就是说只有乐节和乐句后面才有停顿,而拍子后面与小节后面都没有停顿。
以俄国涅克拉索夫的《铁路》的一个重轻轻格诗句为例:
重 轻 轻|重 轻 轻 |重轻 轻| 重 轻 轻 |
Всё хoрo-|шo пoд си-|янием |лунным|
全诗12个音节,对应乐曲里12拍;四个音步对应音乐里四个小节;每个音步里三个音节,按“重轻轻”的格局组合。每拍之后不一定有停顿,每个音步之后也不一定有停顿〔“-”处无停顿〕,唯有句末的停顿是一定有的。这种格局与音乐的节奏单元何其相似!
2、诗歌里的韵相当于音乐里的乐句,没有韵的诗句只相当于乐曲里的乐节〔对此,在讨论韵式时我还会作详细的讨论〕;在两句一韵的四句头歌曲里,经常可以看到句、韵与乐节和乐句的这种配合关系。例如,《我爱北京天安门》里歌词韵式与乐句的配合关系如下:
我爱北京天安门〔衬韵〕,天安门上太阳升〔韵〕,——乐曲第一乐句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韵〕。——乐曲第二乐句
至于诗歌的段篇与乐曲的段篇的对应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就不多说了。
〔二〕再看音顿诗体里的节奏单元
汉语诗歌的缺乏鲜明的轻重音和长短音对比,其节奏律不是轻重律或长短律,而是顿歇律,它主要i依赖句末最大停顿和句中大顿的较大停顿的周期性复沓来形成节拍感,因此我们称之为“顿歇律”。以古典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例:
五言诗停顿的周期性复沓形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诗停顿的周期性复沓形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汉语诗歌的最小节奏单元拍子也是“音节”即“字”,节拍周期循环单元则是“大顿”和“句子”。
与西方轻重律和长短律诗歌相比,轻重律和长短律好比是“工作日”的节奏,而顿歇律好比是“休息日”的节奏。
“轻轻重律”好比是炼钢工人的炼钢节奏,每隔三天出一炉钢,其余两天是出炉之前的前期工作;顿歇律则好比是织布工人的休息节奏,每天都在不急不慢地织布,利用定期休息来形成节奏。五言诗是两天一小休,五天一大休;七言诗是四天一小休,七天一大休。
轻重律和长短律节奏支点是“工作日”式的重音和长音,其节奏律的“动力”是积极主动的,所以节奏感十分强烈;顿歇律的节奏支点是“休息日”式的顿歇,其节奏“动力”是消极被动的,所以节奏感就远不及轻重律和长短律了。这当然是汉语诗歌的不足的一面,但汉语诗歌能够积极调控声调形成旋律美,而西方诗歌的旋律美只是是节奏律的消极的连带效应,这一方面远不如汉语诗歌了。对此以后再论。
作者:
齐云
时间:
2012-12-6 15:30
汉语诗歌的缺乏鲜明的轻重音和长短音对比,其节奏律不是轻重律或长短律,而是顿歇律,它主要依赖句末最大停顿和句中大顿的较大停顿的周期性复沓来形成节拍感,因此我们称之为“顿歇律”——这是汉语诗歌节奏形成乃至格律形成的一个基本判断,非常重要。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