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嫁女侨乡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1 01:09     标题: 嫁女侨乡行

一:南行路上


二七日下午六时许登车,跨泯江、渡金沙,从古戎州,沿先秦五尺道遗迹,顺横江大峡谷,经滇北边沿出川。越乌蒙、过草海、经六盘水,始转向贵阳。所历皆川黔滇交界极偏僻之地。刚过云南水富,天就黑了。很安静,上、下客较少,对卧铺车箱根本无影响。大家都早早睡了,只我平时习惯了晚睡,在黑暗中靠着车壁静养。

本来早已答应了大女儿,一同坐飞机南下的。究毕现在提前预定的机票,比高级卧铺票还便宜,很有诱惑力。但我们这个新晋的大城市,目前没有机场。专程去成都折腾一圈,还不如直接乘汽车、火车方便,不过为将就女儿罢了。谁知待她满心抱着顺便出去耍一趟的想法,早早办好了港澳通行证,后来却因工作变更,去不成了。陪同我们上路的就只有小女,我想一动不如一静,恰好目前这班从成都开往广州的列车,要从我市经过。且时间恰到好处,很像为川南量身定制的。在车上住两夜,只耽搁一个白天,算来和去坐飞机也差不多。只是这车要从云南、贵州、广西绕一个大圈子前往。仿佛并不太着急赶路,貌似有意乎游览于奇山秀水之间,实则是要开发西南腹地,这一大片先前极为荒凉、偏僻之地。那可是当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故径呵!

平时忙碌惯了,一旦真闲下来无事可做,反到不自在了。虽有手机可以上网溜达,究毕视力大不如前,不敢多用,只能漫无边际的冥想。在车轮有节律的震动催眠中,不知何时终于熟睡。待得黄梁梦尽:

骤然惊醒

窗外黝黑

伴随奔雷闪电

哗哗的瓢泼雨声


慨然感叹

西南久旱

欣逢甘霖普降

真乃是万民之幸


拉倒罢

老爷子

小女说

长隧道

车正在

山腹行

原来一觉睡到了次日上午九时,列车早已过了贵阳,正向黔南行进途中。好在梦境不虚,沿途果然是雨后初霁景象。令我微觉诧异的是,时令已近芒种,所见却是春忙景象,一路但见各地乡民,正在赶水插秧。不知是因天旱雨水来迟之故,还是因今年闰月所致?反正车内无事,倚窗成五律一首:

田壩耕牛走,  黔南農事忙.

青山逢喜雨,  苗嶺沐祥光.

溪漲好开閘,  水渾宜插秧.

尖峰如翠筍,  滿目鬱蒼蒼.

以前虽从此路走过,但仿佛多在夜间。这段路并不太熟。乘火车更不比坐汽车,方便赏景。好在有妻、女陪着,殷勤侍候,也不寂寞。更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小女拖出她的大皮箱,取出满满一桌各种小食品、熟食品和精致饮料,以及糖果、糕点和小零食。看那箱子里,除少量的换洗衣服外,装的居然全是这些东西。而且以小儿科的美食居多!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加上妻子的库存,我看按出行一周的计划。光嚼这些乱七八糟的食物,也足够了。谁知我刚一发表意见,便遭遇妻子和女儿的联合反击:“你不吃,别人也不吃吗?亲戚朋友家就没有小孩子呵?”本想再调笑几句,但发现别说走拢亲戚家,就在女儿还没显摆完时,早已引起了临近的两个小毛毛注意,怯怯的挨上前来,两双亮晶晶的小眼,正随着女儿的手移动。便哑然失笑,等着好戏看了。

现今的小孩,不太怯生,嘴也甜。遇上这么个有好东西肯拿出来分享,又和气的小阿姨,自是粘糊得紧紧的。小女开了一袋外表花花绿绿,包装精美的棉花糖。首先塞了一砣在我口里,免得我再打趣她,便去逗弄着小娃娃分糖。其乐融融中,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缓缓流逝。

一路奇峰秀水不少,但路过的时候多了,就没太大的情致。唯对位于一个狭窄的山沟中,车站除了站房和短短的站台,大多设在两边隧道中的“赶场站”和先前去过的“金城江”有些感慨,随兴题了两首小诗。也不算太无聊,旅途中唯一的一个白天便已悄然过去。附:

赶场站


铁路像根扁担

穿起十万大山

车站像当地乡民

在两个隧道中间

*

别看我又瘦又小

担得起壮岭苗山


再过金城江


多年前从这路过

拍下了一组照片

你像奔马一样的雄姿

激起我豪情万丈

当即给你命名神马山

*

谁知道如今再来

一座山剖开半边

白骨森森像一具骷髅

元神灭魄散魂消

斩头断尾剩截破马鞍

*

真后悔解不开魔咒

要不然早将你骑走

放养在盐都生态公园

让你的神话永世传留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1 23:42

二:侨乡婚俗
二十九日清晨,车抵达广州站。在迷宫一般的转站通道和大厅内,随着汹涌的人流穿梭而行。好在有小女拿着身份证,在她姐姐的电话遥控指挥下,跑在前面办理好到广州南的地铁和城际快车的自动售票。从这站到那站,频繁转车,上楼下楼,紧赶慢赶,一个多小时折腾下来,一身大汗,几乎从地下,穿越了广州的整个闹市中心。总算在海珠线发车前几分钟,搭上了要途经江门的和谐号列车。目前此线只通车到新会,离珠海市尚有近百里的距离。说实在话,不是广州站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上、下都有自动扶梯,标示也很清楚、准确,我们根本赶不上这趟列车的。

虽然是高速机车,但究毕属区域性公交性质。站点密,每站距离短,都是几到十分钟内。类似城市地铁情况。用了整一个小时,才到江门。看来此路开通的时间不太久,到达的地方在城郊,很多设施均未完善一。不是女儿、女婿开车来接,反不如直接坐汽车方便。

汽车直接开到了金凯怡的茶餐厅,这里基本上是亲家待客的特定地点。这次人多,在中厅大堂定了席位,亲家看来也才到不久。尽管已近午时,这里的早茶,吃得尚正欢畅。有些人,是先前有过一面之缘的,依稀还有点面善。更多的都是初次会面。不过走到了现在这一步,大家已经成了亲戚。他们大多是境外归来贺喜的。彼此相互点头一笑为礼。以目前情势,我也不便太过客气。吃了几个榴莲饺,意思意思,便以旅途劳累为由,告罪退席。在亲家翁陪同下,先去他家里。

几年未来,他那别墅旁,又一溜顺的建了三幢风格各异的别墅新居,他们邻里之间,瓜分了期间的隔离带各自添了一间车房和一个侧园,几家便连接成了一气。只是另一方还有一块屋基地,若再来一家,一条短短的横街,便当已具规模,不复显得荒凉。这到是我希望看到的,即或女儿以后想回来定居,也可更放心了。

村镇基本上没太大的变化,只是中心的房屋更密集了些,多了一家颇有规模的超市,不像城市中心,已经建设了一些高楼大厦和高品质的小区。这里仍着重在改建,新添的则多是墅式小楼小院,依然保持着侨乡风情。

三十日一早,我和妻便到了亲家预备好的临时客寓,这是按侨乡风俗习惯安排的。也是一幢三层的墅式建筑,只不过是在村落中的老屋基上重建的。处于曲曲弯弯的街巷深处,在一大堆新、旧的小院子里面,汽车是进不去,家家户户都是配备着摩托车,作为代步的工具。小女昨天就过来了,陪着她孪生的小姐姐在这里待嫁。一切都是早安排好了的,只等到我们来主持。

繁琐的礼仪,从我们到达就开始。其实早已有几个太婆级的妇女在忙碌,准备祭祀供品、果品、糕点、香火,特别是打发给迎亲队列的红包。这里的红包不大,但准备的数量之多,也真令我咂舌。眼前的桌上已堆积如山,起码好几百个。两个负责此事的太婆,还在目不斜视、一脸严肃、十分认真的,一个往里面装钱,一个用新鲜的柏树枝叶压实封口。翠绿的柏枝紧贴在鲜红礼包上,不但喜庆,更张扬出一股青春活力。因为语言障碍,我懒得多问,这不过寓百年长青之意吧!

另一个较有地方特色的是,在这侨乡的村街,几乎家家都设了余庆堂,供奉着天地间各帝君、佛爷、菩萨、三星、财神、土地等,各路神祗和祖宗香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双方神前都多出了一对贴了红纸的椰子。而且,这似乎是一个很重点的交换项目。在喜娘担着男家的聘礼来时,第一个挑子上面,放的就是这一对宝贝。自然在女家的陪嫁中,这也是在最醒目的位置。送聘礼来的喜娘特别拉着我,连比带画的说了半天,总算让我明白了这两个特别的椰子,我不但一定要收下,而且一定得带回家中供奉起来。

接近中午,在择定的吉时,女婿带了一大群人迎亲来了。爆竹响起,女方这面准备的迎宾队,早已作好严密防守的安排。早早关上巷口的栅栏门,一群年青妇女堵住进口。小女也陪着她的小姐姐躲进临时的闺房。按当地习俗揭开了迎送亲的序幕,我和妻则干脆登上三楼的楼顶平台作壁上观。

女婿带领着他的一群弟兄伙,正在巷口哄得起劲的拿言语,里面的女孩子们也不示弱,隔得远、闹糟糟的,我本来听不太懂他们的土话,也不知是在对歌?还是在斗嘴?反正是被收拾得服贴贴的了,或许又塞了些买路钱,才被放进门来,开始了进攻闺房的攻坚战。奈何现代的住宅,修得很是严整,房门更是做得严丝合缝。竟管有几个急性的小伙子,站在板凳上,想从上面去找一丝缝隙,也终未如愿。又是好一阵软磨软求,最后总算是女婿上前把门拍开了。新娘一身靓丽的婚纱出现在众人眼前,自然又赢来一阵大大的喝彩。小两口忙请我们上座敬茶,分别接过父母发送的红包。陪着我们照了辞家合影,被众人簇拥着离开家门。送亲自有兄弟姐妹出头。迎娶、拜堂等礼仪,是男方家里的事。我们只等大门外送行的鞭炮响完,此行的责任便了。曲终人散,从欢乐的高峰忽然跌至谷底。和妻子四目相对,感慨万端。想到前后不到两月时间,两场婚礼带走了一对孪生小女。虽说是其人生之旅的必然,但在作父母的心里,终难免有一种落寞,空空的怅然若失!

我已无所事事,要到晚上的婚宴时,才会再次出面应酬。积习驱使,不由找了纸笔写了首十四行诗。抒写一下“心声”:

繁琐的礼仪已十分古老

承载着人类永生的信条

这将是你们成熟的起点

请接受爸妈最后的红包

      

让青春之花更加的鲜艳

莫辜负从小美好的心愿

担负起生命传承的重托

开创出自己理想的家园

        

生活如奔腾不息的长河

人生似昂扬奋进的战歌

真诚的爱情平淡中相守

幸福的家庭岁月里磨合

      

但能视姻缘为命运携手

证百年偕老的佳话永留

-----------在孪生小女婚礼上的心声

这里的编制是一个村,因守在城郊,实际上规模相当于内地稍小一点的乡镇。牛餐厅是当地最大的餐馆,虽然相对于城里人来说,就是现代流行的农家乐。但从方便和距离等综合因素考虑。却是方圆几里内,各家各户办大事、请客的最佳选择。七十桌婚宴就定在这里,基本上占据了上下两层的大厅和所有的包间。不同于内地的是,侨乡的婚俗还比较守旧,一般的礼俗和仪式,都是在男女双方的家里举行,参加的只是至亲和极近的亲朋好友。连围观的,也是四邻和很铁的兄弟姐妹。很少像内地请什么专门的公司,利用办婚宴的时候,搞个几十分钟的仪式,可着劲的热闹一番。这里的婚宴,任务反而很单纯,就是请大家喝喜酒,这是中华民间老百姓,几千年来在地方上发布公告、获得公证,最直接有效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当然双方家长和一对新人与大家见面、敬酒,是免不了的。一圈下来,也是晕晕糊糊的了。好在我不算主力,没有熟客纠缠,女方连新娘子一共也只有四个人,算是极为超然的了。当然如是当地人联姻,双方这样的比例是很犯忌的,至少表明了某方实力不足,有寒门牵手大户之讥。更得考虑子女进入对方家庭后的地位问题。我于此一向到看得很淡,三个女儿都是承继我的衣钵,踏上社会,就是自食其力的口腔医生。通常能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人,都比较有个性。特别是正举行婚礼的这个女儿,在取得独立工作的医生资格后,就学着大姐,自立了门户。而且不像小哥和小妹,留在主城区执业,和大哥主持的总部成鼎足之势,随时可获得支援。她是和爱人办了结婚登记后,到江门考察了一段时间,又重新回川,在富顺县城自行创业的。目的只一个,保持专业不变,不想去广东作其他的行业选择。这次回来补办婚礼,全是为了亲家的颜面。人生在世,有些事由不得自己,亲家甘愿大破费一下,也要完成这个世俗的礼仪。我自然很理解,也很支持的。所以我和妻都尽量保持低调。

侨乡人特爱面子,也很喜欢赶热闹,沾一点喜气。表现在收、送礼这一点上,和内地是有很大不同的。这要求每一个内当家都要很有能力。不但要对历年的往来应酬,有很好的记忆,还要对乡邻们的现状有清醒的把握。如果单从收受的红包看,一般都是千儿八百的,起码也在五百以上。本来我以为是这里的经济实力使然,有来有往,不足为怪。但从女儿告知的回礼细节中,却知道完全和我想的不一样。其实在现实中国的大多数地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差异并非很大,有门道和先富起来的还是很有限。回礼通常在送礼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到六十之间,部分高达八、九十。少数困难的只象征性的收一、二十块钱,意思意思。当然实际收取的多少,要根据和对方的亲疏程度、来往纪录、现实情况而定。不然的话,无意中伤到了人,就要落下不厚道的恶名。而来客的多、寡,则最直接的体现了主人在当地的信誉、能力及乡邻中的亲和度。像女儿这样远嫁,基本上没有女方亲友参与的情况下,依然能这样火爆。足见亲家一生行医济世,造福桑梓,很是成功,也是很值得欣慰的。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3-1-2 07:34

一例的诗文结合,娓娓道来,兴味盎然。
苦尽甘来,浮云兄好福气。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3-1-2 07:38

其中十四行亦可独立也,写来已然无隔无碍,谁曰“格律束缚”?不是无知,就是无能!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1-2 20:45

浮云老师好福气啊!结婚的这个女儿应该是“小大双”哈?师母真有办法,“大大双”、“大小双”、“小大双”、“小小双”,绕口令一般,把两对孪生儿女分得清清楚楚。哈哈。
这篇精彩有趣,如亲临婚礼现场。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3 00:40

回复 3# 诗酒自娱


    诗兄说得是,我现在这些文字定的总名就是"香生行呤录"炽节日好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3 00:43

回复 6# 海棠依旧


    哈哈,海棠新年好!家里称呼,她到是图个随便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3 01:04

本帖最后由 浮云 于 2013-1-4 01:03 编辑

三:初临特区
三十一号,午后启程赴香港。同行十余人,都是女婿家在港有永久居住证的直系亲戚。上车见司机座位在右手方,才知道乘坐的是九龙来的直达过境车。尽管在地图上,似乎可以看到很多从江门到港澳的捷径。但最终却是如儿子所说,经中山、走广州、过虎门大桥、到深圳,从皇岗口岸进入特别行政区。

过关比我预想的要容易得多,甚至没有经过机场安验复杂。尽管行前在申报通行证时,公安局就告知:我们市没开放自由行,只能办团队旅游。但到广东后,这边亲友一看,认为很简单,找旅行社的朋友挤了两个名额。给了一个电话,到皇岗后不几分钟就有一个年青人,送了一张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团队名单表来。除了旅行团队编号、旅行社名称外,其余什么都没填。只在编号的一、二栏中打印有我们两人的名字和简易资料。我当时就在心里嘀咕,这玩意可有些假的凶!真要遇到个讲“认真”二字的老左,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好在有亲戚陪同,也就权当一次傀儡,跟着排队,递交证件,等候发落。只见对方抬头略一审视,耳听几声清脆的官印响过,便被催促着快速前行。似乎在里面绕了一个大圈,出门又看到来时的客车。司机一见我们便启动了马达,想是等得有些烦了。究毕这车上只有我们这一个,需要去排队审查的两人旅游团队。其余均是免验身份。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在这口岸是:一等港民二等官,三等老外四等汉。他们只出示身份证在电子眼前一晃,便可通过,而且不受任何地域时间的限制,当然更不用签证了。女婿那个还在读大学的小表弟说,他们去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不用签证的。我才第一次对这所谓的自由世界,有了一丝直观的体会。原本我一直以为这些东西,是虚无飘渺的,没想真还有这样一种存在,而且能有这么多便利。难怪!有那么多人心向往之呢!

过界后依然是在山地中行进,道路感觉和东瀛差不多,都不很宽,更未见国内大多城市都新建有的景观大道。天阴沉沉的,断续洒下几颗散云的小雨。不久到了这班车的终点,可是并没有特定的车站,只能算是一个终到点。前、后不远处,都有公交站点,可以想见这是司机方便旅客就近转乘,不搞非要进站上、下的形式主义。

和女婿叔父一家子告别后,在其姑母一家的陪同下,转上了一班开往黄大仙、钻石山方向的双层公交车。渐渐的仿佛进入了闹市区,两边的高楼拔地而起,由于街道不宽,显出一幅摩天插云的气势。略扫视了一下,也就三十多层的结构,放在上个世纪,堪称雄伟。但近一、二十年来,内地不要说大城市,就连我居住的这座由古老盐井小镇,慢慢升级而来,至今建市也才七十余年历史的自贡。也算不上新奇了,近年新建的小区,这样的高楼大厦也如雨后春笋,不断的展示雄姿和骄容,也算见怪不惊了。      

小街、窄巷,密密麻麻的交通指示标记,我们向钻石山上前行。盘山有几层街道,局部像一个小山城的格局。沿途有很多店面,做什么营生的都有。当然更不乏各类私人诊所,不到一公里的路上,和我同科目的门店就有两家。虽然从外表看,放到我们市去,也只算中下。但业务都涉及当前业界尖端,招牌尽管都不大,医师头衔却很硬,都是流过洋、博士级的。

所幸除穿插上第一旋的道路是小街、短巷和石梯坎。上边的路,都是可通车的坡路,可以拖着行李箱前行,使我不至于太狼狈不堪。究毕,自儿女们成才后,生活压力骤减,早已玩车多年。走路的时候愈来愈少,更别说在带有行李的情况下。刚才下公交后,顺大街已经走了一段路,因不知距离远近,只好客随主便,闷头闷脑跟着走。才结识的亲戚,若随手招的士,被误认为故意显摆,殊为不智。何况,街上往来的的士并不多,连私家车,也远比成都、重庆少。很明显的能看出,这里很重公交。非但班次多,双层车也多。特别是地铁站进出口,出入的人流络绎不绝。

顺坡上行逾里许,有一小小街心林园,疑是旧城改造时,保护古树,方借山势扩建。附近立一石碑,镌刻繁体的凤凰村三个大字。主人往上方一指:到了!我心里不由一声暗叹:冥冥之中,果然暗含一丝缘分。我在自贡,先前很长一段时间住的地方,也就是凤凰村的村办大楼上的楼上宿舍。当时以所谓引进人才身份购置的四室一厅,来这真有回家的感觉。绕过这林园,再沿街上行不到百米就真到了。这条街很有些意思,陡陡的街道两边都停满了小车。临街的门面并不宽大,却全是小汽车修理店。这不但让我吃惊、更佩服香港人的能耐,虽然我有不短的驾龄,车也开坏了好几台。但在这样的斜坡上,要准确的把车开进这种小门面,心里也很虚火呢。

这次因时间不多,小女在我们抵达江门的当天,就购了到成都的返程机票。

加上女儿一再叮嘱我,反正就一、两天,克服一点,一切任其安排。我心里也想真切的体尝一下,香港的普通市民生活。便任其姑姑安排。碰巧,也一同到江门参加了女儿、女婿婚礼的大表哥一家,没有回来(或是有意方便我们的安排)我们便入住了他一家的两室一厅

原来这钻石山,是香港九龙的山峰之一。位于黄大仙以东,慈云山以南,牛池湾以西,新蒲岗以北,其附近的地区也一同称为钻石山。并非是真产钻石。主要是二、三十年前才开发出来的一个住宅区。虽然地处香港的郊区,但山脚下有黄大仙庙,所以并不寂寞。各色人等都会在此来来去去,到是一块是是非非,鱼龙混杂之地。当时香港尚未回归,港元还较坚挺。这里大多是公共屋邨及屋苑,似是各种互助会主持或者说参与的开发。他们家果断的将平生积累,换成了房产。只是他家房屋的布局,到也很有意思,目前住的这两套单元房,都在三楼,隔着这条小街相望。正是现在房地产界,宣传的“一碗汤”距离。其实真的有事,开窗喊一声,也能听到的。听说另外还有一套,现租出去了,应是为他们尚在大学读书的小儿子预备的,说来也算殷实人家。只不过每一套的面积都不甚大,和下面的店堂面积相等,间隔成两室一厅及厨卫,略显杂乱和紧凑。平心而论他们的居住条件,比起内地在房改后,已经换了住房,特别是已经购置了商品房的城市居民,要差得多,看来不管什么制度,不管说起多么发达的社会。平民百姓的生活,都有一些共同点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生活,让生命永远不断的延续下去。奋斗的目标不外就是为了改善生存的环境,提高各自的生活质量。其它的离普通老百姓实在有些遥远。

 内地人来,往往一听钻石山这名称,都以为是繁华的富庶区。实际上这得名,却有多种解释。有说是以山峰的形状、或区内的几条村道的构成像钻石形。更多的当地人却说:这钻石不是那钻石。这“钻”字要作动词解,是把石头钻开的意思。原来这里有一个采石场,有很多打石匠在这一带聚居。所以说来说去,不但其前身,就是现在,也只能算是一个平民居住区。

我房间很小,只容一床一桌。后面的墙上,挂着厚厚的布幔,原来还有一面小窗呢!我推开后窗看去。恰对着高楼间的一条窄弄,最多容两人并行,显得有些脏乱。特别是因为两侧的楼太高,愈觉像都市中的一条裂缝。阴风缕缕,不断袭来,有仿若进入了一线天的感觉。难怪他们封得这样严实,这样的阴森的煞气,宁肯不要还好些。我悄悄地恢复原状,心中感慨着都市生活的无奈。这和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进京,加入了一个临时行业培训班,被安排就近入住,一家子三星级宾馆的地下室的情况差不多。原来那宾馆大门虽然面临大街,基脚却是从二十余米的坎下建起来的。大堂以下足足五层。下面有一道后门,从那里出去看到的景象,和眼前所见,基本上相同。更由于当时是清晨,巷道里的拉圾尚未运走。比这里更觉肮脏杂乱。从那时起,对很多大城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内涵,就已让我深深厌恶。至今不愿到太大的城市去生活,这也是个主要原因。

稍着安顿后,小姑陪我们去街对面拜见她的公婆。看女婿姑父的样子,至少应该在七十以上吧。我想这香港的生活应该着实不错,老太婆已过九十高龄,依旧是耳聪目明,精神健旺,对我们这忽然闯来的远客,盛为热情。家有长辈,最是便于融洽气氛。亲戚间初次交往的拘谨,很快就被这种平和的家庭生活消溶。以妻子随和的天性,娴熟的社交经验,她和女婿的小姑很快就亲如姐妹,仿若早已多年熟识,到真是在走亲戚,全然没有客旅的感觉。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3-1-3 07:49

难怪有那么多人心向往之呢!
——难怪!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3-1-3 07:53

这样的空气,宁肯不要还好些地
——?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1-3 09:55

看来不管什么制度,不管说起多么发达的社会。平民百姓的生活,都有一些共同点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生活,让生命永远不断的延续下去。奋斗的目标不外就是为了改善生存的环境,提高各自的生活质量。其它的离普通老百姓实在有些遥远。

——这是大实话!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4 00:52

回复 10# 诗酒自娱


    谢谢诗兄指正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4 00:53

回复 11# 海棠依旧


    ,是呵,我一向是想到啥就说啥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4 01:07

本帖最后由 浮云 于 2013-1-4 01:20 编辑

夜游尖沙嘴  
在尖沙嘴站下车,刚好是华灯初放。地铁很热闹,从王大仙站过来,包括其间的转乘,一直都站着。这正值一天客流的最高峰,城市公交的黄金时间,香港自然也不能例外。能正常运转,不久等、不排队、不挤得转不动身,已经算很不错。其实这也是城市繁华的一种具体体现,不这样,反到令人奇怪了。

随着出站的人流,走上安装有风雨廊的过街栈桥。依旧是来往穿梭,人流如织。而且大多行动敏捷,显得精神焕发。我本来已觉有些疲倦,很想放慢节奏,但眼见亲戚家的老阿婆,也柱着拐杖走到了我们前面,以其九十以上的高龄,尚如此健旺,真令我赧颜不已。

走下长长的栈桥,地方到不难辨认。前面不远就是街区,身后是影视中常见的那幅香港的招牌画面:隔着维多利亚港湾与香港岛的中环及湾仔相望。层叠的高楼和形式各异的摩天大厦,虽也壮观,但认真说来,好像还不如丰水季节在山城重庆的南滨路隔江看主城区有气势。到是和在上海隔黄浦江看陆家嘴似的,显得各有千秋。时间已是傍晚,阳光还好。我们径直向街道走去,那里有很多会馆林立,大多是中层建筑,不算很有特色。从侧街进入后有一条主街,各业都有,更多是一些装修比较有档次的酒楼饭店。

女婿的叔爷一家早到了,今晚招待我们的接风宴,就是他们请的。但选择的是自助餐,人均好像起价就是二百多港元。后来听女儿说才知道,那只是基本费,实则一客按三百六十元结帐。看来香港的生活水平着实不低。记得去年他们因去九寨沟旅游到四川,顺道来自贡时,女儿也安排了一次自助餐招待,选的是我市最新的啥国际餐饮城的高档次,才八十八元一客。相差三、四倍呢。当然这里准备的项目之多、服务之周到、则根本没有可比性的。这里每个档位里,都有厨师在现场操作,不管中式、西式、东洋、南韩、印度,各种风格、各种烹调方式及生鲜海产,几乎应有尽有。把世界各地的特色食品和中华大国的吃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演绎得十分圆满。老实说,很多洋名称、菜式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有刘姥姥进大观园,还没吃看也看饱了。最有意思的是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食客。体重怕足足有三百公斤,不太高、尽管胖,但看来很有气势,一付大老板的派头。上衬衫加领结、下吊背带裤配皮鞋,给人一种很绅士的感觉。只是我观察了他好一阵,终未见他就食,有些怀疑店家请来作秀的。其实在这种场合,实际上吃的就是一种趣味。观赏了不少厨艺表演,更品尝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食物。

尖沙咀现在已是香港九龙主要的旅游和购物区。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岸陆地尽头,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沿海图中,便有尖沙咀的纪录。历史上虽也算华南出海的要冲,但也只是个很荒芜的小村落。从一八六零年,被英国占领,才在那里兴建军营及水警总部,并开始填诲建海运基地。据说尖沙咀的原海岸线约在梳士巴利道、漆咸道一带。那里原来的九龙角和黑头角是两个平行的海角,其间还有一个小海湾。经过多次移山填海工程后,现早已没有踪影。如今的尖沙咀已扩大了不少土地面积,成了香港一个高度发达的心脏地带。夜间的繁华,较之下午下更甚。饭后大家陪我们去海湾看夜景,算是消食运动。离开了闹市区,顿觉神气清爽,海风拂来,仿佛劳乏全消。海湾的夜晚,尽管游人不少,但仍然感觉到很宁静。道路平整、宽敞,原来我们正步行在香港有名的星光大道之上。只不过我们是从渡轮码头和地铁站这一边,反向进入的而已。漫步其间,维多利亚港湾精致绝伦的夜景尽收眼底。和傍晚看到的风光迥然不同,使人深信美人最宜灯下看的谚语,绝对是经验之谈。记得几年前在电视中看过一个节目:“幻彩咏香江”。从大全景的角度看,就应该是这一段港湾。我感觉称其为香江,反而显得更切贴一些。因为从人的视觉角度看;能见度究毕有限。九龙岛和香港岛之间的狭窄海面,与其说是大海,到不如说是大江,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同。这和初次看到厦门和鼓浪屿之间的海峡,感觉差不多。据说这里每晚都有多媒体灯光、音乐汇演的,可能我们宵夜后,出来晚了,错过了时间。就是这样,我感觉也不错。眼望对面香港岛,繁华大都会的灿烂夜景,实如梦幻中的仙境城阙,飘渺于海天之间。虽然仅咫尺之隔,实乃遥不可及。我清醒的知道,这和我的现实生活空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星光大道”的地理位置很不错,听亲戚们介绍,起于新世界中心,面向维多利亚港一面的尖沙咀海滨长廊,模仿美国荷里活的星光大道而建。通向天星码头及地铁尖沙咀站,交通极其方便,周遭购物、用餐、休闲各类设施都很完善。香港很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如艺术馆、太空馆及文化中心等都在附近。特别是仿效好莱坞,将香港电影界杰出影星的签名,手掌印镶嵌在特制的纪念牌匾中表彰。更受到了游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热捧。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当代国际港片大师吴宇森、徐克、洪金宝、冯宝宝,和杨紫琼、刘德华、成龙等留下的手印,还有老牌电影人狄龙、楚原、谢贤等到的签名。最精彩的当属为纪念工夫巨星李小龙铸造的打斗铜像,仿若真人,栩栩如生。我们一行走走停停,总算来到了大道入口处。这里不但设置有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巨型铜像,还有个供表演活动的小舞台,及小食亭、纪念品小卖亭等。尽管夜已渐深但小广场上依旧人头攒动,往来不绝。我们没有去赶热闹,仍顺港湾大道,经过香港文化中心门前的广场,看到了现已成为香港地标建筑的,原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站钟楼。虽然尚不足百年历史,但在此地,也算是幸存的最有资格的文物级建筑。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跟着向巴士总站走去。

    依然是双层公交,顺坡进入一条熙熙攘攘,有着密密麻麻特色酒吧以及餐厅的街道。满眼是醒目的霓虹灯牌匾,处处显露出太平盛世的繁华。听人说这就是有名的诺士佛台,也算走马观花的真正见识了一下夜香港的盛况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1-6 19:50

真是美不胜收哟,跟着浮云老师大饱眼福了,呵呵。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6 23:59

回复 15# 海棠依旧


    谢谢你一直支持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7 00:01

道家新贵黄大仙
九龙的早茶和江门差不多,当然在这钻石山上,是找不到如金凯怡那样漂亮和排场的大场面。但基础品种却差不多,特别高级的点心就没有上,究毕这里极少外来游客,大多是附近老客户,.面对的层次不同。味道很好,服务员很敬业,这到和在广东的情况没啥分别。

亲家夫妇决定陪我们游玩一天。我不想太劳累,只选了一个地方,去朝拜天坛大佛。然后在街上随意逛逛,陪妻子购物。同行的亲家说:上山的索道开放较晚,可以就近顺道看一下黄大仙祠,我们自然是客随主便。

昨天下车的公交站,就在黄大仙祠门口,感觉像是一处新建的宫观。色彩十分鲜明。听说,才花巨资全面修葺和进行了扩建,难怪已经溶入了些时代新貌。说实在的,我当时很不以为然。知道香港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足见其经济的高度繁荣,不缺钱花。尽管其建筑十分富丽、金碧辉煌、结彩簪花,彰显出了中国古典庙宇之特色。可惜受地形所限,囿于一隅。邻近高楼四合,面大街且处斜坡之上。想其修建仅几十年的新庙,虽是阔气,却缺少点历史底蕴,越是摆谱,到有可能越是俗气。

黄大仙祠又名啬色园,现在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大仙道号:赤松子,以行医济世、慈悲为怀而位列仙班。在上世纪初,赤松仙子的宝像,才由道长梁仁庵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奉请来港。初时是在湾仔开坛阐教,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尤其灵验。因此信众渐多,香火日益鼎盛,到一九二一年,经仙人指点,才选定在这九龙狮子山下的龙翔道建祠。只是这一带的开发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当年地处城郊,算是鱼龙混杂、不太安定之地。时至今日,门口依然乱如闹市。很多兜售香烛、生果、净水、供花的小贩,哄拥在入口左右,夹道欢迎。虽说不售门票,但也标明了要交香火费的,这些事虽用不着我出手,但至少说明,再发达的社会,没有钱也是寸步难行。当然如果撇开周围高耸入云的都市新楼不看,其整体布局到也深谙道家旨要。几道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牌坊,堂皇富丽的映衬出主殿的尊严。十二生肖大将军的拟人塑雕,隐含着法力无边的雄威。据说黄大仙词,是严格按照五行八卦原理设计的。根据一九三七年最初建庙时在殿前占卦所得神示:飞莺台是铜亭属金、经堂属木、玉液池属水、盂香亭属火、照壁属土。扩建维修始终维持着这个方案。故香客、游客都按序从大殿开始祭拜,求签卜卦也在大殿前进行,其余供奉诸神的殿堂相比都小些,香火也以黄大仙殿最甚。

祠外大牌坊上“赤松黄大仙祠”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神采生动,看来定是名家手笔。有整洁的屋宇,供解签和相面算命等使用。殿前的烟雾缭绕,香客甚众,跪地掷筊、求签者络绎不绝。单就解签一项,仙家也当日进斗金。祠内现保留有《赤松子自述》记载:大仙本名黄初平,东晋道士,(约生于公元三百二十八年)浙江省金华县兰溪市人。十五岁开始学道,不食人间烟火。据说四十年后,他的同胞兄弟,在山中找到他时,已能指石变羊,妙臻神境。从此,兄弟俩一起修炼,双双成仙。因其隐居于赤松山,故此称“赤松仙子”,算是道教早期,由民间真人被奉为的神祇。道教是我国本土固有的一种宗教,虽然距东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教至今,只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但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整合了之前兴於战国时齐、燕沿海一带,从事方技研究、追求长生不老的一种“学术”流派方仙道,和继而起于秦汉时代的黄老道。这些“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转化成了道教教义及方术的基本来源。继黄老道之后兴起的是于吉的太平道和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因太平原本只是人类的一种奢望,其道在历史上,自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到汉末便已消亡。而五斗米道,听这名称,就知道揭示的是人类基本生活的需求。故最终形成了,以宗教为联系纽带的教团组织,成为了后世万法归宗的正统道教。

尽管殿后的内院比外面还要宽大一些,但游人很少。到也显得宁静清幽。符合保留尚好的老牌坊“第一洞天”和“金华分述”的原意。这些由于已经有了点岁月沧桑的积淀,确也让人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非凡意义。其他如三圣堂、从心苑和仿照北京天坛而建的九龙壁等,可看之点也多。特别是三圣堂奉祀着吕祖(吕洞宾)、观音和关帝,并挂有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据说祠内还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真正是不偏不倚,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体现出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宽容胸怀。黄大仙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天师传道的精髓。算得上是中国道教南方符录派的分支。主要是符录和斋醮二部分;符录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是大仙的老本行;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包含了很多道教的祭祷仪式,有些场面非常宏大,能展演出道教的音乐、舞蹈和文学内容。这在香港无疑很对路子,十分实用,大仙不但赠医施药,参与不少社会活动。现在更获批准为特区唯一的,可以举行道教婚礼,为新人办理注册事宜的道教庙宇。每年春节,从除夕至正月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黄大仙祠,酬谢神恩并为来年求神庇佑。大年初一争相抢烧头香,成为目前贺岁习俗。而每当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大师宝诞之日,所有黄大仙的弟子、和很多社会名流、嘉宾都会于正午时分,聚集于祠内的主殿参与祭祀活动,场面都很宏大的。尤其近年举办婚礼后,据说场面观赏性很强,其热闹、火爆程度,均很受民众追捧。当然,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一点到是可以肯定的,大仙尽管出身寒微,仅只是一介民医修炼得道而登仙界。因为其贴近百姓,又占据了这块集人气、财气、政策优势的风水宝地,一定会飞速的崛起,超过一些早已成王成圣的大牌老祖。成为道家中的一代平民新贵。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1-8 22:52

仔细读完,大长见识,浮云老师知道的真多!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8 23:30

回复 18# 海棠依旧


    哈哈, 我一向对国教的兴趣,比佛教更大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8 23:33


香港天坛大佛和宝莲寺
大屿山和香港岛隔海相对,距离并不太远。但其面积为香港众岛屿之冠首,据说大小将近香港岛的两倍。岛上大部分地方还是原生态。其间断续开发山野园林,也是环境秀丽清幽。但最近二十年来,忽地声名鹊起,且逐年升温。不单仅在东方世界,在全球目前也已炒得火热。最主要的原因,显然是一九九三年农历的十一月十七日,在佛家阿弥陀诞辰时,由原座落在大屿山昂平高原,有南天佛国之称的宝莲禅寺,为其在寺前木鱼峰顶,新建的当今世界最高最大的露天释迦牟尼青铜像,举行的开光仪式。这尊以现代科技设计、浇铸,坐姿高达二十三米,加上莲花及基座总高约三十四米。重二百五十吨由二百零二块青铜,焊接合成的大佛。从此,在中国的版图上,又添了一座声名卓著的佛国名山。

   其后在大屿山北,利用原赤鱲角岛和榄洲,扩张填海而成的人工岛。建成了现已成为亚洲的客、货运第一,济身全球最佳机场前三甲的香港国际机场。其后不久,大名鼎鼎的迪斯尼乐园也相继在大屿山竹篙湾开园。更使赤鱲角这一带变成了现代旅游交通的枢纽,很快的繁荣起来。

从黄大仙站乘地铁去朝大佛,只需转一次车,几十分钟就可直抵香港岛西头,到达东涌终点站。真是即经济也快捷,难怪港人大多喜欢坐公交,那不单是为了省钱,更主要的是方便。其最后几站路,已经是时明时暗的行走在山洞和海湾之间,有些类似重庆的快线。出站不远,便有直通大屿山的缆车。这缆车站,正好建设在赤鱲角的一个小山坡上。下面是通往机场岛的大桥,往西索道和大屿山相连。等待上山的中、外游客、香客很多,从候车大厅中曲折的绳引到上山的进站走廊中,都是排队等候的人流。由导游领着的旅行团队也不少,并为他们设有专用通道,,可以保证其能比一般散客快些上山。且幸这里的车厢是能容纳六至八人的大笼,管理也比较人性化,尽可能照顾一家或同行之几人一起乘坐,递补的多是单身或双人伴侣。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增进了上、下车的速度和秩序。更给旅游公司的摄影师造成了商机,大多能在那短短的几步路中,抓拍到令游客满意的留影。

这个缆车道,是以网络的搜索引擎三六零命名。越海跨山直达宝莲寺附近的昂坪。长度有好几公里,车程也要二十多分钟才能到达。前一段路,正好俯观机场鹏飞鹰降,饱览海湾秀丽景色。待翻过大屿山的第一道山梁,便能遥望屿山大佛的伟岸雄姿,领略佛陀大力大智的庄重慈祥。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踏破云山千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的皈依之感。

缆车站前、木鱼峰下,旅游热潮已催生出一个小小的集镇。我们刚刚出站,已有小姐笑嘻嘻的接着,送来我和妻在缆车中的合影,并配送有两串配有照片的锁钥吊牌。虽然照片拍摄得不算高明,但对这种贴心的热诚服务,我一向还是乐于鼓励的。两个女孩子很高兴,还额外赠送我们一张免费摄影卡,我也只好笑纳了。时间尚早,我们径直先去礼佛,此时阳光正好,佛像熠熠生辉。听说单是重达五吨的佛面,在浇铸时就加入了两千克黄金,难怪有如此光彩。

宝莲寺前身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民间供奉佛像的“大茅蓬”,直至一九二四年正式建寺,由镇江金山寺和尚纪修,出任第一任主持时,才命名“宝莲禅寺”。前人诗中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句,可以说古往今来,佛寺在中华大地上的选址,都极为讲究。大多都是当地风水极佳之处。此寺从发端至今,也算是经历三朝百余年的沧桑,其间更遭外夷数度入侵,强租强占,可谓历尽劫波而不倒。自然定非寻常荒山旷野,合当是原有灵根的仙山佛境。先前寺虽不大,但左有木鱼峰、法华塔、华严塔,右有莲花山、狮子石,内建庄严威武的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宝莲池等。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周边的凤凰山,更是看日出好去处。也不乏游人、香客光顾。

相传兴建大佛的构想,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并庚即筹划实施。至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开光。历时整整二十年。因大佛所坐莲花宝座及寺内建设的地坛,都是仿照北京天坛的圜丘坛所造,连其中所蕴含的声学原理,都经解析后原样搬来,可谓惟妙惟肖,同样具备。故而得名“天坛大佛”。而造型更是凝聚了广大信众、佛教界大士、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等无数心血。集云岗、龙门佛像美之精华,仿唐代雕塑技巧之精工。成就这尊坐南朝北,礼敬神州心脏。右手胸前屈举,五根手指平伸,展示佛家“无畏印”,意拔除痛苦;左手下垂脚上,伸掌向外,指端微微向前,佛家称“与愿印”,寓施予快乐,表现了大佛大智、大雄大力与大慈大悲。诚为当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木鱼峰海拔高度四百八十二米,宝莲寺正对大佛现建有汉白玉石大牌坊。隔一广场,建设有二百六十级,形式天梯的礼佛步道直达天坛底座。如同现峨嵋金顶的十方普贤菩萨一样,其下中空,是一座地下佛宫,只是更为宏大。底座.内部结构分三层:功德堂、展览厅和纪念堂。由圆形楼梯贯通,特别是悬挂有一口大钟在殿堂正中,铜钟直径两米、重达六吨,外壁刻有佛像、手印和经文等。佛家也与时俱进的采用电脑控制,每隔七分钟敲打一次,共一百零八次,以供世人“解除一百零八种烦恼”。当然为了吸收更多的善款,大佛未忘在功德堂立有捐款善信名讳的石碑以资鼓励。三楼的纪念堂中,一般人则只能远远瞻仰。据说.供奉了佛陀真身舍利。相传舍利是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世尊涅盘时留下的圣物,大小仿如米粒,目前只有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仍有珍藏。这里的真身舍利,是十二年前由斯里兰卡迎请回港,供信众前往参拜的。若绕佛而行,从侧后拾级而上,可到达莲花座下的祭坛,近观远眺,群山俯伏,南中国海遥遥可见。不由人不生出尘之感,望着神态安祥,依然在冥想中的大佛.我发出了心底的赞颂::  

以无畏的精神*

雄踞在海天之上

为普渡众生

任罡风猖狂

要拔除尘世痛苦

把邪恶罪孽扫荡



以慈悲的胸怀

静坐在木鱼峰上

愿广结善缘

共福乐安康

让佛光普照全球

同超越轮回魔障



金色的宝莲熠熠闪光

皈依的大钟已经敲响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1-9 21:57

看了浮云老师的文字,就想啊,若再配以图片该多好,看看大佛金碧辉煌的脸和耸入云山的高。此时,只有羡慕的份了。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11 00:25

图片太占用内在,只好忍痛割爱了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11 00:28

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香港体尝了一、两天平民生活,感受颇多。事实上不管是发达地区、落后地区,也不管民族或国家的不同、社会制度和管理的差异有多大。人类社会究毕还是有一定的基本共性,最终的体现终归在于民生。老百姓追求的也并不复杂,只希望能过自由自在、和和美美的安定生活。当然人类的欲求永无止境,向善向美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看似矛盾,其实这也是促进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发展的原动力。事实上除了偶或的外出探亲访友外,单从开眼见、阅世面的角度来说,参加旅游团,应该是最佳选择。像我们这一次,给亲戚带来的麻烦真正太大了。女婿的姑姑几乎全程陪同,完全扰乱了他们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先前和周边的人一聊起港澳,大多对这山水相连,离得最近的自由世界,甚为仰慕,心向往之。尽管我早就明白,传言未必真实,佛家的极乐世界,并没有真实的人间版本。但也想亲自来看看,我们的现状和这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曾经在香港机场转机,被视为“过境的外国人”心中曾经甚为忿忿!感觉高层定有失察之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经过自己本国的特区,怎么竟然变成了外国人?这和先前日本人强占,英国人强租的时代有和区别?就从那时起,我产生了要到香港考察一下的想法,而且不选择省心、省钱、省时的团队旅游。想要随亲戚朋友,真正的深入到香港民间,看究竟是因为被殖民太久后的奴性未消除,仍然习惯沿用了旧例,还是真正的权柄依然在外国人手里,不然的话,香港机场何以如此牛气?总不至众多转机的中国人都是大马哈,这么多年了,都没发现这个有辱国格、人格的问题。其实对港澳,我到一直认为我们国家的决策是英明的。即尊重了历史,也留下了对外的窗口,同时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多了一个缓冲带。就是目前以特区的方式,保留这个自由港也是有百利而无害的。

真正接触到香港的底层民众后,我发现他们远不如我们这些,从小受意识形态熏陶的内地老百姓敏感。他们不太在乎一些我们很看重的东西。他们只尊重自己是中国人,这个事实。谁来管、怎么管并不太在意,只相信文明社会不会倒退。普遍的法律、法规意识,特别是职业道德,远比我们强。从小养成了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社会正义的良好素质。他们的青年,一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我住了两夜的房间里,墙壁上贴了几张学生活动的集体照,旁边的空白处,我看到了大慨是女婿小表弟,在中学时期写的座右铭“只要有信念,你比谁都强”!没有豪言壮语的刻意做作,不带丝毫政治色彩,多朴素的励志语言!老实说,我当时心里很感动。哪像我们有的人,动辄要解放这,解放那,好像世间一切都要等待他去拯救,把自己想成是救世主,天生的英雄胚子。

       不过对大家最崇尚的民主、自由,我看到是有些理解上的偏差。有个亲戚告诉我。除了有足够的钱,能自己当老板,不然,就永远得听老板的。他对自由的解释更让我大吃一惊,他说:我们香港的护照,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免签,可以自由进出,回大陆,更只消将身份证,在关口的电子眼前晃一下,就行了。但我得要有时间,有钱才行。我的自由也就是由家到公司,再由公司到家。我们这儿从来没去过美国、法国的人一样多。我彻底无语了,看来人生幸福的基本要素,也是到处相同:命运;环境;硬、软件。常言说:命中注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出身的贵贱愚贤,本无法选择,一生的运道,更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机遇,并不是时时有,谁都可能遇到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不待言,两千多年前的李斯,就曾经以公厕鼠和太仓鼠,来作过形象的比喻。身体素质的强弱;智能思想的提升,决定了人一生的成败。而其中通过我们主观努力,能够改变的实在有限。第一点是无能为力;第二点可以争取改善,但更换环境,从头再起,事半功倍.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价。第三点,硬件可以通过锻炼强健;软件则需刻苦学习来充实.但人为努力的弥补,最多也就能取得一个安身立命的支点,不可再过奢求的。

       香港的确也小,若乘机,飞机一升空,就早已出界.陆路交通最捷的就是进地铁,转港铁,经香港大学直达罗浮口岸,只需要一小时左右就可到达深圳。汽车站就守在海关门口,到广州及附近各市均有班车,交通非常便捷。我们早上从香港起身,到江门才刚好是中午用餐的时候。老实说,回到大陆,我才顿时感觉如鱼得水,周身通泰。有人说:当局目前严格的控制,主要是担心有人出去了不回来。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其实,堵不如疏,就是年青创业阶段,放着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可选择,我何苦去那么个小小岛上,疯狂竞争?更别说亲眼见证了香港同胞的勤劳、敬业的上进精神;和他们紧张、忙碌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之后。我想,就算完全放开,真正愿去挤、能挤进去、立得住脚的。固然有,也不会太多,更多的人还是喜欢过已经习惯的生活吧。

       次日在女儿、女婿们的陪同下,由广州飞成都,我的座驾早已在机场外候着。转眼间已是一周.真还有点归心似箭的感觉。按理说我们是很自由的,以前户口上,填写的就是自由职业。其实,要维护业务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有计划的预约;有约束的安排。任何事一有计划、规范,也就没有了自由。何况我们的行业也开始了进化,先前的镶牙,现在很多改成了种牙,种下去的牙苗更需要养护,出来跑了一趟.不少朋友怕又已等得着急,必须赶快回去广种福田了。
(谢谢赏读)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1-11 19:41

我觉得,一路看下来,最后这一节最精彩,不仅眼界大开,也让我们知道了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很有用的。浮云老师的散文向来精彩,以知识性与趣味性取胜。
对了,顺便咨询一下专家:种一颗牙要花多少钱?需耗时多久?我有一颗牙(从后面数第三颗)缺了半边,从外面看是缺损的,从里面看又是好的,因为不懂,心存畏惧,一直拖着。畏惧之一,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我不能承受高昂的费用;畏惧之二,遇到庸医,把我的牙越搞越坏。像我这种如果不种,还有什么办法处理?呵呵,请浮云老师远程指导。谢谢!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12 00:23

哈哈,有机会,先上来看一看。如果没有特别的症状,只要保持好口腔卫生就行了。从你谈的情况看,可能是俗称的尽头牙这颗牙,常常长不好(斜着或横着侄倒向前面)医学上称为阻生牙。当然也可能是龋齿,坏了半边。但都没必要种牙,实在症状重,可淘汰掉就行了。当然如果你只有两个磨牙,后面失掉一个就影响功能。那就需要在拔后,种上一个。费用差异很大一般自贡的价目和重庆市区比较,低五分之一左右,但要在拔牙后四到六月才能种植,牙根植入后,约六个月就可接上上面的牙冠部分,才算完结。我重庆下面的朋友来,一般是在当地医院作好口腔准备,(拔牙)待伤口好后,再上来种杆,要二至三次才能完成 。这些意见供你参考。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1-12 10:29

呵呵,广种福田的专家果然细致,解释的这么周全,感动啊!不知今年晋南之行浮云老师来否?上次到酉阳,我没好意思向你张口,若今年能成行,我一定请牙医专家亲自帮我看看这半颗牙可有救。先谢谢了!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1-12 22:10

今年日程较难定,但我尽可能要抽时间去
作者: 虞廷    时间: 2013-3-11 15:33

再次拜读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3-11 23:48

回复 28# 虞廷


    正月太忙,很少上来问好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