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历经沧海水至清 除却巫山云亦蔚——王端诚新格律诗艺简析 [打印本页]

作者: xdgls    时间: 2013-2-3 13:33     标题: 历经沧海水至清 除却巫山云亦蔚——王端诚新格律诗艺简析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3-2-3 20:04 编辑



历经沧海水至清   除却巫山云亦蔚
——王端诚新格律诗艺简析


死水吧

====================================================


                                                                                     一

    沐浴着冬日的斜阳,品读诗人王端诚的美章佳句,香生口舌,醉红双颊。新诗读出这样的审美体验,真不多见。可谓:
                                     冬日斜阳暖洋洋,
                                     端诚诗文韵味长。
                                     九曲回转律生香,
                                     醉呼再来三百觞!

                                                                   二

      王端诚,四川省富顺县狮市乡人,先外曾祖父宋育仁先生,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学者。他幼年深受家庭熏陶,熟读文史典籍,,谙熟诗词技艺。自2005年关注新格律诗体建设以来,以其擅长的古典技法,专写格律体新诗。新瓶旧酒,绵香醇厚。全面承继了中国古典格律的精髓,以艺成律,为新诗格律理论提供了标准的成熟的范本。

      第一,王端诚的新诗,美在诗境。古典诗词,以意取胜。情在诗外,意在诗中。用笔简括,意境高远。王端诚将此技法用于新诗创作之中,作诗着眼提炼意象,营造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长沙城畔的黄昏》
岳麓山是一位爱诗的女郎/ 吟一首新作是璀璨的夕阳/ 归林的群鸟是知音的读者/ 环绕在她身边快乐的飞翔
那湘江是一个匆忙的游子/ 暮色中追赶这明日的朝阳/ 朦胧的橘子洲是他的信物/ 馈赠给岳麓山每夜里珍藏


《八月十六观月》
渝州己丑中秋无月,次日夜始见之,窗前仰望,心有所思。
天上一轮迟到的明月/ 窗前一个延长的中秋/ 乌云已夺走昨夜佳期/ 银光又送还今宵享受
眼前一番久远的梦境/ 心中一个永恒的追求/ 昨夜已丢失团圆明月/ 今宵又寻回后补中秋

     前一首《长沙城畔的黄昏》山水相依,情侣爱恋,群鸟飞翔,夕阳晚照,多么美丽的一幅山水图画!
     后一首《八月十六观月》中秋明月,银光水泻,追寻梦境,寄托幽思,多么清幽的一幅赏月美景!

      第二,王端诚的新诗,美在诗艺。古典诗词,以艺取胜。技在诗外,艺在诗中。用笔考究,技法娴熟。王端诚将韵、言、辞、章诸般技巧用于新诗创作,作诗着眼修辞,立足规律。以艺成律,艺精律严。

《阆中古民居品茗夜宿》
深深庭院庭院深深/ 几树啼鸟几瓣落英/ 几度徘徊几张诗稿/ 今日何年又是黄昏
明代为我沏好香茗/ 清朝为我点亮红灯/ 我从现实回到往昔/ 不知此身属古属今
今日何年又是黄昏/ 几位古人造访我心/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深深庭院庭院深深
《姑苏古城剪影》
小河环绕在家的后墙/ 小桥横卧在河的身上/ 美人浣纱在水的一方/ 诗人彷徨在桥的近旁
诗人彷徨在桥的近旁/ 美人浣纱在水的一方/ 小桥横卧在河的身上/ 小河环绕在家的后墙

      前一首《阆中古民居品茗夜宿》一三节首尾呼应,后一首《姑苏古城剪影》两节反复吟咏。这种写法本身属于一种语言技巧,但诗人刻意为之,则逐步成为一种诗律了。

      第三,王端诚的新诗,美在诗律。古典诗词,以律取胜。格在诗外,律在诗中。诗律严谨,诗格规范。王端诚将整齐、参差、复合三种体式用于新诗创作,作诗着眼自律,立足成格。即使是参差式,也是诗律规范,诗格成体。


《今晨身在此山中》
庐山/你早/ 泉奏琴/ 歌有鸟/水往山来/ 云缠雾绕/ 林幽径自遥/ 风起人声渺/山静故山永恒/ 水动故水长好/ 昨夜一番新雨后/ 流水高山呈画稿/ 更有空气清新/ 深深一吸醉了
庐山/ 你早/ 挂瀑布/ 走悬桥/ 山依水恋/ 雾媚云娇/ 盛境堪作伴/ 美景供吟啸/ 我思故我存在/ 物语物也思考/ 物我两忘心会处/ 山情水意早知晓/ 本是前生旧友/ 今世重逢笑了

      王端诚是从古典格律阵营里杀出来的诗人,他仍沿用创作传统诗词的技法,严格按照整齐、参差、复合三种体式,依律作诗。从心所欲不逾矩,格律为诗展羽翅。所以,他的新诗,意蕴浓厚,形意俱佳。

                                                                          三

      对于新诗的格律诗体建设,王端诚不仅着意于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他还力求改造、创新外国格律,使之民族化,大众化。其主要成就是将外来的格律诗体十四行,改造成了地地道道的新格律诗体。
      十四行体( Sonnet ,又译为商籁体),是欧洲传统的抒情格律诗体。因为这种诗体形似于古典格律中的排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所以受到了很多中国诗人的垂青。从1920年代初,我国诗人就开始尝试着把这种诗体输入中国,至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行诗在中国逐渐走向成熟。这是中国新诗汲取西方格律的精华,洋为中用的一个成功案例。
      我国诗人创作十四行体新诗,是同为新诗创格的需求联系着的。十四行体较早引人瞩目,出现在刘半农呼吁“增多诗体”的背景之后。事实上,十四行体的节奏构成、建行原则、结构章法、格式格调、用韵方式、体式段落等,都对新诗解决好自身的艺术问题有可借鉴之处。朱自清在1940年代论说闻一多、徐志摩、冯至等创作十四行诗,输入外国诗体和外国诗的格律时就说,这“同时在创造中国新诗体,指示中国诗的新道路。”(见《朱自清全集》第2卷)因此,十四行体移植中国的价值,主要在于它丰富了中国新诗的诗体和风格。

      十四行在移植中国的过程中,诗人们尝试过所有的诗节排列形式:4442式、4433式、33332式、86式、68式等等,王端诚独爱后两句独立式。因为,以最后两句独立作结,符合中国人结尾点题,画龙点睛的审美心理。如:
《八月十三日观月》
我与姮娥提前约会/预支一个后日中秋/万里长空纤尘不染/清光泻地如波如流
我与姮娥提前约会/补偿一个往日中秋/当年那些风雨雷电/夺走多少月圆时候
姮娥与我提前约会/带来一个节外中秋/提前也是相见恨晚/人间天上携手同游
姮娥与我约会今晚/多情夜夜都是中秋

      十四行在移植中国的过程中,诗人们尝试过整齐式、参差式诗行排列形式,王端诚独爱整齐式,因为中国人喜欢整齐的诗歌格律。如:
《高雄夜晚的爱河》
台湾省高雄市内有河与海相通,以"爱"命名,深意存焉。辛卯秋来此夜游,作十四行体一首。
大海送来了一条爱河/正从高雄的胸中流过/水声欢快地唱着夜歌/灯影伴随着群星闪烁
小艇驶在夜晚的爱河/微风轻弄脚下的柔波/谁家笙管飘出了雅歌/娓娓地正把心事诉说
怎能不爱高雄的爱河/呼吸接连大海的脉搏/梦幻精灵弹奏起秋歌/心海也有潮汐的起落
对爱河唱支古老情歌/心和歌一起坠入爱河

      十四行在移植中国的过程中,诗人们运用白话入诗,在技艺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像王端诚就在修辞方面用足了功夫。反复、对称、对仗、顶针等等,在诗句中频频出现。特别是押韵。中国诗人写十四行诗,大多数沿用外国的用韵规律,像交韵、抱韵、随韵等,而王端诚却用古典诗词的押韵习惯,像句句押韵,偶句押韵,双声叠韵等,对外国格律加以改造,使韵律民族化,大众化。十四行诗到了王端诚的手中,真正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货。如:
《寻找小桥——悼女诗人魏南潇(“二十四桥”)》
在心中梦里仔细寻找/寻找一座陌生的小桥/桥上有位哀怨的玉人/吹着一管凄凉的洞箫
在旷野荒郊往来寻找/寻找一座熟悉的小桥/桥上有位北国的佳人/吟着一卷江南的诗稿
在天上人间上下寻找/寻找一座永恒的小桥/桥上有位美丽的女神/沐着一轮辉煌的落照
小桥啊侍立缪斯身旁/诗风里正向东方微笑

                                                                        


作者: xdgls    时间: 2013-2-3 13:46

     
                                                                       四

    作为欧洲的传统格律诗,十四行诗有很多不同的诗体形式,表现在诗体的建构、诗行的排列、押韵的规律等,各有特征。除此之外,十四行诗还有一种追求格律极致的诗体——“花环体”。全诗由十五首诗组成,前十四首诗采用顶针手法,首尾相连,即每首诗的最末一句是下一首诗的开头一句,最后的第十五首将前十四首的第一行这些重复的诗句集在一起成为第十五首“尾声”。鸿篇巨制,一气呵成。绵绵不绝,荡气回肠。
      因其谋篇布局,语言技法、意蕴旋律深具中国风味,受到大多数新诗人的喜爱。王端诚的十四行“花环体”《秋菊之歌》将这种外来诗体的艺术风格推到了峰巅。
      《秋菊之歌》来源于王端诚2007年所作的文言七言律诗《菊花诗》,而此《菊花诗》则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的12首《菊花诗》的和诗(以原诗韵)。
      《红楼梦·菊花诗》内容分别为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贵族人士的文化生活情趣。诗中寄情寓兴,每首诗则蕴含了吟咏者的性格特征与命运归宿。如薛宝钗的“忆菊” 是一味的寡妇腔;贾宝玉的“种菊”就意味着绝尘离世;史湘云春“梦也空”, 春风桃李未能“淹留”她暂时的美满生活;林黛玉“孤标傲世”、“满纸素怨”,探春则“万里寒云”、“分手”在即。
      王端诚的《菊花诗》虽然在诗题上仍沿用原题,格律上也依据原韵,但在内容方面却另立高意。诗中的菊友已非薛、宝、林、史、探,而成为微斋诗痴。他夜忆菊韵,日访幽香,阳台种菊,对菊吐音,怜菊供菊,歌菊咏菊,画菊插菊,梦菊问菊,面对残菊,殷勤相嘱,活脱脱一个菊痴,活脱脱一个诗痴!

《菊 花 诗——用<红楼梦>中人物诗韵》
(《红楼梦》人物原作见该书第38回)
                王端诚
忆菊用蘅芜君韵
昨夜星辰昨夜思,荷残柳老近秋时。
未忘去岁篱边韵,欲问当年笔底知。
寂寂寒山卿自隐,茫茫旧梦我何痴!
西风捎得黄花约,指日重阳是会期!

访菊用怡红公子韵
临水登山未倦游,东篱景美足堪留。
疏枝伴月常为客,傲蕊经霜又是秋。
访友应知情似旧,驱车哪顾路方悠!
好诗只向黄花索,借得幽香满案头。

种菊用怡红公子韵
仙姿袅娜伴秋来,一丈阳台次第栽。
运壤勤添倚壁立,移盆常使对窗开。
浇完才见花千态,锄罢自斟酒数杯。
栏内唯余卿与我,离尘绝俗永无埃!

对菊用枕霞旧友韵
蕊绽篱中瓣似金,花容默默意深深。
牵衣欲待枝前话,设座相邀叶下吟。
历尽严霜多慨叹,难逢益友吐清音。
香茶共品心灵近,笑对人间晴与阴!

供菊用枕霞旧友韵
东篱共话已相俦,更伴斋中案上幽。
入室伊人期雅韵,出尘隐者爱清秋。
借来月夜堪同梦,待得霜晴好共游。
我自怜君君惜我,晨昏守望愿长留!

咏菊用潇湘妃子韵
霜剑袭人雨箭侵,西风送句起秋音。
寻平觅仄篱边唱,遣字呼词露下吟。
怨曲清商惆怅意,高歌变徵慨慷心。
休言举世无知己,岁岁黄花伴至今!

画菊用蘅芜君韵
佳章吟罢兴犹狂,漫把丹青几度量。
纸上娇姿原是墨,毫端艳影竟成霜。
勾描雨落岂无迹,挥洒风生自有香。
冬夏春秋来复去,始终壁上对斜阳!

问菊用潇湘妃子韵
西风惊梦报秋知,犹恋黄花独叩篱。
枝上泪痕卿有怨?圃间瘦影我来迟?
妖桃媚杏何相妒?香草寒梅可苦思?
珍重晴霜常晤面,聊将岁晚作春时!

簪菊用蕉下客韵
闲里攀枝也是忙,插头聊学女儿妆。
牧之妙句耽成癖,彭泽华章爱欲狂。
帽小难遮篱畔影,花黄更伴发间霜。
时人不识此中趣,笑指疯癫在道旁!

菊影用枕霞旧友韵
月华筛过叶千重,万里秋光一望中。
三径枝摇香馥郁,九秋霜起滴玲珑。
拂墙影动人何在?倚枕灵思梦未空。
拂晓寻芳回望处,昨宵情景尚朦胧!

菊梦用潇湘妃子韵
远望南山景色清,斋中醉卧月光明。
谁人假我邯郸枕?此夕结君彭泽盟。
隐约随香归野隐,朦胧属句以诗鸣。
醒来回首真堪慰,不负黄花未了情!

残菊用蕉下客韵
露浓冬至茎方欹,怅惘留连叶落时。
任尔煎熬当药饮,倩谁拾取作衣披。
已伤今岁归何早,更盼明秋返勿迟。
此去天涯多保重,频将芳讯慰遐思!

      令人称奇的是,王端诚着眼于新格律诗体建设,将这12首七言律诗,仍然沿用原诗题,衍生为十四行“花环体”,并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布局谋篇,建章立节,遣词造句,使外来的格律演化为地地道道的现代格律诗体,而内容及韵味依旧如初。
一、诗体结构首尾呼应。诗节之间顶针相连。
二、单首诗体,以两句作结,点题,点睛。
三、诗句之间排比、对仗、反复等。
四、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也用双声叠韵。
五、诗行整齐,节奏规律。
六、语言通俗,古朴优雅。
      从《红楼梦》的《菊花诗》,到王端诚的《菊花诗》,再到王端诚的花环体《秋菊之歌》,仔细审视其中的演变历程,不难看出外来格律和古典传统格律诗相互融合,逐步民族化的可行性。王端诚将诸多古典诗词的民族化元素,融入外来格律之中,加速了中外格律的同化过程,为利用、改造外来格律提供了可信的参照。而他的《秋菊之歌》也成为十四行诗体移植中国后,民族化、大众化的经典之作。

      统观王端诚的格律体新诗创作,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承古,二是化洋。阅读了王端诚的将这两个特征有机融为一体的新诗《秋菊之歌》,谁能说运用古典诗词技艺写不出新格律诗?谁能说外国格律不能为新诗所用?正如他在《“特定诗体”的意涵和运用——从万龙生<十四行八行诗百首>看借鉴与继承》一文中所说:“任何一个民族文明的演进,必须是一种在对本民族传统精髓的继承与对异民族文化精华的借鉴中的创新发展。而这种继承与借鉴应该是同步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同时,继承和借鉴的对象应该是“精髓”与“精华”。这样才能作到创新,才能作到健康发展。”

      王端诚做到了这一点,所以,阅读他的格律体新诗,无异于享受一桌饕餮盛宴。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3-2-3 17:35

吴兴华的音顿诗体脱胎于七绝七律,微斋兄的《秋菊之歌》来源于2007年所作的文言七言律诗《菊花诗》,因此微斋兄的《秋菊之歌》同样也绝大部分符合音顿诗体的节奏法则,可见微斋兄与吴兴华遵循了相同的节奏规律。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3-2-3 17:39

吴兴华脱胎于律绝体的音顿诗体主要是75逗的十二言诗,而微斋兄脱胎于七律的《秋菊之歌》主要是85逗的十三言诗。

以后我会写一篇专论作一比较,题目就暂定为《吴兴华与王端城的音顿诗体之比较》。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3-2-3 17:58

统观王端诚的格律体新诗创作,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承古,二是化洋。
——这两点总结得好。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13-2-3 18:26

本帖最后由 微斋先生 于 2013-2-3 18:27 编辑

谢谢青山君赐评!谢谢鞭策与鼓励!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13-2-3 18:28

吴兴华脱胎于律绝体的音顿诗体主要是75逗的十二言诗,而微斋兄脱胎于七律的《秋菊之歌》主要是85逗的十三言 ...
孙逐明 发表于 2013-2-3 17:39



   谢谢则鸣兄!当铭记大教!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13-2-3 18:29

统观王端诚的格律体新诗创作,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承古,二是化洋。
——这两点总结得好。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3-2-3 17:58



    万龙兄与我是同道!理解最深!
作者: 孙逐明    时间: 2013-2-3 18:39

万龙兄与我是同道!理解最深!
微斋先生 发表于 2013-2-3 18:29



   真正的诗人是相通的,吴兴华的诗歌探索特点也是“仿古”与“化洋”,微斋兄也是一样。

 吴兴华的仿古我已经写了专论了,正在写吴兴华的化洋。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