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诗意盎然的履痕
[打印本页]
作者:
卜白
时间:
2013-5-9 01:03
标题:
诗意盎然的履痕
诗意盎然的履痕
王 晓 飞
人一旦走出青少年时期,更多的是想回到过去,尤其是远离家乡的游子,终生怀念的都是故乡。这是我读严希(笔名卜白)的诗集《履痕》(黄山书社2013年版)时不经意想到的。
《履痕》收录了严希自1975年至2012年创作的部分白话诗词和格律体新诗,计300多首。诗人通过对其生活经历的诗性抒写,艺术地展现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反映了他独到的社会认知和美好的人生追求。诗作所呈现的纯粹思想、高尚境界和美善情怀,在当今充满物欲的社会现实中显得十分可贵。
诗集中有许多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描写,以及对故园往事的怀念;每一首都饱含着深厚情谊,每一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插队抒怀》、《第一次上早工》、《中秋怀弟》、《送好友赴安大求学》、《写在母亲追悼会上》、《回乡》、《梦里还乡》、《故园忆旧》《怀念母亲》等等。那些原本很平常的风景和事物,到了诗人笔下,个个显得多姿多彩、鲜活可爱,不仅生活气息浓郁,而且时代特征鲜明。
诗人在念念不忘过去的同时,还把乡土情节与人生哲学交织融合,以写诗来拓展自己的人生道路,将故乡情拓展成中国情、社会情。如《和怀念子邪》、《握着一支黑色的笔》、《诗话(之一)》、《国庆节咏中秋月》、《四海云游》、《端午节有怀》、《春日有怀》、《秋岁赋》、《不要问我写诗为什么》等等。这些诗篇表明,诗的精灵已经潜入严希的血脉,乃至心脏,写诗已经成为他不可停止的生命律动。也正因为如此,严希的诗仿佛有了呼吸、有了魂灵,与当今一些虚情假意、忸怩造作的诗文不可同日而语。
诗的高下的根本在于境界的高下。中华文明在对待自然态度上的诗意化追求,让人与自然达成了最富审美性的和谐。这种追求要求诗人在创作时,必须按照艺术规律自然而然地寻求诗意表达,而不是作勉强、生硬的拼凑。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诗意邂逅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是写诗作文的正宗。严希的创作由于体现了这样的追求与旨趣,因而他的《履痕》颇具审美价值,其人生的履痕也因此显得诗意盎然。
读《履痕》,我读到了诗人在自己的生活与旅行中重叠着的人生,仿佛是两个人或多个人在路上;过去与现在交织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着,内在与外在交织着。诗人把自己的经历与千年文化一起纳入到诗行中,显得那么的质朴和真实。诗人正是以这样的质朴和真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诗歌审美之路。
作者:
一了山人
时间:
2013-5-27 10:41
诗作所呈现的纯粹思想、高尚境界和美善情怀,在当今充满物欲的社会现实中显得十分可贵。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