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汪常——格律体新诗年轻诗人的佼佼者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3-9-1 20:48     标题: 汪常——格律体新诗年轻诗人的佼佼者

近年来,“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其各自的纸刊力主建立新诗格律,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这些努力逐渐产生影响,一些青年诗人也开始遵从这一方向,认同这一理念,使新诗格律建设增加了有生力量。这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信心,看到了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前景。我感到更为惊喜的是,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利用这两个现成的平台,在《新月诗刊》电子版的基础上,最近又出版了《新月诗刊》。这些青年诗人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有的还是在校大学生。而汪常就是这群年轻诗人的佼佼者。
    汪常1990年出生于贵州省纳雍县,“穿青”人。曾用笔名临枝、零点一,爱好传统诗词和格律体新诗。现在还是贵州民族大学学生,是该校黔风文学社的重要骨干,并且广泛参加社会文学活动,已经是纳雍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贵州省网络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筹)会员、《格律体新诗》、《诗词艺苑》编委了。他的作品除了在网络上大量发表,还见于《中华诗词》、《当代教育》、《诗词世界》、《贵州民族报》、《重庆艺苑》报刊。
   汪常读初中时就喜欢诗词,喜欢唐诗宋词不但给他带来乐趣,而且开始了依样画葫芦式的模仿。直到高二时,受教于丁垂赋、杨德俊两位老师,他才尝试遵照格律写诗填词,请丁老师指导。后来向学校里创办的《星火》诗刊投稿,第一次发表作品,非常激动。往后,《纳雍诗词》也常常发表他的作品了。
    汪常小时候看问题也比较简单,上了高中在县城里读书,看到的社会现实与想象中的反差很大,常常痛心疾首;而当他爱上诗词,觉得诗歌这个世上唯一一种美好纯真的东西,是自己心灵的归宿。从此锲而不舍,与诗同行,其乐无穷。
   他大一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格律体新诗。上了大学,他想学习新诗,又常常对很多诗刊上的诗歌感到困惑,总觉得无章可循。于是在图书馆找了些新诗的理论书籍,想从中寻找路径。首先看到的就是吕进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诗体论》,惊喜地发现其中有关于格律体新诗的专章。后来他又在网络上找到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于是注册加入。在这里的交流常常让他感动得想哭。晓曲、曲径通幽、马上、过河兵老师以及依秋师兄们的悉心的指导、温暖的情谊让他找到了精神的家园。通过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网站链接,他又找到“东方诗风”这个格律体新诗的重要阵地。后来就一直在这两个平台学习、交流,进而下决心加入诗体建设的队伍,为之贡献力量。时至今日,可以说他已经在学习诗词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了业已基本成型的格律体新诗规范,创作出一批较好的作品。
   更可贵的还在于,汪常不但自己热爱格律体新诗,注重琢磨研习,还注意团结同好,以至在“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和“东方诗风”之外,又集结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诗友,使21世纪的新“新月”升上了诗空。
   继《重庆国诗》和《重庆艺苑》相继推出《新“新月”诗选》之后,本期的《格律体新诗》又集中推介汪常的作品,充分证明格律体新诗后继有人, 我们看到了格律体新诗的希望,解除了一些人的后顾之忧。这是很有意义的举措。至于汪常这些作品的“品相”如何,我就不必置喙了,相信读者诸君自有眼力,能够做出的评价。当然,对格律体新诗抱有偏见者不在此列。
   我曾经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在多种场合说过:“爱诗的人是有福的。”汪常对此深有同感。是诗使他这样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苗族大学生过得有滋有味,体味到生活得美好,创造的乐趣。在我们这样的时代,靠诗是不能“求吃”的。但是一个年轻人尽管不一定终生与诗同行,但是只要他真正爱恋过缪斯女神,就一定会终生受益,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除了希望汪常的诗艺与日俱进,还让我衷心祝福他会有它充满诗意的幸福人生吧。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9-1 21:46

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爱诗之人,祝格律体新诗新人辈出!
作者: 凤舞    时间: 2013-9-2 07:53

是临枝啊。 赞个。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3-9-2 09:22

汪常更正:他不是苗族人,是“穿青”人。我原来以为是苗族的支系,非也。还没有被认定为56个少数民族之内,和摩梭人一样。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3-9-2 20:29

嗯,临枝们是格律体新诗的希望。
作者: 浮云    时间: 2013-9-4 16:52

的确值得表扬一下、临枝、依秋在年青一代中都很有代表性的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