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966年2月,杨牧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10月入柏克莱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指导教授为陈世骧先生,研究《诗经》。陈教授对他的学业、做人种种,.要求也非常严格。“我在柏克莱三年以后,沉浸于先秦的文学,有一段时期诗也写的少了;他忧心忡忡地说:‘诗也得写啊!不要荒废了写诗,我常怕你完全走进了研究的路子,那就太可惜了。’有一次他说:‘我真怕你走了陈梦家的路。梦家是我的好朋友,我看你们性格很象。梦家后来都不写诗了,跑去搞甲骨文、搞先秦,你可别也走起这条路才好!’我有了新作品,大抵都请他认定。”(杨牧《柏克莱——怀念陈世骧先生》)
陈世骧将近三十年的光阴都献给了加州大学的中国文学教育,他自己也逐渐地从新诗的刨作和评论转向古典文学的探索。杨牧师承于陈世骧教授,陈教授的新诗观也强烈地影响着杨牧。
杨牧的新诗观与陈世骧教授如出一脉:
一首诗如一棵树,和别的树同样是树,可是又和别的任何树都不同,在形状枝叶的结构上自成体系,萌芽刹那已经透露了梗概,惟风雨阳光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捏塑它,有它独立的性格,但它还是树,枝叶花果有其固定的限制。每一首诗都和树一样,肯定它自己的格律,这是诗的限制,但每一首诗也都和树一样,有它笔直或弯曲的生长意志,适是诗的自由。
——杨牧《禁忌的游戏·后记<诗的自由与限制>》
现代诗永远在追求一种不灭的“有机形式”,它拒绝人为的格律,乃从植物的生长姿态中学习互为平衡,息息相关的生命力……所谓“自由”,乃是承认艺术的纪律。
——杨牧《现代诗的台湾源流》
我认为现代诗人,必须潜心体会沈约以前的古体神髓,甚至可以在诗经所展示的有机格律里学习行止布置的原则。掌握古典性格和转化古典诗型虽然不是为了回复传统文学的面貌,却是新诗传统取向的趋势中可以立竿见影的实践。
——杨牧《新诗的传统取向》
杨牧提出了“有机格律”的理论主张,认为“自由诗体是现代诗的基础,天然浑成的格律(organic form)必不可免,乃是自由诗的限制。”(杨牧《禁忌的游戏。后记》)
杨牧“有机格律”新诗理论里的“有机”内涵,实质是指摒弃人为的如唐诗宋词元曲里明显的人为格律痕迹,着力探求新诗语言的天然浑成的格律成分,犹如六朝以前的古诗体式。
他在《陆机文赋校释》中说:“反观七十年来的新诗运动,纵使规律化之呼声不断,以其实际精神求之,无非是对于天籁自然再认与追求。故曰,今日习现代诗而关切音声偕调的作者,宜多读齐梁以前的文学,揣摩体会,或能得之。”
五
杨牧也是台湾现代诗人中十四行作品最多、探索最深的诗人之一。早在1972年前使用笔名叶珊时期,已有多首十四行,包括《夹蝴蝶的书》、《十月感觉》、《我的子夜歌二》、《微雨牧马场》、《传说》八首及《夜歌之二:雪融》三首。其中《传说》八首皆采7—7的形式,《夜歌之二:雪融》釆6—7—1的特殊形式,分别写春夏秋三季,皆可见其对十四行的尝试。1972年以后,又有多首十四行,如1973年的《十四行诗十四首》、1980年写给儿子名名的十四行诗十四首、1981年的《旅人十四行》、1984年的《再见十四行》、以及晚近的《村庄十四行》等。
杨牧《瓶中稿·后记》中写道:“《夜歌之二·雪融》其实是格律诗的一种,而那种格律之产生,与我夙夜抄写《诗经》未始无关,我为了自我锻炼,考验耐心,曾枯坐抄录《诗经》一遍,创作思维,当然大受初民声籁之影响。”
《夜歌之二:雪溶》杨牧
一
沉睡过去了的运河
为季节的沦陷做见证
打捞也是徒然的
春天甚至已经腐烂为荒芜的夜
若不是雪溶必轻轻如知更颈项的淡黄
这就是我们永远静止的冰潭了
*
起初一切都是喧哗
仿佛星河倒泻
对准风铃的方向,垂挂一匹锦带
流动的光明原来是兵刀,但杀戮也是
徒然的;接着是膨胀的欲望
超过两岸努力负荷的限度
终于驰裂,乃潮湿淹没了
*
一个春回的夜
二
没想到钟摆也能击碎凝固的夜
我们听得见遥远的哭泣,莫不是
苔藓的女神正怀想着
鱼跃鸟飞;夏天
埋在屋顶上。除了蹑足的死寂
只有血液正缘着月光上升
*
起初觉得是十指的嬉戏
纠缠若毛发奋斗
绞死他,因为夭亡是
爱的全部而衰老只是一种凄楚
溃逃的烟啊——接着是微温的余烬
仰望耳语悉嗦的火焰,在冰寒中
无意志地消灭,乃潮湿淹没了
*
一个夏虫的夜
三
而终于滴落如不可抗拒的
伤感,触及它,你不再觉得
那就是泪——成熟的果实
凌越的风,啊染色体的秋天
鸦底栖止带着定音的作用
不信你坐下用全部的睡眠注意听它
*
起初错以为那是
众弦因抗议战争而绷断
其实是饥饿,三千里的饥饿
拍翅航游于渐渐紧张的夜
接着是纷纷的疲倦
缀在等待的收成上:随便挑一枝一木
在你的倾听里驻落,乃潮湿淹没了
*
一个秋水的夜
1971.1.6
六
杨牧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现代派诗人的新诗,在诗行的排列方面最大的一个特征是跨行句式。它的跨行依据,一不是为押韵,二不是为凑字数,而是为着一种情感抒发的内在节奏,一种情绪宣泄的内在节奏。客观地说,跨行句式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这也是现代派诗歌多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作为一种新诗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它的存在必有其合理的理由,并且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杨牧的主要成就是在坚守现代派跨行句式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索这种诗型形成格律的可行性。他将他理解的“有机格律”的内涵融解到现代派的新诗之中,为现代派新诗语言的秩序建构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杨牧的“有机格律”理论,在他的新诗创作实践中,具体体现在:
一、 在诗体方面,他喜欢将诗作分成若干部分,以数字标示,让它们像乐曲的各个乐章
或组曲的各个小曲般开展,不同的部分有些彼此密切关联,互相呼应,有些则可以单独成篇。譬如《妙玉坐禅》,五段咏叹调主题前后呼应,交织连结成一首磅礡缠绵的女高音狂想曲,而《十四首十四行诗》则可视为十四个小曲合成的组曲。
二、 在结构方面,喜欢首尾呼应,句法反覆,主旋律句贯穿全诗,以达到旋律的流畅、缠绵等。
三、在诗行方面,仍然沿用现代派新诗的跨行断句形式。
四、在音乐性方面。一不刻意押韵,只在诗行末尾随意地有些韵脚,也并没有什么规律。二多用重章叠句,既表达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情感心理,又可增强诗句的音乐感。三、倒是诗题常富有音乐意象,如《武宿夜组曲》、《夜歌》、《春歌》、《秋歌》、《情歌》、《挽歌一百二十行》、《楝花曲》、〈《月光曲》、《变奏》、《未完成三重奏》、《子午协奏曲〉》、《十二星象练习曲》等。
从以下几首诗大致可以窥到杨牧对有机格律理论的实践与追求。
1、《无题的律诗》杨牧
你给我的是瞬息
蜕变中的一船早夏
在荷叶间滑行
终于沉没 分解
水族自由穿行 唼唼喋喋
遇胸乳 手臂 腹腰
把仰卧的死者当珊瑚
游戏于恨的水草
爱的水草 不恨不爱的水草
迟到的是特别的鱼
*
我给你的是——
已经崩溃犹未腐化的骨骼
在山谷里坚持凌晨的
黑暗 你开始扑打呢喃
寻觅衰弱的光
匍匐在新的灰烬
旧的灰烬 不新不旧的灰烬
微微的温暖 微微的冰凉
你摇曳隐逝的眼睛
犹似早退的星
2、《四季的十行诗•之二 冬》杨牧
一如永远不再镇定的
桃树林——在箭矢
和新雪的袭击下
拥抱寒冷的节庆:
锦绣的荒芜如瘟疫流行
一如疲倦汇成巨川
一如欲望临风成牡丹
一如新月努力于满满的团圆
一如池塘载动
迷失了方向的水莲
3、《风在雪林里追赶》杨牧
风在雪林里追赶
以车轮的姿势,快乐地
互相戏谑着,褪色的喧嚣
最远处是不曾霁过的
一棵山毛槔,然则风
在雪林里追赶
以繁星破碎的声音
以奔流的气味,以瓜果的
膨胀——风在雪林里
为崭新的疲惫布置一则
弹壳般结实而空洞的预言
已经是倒塌了的骨骼,所以
风在雪林里追赶
越过一片衰弱的阳光
零乱的欲望,下陷的床
和昨晚最黑暗的水柳;越过
昨晚最黑暗的水柳,果然风
在雪林里追赶
( 一九七一•三•九)
4、《海岸七叠》杨牧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我们寻到歇息生聚的地方
(你曾经长期随我流浪
带着双鞭,和一对刀枪)
俯视溪谷草原的山坡上
我们寻到了乔木和果树
练武的院子,和书房
*
并且我们惊喜地发觉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有生命比阳光还亮,比白雪
清洁,比风雷勇敢。这一切
北极星是这一切的见证
无论从哪一个方向观察
凛凛巍峨,喜悦,坚强
*
快速还胜过海鸥鼓荡的
翅膀,飞越漂流的冰山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探索心的传奇,血的传奇
绿藻和珊瑚的神话
在我们掌心底下,生命的
汪洋浩瀚温暖而明亮
*
时常,我看你这样充满了
好奇和期待,眉目之间
专注地设想着清秀和刚健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浓雾后面是巨鲸的花园
有定期的船舶绕道航过
航过,直放台湾我们的故乡
*
你纤细的小手握紧的时候
本是黑带二段的拳头
如今温婉地梳拢着好看的
短发,折叠着小小的衣裳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果然有艘大船骄傲启碇
启碇,直放台湾我们的故乡
*
好象一切都这么从容简单
预备着整理着,忙着为盆花
浇水,将阳台上的小松鼠喂胖
杖着鹿谷乡的竹竿过马路
捧回一兜满满的邮件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拆读弟弟的信,以及航空版
*
这时日光已经越拉越长了
照满你的院子和我的书房
春天即将来到,下一代
会比我们活得更充实放心
在台湾,辩才无碍而刚强
虽然他是在外国出生的孩子
在一个黑潮汹涌的海岸
一九八0年一月
5、《风 雨 渡》杨牧
现在这是出发的方向
自我肃穆冷冷的观察,这方向
是暗淡隐晦(这方向可能不对)
岸上风云如此我想海面必有大雨
而我独立天地一点激越的黑暗
心中却是荡荡秋月铺满荷塘的静
*
哦!如此安静
我站在码头看白鸥惊呼
扑打一条坚决的子午线——
我们曾经穿越抽象向抽象航行
展翅的神是浪迹的神,我们目睹
他在时间的虚线前惊呼扑打
因为悲伤是出发的神
*
这个方向现在是出发
向冰河期凌厉构成的海岛
去寻找时间的起源和结束,去发现
去指认,去拥有你的发现,甚至为
坚持拥有你的发现而战斗
不再做敦厚温柔的神
*
哦!如此安静
我曾经断然忍耐过风雨
独立三边浩浩的不祥
任黑发倚靠子午的虚线泛白
垂长于愤怒和怨怼的,沉剑的汪洋
期待着,期待鲛人认知我告别的兵器
饰之以珍珠慰我沧溟惆怅
二
现在这是出发的方向
我们竟能预知这方向或许是错
然而一切均已就绪,不容我萎缩
不容反悔:长吟是噩噩醒转的龙
他曾经困顿潜伏大寒的秋江,猛然
惊觉,乃升腾——向相反的经纬
*
哦!如此安静
我必须单独通过短暂的浮桥
是有些恐惧是无限的疑虑
中天正北应有向导的一颗星,然而
在复压及肩的风声雨色中
我听到时间的哭啼如弃婴小小
即使没有向导的星,这时也须巍巍向前
*
这个方向现在是出发
横渡汹涌的传说神话和寓言
我自左舷的帆缆间隙向右看
知道昨日的幽灵仍旧鼓翼随行
穿越风雨向风雨深入,我不能
张弓射戈,我更无从以佹诗祭祓
*
哦!如此安静
我站在升沉的甲板上张望,其实
是便于未来啊未来的时间向我张望
通过风雨看我,认识我,收容我
怜悯我仓惶的神色,保护我
在梦和鲑鱼的家乡,雪霁的山谷
在下一代的哭声中听这犹豫风雨渡
一九七七年三月
曰:杨牧师承于陈世骧,陈世骧师承于朱光潜。朱光潜和陈世骧都是现代派新诗的主要诗论家。所以,杨牧和陈世骧的新诗追求是一脉相承的,都秉承了现代派新诗格律的思想。
杨牧是台湾最早从理论角度提出有机格律的诗人和诗论家。他试图突破的是人为斧凿痕迹明显的唐诗宋词的格律,但不是追求自由化,而是建构犹如诗经时代的那种浑然天成的自然流露出来的格律。
从杨牧的创作实践看,虽然他不脱现代派的跨行断句、不求押韵的诗歌特征,但他的诗作主题回旋反覆、结构首位呼应、诗行重章叠句等特征,增强了旋律感,深得诗经辞章之精妙。这大概就是杨牧“有机格律”的内涵吧。
正是 重章叠句诗回环
新诗何妨一试之
参考资料:
《杨牧诗艺备忘录》 江辛
《战后台湾现代诗论研究》 王正良
《杨牧传奇》 章亚昕
《柏克莱——怀念陈世骧先生》 杨牧
《朱光潜与中国现代文学》 商金林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