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4-6-9 09:49     标题: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读黄杲炘译《柔巴依集》*
        黄杲炘先生寄赠他所译《柔巴依集》一书已经好几年了,每每于得闲时取出翻阅,总有如饮琼醪之感;而遇心烦事取出观赏,那几许烦恼丝也就烟消云散了。
        《柔巴依集》不愧为世界名著:既是波斯诗人欧玛尔·哈亚尔献给世界的永恒的精神财富,经过菲茨杰拉德的创造性翻译,也成为英国文学宝库中公认的珍品。这是世界文学的的奇迹,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还记得年轻时耽读郭沫若所译《鲁拜集》那种如痴似醉的情景,对那种神仙似的生活的无比向往:
        这里,树枝下伴我的是个面包,
        是一瓶葡萄美酒和一本诗抄;
        你也在我身旁,在荒漠中歌唱——
        这样的荒漠同天堂一样美好。
        这是黄译本第11首,据说是英诗中北引用最多的四行诗,为英语国家人们所熟知的的程度仅仅亚于《圣经》呢。可见我对这种生活的艳羡也是人同此心啊。
        窥一斑可见全豹,黄杲炘译文流利清新读起来自是毫无障滞,无须赘言。为了展示其劳作,不妨从书中再选录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供诸位欣赏(此诗在我国也流传极广,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都曾译过):
    :
                  73
            爱人哪!你我若能同命运协力,
            把握这全部事物的可悲设计,
            我们就不用先把它砸个粉碎,
            再把它塑造得比较称心如意。
                  
        除译品质量值得称道外,本书最难企及的当是装帧之精美,插图之宏富。像这样内文与插图均称神品,相得益彰的书籍,在我的书橱里可谓绝无仅有。
    《柔巴依》不但被译为各大语种,而且被许多画家相中,为其制作了无数插图。黄杲炘不但几乎完美地尽了翻译之责,而且还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搜求多种精美插图,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盛宴。此书配印了法国画家杜拉克12幅美轮美奂的彩色插图,英国画家沙利文为《柔巴依》第一版绘制的插图则与每首诗配发,还酌选了英国画家鲍尔弗和美国画家西克风格各异的精彩插图。在书末所附的《寻图记》记叙了译者苦心孤诣寻求这些插图的经过。那真是踏破铁鞋,殚精竭力呀!
        因此,每当我赏读这本《柔巴依》,固然不能不感念他的赠书之谊,而黄杲炘这种务臻完美的精神追求,更使我深感自愧弗如。但是——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世界名著插图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附记】黄杲炘系著名英诗翻译家,在译诗中践行“字数、音步、韵式”三兼顾原则,硕果累累,已经翻译英美诗歌上万行之多,并出版翻译理论著作三部。可以说是数质兼优,十分难得。这篇短文只是就一个侧面赞其精神之可贵而已。

作者: 微斋先生    时间: 2014-6-9 15:02

我亦心向往之,惜未能至耳!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4-6-10 21:10

万龙生先生:您好。
       谢谢你关注《柔》。如果你常翻阅,希望指出读来不顺之处,若能提出如果是你写将如何措辞则更好。有兴趣,就请批在书上,等结束后寄我,我可另寄新书加倍奉还。我眼力越来越差,准备以《柔》结束译诗生涯。因为我第一本译诗就是《柔》(1982)并就此改变了下半生走向。其实我早就摸索出如今这译法并实践,但到1992年出版了三万行译诗,觉得已有把握,才撰文投《中国翻译》, 因怕立足未稳而身在自由诗汪洋,来个“群起而攻之”,我可能惨遭灭顶。现在当然更不怕了。
        《柔》的英译情况比较复杂,菲氏本人就有三个明显不同的文本(你的那本中有两种),这三种我全译过。希望今后三个文本一起出,并用上我不曾用过的精美插图。事实上,这书本身就是传奇,我2010年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查过,竟收有各种版本约三百本,英国有一家旧书店写明有五十种版本,就连其插图也有专人研究,国外已有大开本漂亮专著。
       尊文给我一个人看太浪费了,似可扩充,或结合相应的自由诗译文,或结合刚出的《丁尼生诗选》,发表有关新诗格律化的高见(但请勿过奖拙译,人家知道你我认识,这样不好)。你认为现在诗坛为自由诗所占,你们格律派很难取得话语权,那就来个迂回,从侧面上。好在《中华读书报》的影响与覆盖面很大。而且该报“国际文化”版既由外研社编(《丁》为外研社所出,他们也曾表示对拙《柔》有兴趣,但我考虑三种版本一起出并插图,目前尚未进一步谈),也对译诗问题有兴趣,当然欢迎涉及他们所出书籍的文章。
       现在对“译诗格律化”的阻力较小,而对“新诗格律化”的阻力较大,因为前者有格律原作在前,这么译天经地义;而你们面对的却是几乎已成“传统”的“新诗就是自由诗”。所以在为两本书写的前言中,我“将功补过”,讲到了与“新诗”的关系。我们两头来努力吧。祝
             全家好
                                                  黄杲炘

作者: 徐树爱    时间: 2014-6-10 22:31

有此志向,才有此行动,身虽未及,心早到达了。
作者: 水若寒    时间: 2014-6-16 10:35

我也心向往。也想读读《柔巴依〉。谢谢诗兄老师提供分享。
作者: 虞廷    时间: 2014-6-27 16:30

拜读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