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习水山中读佳篇
[打印本页]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14-8-6 16:13
标题:
习水山中读佳篇
——《渝州》夏季号谈片
余 见
又到了这个愉快而颇费斟酌的时候,要给《渝州》写刊评了。这次和去年一样,也是在黔北高原的习水山中,在鸟啼与蝉鸣声中,品读佳篇,写下这些文字,希望各位“食客”,尤其是“厨师”们喜欢。
本期的《渝州》的主打作品还是小说与散文,这是符合当今文坛大势的。我还是主要捡这两个方面找一些话题吧。
《渝州》编者的慷慨之举
先得重点品评编者作为重头戏推出的区内青年作家杨健的中篇小说《雨荷茶楼的主人》。“雨荷茶楼”名字取得很美,那么它的主人呢?作者就是以这样一个题目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而另一短篇《她》,也是留下谜团:
怎样的“她”啊?一般准会一厢情愿想成“闭花羞月”的佳人吧?不,作者的叙述却把我们带到了相反的方向。
《茶楼》是一个颇为凄美的青春爱情悲剧,剧情一波三折,经过巧妙的安排最终水落石出,令人叹惋,而且留有余味:那个名叫“曼妮”的“第三者”与伤心、痴情的“主人”之间还会共同演绎出什么续篇呢?这正是作者的高明处。不可否认,正如许多纯洁的事物遭到不可避免的污染,爱情也惨遭贬值。什么“闪婚闪离”,什么“一夜情”,以至种种以婚恋为诱饵的骗术层出不穷,甚至使人对爱情本身也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情势下,如同“主人”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不是童话呢?我是坚定地相信,在现实生活中,美好的情感没有也不可能消泯;我以为就算是挽歌,也该唱,来者,犹可追。即便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尽其所能,挽救颓风也是从文者应尽之责。
至于《她》,更是涉及了一个一般作家不敢、或不愿触及的敏感话题:
“政审”的铁手是怎样给一个普通人的命运造成了终身的不可逆转的损害;与既往的生活,什么样的困境把一个无助的女人逼上卖淫的绝境,从而影响了她儿子的前途,又如何伤害了这对苦难母子之间正常的感情,使其反目成仇,最终离散。诚然,值得庆幸,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但是我们不能无视那种曾经的存在,不能忘记那惨痛的教训。为此,我要对作者的批判精神表示敬意。当然,《她》能够发表,也体现了编者的识见。
正如我在以前的刊评中所称许的那样,这两篇作品也使我感受到亲切的重庆地方色彩,重庆印记。这是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字里行间,无声无息地发散出来的气息,如果想简单地加上一些地名之类,外在地灌输进去,决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杨健在简短的《创作心语》中所说,他的创作态度的很严谨的。我尤其赞赏他“把故事讲好”的追求。读者为什么读小说,最起码、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听故事,至于什么受启发、得享受那是精彩的故事听后产生的“附加值”。一段时间以来,有的作者偏离了这个小说的基本点,视其为落后、过时的东西而加以摒弃,而去追求那些听起来新鲜的“三无小说”之类玩意儿,这是在干着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蠢事。
应该说杨健这两篇作品对得起《渝州》编者不惜篇幅的慷慨之举。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们今后不但会从杨健得到很好的回报,而且能够鼓舞更多的新人拿出有分量的作品来争取这样的“待遇”.
由曹彬彬评论引起的话题
本期另外还发表了4篇不错的小说(例如《沙泥鳅》就很有特色,竟以沙泥鳅的自述出之,反映人间社会世态,可以童话视之),就不一一论及了。我想就曹彬彬评论阿蛮长篇小说《逆神》的文章《荒诞、黑色幽默与象征交织的文本》谈一点意见。
评论与创作向被视为双翼、双轮,缺一就不利于文学的腾飞。评论对创作的推动、促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客观地讲,渝中区的评论力量并不算强,而作品又不能没有评论,那么依靠外力就是可行之法。本期发表的曹彬彬评论阿蛮长篇小说《逆神》的文章《荒诞、黑色幽默与象征交织的文本》就是一个借用外力的例证。
阿蛮是重庆的实力作家,也是渝中区文学领军人物。此文对《逆神》做了准确的阐释,而且有新的视角。曹彬彬利用中国知青题材作品研究的最新的分阶段观点,把《逆神》定位于写出了自己独特体验,以全新的角度展示了独特风采的“后知青小说”,从而赋予其超越以往知青历史叙事作品的意义。
曹文指出,在荒诞、黑色幽默、象征着三个方面展示了现代主义的特点。在我看来,知青下乡运动本身就是荒诞的,由此衍生的种种行为、事件也是荒诞的,不过阿蛮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以带泪的微笑来表现这种这种荒唐而已。他跳出自己切身的经历,揭橥了曾经被有意无意掩盖了的饱含血泪、摧残人性的历史真实,生活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以为,《逆神》也闪耀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光芒。正如曹彬彬所说:“一个荒诞故事的背后,常有一个悲剧在上演。”美好愿望的实现,却不得不以最卑下的手段去争取,而最后导致死亡的结局!这些悲剧虽然已成往昔,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记录是作家责任。而黑色幽默也许比义正词严更有力度,给人以更深的印象。
曹文令人信服地阐释了作为全书标题的“逆神”的象征意义:这就是青春不屈的精神,青春永恒的力量。“逆”后面不是往往紧跟着一个“反”字吗?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青春也要以躁动反抗压抑,甚至做出牺牲。因此,在黑色幽默的后面,不无悲壮的意味。
如果不是有这样的评论,粗心的读者往往会当一般的故事看了,那么作者的苦心就会付诸东流,作品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谈几篇散文
《渝州》历来都是以小说、散文为主打产品,这期在“散文随笔”栏目内就发表了11位作者的作品。如果以“大散文”概念涵盖,张南那篇放在“巴渝文史”内的《吴宓在重庆的三次雅集》也可以包含在内。那么,这些作品怎么样呢?
让我挑几篇来谈谈吧。
先看位列头条的《这个春天》。李成琳在咱重庆是专注于散文的资深作家,最近参加了中国作协。这篇散文正好应了那条“形散神不散”的原则:有点儿像国画的“散点结构”,好多个段落,好多个场景,看似各不相干,却又都不离一个“春”字,而且是“这个”春天。以美妙的语言营构的画面之美,可观可赏;酝酿的春之气息,扑面而来。诗情画意,随处挥洒,读到佳处,令人心折。还有那浓浓的书卷气,恐怕为许多人所难及吧。这不是令人厌烦的掉书袋,食古不化,食洋不化,而是顺手拈来,为己所用,恰到好处。写春咏春的诗文多矣,还敢写就算艺高人胆大了(我就不敢轻易动笔),写得这样好这样美,就更只有佩服的份儿了。
陈爱平的《在母爱里一路前行》虽然很短,不过千把字吧。但是年轻的作者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母亲对自己的那种大爱,平实的文字里也时有凸起的峰头,例如:“母亲把辛劳写在岁月中,我把对母亲的敬意寄在感恩里。”从文字里知道,陈爱平是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有幸参加高校单招考试被录取,得以报答母亲的深恩。我为他庆幸,为他祝福。小小年纪,他就已经在报刊发表作品,参加了南川区作协,实属不易。无论他今后学习什么专业,我相信爱好文学,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将使他终生受益。我常常说,爱诗的人是有福的,爱散文者当亦如是。
我想再谈谈洋子的《此事不关风和月》。这是一篇以事言理的短文,谈的是人们都十分关心却未必明白的婚姻之道。两个恰恰相反的事例,一善一恶,一美一丑,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么,作者要据此说明什么道理呢?她要印证新近读到的一段话:“考验爱情的唯一底牌,不是情有多深,而是人性那张底牌。”经过条分缕析,她不仅达到了目的,还随便驳斥了“婚姻需要经营”的流行观点。最后作者提出,为了减少世上的悲剧和闹剧,我们应该“在自己心灵土壤里多撒下一些善良的种子”。以此作结,已经超出了本文着重谈论的婚姻范围,成功地深化、拓宽了主题。
走笔至此,本文告竣。本期《渝州》其他佳作没有一一述及,表示歉意。
作者:
海棠依旧
时间:
2014-8-22 18:01
老师一贯的风格,诚恳而恰到好处。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