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by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te lovely,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sleep.
雪夜林外稍息(作者:罗伯特.弗洛斯特)
我/认出了/这片/树林 林子/主人/住在/附近 他/想不到/我会/路过 在此/观望/树林/雪深
我的/小马/一定/疑惑 停在/荒野/是为/什么 树林/雪满/湖水/冰封 一年/最黑/今晚/夜色
摇响/脖铃/小马/想问 是不/是它/走错/路程 寂静/之中/回应的/唯 风吹/轻轻/雪落/纷纷
又暗/又深/林子/真美 但我/还要/赶赴/约会 要走/很远/才能/安睡 要走/很远/才能/安睡
译后记:按逐明兄音步划分方法,修改旧译贴上。
弗洛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其超卓之处在于,在现代主义笼罩诗坛,连叶芝都接受影响时,他拒绝接受现代主义,保持了独立风格。仅从字面上看,就能看出他与现代主义诗歌的巨大差别。他用词简单,造句朴素,尊重语法习惯,注重声韵,格律谨严,诗思表达合乎逻辑,这样的语言风格与追求,与现代主义确实大异其趣。虽然他受到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主义批评家的“冷冻”,但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各阶层的热烈拥戴,美国官方和普通民众一致给他戴上桂冠。
这首小诗是弗洛斯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诗歌为四步抑扬格,韵脚严密又特别自然,前三节一二四行同韵,第三行和下一节的一二四行同韵,最后一节四行同韵。最后一节语音上还有独到之处,多处出现的长元音与双元音,从声响方面传达了旅途的单调和沉闷。全诗用语简单朴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单词。译作尽量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
小诗的意蕴丰富,层次很多,自其产生以来,就众说纷坛,争论未息。表层意义是首写景小品,进一步发掘就能感到诗歌主题深邃。“树林”和“约会”是理解诗歌的两个关键词。树林或说象征人生歧途,或说是死亡的诱惑,或说是自然美的吸引。联系在诗人其他作品中树林的寓意及诗人一生中多次萌发自杀念头,大致可以认为树林是死亡的象征。最后一节诗人摆脱幽深树林的诱惑,继续赶路,奔赴约会,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战胜了死亡的诱惑。至于小马,也许是家庭成员或是诗人社会人格的化身。
译作缺陷之处:原作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小字”,是小学一、二年级都能看懂、听懂的作品,相应地译作最好全用口语,少用书面语,但译作出现了“唯”这样的文言词。原作第二节很精彩,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在汉语中很难体现。原作最后一节从声音上体现了厌倦未尽的行程,这在译作中基本也不能体现,幸好最后两行重复,大致能表明旅程的漫长与单调及行者的厌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6 19:59:44编辑过]
格律诗的对译是一条非常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它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地领略外国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又为我们的格律体新诗创作给出了借鉴。 菜花的译诗语言朴实流畅,而且保持了原诗的节奏和韵式,非常可喜。 只不过译诗是四步八言朗诵体,八言的缺陷是以两字步为主体,容易造成节奏的呆板,最好是译成九言,四步九言主要是由三个两字步和一个三字步组成,灵活地变换三字步的位置能够加强节奏的灵动,而且更容易接近口语,译诗中的“唯”、“此”之类的文言词就可以避免。
我试作修改如下:
雪夜林外稍息(作者:罗伯特.弗洛斯特)〔四步九言朗诵体〕
我/认出了/这一片/树林a 林子的/主人/住在/附近b 他没有/想到/我会/路过a 在这里/观望/树林/雪深a
我的/小马/一定会/疑惑b 停在/荒野/是为了/什么b 树林/雪满/,湖水/冰封c 一年/最黑/是今晚/夜色b
小马/摇响了/脖铃/发问c 是不/是它/走错了/旅程c 寂静/之中/回应的/只有〔应当为d〕 风吹/轻轻/,雪落/纷纷c
又暗/又深的/林子/真美d 但我/必须去/赶赴/约会d 还要走/很远/才能/安睡d 还要走/很远/才能/安睡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6 7:56:01编辑过]
最后两句诗我都在句首添加了重复的“还”字,也能添加了厌倦未尽的行程情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6 20:03:31编辑过]
格律诗的对译是一条非常有益的尝试,一方面它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地领略外国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又为我们的格律体新诗创作给出了借鉴。 菜花的译诗语言朴实流畅,而且保持了原诗的节奏和韵式,非常可喜。 只不过译诗是四步八言朗诵体,八言的缺陷是以两字步为主体,容易造成节奏的呆板,最好是译成九言,四步九言主要是由三个两字步和一个三字步组成,灵活地变换三字步的位置能够加强节奏的灵动,而且更容易接近口语,译诗中的“唯”、“此”之类的文言词就可以避免。
我试作修改如下:
雪夜林外稍息(作者:罗伯特.弗洛斯特)〔四步九言朗诵体〕
哦/认出了/这一片/树林a 林子的/主人/住在/附近b 他没有/想到/我会/路过a 在这里/观望/树林/雪深a
我的/小马/一定会/疑惑b 停在/荒野/是为了/什么b 树林/雪满/,湖水/冰封c 一年/最黑/是今晚/夜色b
小马/摇响了/脖铃/发问c 是不/是它/走错了/旅程c 回应的/只有/无边静默〔为d〕 风吹/轻轻/,雪落/纷纷c
又暗/又深的/林子/真美d 但我/必须去/赶赴/约会d 还要走/很远/才能/安睡d 还要走/很远/才能/安睡d
我不懂外语,妄改了两处,请酌。
另,九言八言大不同啊!这对于创作也是有启示的。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