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为诗酒、虞廷、雁语、依梦诗词谱曲 [打印本页]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18:07     标题: [原创]为诗酒、虞廷、雁语、依梦诗词谱曲

[attach]448[/attach]

[attach]444[/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13:43:42编辑过]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18:13

[attach]446[/attac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8 19:31:49编辑过]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18:17

创作感想

经诗酒老师介绍,来到东方诗风论坛,每每见到佳诗绝句,不禁拍案叫好。当看到诗酒老师《六五生日前夕感怀》和虞廷的和诗,深深地被打动。无奈自己才疏学浅,虽跃跃欲试,但不敢轻举妄动。当看到雁语姐姐姐姐和依梦的和诗,更觉巾帼不让须眉。中国字常用的也就几千,这4首诗一首比一首好,越到后面的人越不好和。我反复欣赏,在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高山流水

明月清风

三五知己

觥筹狂饮

轻抚古琴

高歌吟诵

佳诗绝句

惊泣鬼神

语言到了尽头,便有了音乐。反复吟诵,一些旋律也顺此流了出来。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诗酒老师和众诗友豪饮畅谈的情景,尽兴之时不免高歌吟诵。于是,我斗胆为词谱曲。想到诗酒和虞廷都是重庆人,所以采用了重庆山歌的音乐元素。加之他们4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中的显露,我采用了古曲的风格,旋律悠长大气。就像诗人或高山之叠迎着夕阳;或一叶小舟长江飞下……

原诗十四行三段,首尾同句。音乐采用了三段式A+B+C,民族羽调式。

第一段,诗酒老师原诗,概括了人生的几个阶段。第一个乐句呈现山歌风,落在主音上,基本奠定了音乐主题。四个乐句,起承转合,比较规整。

第二段,体现了诗人达观浪漫,与诗酒为伴的烂漫主义情怀。音乐随之也开朗起来。

第三段,儿的生日,娘的难日。这一段融入了浓浓的中国文化,道出了诗人的孝心和那份“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与痛楚。每每读到此,我便泪如泉涌。音乐在此,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半音“7音”,也就是在民族调式里的变音,也称此为“悲音”。深切表达对父母的怀念与孝心。

最后两行,诗人再也不能抑制内心的情感,“每天推窗——”在此,音乐采用了切分音,改变了强弱节奏,任内心的情感喷发。音乐尾句再现音乐主题,结束句变奏,诗人的情感随着长江一泻千里……

虞廷的和诗真诚的歌颂友情,体现了一种超越性别,超越年龄,超越地位的人类的大爱。

雁语本来是有一首读后感,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在我的恳求下,将其自己的16行诗,修改成14行。由于雁姐也是搞音乐的,所以诗中更多的采用了形象思维。

依梦的和诗,是加了精的,与原诗非常吻合。

网络的神奇,使我们这些缪斯的孩子们走到了一起。诗歌和音乐是近亲,也许是近亲的原因,有了我们这些简单快乐的人们。我们淡泊名利,布衣荆钗,在音乐和诗歌里倘佯……昨天与诗酒、雁姐在语音里分享诗词音乐,雁姐当即记谱,钢琴弹奏吟唱,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真的不亚于长一级工资。也许我们都是一些不是人间烟火,淫浸于文学音乐里的快乐的孩子……

(此歌适合于男中音演唱,古琴伴奏)

2006.3.18


作者: 雁语    时间: 2006-3-18 18:42

亲爱的西西,雁姐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我一直沉浸在昨日的幸福之中!这种幸福和愉悦,不是用金钱可以换取的!

谢谢西西高曲!辛苦了!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感激神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8 19:11:00编辑过]


作者: 雁语    时间: 2006-3-18 18:51

以下是引用贝西在2006-3-18 18:07:37的发言:

永远珍藏!永远吟唱![em38][em38][em38][em38][em38]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19:37

雁姐,网速太慢了。我整整发了一下午,才传上来。一共三页,一层楼里还放不下,只好把第三页放在第二层。[em04]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6-3-18 20:09

若能在柳州听到现场版的演唱,我想应该会很有味。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6-3-18 20:12

略哼了一下,很有古典韵味,而且很容易上口,谢谢贝西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音乐。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6-3-18 21:20

这是当今诗坛难得一求的事啊,欣赏之余惟有敬意。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21:23

唐斑竹:柳州我是去不了了,不过到时候可以在电话里面给大家唱。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21:32

以下是引用晓曲在2006-3-18 21:20:29的发言: 这是当今诗坛难得一求的事啊,欣赏之余惟有敬意。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21:41

晓曲斑竹:好奇怪,我写的字又没了。您过奖了,给大家添点雅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13:58:54编辑过]


作者: 晓曲    时间: 2006-3-18 22:10

以下是引用贝西在2006-3-18 21:41:16的发言:

晓曲斑竹:好奇怪,我写的字又没了。您过奖了,给大家添点雅兴。

第一行有一个错别字,应该是长江常流。不好意思。我明天看一下能不能改。

呵呵,不是夸奖,是真的感动啊!格律体新诗如果有更多的像你们一样的音乐人才关注,中国诗歌真的有希望呵。当今的诗词领域两极分化很明显了,大量的诗无法演唱而一片叫好,而大量的歌词缺少诗意但迎合庸俗而流行。我始终坚信,诗与音乐的结合会使民族文化更有内涵。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8 23:59

晓曲斑竹:我的诗词底子比较差,但是很喜欢。好的诗歌是应该有音乐的,有韵律,有节奏。中国的诗歌海洋很丰富。

现代人的通俗歌词比较浅白,当然也有不错的,但还是喜欢有文化底蕴的诗歌。


作者: 梦飘飘    时间: 2006-3-19 12:26

哇 哇 哇 哇______________!!!!!

这 这 这 这让我惊呆了,惊出个结巴来了啊!

咱坛才女多娇娆!真个拍案叫绝!不知诗兄有多高兴我都乐得手舞足道的啦!

诗兄啊,你到柳州一定要唱给大家听听的啊,到时我们一定要请西西在电话那头传唱过来,真是太棒了!好个高山流水!谢谢西西!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19 13:35

飘斑竹,早已在读诗集的时候就喜欢上你了,只是偷偷的学习,不敢发帖子,现在终于见公婆了,请多多指点啊。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6-3-19 18:45

以下是引用贝西在2006-3-18 21:23:27的发言: 唐斑竹:柳州我是去不了了,不过到时候可以在电话里面给大家唱。

期待着贝西的歌声啊!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9 18:48:56编辑过]


作者: 虞廷    时间: 2006-3-20 11:22

谢谢贝西,刚才轻轻在办公室哼了一遍,觉得很美,抒情味浓,民歌风格和古雅情调兼有,我跟着沾光了,要是能制作出来就好了.再次感谢.欢迎到重庆来.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20 11:33

以下是引用凤舞九天在2006-3-19 18:45:35的发言:

期待着贝西的歌声啊! :)

不会扫大家的兴,就是喜欢唱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11:42:16编辑过]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20 11:38

以下是引用虞廷在2006-3-20 11:22:15的发言: 谢谢贝西,刚才轻轻在办公室哼了一遍,觉得很美,抒情味浓,民歌风格和古雅情调兼有,我跟着沾光了,要是能制作出来就好了.再次感谢.欢迎到重庆来.

被你和诗酒的友情所打动。最喜欢“纸上洒落兮满天星斗”“长歌当哭兮汉书下酒”。等我找机会录制一下。欢迎到天津来。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20 14:01

第一行的错别字改了。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6-3-21 07:12

大家都喜欢,就加精吧,为曲谱。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6-3-21 11:23

创作感想

看到诗酒老师《六五生日前夕感怀》和虞廷的和诗,深深地被打动。无奈自己才疏学浅,虽跃跃欲试,但不敢轻举妄动。当看到雁语姐姐姐姐和依梦的和诗,更觉巾帼不让须眉。中国字常用的也就几千,这4首诗一首比一首好,越到后面的人越不好和。我反复欣赏,在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高山流水

明月清风

三五知己

觥筹狂饮

轻抚古琴

高歌吟诵

佳诗绝句

惊泣鬼神

语言到了尽头,便有了音乐。反复吟诵,一些旋律也顺此流了出来。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诗酒老师和众诗友豪饮畅谈的情景,尽兴之时不免高歌吟诵。于是,我斗胆为词谱曲。想到诗酒和虞廷都是重庆人,所以采用了重庆山歌的音乐元素。加之他们4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中的显露,我采用了古曲的风格,旋律悠长大气。就像诗人或高山之叠迎着夕阳;或一叶小舟长江飞下……

原诗十四行三段,首尾同句。音乐采用了三段式A+B+C,民族羽调式。

第一段,诗酒老师原诗,概括了人生的几个阶段。第一个乐句呈现山歌风,落在主音上,基本奠定了音乐主题。四个乐句,起承转合,比较规整。

第二段,体现了诗人达观浪漫,与诗酒为伴的烂漫主义情怀。音乐随之也开朗起来。

第三段,儿的生日,娘的难日。这一段融入了浓浓的中国文化,道出了诗人的孝心和那份“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与痛楚。每每读到此,我便泪如泉涌。音乐在此,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半音“7音”,也就是在民族调式里的变音,也称此为“悲音”。深切表达对父母的怀念与孝心。

最后两行,诗人再也不能抑制内心的情感,“每天推窗——”在此,音乐采用了切分音,改变了强弱节奏,任内心的情感喷发。音乐尾句再现音乐主题,结束句变奏,诗人的情感随着长江一泻千里……

虞廷的和诗真诚的歌颂友情,体现了一种超越性别,超越年龄,超越地位的人类的大爱。

雁语本来是有一首读后感,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在我的恳求下,将其自己的16行诗,修改成14行。由于雁姐也是搞音乐的,所以诗中更多的采用了形象思维。

依梦的和诗,是加了精的,与原诗非常吻合。

网络的神奇,使我们这些缪斯的孩子们走到了一起。诗歌和音乐是近亲,也许是近亲的原因,有了我们这些简单快乐的人们。我们淡泊名利,布衣荆钗,在音乐和诗歌里倘佯……昨天与诗酒、雁姐在语音里分享诗词音乐,雁姐当即记谱,钢琴弹奏吟唱,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真的不亚于长一级工资。也许我们都是一些不食人间烟火,淫浸于文学音乐里的快乐的孩子……

(此歌适合于男中音演唱,古琴伴奏)

2006.3.18

以上是贝西的创作感想,转贴于此。


作者: 二十四桥    时间: 2006-3-21 14:19

才看到呢。 好!可惜是音乐盲啊。[em06][em04]
作者: 虞廷    时间: 2006-3-21 14:24

天津大河诗社有我的诗友_都是高手,我前年专程去拜访过.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21 23:43

诗酒自娱:吼吼,破例了啊,蓝精灵光顾音乐了,高兴啊。

二十四桥:欢迎来小坐啊。

虞廷:可能我们会有共同的朋友。


作者: 沧海曾经    时间: 2006-3-22 02:04

可惜我不通音乐,是今生一大恨事。向老师致敬。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22 11:38

沧海曾经:您千万别叫我老师,我也是音乐涂鸦。要好好学习您的诗作。[em07]
作者: 贝西    时间: 2006-3-22 11:39

沧海曾经:您千万别叫我老师,我也是音乐涂鸦。要好好学习您的诗作。[em07]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