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一组旧作

赠黄钟先生

读《游手好闲地思想》

帝国日落不倒威

盛世至今神话吹

游手好闲针见血

赠简昀冰 振聋发聩似惊雷

山重水复苦寻求, 大吕黄钟久未闻

柳暗花明楼外楼。 醍醐灌顶长精神

风顺一帆波浪涌, 直言放胆排朽论

人生快意笑王侯。 字里行间见丹心

*简昀冰君,吾之忘年交也。

上网戏作

大千世界花潮涌

寻寻觅觅总是空

居然网络虚拟地

忽降飞天画屏中

题某君《百虎图》

放眼神州尽鼠狐

大王英气荡然无

一腔磊落苍凉意

来写兴风百虎图

2003,夏日

贺黔江区文联成立十周年

酉水从来遍地歌

辛勤十载育花多

漫欣春色深如许

秋日丰收醉颜酡

送蔡淑萍女史北上

就职于《中华诗词》

南来北上两匆匆

此去经年望眼空

俯瞰滔滔嘉陵水

临风把盏话语穷

2003,春日与诸位诗友

为其饯别于蛮牛茶楼

喜读黄建华李成琳新著赠此

勤耕细耘后花园

对话又添新旧篇

苦口婆心纠时弊

行间字里渗清泉

黄李新著《后花园》系对话体,

以新与旧为主要话题。

有感

武松打虎是英雄

而今举世悯大虫

忽传虎又伤人命

抑喜抑悲何所从

2003,10,30报载开县山区有

“大型猫科动物”食人,皆疑为

华南虎犹存也

贺陈仁德五十初度

人生半百寻常事

半世蹉跎汝不同

且喜而今丰羽翼

会当畅舞醉长空

02.5.12清晨

南游小集

广州留别二首

一、 赠莉妹并夫婿凌龙

蒸湘沪上五羊城

一路风尘贵打拼

更喜而今添助力

小康家业景常青

二、 赠青侄

不负慈严抚育情

巴山夜雨两年灯

重逢但见青青树

玉立岭南初长成

03.11.17

重游华南植物园

一、 落羽杉

浓妆挺立几如染

不改丰姿动心弦

十六年前曾惊艳

丽人临水总堪怜

二、 游园

岭南瑰宝绿团团

营构费心却自然

处处歌诗堪入画

草坪一卧醉中仙

三、龙洞自然群落

绞杀现象寄生树

倒木巨藤板状根

大气候中小环境

各得其所羡煞人

11.17凌晨,广州旅次

赠怡姐

早岁多磨贵自立

及长负重牛拉犁

命似南瓜老来甜

唯憾不闻娇孙啼

平仄未调,不计也。

赠美姨、姨父伉俪

以沫相濡逾金婚

悬壶犹有济民心

殷勤每令游子暖

乡梓再无更亲人

美姨年逾七旬,犹开济民诊所,每日应诊。

赠画家武辉夏

君每索诗,未料竟于千里外得之。

能教纸上闪奇辉

盛夏生凉冬浴晖

鹤舞松青丹一点

观之欲伴彩云飞

忆慕田峪长城之游时在11.7

向晚天欲雪

风从垛口来

满山红叶醉

遥望烽火台

11.18晚,怡姐家

待渡

赴英陂五福堂看望后天年满九旬之满祖父,得此

冬雨润微风

拂面无寒意

渡船停对岸

不解游子急

11.19.离衡前夕

11.28.整理

绵州三题

赠德明

绵州八载鱼得水

快意人生不羡仙

沉醉丰谷*文思涌

况得佳偶好百年

*绵阳酒名也。

漫步西南科技大学校园

难觅校园是花园

花香鸟语亲自然

此身恨不能再少

晨坐林间诵诗篇

赠文然

涪城谁不识夫子

下肚三杯辄陶然

别来世事惊天地

犹自南山舀请泉

02.4.23晨,绵州,时应德明约往游也。

黔东南山行

高处青山低处田

清溪静卧坝中间

七弯八拐盘陀路

触目春联似火燃

02.5.3.归后

泸州怀金章

周金章,原泸州市文联主席,不幸英年早逝

顺风一路到江阳

诗友接风累举觞

不应座中少一人

黯然酹酒悼金章

02.5.17.泸州旅舍

参加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乘隙与建成登太白岩顶,得此

紫菊岩畔傲霜浓

惊见花盆杜鹃红

闲云过客留难住

归去思随浪向东

02.11.12.万州

早年旧作,吾友流浩多年后忆述

三更灯火五更鸡

身倚柴扉做蠹痴

日检辞源三百遍

只求透彻解唐诗

题周荣光斋赠世如君

孜孜承祖业

晓日映兰窗

室雅何须大

唯闻翰墨香

04.3.23

老同窗乔迁鹰冠花园以此贺之

前临扬子水长东

鹅岭苍苍是后庭

遥望葡萄何处院

晚华岁岁笑春风

04.5.17

端诚兄文集出版书此以贺

笔耕XI 载成正果

尘世蹉跎育心花

锦绣文章青眼看

吟鞭不挂指天涯

8.2.酷暑中

偶得

临窗习字有闲心

老汉何须惜寸阴

佳句偶得堪自许

立敲电键寄知音

11.6晴日

不评之评也,谢谢

TOP

再读沧海跟帖,又一次感觉到他的直率而委婉的批评,真可钦也。

但是细思,尚有可辩者,亦不妨以直对直,提出商榷——

其一,唱酬非体也,而是一种传统的吟咏方式。

其二,诗人之间,互相唱酬,古来形成习气,倒是今日淡薄了,这正是一大遗憾;古人唱酬之作数量不少,佳作亦多,不可忽视。其名篇也许不用列举的。

至于本人这类作品的优劣当然可以任人评说,只是不能把古人的这类作品一古脑儿抹杀了。

TOP

这算是我最初在“东方”发的一组国诗了。
不应该以此发这么多的,那时还不怎么懂规矩呢。
可叹的是沧海曾经那样虚心地接受意见,又那样认真地跟帖,而如今他已经离开这里好久了!
我还感到十分内疚,很对不起他,竟没有认真读他忒出来的作品,连一个跟帖也没有。实在抱愧!
沧海,请你原谅我!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