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现在的问题不是"极端强调新诗的音乐性",而是从诗中放逐音乐性.

新诗不注重音乐性,是它的痼疾,需要医治;否则对其发展极其不利.

这种不利,已经日益明显,再讳疾忌医,只能葬送其前程.

从王珂教授的论述看来,他心目中的"新诗"就是"自由诗",这是错误的;因为还有重视音乐性的格律体新诗的存在,如今要抹杀它是不行的.

TOP

中国古典诗歌也不是不"分节",而是没有通过排列显示出来.

向西方借来分行\分节的排列方式,是新诗在使用白话外的又一成功.

闻一多先生提出"建筑美",是他的重大发现;但是他并未因此而否定音乐美!

TOP

音乐本身当然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指音乐的特点在其他艺术形式的体现.

似乎只有诗歌的音乐性才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诗经\乐府诗\词都是与音乐共生的,后来独立了,音乐性还在.

新诗横空出世,是不是就可以不要音乐性?这关乎诗的文体特征.

现在的自由诗,就只认分行是其特征.难怪它每贻"分行散文"之讥呢.

事实上,现在有些所谓的"现代诗",就连"分行散文"也算不上,因为若找散文方式排列,只是一堆文字,人们会不知所云.

其实,人们常说的"散文化"弊端,也还不合实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 12:24:02编辑过]

TOP

是的,现在是非"朗诵诗时代".

但是,就算是"默诵",诗也是需要音乐性的.

"无韵不成诗"的成规的确被打破了,但是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非韵,去韵,妖魔化韵律!

现在"极端格律化"也许是子虚乌有,而"极端自由化"确是客观的存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