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王珂在2008-1-28 13:49:20的发言:1,我从来没有主张格律诗应该与自由诗对抗。我认为百年新诗的最大问题就是两者太多对抗而少和解。提出建立准定型诗体的诗体建设方针正是我的“和解”观的具体体现。请细读我的博士论文《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我也从来没有反对过格律诗,在国内学者中,我也是比较支持格律诗,反对极端的自由诗的。但是我坚决反对极端的格律诗,特别是把诗与歌词完全混为一体的格律诗,如果现代汉语诗都写成歌词(歌词只能是诗的一种,不能等同),特别是极端讲究韵律的歌词,新诗只有死路一条。我写自由诗,也写新格律诗。见我博客。正因为我写过,我才知道极端的格律诗的害处。 2,我一向重视民间诗歌,在我的著作《新诗诗体生成史论》中的第四章,我用了数万字谈“民间诗歌对新诗的影响”。我一直认为新诗诗体的三大资源是外国诗歌、古代汉诗和民间诗歌。国内诗论家中也是我第一个详细研究此问题并发表了大量论文。正是因为有研究,才敢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三大诗体资源中,民间的是最少的,也最容易产生极端的。因为民间诗歌诗体大多是定型或准定型诗体,并不完全适应新诗的现实。 以上观点及我对民间诗歌、格律诗和自由诗及新诗诗体建设的观点,我已经在我的著作《诗歌文体学导论》、《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新诗诗体生成史论》和《诗体学散论》上花了近两百万字详细论述,这些著作全部放在王珂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kepoetry上了,希望大家不要断章取义地使用我的“观点”,特别是不要“歪曲”我的观点,如把我视为格律诗的“敌人”与反“民间”的贵族文人。更不能说我不“包容”。我是个多元主义者,但适当强调“本质主义”。我主张的诗体重建是建立“常规诗体”,而不是“独裁诗体”。 3,我希望大家写学术论文来讨论此事,而不是发“随感”。 既然王教授也主张文艺多元化,主张自由体和格律学并存,那么我们就应当没有什么根本的分歧。
我之所以发表一些随感,是看到王教授在我们论坛上所发的文章,缺乏这方面的论述;某些观点,单就这篇文章本身而言,似乎有些偏颇,如游子先生引用的王教授对于“诗体重建”的批评,就给人以言过其实的观感。正如游子先生所说: 既然王教授说"自由诗在汉语诗坛几乎获得了统治地位","自由诗比格律诗更受欢迎","自由诗正受到极端重视",这样子处在"统治地位"的自由诗,怎么会对提倡格律诗的“在野”者,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
所以对于王教授的文艺观有些误解,也就发了几点随感。如我的理解不符合王教授的原意,王教授尽管提出辩驳和批评就是,我绝不会坚持我的误解的。 至于王教授提出“写学术论文来讨论此事,不能写随感”的希望,可能王教授对网络和一般的诗歌爱好者的期望值过高了,并且也不太符合网络论坛的性质。网络论坛不是学术杂志,讨论问题素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长篇大论,更多的是发一些随感;要是必须长篇大论写学术论文来讨论问题,恐怕网络论坛也就寿终正寝了。加之我们的论坛素有实事求是和民主自由的风气,因为是同好,大家说话比较放松,说得对的就欣然接受,说得不正确的,也坦率反驳;只要不是恶意歪曲,大家从来不存芥蒂在心的。希望王教授谅解。 今天到新华书店买了王教授的《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一书,粗略浏览了篇目,已经很佩服了,正在继续精细拜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