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国古典诗歌不分行是有特殊原因的。其一,古典诗歌的句型很单纯,为主的不过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及其组合形式,且每一种句型的节奏特色一目了然,或者说“一听了然”;其二、古典诗词都是入唱的,且曲谱大家耳熟能详,入唱后的“乐句”结构实际上已经给诗歌“分了行”,每个写诗的人都了然于胸,仅仅是书面形式没育体现出来而已,这和古文书写形式不分段,并不等于古文没有段落,道理是一样的。其三,古典诗词的韵式安排也十分严谨,与乐句结构配合得很严谨,一般来说,每一韵〔除去衬韵〕就相当于一个乐句,也就相当于分了行。
  现代新诗不分行,如果是不有规律地押韵或句型有严格的对称规律的话,应当就是散文诗,因为它们丧失了“乐句”式的节奏特色。反之,内容真正具有诗歌特色的散文诗如果恰当地分行,就应当变成了诗歌。例如冰心最早的一些新诗就是当成散文投稿的,编辑发现它们很有诗意,于是分行当成新诗发表了。

TOP

谁敢说这不是诗?


  《死火》鲁迅


  我梦见
  自己在冰山间
  奔驰。
  
  这是高大的冰山,
  上接冰天,
  天上冻云弥漫,
  片片
  如鱼鳞模样。
  
  山麓有冰树林,
  枝叶都如松杉。
  一切冰冷,
  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
  坠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
  无不冰冷,
  青白。
  
  而一切青白冰上,
  却有红影无数,
  纠结如珊瑚网。  
  我俯看脚下,
  有火焰在。这是
  死火。
  
  有炎炎的形,
  但毫不摇动,
  全体冰结,
  象珊瑚枝;
  
  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
  疑这才从火宅中出,
  所以枯焦。
  
  这样,
  映在冰的四壁,
  而且互相反映,
  化成无量数影,
  使这冰谷,
  成红珊瑚色。

  艾青的名著《北方》不分行之后,难道这还能是诗而不是散文诗吗?
  
  《北方》艾青
  
  那个珂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古城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了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巳枯干了河底已画满了车撤,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攻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呀,这国土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下面这首诗不分行也是诗,因为有规律的韵脚和大致对称的句型在“听觉”中已经给诗歌“分行”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

分行是为诗歌节奏服务的,而诗歌节奏是听觉的音响效应。大家必须返本归原,必须从听觉的节奏效果来理解“分行”的本质。

TOP

古诗实际上是“隐分行”,即看不见的实际上的“分行”。
这与古文没有标点而实际上有“隐标点”,不分段而 ...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3-1-6 08:08



    没错。诗行就是“乐句”,分行的作用是把不适合歌唱的“语句”改造成可唱性的“乐句”。当诗歌本身的最小分句结构与乐句结构同构的时候,就不必借助于“分行”,是“隐分行”——对此是可以通过朗读辨识的。古典诗词和格律体新诗里都有“隐分行”的作品。只有那些语句与乐句不同构时,就非得分行不可了。

TOP

回复  孙逐明


孙老师说得对:诗行就是“乐句”。
您说:只有那些语句与乐句不同构时,就非得分行不可 ...
黄杨子 发表于 2013-1-6 16:52



    乐句式的节奏形式不仅仅是加强可唱性,而且具有超越语义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即音乐理论里所说的“节奏语言”。这是诗歌有别于散文形式的重要区别。如何实现“节奏语言”是有规律可寻的,分行就是为实现“节奏语言”的手段之一。有规律就有法度,如何分行就具备了标准了。对此我将在《分行和节奏语言》和《分行的法度》两篇文章里详论。

TOP

鼓点是纯粹的节奏音乐,它们之所以能够抒发感情,就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超越语义的“节奏语言”。优秀的诗歌的节奏是有超越语义的“节奏语言”的。我将重点论述这一点。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