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古典整齐对称式的诗歌通过分行改变节奏型,最初是唐古的一种探索,由此多方变形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尝试,极大地扩展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表现力,值得推广。

但它与林庚先生的“半逗律”无关,因为它们不全都是“两分法”,也可以是“三分法”。

唐古的《野渡》已初露端倪,我在《新世纪格律新诗选》里就作过分析:

黑云 白水 野渡

冷风 冷雨 小树

立尽 荒芜

茫然 四顾

眼里 无人

天下 无路

原编者按:相传最早的歌谣《弹歌》就是两言诗,诗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其后罕见两言诗。 这首两言诗每行一拍,节奏显得沉重,很有特色。不足之处是句法比较古。 此诗也可以下面的排列方式,节奏氛围就不同了,供大家参考:

黑云白水野渡 冷风冷雨小树 立尽荒芜 茫然四顾 眼里无人 天下无路

四言诗和五言诗只有两步,自然只能“两分法”,六言诗和七言诗,就可以根据语意“两分”或者“三分”,我给凤舞九天的《望江楼》的节奏处理就是这样:

窗外落霞 半江明

桌上一坛 女儿红

相望 四下 静无声

只见 桃花 笑春风

六言诗的两种节奏处理方式,更加可以说明林庚的“半逗律”缺乏普适性:

《忘忧崖》凤舞九天

鸟儿 唱起晨曲

阳光 掠走梦絮

有人 窗下低语:

带你 到云崖去

忘忧崖

鸟儿唱起 晨曲

阳光掠走 梦絮

有人 窗下低语:

带你 到云崖去

至于林庚先生的“半逗律”的合理内核,可以参见我的《论汉语诗歌的节奏律和半逗律》http://www.dfsf.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3&ID=805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