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严格地说,我国古典诗歌几乎没有自由体诗歌,绝大部分是格律体,少数是半格律体。

古风体与近体诗是两类不同风格的格律体。

近体诗以及之后的宋词元曲,讲究平仄递换,形成一种“流美婉转”的旋律风格。

古风体以及之前的诗经之类诗体,它们的格律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式的对称上。其平仄虽不能如近体诗一样递换,却能形成“刚健沉着”的旋律风格。

这两大类诗体各有自己的艺术魅力,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

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大家注意,就是近体诗成熟以后,诗人再写作出来的古风体往往受近体诗的影响,诗句大多平仄入律,只是不讲究粘对,也不避免拗句,如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长恨歌》,李白和李贺的大部分古体诗就是,这种诗体被王力先生称之为“入律的古风”。这种诗体一方面能形成流美婉转的旋律风格,又有相对的写作自由,是最值得推荐的诗体。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自由”和“格律”的相互关系呢?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