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东方诗风”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并非不考虑平仄,而是认为可以鼓励诗人探索,暂时不做硬性规定。
     ...
xdgls 发表于 2013-7-11 17:56



    说东方诗风对于平仄的处理不成体系,不是事实。东方诗风的第一部格律体新诗选《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里,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论述〔无论是原理还是新诗运用平仄的具体句法和篇法,均有细致的研究〕,又有讲究平仄的律式新诗专辑。

  下面是《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里对于新诗运用平仄的具体法度:


  第四节 新诗的句法
  
  一、新诗短句的律化
  
  写作或分析新诗律句有三个步骤:1、划分诗句的音步;2、判断音步的“头”和“尾”;3、根据“步尾平仄必交替,步头平仄宜交替”安排平仄。谐句也是律化新诗的辅助句式。
  新诗律化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判别步尾,二是如何判断轻声字的平仄。

  〔一〕轻声的平仄。
  诗句流畅的大忌是步尾声调雷同。轻声字声调模糊,它对于平声和仄声来说都是异类,它和仄声对比相当于平声,和平声对比则相当于仄声。可分三种情况处理:
  1、我的○|父母▲|之邦○〔轻声“的”和仄声相对,视为平声。〕
  2、我的▲|母亲○|多么▲|祥和○〔轻声“的”“么”和平声相对,视为仄声。〕
  3、家乡○|多么○|遥远▲〔轻声“么”同时与平声仄声相对,视为平声仄声均可,反正都是单拗;因句尾旋律更重要,故一般与句尾对比定平仄为宜。〕
  另外,一连串的平声或者一连串仄声中间夹杂轻声,可以避免旋律的单调,如徐志摩的诗句“这是一低头的温柔”后面一连串平声,因轻声“的”的添入,旋律也近似于“仄仄|平平|平仄|平平”。这是轻声的妙用,不可不知。

  〔二〕音步的头尾。
  1、一字步只处在句子的首位,都不是旋律点。
  2、两字步,无论有无轻声,第二字为旋律点。
  3。三字步分为三种情况:
  ①当三字步不在句尾时,可去最后一个非轻声字为旋律点。如:
  除了▲|一些○‖青翠▲的|柳波○〔全律句,轻声“的”字相当于衬字〕
  ②三字尾在吟咏时是两步〔21式〕,在朗诵中已经成了一个音步,但它的旋律特点没有变化,故我们仍然把中间一字看成步尾,如:
  轻轻○|脚步▲‖是老鼠▲|偷吃○米〔逗律句〕
  ③单独的三字句是一个音步,不论其语法关系怎样,一三字平仄相反就是律句,平仄相同就是拗句。则有:
  律句:①多○少事▲;②我▲的家○。
  拗句:①就▲是你▲;②红○太阳○。

  二、长句的律化:四步以上的长句采用半逗律分析律拗。
  〔一〕四步诗按二二逗分析。如:
  长长○的|路上▲‖人们○|来往▲着〔全律句〕
  这一○个|冬天○‖在冰○里|度过▲〔尾律句〕
  〔二〕五步诗根据语义可以是三二逗,也可以是二三逗。我们规定,一律按三二逗分析律拗〔至于在朗诵中需要如何半逗则另当别论〕。例如:
  清澈▲的|冰轮○|驱散▲了‖蒸腾○的|暑气▲〔全律句〕
  门前○的|一方○|药圃▲‖充满▲|生机○〔尾律句〕
  〔三〕我们不提倡写六步以上的律式诗。它们若也需要作声律上的优化,只要求最后两个音步律化,而前面尽量避免双拗即可。
  〔四〕当音步的划分和头尾的区分模糊时,可以放弃音律分析法,全凭朗诵的感觉处置,只要自己读来顺口即可。

  第五节 新诗的篇法

  大部分诗句律化的新诗,就可称之为律式新诗。
  新诗有必要讲究平仄吗?朱光潜先生说得好:“声律这样大的运动必定有一个进化的自然轨迹做基础,决不能象妇人缠小脚,是少数人的幻想和癖嗜所推广成的风气。它当然也有一个存在的理由,研究诗学者应该寻出它的因果线索。科学的第一要务在接受事实,其次在说明因果。演绎原理。”〔注①〕
  用我在上节总结的规则观察我国的新诗,可以发现:律句普遍地散见于各个诗作中;典型的律式片段比比皆是,全部或大部分诗句入律的新诗也不胜枚举。例如邹绛在1985年选编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注②〕共选诗233首,70%以上诗句律化的就有62首之多,已占四分之一强,比率并不小。既然律式新诗已经大量存在,又的确富于表现力,而且并不难写作,就应当旗帜鲜明地肯定这一客观现实,然后说明因果,演绎原理,帮助诗人们由自发变为自觉,从创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此外,律式新诗之外的大部分诗作必定为拗式新诗。如何使这些拗式新诗不拗口,也是重要课题之一。我所总结的规则对此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限于篇幅,这里只能例举几首典型新诗句型的诗例。诗中的篇法分析,仅仅作为欣赏之用,有兴趣者可以在短小的诗篇里作作试验,我并不主张过分追求它们。

  《夜歌》曹葆华〔律式四步朗诵式〕

  我在▲|花径间○‖踱来○|踱往▲,〔逗律句〕
  不知道▲|灵魂○‖飞向▲|哪方△?〔全律句〕
  手中○的|玫瑰▲‖嗅不▲出|芬芳△,〔逗律句〕
  口里○|橄榄▲‖也不觉○|清爽▲。〔全律句〕

  我呼唤▲|清风○‖快快▲|飞扬△,〔全律句〕
  为我◆|吹去▲‖雾般○的|惆怅▲。〔尾律句〕
  将我▲|胸里○‖朱红○的|热望▲,〔逗律句〕
  传与▲|梦中○‖我爱▲的|女郎△。〔全律句〕

  转首▲|我求○‖皎洁○的|月亮▲,〔逗律句〕
  引我◆|走进▲‖五彩▲的|云堂△。〔尾律句〕
  那里○|会晤▲‖多情○的|嫦娥○,〔单拗〕
  求她○|帮助我▲‖实现▲|怀想◆。〔谐句〕

  我不知○|灵魂○‖飞向▲|何方△?〔尾律句〕
  只在▲|花径间○‖踱来○|踱往▲,〔逗律句〕
  口里○|橄榄▲‖不觉○得|清爽▲,〔全律句〕
  手中○的|玫瑰▲‖嗅不▲出|芬芳△。〔逗律句〕

  按:这是一首十分完美的律式新诗。全篇只有一个拗句。其平仄篇法十分严谨。
  又按:词体的逗式句有一种“尾对法”,即前逗平仄相同,后逗平仄相对,如:

  开○|正好▲|、银花○|照夜▲
  唯○|不尽▲|、金粟▲|凝空○

  此诗通篇单句和双句“尾对”。每段中间两句以及相邻两段“尾粘”。全诗就这样一对一粘,回旋往复,流美婉转的旋律与缠绵悱恻的幽怀十分贴切。它的韵式也很特别,基本上是一种“同韵部平仄抱韵”〔韵部相同,为“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式〕,作者特意把一四句缩进一格,显然是想大家欣赏他的这种韵式。

  《启明星》金克木〔律式准六步朗诵式〕

  天边|一钩月|敲起|细碎的|丁东。○
  微笑的|启明星|引导|身后的|彩虹。○
  纷纷|散落的|点点|闪光|撞击|洪钟。○
  断断|续续的|银河|展示|有限的|无穷。○
  淡淡的|白色|簌簌地|向西|袭击|长空。○
  寒冷的|黑暗|瑟缩地|追逐|默默的|微风。○
  幽静的|丛林|散发出|香气|光锐又|蓬松。○
  莽苍苍|大地|呼喊着|拥抱|下降的|儿童。○
  闪烁的|一点光|霎时将|天和地|连成|一统。▲

  按:每一行最后两个音步全部为“⊙仄·|⊙平”,只有最后一句才是“⊙平|⊙仄”,分明是作者刻意安排韵脚处的平仄的重复来渲染一种一唱三叹式抒情气氛,有点类似音乐中“围绕型”的旋律,和李贺的诗歌异曲同工。最后一句平仄有变,相当于促收式变奏,有遒劲的效果。

  《初宿北京》野谷〔律式四步九言朗诵式〕

  昨夜▲里|睡的○‖格外▲|安然△,〔全律句〕
  梦儿○|也显▲得‖五彩▲|斑斓△。〔逗律句〕
  一觉▲|醒来○‖向窗○外|一看▲,〔逗律句〕
  皑皑○|雪花○‖把首都○|覆满▲。〔尾律句〕

  多么▲|疏松○‖,多么○|柔软▲,〔逗律句〕
  巧手▲|织出○‖洁白○的|绒毯▲。〔逗律句〕
  该○|不是这▲‖洁白○的|绒毯▲,〔全律句〕
  送来○|昨夜▲‖梦中○的|温暖▲?〔全律句〕

  按:全诗仅有一个拗式逗,若把“雪花”改为“雪片”就是一首彻底的律式新诗了。句尾两步的平仄也运用了平移对称法。
  这些律化新诗应当是不自觉而为之。齐云曾经运用本文的理论,刻意尝试写了几首律式新诗,并在翻译外国格律诗时作了律化翻译的探索。可参见本书的《探索篇》。
  如果要求大家在创作之际,就刻意讲究平仄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我们完全可以可以按照平时的习惯写作,只是尽量写得顺口即可,再到修改时去精细调整平仄不迟。经过一段训练之后,自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律式新诗和顺口的拗体诗来。
  注释
  ①《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2月,第240页。
  ②邹绛编《中国现代格律诗选》重庆出版社,1985年。
  
  

TOP

  《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
  

  目录
  格律与现代〔序〕    吕进
  
  第一辑  节奏格律体新诗
  
  第二辑 旋律格律体新诗34首
  
  律体两步杂言朗诵式·《听二泉映月》    卜白
  律体三步6言朗诵式·《读《沧桑之恋》》卜白
  律体五步10言朗诵式·四行体·《春歌短笛 》   卜白
  律体四步杂言朗诵式·八行体·《遥远的山庄 》   卜白
  律体四步9言朗诵式·《重生》    卜白
  律体变型参差式·《我的诗》    卜白
  律体四步10言朗诵式·八行体·《相思的滋味》三月
  律体四步10言朗诵式·《常常》    万龙生)
  律体四步杂言朗诵式·《十四行诗·流莺》    万龙生
  律体错落型对称式·《黄昏的奇迹》    万龙生
  律体四步8言朗诵式·《访洛碛镇冯时行故里》    王端诚
  律体四步10言朗诵式·八行体·《访广元皇泽寺遇大雨》王端诚
  律体四步11言朗诵式·八行体·《今生》    王端诚
  律体四步12言朗诵式·八行体·《湖滨》    王端诚
  律体五步12言朗诵式·《幻灭 》   王世忠
  律体凸型对称式·《请别在意》    王世忠
  律体四步8言朗诵式·《伊人》     毛翰
  律体四步杂言朗诵式·《永远的你》    毛翰
  律体五步杂言朗诵式·《两支骊歌依偎在草坪》    毛翰
  律体五步12言朗诵式·八行体·《弃婴 》   石粽子
  律体变型参差式·《风筝 》   石粽子
  三步杂言朗诵式·《陌上花》    齐云
  律体四步9言朗诵式·《传说 》   齐云
  律体错落型对称式·《自度安眠曲》    齐云
  律体错落型对称式·八行体·《梦中的旧板桥 》   齐云
  律体错落型对称式·《环城公园的秋天 》   齐云
  律体混合变奏式·《昨夜之梦》    齐云
  律体四步12言吟诵式·《梦里枕边 》   刘年
  律体五步13言朗诵式·《永顺夜雨 》   刘年
  律体混合变奏式·《春寒》    刘年
  律体五步10言朗诵式·《星歌 》   宋煜姝
  律体五步12言朗诵式·《十四行诗·爱情十四行》    雨韵
  律体错落型对称式·《将军墓前 》   晓曲
  律体凹型对称式·《凄》    蓝云       

  第三辑  翻译篇

  律体两步6言吟诵式·《《意迟迟》作者:玛丽.柯尔律治    齐云译
  凸型对称式·《近家情更怯》作者:艾米丽.狄更生    齐云译
  四步8言朗诵式·《雪夜林畔小憩》作者:罗伯特.弗洛斯特    齐云译
  四步9言朗诵式·《水仙》作者:威廉.华兹华斯    齐云译
  律体五步12言朗诵式·《最熟悉茫茫黑夜》作者:罗伯特.弗洛斯特    齐云译
  混合变奏式·李白古风《将进酒》今译    王端诚译
  六步13言朗诵式·杜甫诗《赠卫八处士》今译    王端诚译
  五步12言朗诵式·八行体·《船姑》作者:王端诚

  第四辑  理论篇

  汉语新诗格律概论
  孙则鸣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节奏
     第一节 诗节奏概说
     第二节 诗歌的音步
     第三节 整齐对称式
     第四节 参差对称式
     第五节 综合对称式
     第六节 对称和破缺
     第七节 诗歌的分行
  第三章 旋律
     第一节 平仄和旋律
     第二节 古诗的句法
     第三节 古诗的篇法
     第四节 新诗的句法
     第五节 新诗的篇法
  第四章 韵式
     第一节 调式与韵式
     第二节 韵部的色彩
     第三节 转调与转韵
     第四节 韵式的组合
  第五章 新诗格律化之我见
  关于八行体新诗的思考    万龙生
  编后记万龙生
  附录:《2005,合肥之夏》齐云

TOP

下面是本人根据平仄理论写作的新诗:


  《古莲》
  
  我是一枚 黝黑的古莲,  〔平仄仄平〕
  煤层底下 沉沦了千载;  〔平仄平仄〕
  期待熬干了 我的躯体,  〔仄平平仄〕
  漠对纷纭的 桑田沧海。  〔仄平平仄〕
  
  心尖顽守着 一丝绿意,  〔平仄平仄〕
  默默苦等着 三世机缘:  〔去上仄平〕
  只待一缕 温泉的浇灌,  〔去上平仄〕
  看我引爆 花蕾的瞬间!  〔上去仄平〕

  《地铁里的吉他手》


  地铁里灯光昏黄而柔曼,
  一位吉他手在轻轻弹唱,
  轻柔的吉它抑郁而悠长。
  
  哦,为何弹得这么忧伤?
  
  它似乎追忆远去的爱情,
  它似乎吟唱流逝的时光,
  它似乎咏叹世道的沧桑。

  哦,不要弹得这么忧伤!

  我想唱却已冻哑了歌喉,
  我想弹却已崩断了琴弦,
  听我弹唱的人啊已去远。
  
  哦,转一个曲子换换腔!
  
  弹一曲黄鹂在柳林鸣啭,
  弹一曲落日映照着池塘,
  弹一曲滔滔江水向东方……

〔还有一些,暂时引这两首〕

TOP

下面是《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里齐云运用平仄理论的译诗:

按:西方商籁体的韵式似乎体现了西方韵式的纷繁富丽精致,实际上是西方语言同韵字少,只得在交错转韵上下功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汉语同韵字十分丰富,为西方语言所望尘莫及,再长的诗篇一韵到底也非难事。商籁体的韵式虽然复杂,可并没有相应的复杂的传情达意功能,所以它并不特别受汉语新诗的青睐。
英诗有一种连环韵,如罗伯特·弗洛斯特的五步抑扬格 “Acquainted with the Night” 的韵式为“aba/bcb/cdc/……/aa/”。齐云将其翻译成了律式五步十二言朗诵体,并保留了原有的韵式。这种翻译方式应当是翻译外国格律诗的方向。现将译诗介绍于下:
《最熟悉茫茫黑夜》罗伯特.弗洛斯特 〔律式五步十二言朗诵体〕  

我是●|最熟悉○|茫茫○‖黑夜●的|幽人○。 A〔尾律句〕
我曾○|冒雨●|外出○‖,又戴雨●|回归○。 B〔全律句〕
我曾○|走出○了|灯火●‖辉煌○的|城镇●。 A〔尾律句〕

我看到●|那些○|小巷●‖,怎不●|泪垂○。 B〔逗律句〕
我遇到●|更夫○|敲着鼓●‖巡夜●|值勤○, C〔逗律句〕
低下●|目光○|不解释●‖夜游○的|原委●。 B〔全律句〕

我曾○|悄然○|站立●‖,且暂驻●|足音○, C〔尾律句〕
静听○|从邻近●|街衢○的‖某个●|房间○, D〔全律句〕
远远●|传过来○|断断●‖续续●的|呼声○——C〔逗律句〕――

不是◆|喊我●|归来○‖,也并非○|再见●; D〔尾律句〕
远方○|,一面●|荧光○‖闪闪●的|时钟○, A〔全律句〕

TOP

于进水先生主张的讲究平仄的新诗,从理论上看,它只有极其简略的纲领:“声律:句内平仄相间或大体相间,句间平仄相对或大体相对,联间平仄相粘或大体相粘,出对立型或往复型平仄律节奏群。”没有任何具体细则。从创作上看,我还没有看到按此法则写的作品,如果有,请青山先生介绍给我们见识见识如何?

此外,青山兄引用的九言诗平仄格式,不是于进水先生的创造,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九言梅花诗的平仄格式,这是两两为节的古典格律,并不适用于新诗。青山兄引用的例诗,音步混乱,并不符合此平仄法度:   

2、光阴(现代九言律绝)  于进水

春去/春来/岁月的/云步,
花开/花落/诗人的/性灵。
心存/美好/才能/不怅/惘,
倜傥/红尘/何必/解风/情。

     3、追梦(现代九言律诗)   野 神
黑色的/风啊/不断地/吹
我的/文字/孤独/心在/飞。
一腔/血液/在春天/涌动,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
月亮/悄悄/从夜里/经过,
星儿/默默/在身边/伴随。
天空/总是/黑白中/变换,
真理/一直/会闪耀/光辉。

附:
古典九言梅花诗的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TOP

  天目山僧人明本的《九字梅花》:
  
  昨夜/西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明人杨慎乃以同题作九言诗曰
  
  
  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
  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另明卢赞元亦有九言《酴醿花》诗云:
  
  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醿/洗妆/素颊/相追/陪。
  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
  瑶池/董双/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颓。
  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拘/青阳/回。

TOP

首先,理论工作者不可能自出心裁创造格律体系,只能发现格律体系,只能对前人的创作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古人的近体格律、宋词元曲格律,现代的新诗格律,莫不如此。

其次,建立一个格律体系,不是靠几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度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