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的确常常突破故有语法规则,形成特异的诗家语,即所谓”诗有别裁“,但这些诗家语全都“似是而非”,即很像是通顺的句子,仔细分析,又与常轨语法不符。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主谓宾定状补的关系一应俱全,很像一个通顺的句子:
“香稻〔主语〕啄〔谓语〕余〔补语〕鹦鹉〔定语〕粒〔宾语〕,碧梧〔主语〕栖〔谓语〕老〔补语〕凤凰〔定语〕枝〔宾语〕”。
仔细一分析,才发觉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香稻不能啄,碧梧也不能栖〔按:实际上语法没有错误,错的是违背了逻辑〕。
按:它绝不会违背主谓宾定状补通常的语序,写成“啄香稻余粒鹦鹉”之类的句式。总之,其语序要“似是而非”。
由于人类天生有对于“病句”纠错的能力,大家自然知道这是为了照顾格律而进行了“倒装”,自然会按照正确的逻辑关系去理解诗句: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咱们不能拿“诗有别裁”当借口,而不顾语法规范,让明显的病句满天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