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2行诗的絮语
梁志宏
======================================================================
我写12行诗有一个从随意到自觉的过程。
2007年秋天,我搬到桃园新居之后,随心所欲写了《入住桃园》《老院那片向日葵》等一组12行小诗,陆续在《太原晚报》“诗情画意”栏目配了彩色图片发表。相比以前写过的《没有标在日历上的节日》等8行诗,还有一组《人生十行诗》,12行诗的容量稍大一些,而又比“文革”前一度流行、我也写过的4句4节式的16行诗简约鲜活。我感觉12行诗这种体式,精炼雅致,适宜于触景生情或缘情寓义抒发一种情怀,对此油然生发出一种喜悦。不过当时只是这么想了想,那一时段笔下既有12行诗,但多数还是没有行数制约的,以20行左右居多,或者更长一些的诗。
2010年春天,我被推到了太原诗词学会领导位置上。新诗阵营的我进入了中华诗词学会的体系,“形势”促我提出了旧体诗词与新诗并举、相互融汇与发展的思路,力图开辟一条新古典诗(即如绝律句式整齐押韵、可不讲平仄对仗)和格律体新诗(即句式变化有序、须有节奏押韵或定行体式)的通道,并在我主编的《并州诗汇》上开栏试验。体现在创作上,我在学会主办的“园林生态”诗歌征评活动中写了9首12行诗,同年参加山西作家采风团走马黄河写了几首12行诗,而2011年夏秋太行山采风所写几乎都是12行诗了。
我写12行诗进入自觉状态,尤其是2011年秋冬以来,以我熟悉的汾岸风情为题材,以及行旅川渝、欧洲等题材,可以说达到了执著和得心应手的抒写状态。
此次出版12行诗集《雪映金银木》,以近几年的新作为主,也编选了前几年“无意而为”的十多首诗作,对个别多或少一二行的诗作了修改,共计130多首,按“世象·心象”、“风情·心情”和“行旅·心旅”编作三辑。
与此同时,我对12行诗这种体式做了一些梳理与思考。
新诗引入我国百年,诗体建设仍在探索之中。著名诗论家吕进先生2005年发表了《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长篇论著,其中《关于诗体重建》部分,强调“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所论对新诗发展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以我近半个世纪的体验,当代新诗应当顺应中国传统诗学和大众的审美需求,构建以自由体新诗为主,以格律体(准格律体、半格律体)新诗为辅,多种诗体兼融并存的格局。当代诗人、评论家丁国成、刘章、黄淮、蒋登科、王珂、周仲器、万龙生、赵青山、李长空等,都对新诗格律化做了有益的研究和实践。黄淮先生提出了现代格律诗“自律体与共律体”的论见,倡导广大诗人通过“自律体”逐步形成“共律体”,可视为新诗格律化的一条路径。定行诗体作为新诗格律化进程的一种现象,得到了诗界有识之士的关注,4行、8行、14行诗体被广泛认可。山西诗人李杜集中写过一批以“希拉穆仁”为符号,不讲格律、句式自由的14行诗。我笔下的12行诗,则具有结构有序、节律鲜明、大致押韵等特点,是对自由诗向精短方向和格律、半格律倾向的双重努力,是以定行为特征、介乎自由诗与现代格律诗(或称格律体新诗)之间的一种半格律诗体。丁国成、黄淮、周仲器主编的《雅园诗选》,将我一首12行诗《太阳雪》收录,纳入了“自律体新格律诗”的范畴。
我体会12行诗有以下三个长处。
一是12行诗的分节结构符合诗歌审美规律。我将12行诗归纳为三种结构:3行4节式、4行3节式和自如分节式。前两种结构稳定,符合中华传统诗学的对称美;第三种富有变化,随诗人表达的意蕴情绪而调节。这种稳定而有变化的体式,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
二是12行诗的容量比较适合抒情短制的表达。诗歌形式有一个容纳度问题,以适合诗人营造意象抒发情怀为宜。就抒情短制而言,4行诗、8行诗容量显小,16行诗容量稍长也显得板结。我写12行诗,单纯意象可以延展,复合意象可以收纳;意蕴精深可以适当舒展,意蕴丰厚则适当压缩;情绪无论起承转合还是一泻而下,皆可承受。
三是12行诗的行数也易于为大众接受。一年有12个月,人有12个属相,老百姓计数12个为一打。12这个吉祥数字,已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诗人们如果对12行诗给予关注,创制出一批精品并形成气候,这一诗体或有可能为大众所接受和传播。
我对12行诗仍在摸索之中。比如容量的适度把握,所表现的意象意蕴含量要与12行匹配,不可“削足适履”或充气膨胀。还有句式规整与欠规整,押韵严格与宽泛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把握。我是新诗起家的,自由成分多了一些,并不刻意追求句式规整,但大多数押韵或基本押韵,即每节的未句押韵。愿以上述浅见,就教于诗界专家和广大读者。
诗体构建是一个长期实践和努力的过程,不仅要在诗体形式上反复探索,更要在诗意表达上不断升华,能够产生一批有影响的优秀诗人,呈现大量艺术质量上乘,能够征服审美受众,并经得起时光汰选的精品力作。愿诗界有识有为之士为此而努力!
2013年8月25日于太原桃园斜阳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