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沃地寒士 于 2012-7-16 20:14 编辑
我见到了《小白杨》的词作者梁上泉
文/赵化鲁
喜欢一首歌,于是想见一个人。不仅仅因为他是歌曲的词作者,更主要的,他是一位诗人。
最初,梁上泉老师是以诗人的形象走向我的。早年在报章看多了署名梁上泉的诗作,对作者便多了些许神往。后来知道他是歌曲《小白杨》的作者,这份神往就又平添了几分。当接到重庆方面发来的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邀请,闻知梁上泉老师与会,我的欣喜之情难以按捺。行前,有一章小诗抒怀:
一颗小白杨/在心底扎根/炽热的衷肠/不老的诗心/小树已参天/旋律更动人
真正与梁上泉老师相见,是在重庆赴酉阳的客车上。主办方安排三十余位诗人同车前往桃花源景区,梁老师由夫人陪同,坐在车子的前排。听人说,梁老师年身体欠佳,为了这次酉阳之行,他专门在医院治疗修养了一周。年逾八旬的梁老师,华发覆顶,精神矍铄,走起路来浑如中年人,不愧为行伍出身。
同行的著名诗人梁志宏先生,是我的前辈师长,但在梁上泉老师面前,他谦恭如学生。志宏先生讲起当年读到梁上泉老师诗作的心情,掩饰不住的激动。我和志宏先生均来自山西,见到心仪的诗坛巨匠,我们都有一种粉丝的兴奋。在美丽如画的酉阳桃花源风景区门口,我与两位梁老师合影,一帧美好的记忆,在心底珍存。
提起梁上泉老师,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名作——《小白杨》。在与梁上泉老师交谈中,闻知我来自山西,梁老师说他当兵时曾在中条山驻扎,和山西有不解之缘呢。我暗自思忖,莫非《小白杨》的创作灵感,就得益于梁老师当年山西的行伍生涯?梁夫人说自己多年前到过临汾,对花果城印象深刻。我告诉她,如今临汾的汾河治理很有成效,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欢迎二老有机会到我的家乡走走看看。
在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上,梁上泉老师谈了自己对新诗格律的看法。他不反对新诗的自由体,但把句子写得诘屈聱牙晦涩难懂,那肯定是诗歌写作的歧途。梁老师谑语:有人自称,他们的作品是写给20年后的读者的;20年后我都死了,那就更看不懂了。梁老师以八旬高龄,抱病参加本次论坛,他对文学事业的拳拳之心,令与会者深为感动。
会议期间,主办方安排了采风活动。梁老师拿着相机,捕捉美丽瞬间,毫无老弱之态。返回重庆市区的客车上,梁老师的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梁夫人的民歌演唱,韵味悠长。梁上泉老师伉俪,可谓夫唱妇随。梁夫人招唤老伴的声音宛如歌咏:梁——上——泉——,那腔调,那颤音,让我想到了《小白杨》的优美旋律。我忘不了返程的一个细节:客车在某酒肆少驻,路畔崖上几束百合花迎风摇曳。梁老师赶忙上前,端起相机对焦,身后的梁夫人轻摇蒲扇,为骄阳下的老伴祛暑送爽……
小白杨,蕴蓄进取的力量;百合花,饱含吉祥的寓意。从小白杨到百合花,挺拔昂扬,阳光祥和,这不正是梁上泉老师在诗路上顽强跋涉,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的真实写照吗?
2012.7.14晨起笔-15晨完稿,豆木轩 |